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干乙字釋義
![]() |
![]() |
乙木排列在甲木之後處於十天乾的第二位,是當種子發芽從外殼裡出來之後,繼續延伸,是象形字。
乙象初春草木彎彎曲曲長出地面,這時大地的陰氣還很強大,草木只能艱難地破土冒出。古人用「乙」表示草木柔弱初生的樣子,其構思用「|」表示引而向上。
與乙組合最為緊密的漢字莫過於乩字。乩字分左右兩部分,而左側又分成上下結構。上面的卜,是古人用龜甲火燒以後出現的裂紋,以此來分析吉凶的。這就是卜字最原始的意思,而燒龜甲開裂的時候會發出「卟」的聲音,所以就用讀成卜,有時候也寫做卟。口代表發聲。後來發展過程中把口字寫在了下方,就成了占字,占的發聲通綻,所以綻也是裂縫的意思。
乙有彎彎曲曲之象,古人就把口中念念有詞,用樹枝在沙子、土上畫出各種線條的占卜方法創造出了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