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爻變義蘊-釋地山謙卦
䷎艮下坤上「謙」,亨,君子有終。
「謙」者,讓也,敬也,卑以自牧也。有其德而不居,有其功而不伐,有其位而若無,君子用謙之道,亨通而有終也。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謙以三爻之一陽攝眾陰,三不當位,惟謙然後能亨。天道下濟而光明,下卦之艮,以一陽與群陰交,如天道之下濟,天下皆光明也。地道卑而上行:上卦之坤,卑而在上。天道虧盈而益謙:盈者,自滿也,害謙者也。天惡其自滿也,虧損其盈而增益其謙者,福善禍淫也。地道變盈而流謙:以水為喻,如水在地上,盈而不溢可也。盈有溢,則當變化而流散之。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人之自滿而肆暴者,非特人惡之,鬼神亦不能容之。桀、紂自滿而敗國,文王小心而得位。「謙尊而光」,人君居天位之尊,愈謙而愈光。卑而不可逾者,又戒君臣不可過於謙,而有足恭之失。君子守謙之終也如此。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裒、倍同。施,去聲。
山高大,地卑下,而山在地中,蘊崇高之勢而居卑下之地,謙之象也。「君子裒多益寡,稱物平施」,損有餘而補不足,俯高就下之義也。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初六變陽,通卦為明夷。明在地中,君子用晦時也。謙而又謙,故曰「謙謙君子」。大川,至險之處,用涉險之心以敬其事,則行無不吉。卑以自牧者,如顏淵簞食瓢飲,不改其樂,原憲蓬戶匡坐而歌,「所至者高,所養者卑」,皆謙謙君子之德也。
六二,鳴謙,貞吉。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六二變升,下卦為巽,巽為風,故曰「鳴謙」。謙光君子,又行巽順之德,宜其聲聞於外,貞正而吉也。二居臣位,謙聲之著,中心之德也。世固有謙而不正者,如共工象恭淊天,𬴐兜令色孔壬,王莽謙恭下士,外貌似謙,心實不正。亦有正而不謙者,如禰衡之悖慢黃祖,嵇康之微忽鍾會,周𫖮之簡慢王導,其心雖正,貌實不謙。二者皆不中節,不得其死。為人臣者,惟謙而又正,可以鳴謙之道,而得中心之願焉。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謙之下卦元屬艮,艮,止也,何勞之有?九三變陰,通卦為坤。說卦曰:「致役乎坤,故勞。」「勞謙,君子有終吉」者,如禹之治水,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至於地平天成而後止,勞而有終也。勞而不伐,萬民之所以服也。夫子自十五志學,至於七十而不逾矩,此又終身之勞,有終之吉也。若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則非勞謙有終之義。
六四,無不利,撝謙。
象曰:「無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六四變陽,上卦為震,雷在山上,有撝布號令之象,故曰「撝謙」。凡「謙」之人,守謙之道,不違法則,故「無不利」。然則謙之則若何?此爻通卦變為小過,小過之象有曰:「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皆違謙之則也。然則「撝謙」不違其則若何?如周公吐哺握髮以待士,則謙不至於足恭。高子羔執親之喪,泣血三年,未嘗見齒,則哀不至於滅性。茅容之殺雞奉母,疏食延賓,則儉不至於廢禮。此皆「謙」之則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謙」,得之裕也,裕則富。五居尊位,欲使天下之人行謙之道而富,而曰「不富以其鄰」,何也?蓋六五變蹇,上坎下「艮」。「坎」「艮」之位,東北為鄰。「坎」之中滿,行險者也。鄰國之人,或有持盈以害謙者,「利用侵伐」以征其不服,則彼此之國,無所不利。左傳:「有鐘鼓曰侵,無曰伐。」公羊傳曰:「捔曰侵,精曰伐。」穀梁傳曰:「苞人民、毆牛馬曰斬,侵樹木、壞宮室曰伐。」皆征其不服者。如吳王夫差徵兵革于越,征百牢於魯、宋,害鄰國之謙者也,越征之而吳遂滅。秦始皇築長城,建阿房,害天下之謙者也,漢征之而秦遂亡。陳後主營結綺,搆臨春,害都國之謙者也,隋征之而陳遂廢。隋煬帝造流珠,揚錦帆,害四海之謙者也,唐征之而隋遂喪。害謙之君,天地鬼神之所惡也,可不鑒哉!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六二爻辭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上六亦曰:「鳴謙,志未得。」何也?世之君子,唯巽順者可以鳴謙。六二變巽,故有中心之得。上六變艮,艮其輔,言有序,能言者也,亦曰「鳴謙」。艮之上爻重剛,無謙巽之德,故「志未得」。邑國如子男之邦,或受爵命為卿相者,如漢之梁冀,跋扈宅第,充塞黃都;晉之石崇,步障蠟薪,香塵委地;唐之元載,黃金五駝,珠珍敵國;蜀之孟昶,七寶溺器,窮奢極侈,皆持盈害謙之甚者也。人君鳴謙以化民,苟不率化,「利用行師」以征之。邑國之徵,易為力也,故不用侵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