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爻變義蘊-釋天澤履卦
䷉兌下乾上履虎尾,不咥人,亨。
履,踐履也,人所行之跡也。虎,山獸之名,噬物之獸也。咥,嚙也。履卦與小畜相類,皆一陰五陽之卦也。但小畜四爻近君,故能畜君之道。履則三爻陰柔,上為四爻所間,下為強臣所制,不能畜君。苟有欲言,未知近君大臣肯容其言否?故足將進而趑趄,如履虎尾之狀,惟恐陷於虎口。至於履虎尾,不為其所嚙,敬慎之至,乃亨通也。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說、悅同。
履以三爻為主,一柔而履五剛,如履虎尾之狀。兌,說也。說而應乎乾,下兌上乾也。雖履虎尾,不至於咥人,乃亨。剛中正,乾陽之剛而居尊位,位中正也。「履帝位而不疚」,疚,病也。人臣履虎尾而無險,人君履帝位而無病,所以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天在上,澤在下,尊卑有序也。「辨上下」,兌之口舌能分辨也。「定民志」,乾之君德,能安民也。
初九,素履往,無咎。
象曰:素履而往,獨行願也。
素、愫通,誠也。人之有素行誠實者,不畏強御,徒步而往,略無所畏。初九變坎,有剛健之才,故能素履而往。若伯夷者,特立獨行,不可仰望。如郭子儀單騎見回紇,段秀實以跛卒入郭營,素履而往,亦不可企及。此君子獨行之志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士君子居亂世,不出戶庭,如幽人貞吉可也,何乃至於「履道坦坦」,下為虎所咥?
九二變陰,下卦為震,震為大塗,非荊棘之路,故可以避虎尾。如漢起黨獄之時,士大夫陷於虎口者何限?而徐稚獨行京洛間,不為群閹所害,蓋其素履誠愨,如幽人之貞正,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如履康莊之衢而不自亂,蓋得幽人貞吉之道。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於大君。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於大君」,志剛也。
眇不能視而強欲視,不足以有明也。跛不能履而強欲履,不足以與行也。此爻乃「乾」之三爻之變。「乾」之九三變柔,以柔履剛,故有「終日乾乾,夕惕若厲」之象。「履」之六三變陽,以剛履剛,故有「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於大君」之象,皆志剛之禍。漢之韓、彭,唐之安、史,皆武人也。人君任之以將,托之以重鎮,一旦悖逆,欲為大君,其志剛暴,安知「履虎尾」之義?
九四:履虎尾,訴訴,終吉。
象曰:「訴訴終吉」,志行也。
「訴訴」,畏懼貌。六三變剛,「履虎尾」,則有咥人之凶。九四柔巽,柔巽之人,雖履虎尾,不為其所咥。蓋能訴訴畏懼,敬慎之至,終至於吉。然則畏虎者,免禍而已,而曰「志行」,何也?蓋婁師德、狄仁傑立於惡人之朝,外視若柔,內實剛介,故能免禍,能復中宗之辟,志行也。如郭子儀有病,盧杞來問安否,子儀恐家人見其狀貌醜陋,屏去家人,曰:「此人若得志,吾族無遺類矣。」故子儀不為盧杞所害,蓋得訴訴終吉之義。
九五:夬履,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夬」,決也。「夬履」,決虎之咥人者。不曰「虎」而曰「履」,省文也。人臣大惡在朝,欺君罔上,如虎之踞於要路,履之則遭其咥,決之失措,亦受其殃。九五變陰,通卦為「暌」。當暌之時,權臣侈肆,君臣之志不通,不啻如騎虎之危。苟不決去,何以為治?「夬履」之君,雖曰貞正,亦危厲而不安。張綱指梁冀曰:「豺狼當道,安問狐狸?」張綱不得大臣之權,斥而不去,累為梁冀所害。曹操縛呂布急,曰:「縛虎不得不急。」操雖大臣,挾天子以令諸侯,故呂布為其所縛,而不能反噬也。「夬履」之難若此。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下卦六三屬兌,則有「履虎尾咥人」之凶。上九變兌,乃有「視履考祥」之吉。何也?人臣之在朝,跬步不敢妄行者,人君亦知之。朝廷用人,當視其平昔之踐履,考其行事之休祥,使之周旋在帝左右,此「元吉」,美人君之知人,喜臣下之有慶也。宋仁宗時,潭州臣賣私藏胎,為關吏所搜,太守而下輕其估而悉自私焉。時唐介以言事謫為潭倅,分珠獄發,奏方入,上曰:「唐介必不肯賣。」案且奏,覆覽之,果然。蓋唐介剛直廉潔,人君平日視其踐履,考其禎祥,故於眾濁獨清之時,知其賢也。
周易爻變易蘊卷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