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古法断易精蕴:绪论
王虎应译(此为大正七年即1918年的著作,夹杂有日语文言文,因此翻译的有不妥之处,请见谅。)
第一章 绪论
在讲本易占纲领之际,先需要搞清楚易的本体,随后从本源上进行哲学研究。不过弄清楚周易的经义,属于经学范围,这里就本易占进行抽象的概述,搞清楚本易占成立的意义。
庄子曰:“易以道阴阳。”阴阳实际上是易的生命。故本易占中阴阳是整体的核心。解释玄妙之理要以阴阳为主体,搞清楚其先后的互相关系。因此就系统地论述一下其机理。
《系词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段文字从易卦成立的本源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但本篇要讲的是与此具有表里关系的、改变阴阳之体的各种关联,在易卦爻的基础上应用妙理,完整表述此易占实用部分。
太极说由来颇远,其起源于什么时代,目前无法考证。但孔子说过太极图的可信性是事实。其原理出自河图,古籍中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当然最初的创造者只能是伏羲氏,太极图是易之卦象最基本的结构,从哲理上论,其大无穷,没有边际。不仅灵妙的占卜源于此,几千年来中国的各种经典,诸子百家哲学的本源都来自太极。
自古人们是如何解释太极的呢?我相信很多人都对此感兴趣,我试着总结如下。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此实际上是暗指太极而言。
简单地解释一下就是: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这样形容太极,如同第一章里“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母。”这与二十五章之文互相呼应,是形容太极最初变化的样子。
后汉的马融解释为:“太极者北辰也。”认为北斗星位于天的中枢,永远不会动,是众星的中心。这卦观点,恰巧在论语里面也有这样的字句:“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共之。”两个人的观点相同。
后汉的郑玄解释为:“太极者,太乙也。”乙同一,统天地三才之义。另外乙也是一个会意字,象征太极浑然之气汇集之所。就好比数字以一开头,然后二、三这样累加,所以太极为一,万物由北方而生,是一个大乙字。
《说文解字》中说:“极者栋也。”栋为房屋上的脊梁,在房子前后中央最高处,即取最高中央之义。
又说:“极者中也。”此为古代很多学者大多认同的注解。取其万物皆由此出之义。比如登山,不管从东西南北哪个方向,都是从山麓开始攀登,爬到尽头就是到了山顶,山极就是中心,都是一个道理。
下面从各宗教的角度做一个对比,非常有意思,论述如下。
基督教把太极之义当做宇宙万物创造主上帝。为全智全能、绝对无二之神。
佛教大乘法把此称为法身佛,或者如来。而且不是偶然,是随缘而起,无始无终,圆融无碍,万物生死起灭皆于此。
日本神道则认为最初神是天之御中主神,然后是高皇产灵神、神皇产灵神,自我演化自我独立,有点像基督教的天主。为至灵至能之神。即第一神天之御中主神为太极,下面的两个神灵相当于阴阳,不得不说一种巧合。第一神自我变化就好比太极,高神二神为创造宇宙万物与阴阳完美的吻合。所以御中主就是极,也就是中。从名称以及宗教的概念延伸推理,倍感妙趣横生。
另外从日本神典来考证,与易一致的地方很多。无论是古今,哪个国家,宇宙间的真理是存在的无二。易、神、佛、耶殊途同归。
宋代的儒家认为太极由无极开始,无极原来出自老子之书。老子以“无”为宇宙大道,崇尚虚无之道,但并没有说太极之前是无极。但说过虚无为无形元气、太极,所谓无极就是有物质混成,先天地而生,就是太极。
然佛教无始无终之说的影响,如果断定太极为万物的开始需要有出处,就以老子无极的字义做为了太极的出处,说太极就是无极了。
这样看来,理论上是有了立脚点,但四圣的著作易之本义里却没有。如果需要进一步论证,无对有,既然说无,只能说有,理论上绝对不容许。如果说太极之前为无极,那么无极之前也可以有另外一个东西。这样之前如何,之前的之前如何,不断追溯,宛若没有起点,没有终点,就成了无始无终,只能这样辩解。解释太极就成了依靠佛教之说,所以不认可无极之说。
大家越是这样论述,越是不敢反驳佛教之说。因为佛所说的无始无终应该有相当的依据,虽然有些地方还无法证实,而易主要是以数为本,不得不用这种说法。从数理学上论,一绝对是客观存在的,零则不一定,太极非零,而是一,郑玄所说的太乙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文解字》里讲:“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生万物。”即太始之道为一,取一为太极。
