周易爻變義蘊-釋澤雷隨卦
䷐震下兌上隨,元亨,利貞,無咎。
隨上兌下震少女從長男,隨之義也。蓋乾之上九來歸坤之下,坤之初六往居乾之上,剛來下柔,動必說隨。況少女配長男,必以禮合,大亨而利乎貞正,然後無咎。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震之動則兌說,兌之動則震交,此剛來下柔,動而說隨之義。上之人,夫婦之道以禮合,大亨以正無咎,則天下之人皆隨之,以盡夫婦之道。隨之以時,則天下之男女不失其時。君臣之道亦然。賢才在下,苟能以禮聘之,則天下之賢才亦隨時而為治。「隨時」之義,所以為大。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雷鳴於澤中,澤隨雷而動,君子不敢有所作為,惟向隱晦之處,宴息以自安。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官」,媒妁之官。周禮:媒氏掌萬民之判,以少女配長男,必求媒妁之官。「有渝」,恐有變易,如年不相若,才不相當,必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後婚娶。出門之時,敬之戒之;交禮之後,便見德、言、容功之事。如此「從正」則吉。倘無媒而自嫁,則苟合矣,何「吉」之有?宋晏殊判南京,范仲淹為大理丞,居憂。一日,晏謂范曰:「吾一女及笄,君為我擇壻。」范擇富皋,即富弼也。此則相臣擇壻而為相,而媒氏又為大相也。士君子之出處亦然。苟不征於鄉,不升於學,或隱於田野,不以禮聘,則冒然苟進,烏合之徒矣。故君子動必以正。初九變陰,通卦為「萃」。「萃」之彖曰:「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萃聚之初,亦貴乎正。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與也。
隨卦上兌下震,五剛而二柔。二與五為正應,當系五之「丈夫」。何繫於「小子」而「失丈夫」?六二變陽,通卦為兌,二女同居,故下卦繫於初爻之「小子」,而失五爻之「丈夫」矣。然婦人無兩從之理,故以「弗兼與」為戒。如王猛亦英傑士也,生於晉之時,不事中國而事秦之苻堅,所謂「系小子」而「失丈夫」者也。惜哉!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舍,上聲。
六三變革,當變革之時,三居二、四之間,可繫於五爻之「丈夫」,亦可繫於初爻之「小子」。隨有求而皆得。「利居貞」者,當系五爻之「丈夫」為正,而舍下之初爻之「小子」矣。馬援當變革之時,舍公孫述而依漢光武。援之言曰:「當今之時,不但君擇臣,臣亦擇君。」正此義也。
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隨有獲」,其義凶也。
「有孚在道」,明功也。九四變屯。上坎下震,皆男也。婦人無兩從之禮,苟隨而有所獲,其卜亦凶。四居大臣之位,當屯難之時,不能守節事主,烏合以隨。蘇秦之相六國,馮道之事五代,自謂其功有孚於道路之間,誰得而咎之?殊不知其邪情穢行,有甚於夏姬之事九夫者,其功何足取哉!故聖人於其象曰「隨有獲,其義凶」者,甚言士大夫不可失身妄隨,自取凶德。至曰「有孚在道明功」者,先儒謂「五霸者,功之首,罪之魁也」,蓋此義也。晉郄,超與桓溫往反密計,超父愔不知。超曰:「我亡後,公若大損眠食,可呈此箱。」愔大怒,曰:「小子死晚矣!」愔始知超罪。
九五:孚於嘉,吉。
象曰:「孚於嘉,吉」,位正中也。
孚,信也。嘉,美也。婚禮謂之嘉禮。乾之文言曰:「嘉會足以合禮。」五與二合,婚姻之道,正君臣以義合者也,厥孚尤嘉。九五變震,上下陽剛,孚信尤篤。況五居尊位,為隨之主,既有其德,人臣烏得不隨之?君臣相孚,嘉而吉也。魏文侯遣樂羊攻中山,三年拔之。文侯出示謗書一篋,苟非文侯信之篤,用之專,則樂羊安得成功?唐太宗伐遼,房玄齡守京師,有男子上急變,玄齡馹遣追帝,帝視奏已斬男子,曰:「公何不自信君臣之相孚者?」此宜其嘉而吉也。
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窮也。
拘,執也。系,□也。維,綱也,隔也。古之囚有罪者,坐嘉石,禁圜扉,下蠶室。文王無罪而遭商紂之暴虐,以蒙大難,囚於羑里。內則拘執系□,外則維綱隔絕,知後世禁錮,不容其出入者。「王用亨於西山」,禱於上下神祗,明其無罪。往往文王蒙難之時,卜得此爻,遇隨之無妄。無妄上九曰:「窮之災也。」苟使隨之上六不變,安得有無妄之災?又安得有拘系從維之象?即此而推,爻變之說,坦然明白。亨、享通。□,力奚切,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