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葱管治尿闭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非常提倡医德,强调医生要时刻为病人着想。
一次,一位得了尿闭症的病人找到他,痛苦异常地说:“救救我吧,医生。我的肚子胀得实在难受,尿脬都快要胀破了。”
孙思邈仔细打量这病人,只见他的腹部象一面鼓一样高高隆起。病人双手捂着肚子,呻吟不止。
当时的孙思邈,遇到的这位尿闭病人,能有什么办法?他也是这样的想法,认为必须用个管子样的东西塞到尿道膀胱里,赶紧让尿排出来才行。
可唐朝那久远之前的年代,是没有橡胶管、塑胶管之类的东西。 这要怎么办呢?
孙思邈正琢磨,恰巧看到有小孩拿着细长的葱管,在吹泡泡玩儿。孙思邈点点头:嗯,葱管细软、柔韧、中空,把尖端部分剪掉,把这个葱管塞进尿道抵达膀胱,就能帮助排尿。
于是,孙思邈就取了一根纤细的葱管,插入病人的尿道,再往里面吹入一些盐水。果真让病人的小便排出,解除了痛苦。
这个“葱管导尿”的方法,记载在他的医学著作《备急千金药方》之中。
孙思邈认为 好医生必须做到两点
孙思邈,人称“孙真人”。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说,修炼人的层次,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之分。最高层次的是真人,他们能“把握阴阳,提携天地”,这种人寿比天地,可以跟天地的年龄一样。在传说中,孙思邈活到一百四十多岁才离世。
孙思邈是个不求名不求利的修道人,请他做官,他是非常不愿意的。北周宣帝时,年轻的孙思邈曾以“王室多故”为由,拒绝当官,隐居于太白山。后来,隋文帝辅政时,又征孙思邈做国子博士,他一样称疾不起,不愿当官。那时,他常跟亲朋们说,现在开始过五十年后,会有圣人出,等圣人出,才要去帮助救度世人。
修道的人,大部分看起来都很年轻。孙思邈更是如此,五十年后的他,仍然动作俐落、口齿清晰。他已年近八十了,进了京师。唐太宗的时候,皇帝召见,看他容貌犹如少年,请他到朝廷做官,他不动心婉辞了。当时,唐太宗叹了气说,“有道者诚可尊重”,意思是见过孙思邈后,真的明白了,修炼人实在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孙思邈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第一个部分就有两篇文章,是谈怎样做个好医生的。文章中说,“大医”必须具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习业”,一是“精诚”。可见孙思邈的仁心和仁术,那是后世医生必须引以为学习和借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