综合以上诸观点来看,把此解为一的方法属于数理,把此叫做道的、中的方法是从哲理上解释的。
中庸则是把生万有的理从太极移到了人伦上:“喜怒哀乐之末发谓之中。”动情就好比太极的变化,比喻非常巧妙。
仔细考究这些解释,不仅能对太极的起源融会贯通,也对后面论述的阴阳五行变化之理解有所帮助。不管搞不搞哲学占筮,太极是最基本的出发点,其原理是修学易占最先需要了解的,所以才不厌其烦的给大家讲这些道理。
下面就开始论述一下本篇最主要的阴阳。前面论述在太极的地方讲过太极为万有初始,但并不是直接形成了万物的作用,而是先产生阴阳二气,才开始各种变化活动的。
《系词传》曰:“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此即阴阳变化贯通万事万物中,证明万物生成的道。
如果解释,天地就是宇宙,絪緼为与无形的阴阳之气相交。醇化为二气凝固,相抱一起变得浓厚,生成万物。宇宙中日月星辰、地球、都是这两气相交而产生的。此外地球上的一切人类、鱼虫鸟、草木皆由此理而生成,从无形转化成有形,所以太极阴阳都是此两气相交作用的结果,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此即天地形成的开始。
另外乾卦的彖辞里:“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坤卦彖辞里:“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此即乾为阳气,坤为阴气。大哉至哉是孔子对阴阳自然力量玄妙的一种赞美文辞。
天地万物中以人最为灵长,代表了所有有形的东西,与天地合称三才。故《说卦传》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以此观之,三才之道也一样,即人生本义就是阴阳之道,如果不能遵循天地法象规律,则不能称作真正的道德。周易之中论述的性命之理的根本就来自这里。
如此来看,易到的哲理推究全部的阴阳法则就可以把它用在人事上。庄子对易的认知是阴阳即道,阴阳就是易的真谛。故“易”字为日下面一个月字,日月横着写则为“明”字。日为阳,月为阴,此皆阴阳往来而成岁,阴阳的变化产生了万物的变化、消长与盛衰,这也是宇宙运动的根本。
这不仅是在易理方面,中国的所有经书、自古以来的哲学根基都建立在此观点之上。如果没有了阴阳的概念,中国的经书以及诸子百家哲学都无法成立。
不仅是中国哲学上,可以断言凡是宇宙真理的任何事物都逃不出此规律。天就为阳的代名词,地就为阴的代名词。列举天地间的事物,男女、老少、生死、寒暑、昼夜、雨晴、大小、刚柔、君臣、夫妻、仁义都是相反而对立的,宇宙中的所有一切都是以这种形式存在。
现在物理学方面太阳、星辰、地球等的天空中旋转运行,之所以没有丝毫危险,都是因为阴阳的力量,即离心力(阳的腿力)、向心力(阴的引力)在作用。正负极、都是阴阳妙用,说明阴阳广大无所不在,是天地无穷无尽的真理。
大凡人的一生由身心阴阳结合而成。精神为无形、属阳,享受来自乾那里的灵气,肉体有形,属阴,受纳自坤那里的精气。所以人一旦死了,魂就回归天上灵界,由物质构成的肉体回归坤土。如果业障与人生死同步也来自阴阳规律的话,自然而然命运就无法摆脱阴阳的制约。
于是乎,可以断定我们的命运是建立在两种枢机上的。一种就是乾那里赋予我们的精神,所谓的天命就属于此,另外一个是来自坤(阴)那里的肉体,所谓的修养就属于此。此二者综合起来产生的结果称之为命运。
但是天体(阳)统辖着地球(阴),必须有轻重的区别。因此天命为根干,修养为枝叶,枝叶无论如何生长,不得不与根干匹配,枝叶的发育如果对根干极大的影响,受害的是枝叶,它会随着根干一起枯死。因此修养的力量不能超越天命,但修养可以增减天命。
换言之,受阳支配的天命属于无形,在天命所定的范围内可以用人的力量让它伸缩。
如果用杉树来打比方,得到适合的培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生长长到五丈高,此五丈就是先天的命运高度,但其受树苗、地质、栽培的关系,也有长到两丈,或者一丈就不生长的,这就是修养不足的结果。
由此看来,先天定的命运因为秉受的不同有大小区别的。修养的力量也会附和其人命运盛衰进行匹配,人生修养也是非常必要的。因而我们的命运一半属于阳(宿命),一半属于阴(修养)。后面章节的占验案例就是证明。
如此来论,人的生死原理、关于命运的道理都属于阴阳规律,我们的生活无论如何复杂,如何不断变化,哪怕是矛盾相反的结果,无法预料的怪异事情,都与这种规律有玄妙的关联。事物是恒久的,哪怕是幽冥莫测的事情,不会预知不出来。
但是要达到这个境界需要掌握幽(无形)显(有形)相通,物心相应的方法,也就是易占玄妙之道。
