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爻變義蘊-釋天地否卦
䷋坤下乾上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否,塞也,時之亂也。否與泰相反,泰則「小往大來」,否則「大往小來」。泰則「吉亨」,否則「不利君子貞」。蓋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時也。不曰「小人」而曰「匪人」,小人雖是非不公,臧否倒置,至於親愛羞惡之心有時發見,不能全泯。至於匪人,肆無忌憚,不知天理人倫為何事。所謂匪人者,貌則人,心則獸,非人之類者也。此等惡類,在帝左右,豈容一君子以立於朝。不利君子貞:貞,卜也。當此之時,君子當隱,不可卜也。卜雖吉,亦不可進用也。進則禍不旋踵矣。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天地之氣不交,萬物不能化育。君臣之志不通,萬邦不能尊君。小人在內,君子在外,何如?其時,否之極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君子居亂世,當節儉其德,以辟患難,何可榮以祿?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泰」之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者,惟恐野有遺賢,其志在外也。否之初六亦曰「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者,小人引類而進,其卜亦吉亨,但其志在君而不在外。如閹宦仇士良請老,謂諸閹曰:「天子不可令閑暇,閑暇必觀書,見儒人,減玩好,省游幸,吾屬恩且薄而權輕矣。莫如殖貨財,盛鷹馬,日以毬獵聲色蠱其心,使不得息,則萬機在我。」此小人惟恐不得君,所以志在君而不在外也。初六變陽通卦為無妄。無妄之時,小人妄行,君子不敢妄動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包容兇惡,承順阿旨,小人行之則吉,大人行之則凶。大人居否之時,而能亨通者,潔身遠遁,否亂其群,如逢萌掛冠,梅福隱於吳門,市卒張九齡遁於曲江,裴度之憩於綠野,否而亨者也。六二變陽,下卦為坎,陷險之中,可不慎哉!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小人道長,至此已極其盛。小人無忌憚,凡可羞之事,包藏其丑,靡所不為。如唐郭宏霸為魏元忠嘗糞,宋之問為張昌宗奉溺器,閆朝隱為武后代為犧牲,此皆匪人所為,有為小人所不為之事。六三變陽,通卦為「遁」。幸其位之不當,故君子不為其所害。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自九四以上,「乾」之三爻皆言君子者,「否」極漸至於「泰」矣。大臣居九四之位,有命受人君之爵命也。「疇」,類也。「離」,麗也。「祉」,福也。君子居「否」之世,受命而無咎者,欲使同類之人離其福祉,受其爵命,如唐武后之時。「否」之時,「否」之極也。婁師德能薦狄仁傑,仁傑薦張柬之,卒復中宗之辟,其志行也。九四變陰,通卦為「觀」。上之觀下,欲得其治「否」之臣;下之觀上,欲求其治「否」之君。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六二以小人之黨盛,故「大人否亨」。五居尊位,治「否」之主。九五變晉,晉有康侯之德,得「否」之道,故小人之黨得以休息之。然則「休否」之道若何?小人惟尚貪墨,如梁冀之賂、元載之金,因其貪墨而治之,則小人之黨休矣。「其亡其亡」,此「其」字指小人而言也。古者未有錢陌、褚幣、貨賄,惟有苞苴。成湯禱雨,有曰:「苞苴行歟?苞桑。」「苞苴」,絲麻之類也。小人之所以亡者,繫於苞桑之貪墨也。君子居安慮危,居存慮亡,潔己正人,不得不以「苞桑」為戒。後漢張恢坐贓伏法,貲物詔班群臣,惟鍾離意得珠璣,悉委於地,曰:「此贓穢之寶,誠不敢拜。」蓋得「繫於苞桑」之義。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上九變陰,上卦為「兌」。「兌」,說也,故有「先否後喜」之象。「否」至此已極,「否」當傾矣。「先否」者,君子憂小人之黨盛。「後喜」者,君子喜小人之黨傾也。否終則傾,理之常也。後漢閹宦張儉輩擅權,殺戮大臣,君子憂夫小人之黨盛。後董卓入朝,盡殺群閹,君子喜小人黨之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