即便是你有这方面的慧根,那也知道此应用的法则。这种法则就是本易占断法。周易筮法与本易占法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因为易原本从伏羲开始推衍奇偶之数做八卦,再演变出六十四卦,其包含了宇宙万有之哲理,是阴阳交错变化作用的根本,周易通过文王、周公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爻辞、彖辞,通过自我的实践,应用在推理方面。到了孔子这个时期,又以伏羲、文王、周公之意为体,做了十翼,明确了易的大义,通篇以道德为本,进行综述,但在直接用于占筮这点上相距甚远。而本人写的易占是直接捕捉阴阳的微妙之处,提供判断的法则,与周易同样都是易方面的占法,可以说一个远而间接,一个近而直接,因此二者在占断方面有天渊之别。
古代典籍《左传》等的精妙案例就是翻弄卦象也不一定知道是如何判断出来的。也可能当时有其他的断法,但绝对不是周易表面那样简单的推断方法。现在用周易占断法如果是想打开神秘的玄关,可以说是根本没有希望。
关于阴阳的纲要以上进行了大概的描述。下面将对五行的方面进行讲解。
如前面所说阴阳从太极而来,再由阴阳变化产生万物。但阴阳之气都是无形的,要变化成有形的万物必然要气形相交,才能从无形变成有形。如果要明白这个原理,就必须了解五行。(详细论述看河图洛书章节)
什么是五行?用气来描述就是冷热风燥湿,用形来论就是水火木金土。此五行一般以有形的形式可以看到,其实是古代圣贤为了说明其深刻的妙理选气有形的五种元素假设了一个名字而已。
不过探讨其妙理轻重的时候则以五行为主。有形只不过是依附于无形而已。自古以来很多人没有在这点上下功夫,都把占法之道理解成有形的五行的作用了。因为对这种深邃的妙理理解甚为浅薄,使很多人对哲学上兴趣也就减弱了很多。
现在举例子的时候,比如说五行的作用,木为什么生火?就说木是火的燃料,木可以着火,所以木生火。
再比如解释金生水,金为冷体,如果遇到加热冷却后金属的表面就会出现水珠,所以金生水。
更有解释相克原理的时候,讲木克土,木为生长之物其根可以扎入土壤,所以是木克土。
另外在解释金克木的时候,金为利器,可以砍伐术,所以金克木。
用这些骗小孩的理由做为依据论述五行,到目前为止,不但没有引起其他学者的注意,反而被人家小看,纯粹是胡说。怎么可以用这种浅薄的歪理讲清楚代表阴阳万物的伟大真理五行的玄妙来呢?真让人感概。
要讲清楚这个道理必须以无形的气为基础,才能搞清楚无上的妙理。用我们考定的结果就是让他们拿现在盛行的学术都没有反驳的余地,大家都相信这是最好的道理,最好的解释。(五行的详细论述在后面章节)
五行大概的情况就是这个样子。其次随五行产生的、更为系统的东西则是干支。还有从其他方面进行推理的八卦。包括八卦在内,都是以天地为基础的,再加上人为三才之道,从哲学的角度加以论述。论述卦象的时候,五行是中心点,所以本易占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卦爻与五行。
回过头来再说干支,它们有哪些作用呢?干支属于天象范围,用五行无形的气加以解释,而十二地支则假借有形的地来解释,天干地支互相关联,好比羽翼的关系,又与五行、卦爻等结合在一起产生了玄冥之道。
换句话来说,把五行干支纳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是本易占的根基。在卦象、衰旺、生克、冲合、神煞等的综合变化下显示出神秘玄妙之处,完成占卜的最终目的。
也可能有的人觉得好像很复杂,其实都只不过是阴阳二气的巧妙应用,只要不跳出其法则范围进行判断,就会得出神奇的预测。因此,不像周易占断那样含糊不清,反而是思路清晰,一理贯穿,只要一点一点地研究,渐渐就会登堂入室。
通过前面的论述,大家对本易占有了一个大体上的了解,现在概括起来说就是太极产生阴阳,阴阳产生八卦,这是基础,另外一个途径产生五行,五行产生干支,这样一个顺序。
做为本易占的基础刚要基本上就讲完了。此外还需要讲另外一个东西,那就是关于这个领域之说的起源与沿革。最初的发明者是谁,历史上无法考证。
从各种古代典籍记载的情况综合来看,黄帝时期人类进化了很多,容成子制定了历法,大挠创造了甲子。据说大挠是伏羲时代的人。
另外大家都认为河图是伏羲创造的,但洛书有的说是大禹创造的,也有的说是伏藏创造河图后不久就创造了洛书。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河图洛书都是宋代道士陈抟编造的,根本不是伏创造的。姑且不论这个,最重要的是五行是由伏羲提出,河图出十干,然后创立了八卦。干支是形影相随的东西,不能隔了很长时间,到其他时代才出现地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