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論語信述》6.30雍也篇——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分享美好…

論語信述》6.30雍也篇——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原文】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白話】

子貢說:「如果能對百姓廣施恩惠,並且能救濟民眾,怎麼樣呢?可以稱得上是仁了嗎?」

孔子說:「這何止於仁呢,一定是聖人了吧!堯舜之聖,大概都會感到力量有所不足吧!仁者,想要自立,便會幫助別人也能自立;想要自己通達,便會幫助別人也能通達。能反求於自身,然後推己及人,這可以稱得上是行仁的好方法了。」

【釋詞】

博施於民而能濟眾:施,給與、施與。濟,救助。錢穆:「子貢謂能廣博施與,普遍救濟,如此必合仁道。」伊川程子曰:「博施濟眾,仁者無窮意,乃聖人之極功也。」

可謂仁乎:子貢以為博施濟眾就是「仁」,然而孔子認為這已不止於仁了,而是超越了仁,達到了「聖」的境界。

《四書改錯》:「聖道該忠恕,而由仁達聖,則必從強恕求仁,以馴至乎聖。大凡聖道貴博濟,必由盡己性、盡人性以至於位天地育萬物,並非馳騖。故《大學》明德必至親(新))民,《中庸》成己必至成物,《論語修己必至安人、安百姓,《孟子》獨善其身必至兼善天下。夫聖道未成,亦必力推忠恕,而可以成聖學。」

何事於仁,必也聖乎:言此何止於仁,必也聖人能之乎!此處「聖」字指有德有位而言。按:仁者無位,不能博施濟眾;有位無德,亦不能博施濟眾。

其猶:大概尚且。

病:心有所不足。按:此是本章一個轉換點。雖堯舜之聖,有德有位,如果博施濟眾,亦將感其力之不足。以是求仁,愈難而愈遠矣。孔子以「堯舜猶病」點明子貢求仁已遠,不如退而求諸己身,登高必自卑,由近而及遠也。

立、達:己欲立,思隨分立人;己欲達,思隨分達人。猶如能明明德,才能新民。反求己心,推己心於人。以己及人,就是仁者之心也。孔子好學不厭,是欲立欲達;誨人不倦,是立人達人。此心已是仁,行此亦即是仁道,此則固是人人本具、人人可行。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譬,喻。近取譬,就是從切近處取喻、從自身得到啟示。方,術、法。仁之方,就是行仁的路徑和方法。

按:好求高遠,反而欲速則不達。人能反求諸己,取譬於己,明白己之所欲也是人之所欲,由己身推到別人,由己之所欲推到人之所欲,這樣切身、切實,遠離不切實際的一味好高騖遠。推己及人,就是恕道,而仁在其中矣。此是孔子為子貢開出了具體的切身的修習方法,以免好高騖遠。

【先賢精義】

《揅經室集》曰:孔子論人,以聖為第一,仁即次之。仁故甚難能矣。聖、仁,孔子皆謙不敢當。子貢視仁過高,誤入聖域,故孔子分別「聖」字,將「仁」字論之。

論語正義》曰:仁道大成,方可稱聖。故夫子視聖為最難,而但言「仁」;又以仁亦難及而先言「恕」。(按:次第而進。)

論語註疏》曰:此章明仁道也。夫仁者,己欲立身進達而先立達他人,又能近取譬於己,皆恕己所欲而施之於人,己所不欲,弗施於人,可謂仁道也。

呂氏曰:子貢有志於仁,徒事高遠,未知其方。孔子教以於己取之,庶近而可入。是乃為仁之方,雖博施濟眾,亦由此進。

蕅益大師曰:立人達人,正是博施濟眾處。

論語意原》曰:何謂仁?反而求之吾心,推而及於天下,能以己之所欲求人之所欲,此仁之方也。

程子曰:醫書以手足痿痹為不仁,此言最善名狀。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認得為己,何所不至;若不屬己,自與己不相干。如手足之不仁,氣已不貫,皆不屬己。故博施濟眾,乃聖人之功用。仁至難言,故止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欲令如是觀仁,可以得仁之體

《論語集說》曰:仁者,公天下以為心,而無物我之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仁者之心也。欲進乎是,其惟近取譬乎?體之於吾身之,此之道也,所以為仁之方也。於其方而用力焉,則可進於仁矣。

劉宗周曰:子貢求仁於,而不本之心,亦立匱之術也。仁者之心,則反之己,而裕如矣。此己盎然與人同體,即與人同欲,就自己發心時,是何願欲,而此欲已通之人,且有必通之人而後快者。仁道至大,學者苦無下手法,今乃不越此取譬者,是果是至易至簡,至神至妙之術,故曰方。

陳祥道曰:非以百姓之心為心,不足以安百姓。博施濟眾,修己以安百姓者,天下之至難。堯舜者,天下之至聖。以天下之至聖,猶病天下之至難,則下於堯舜者其可易言哉!《素問》曰「神用無方謂之聖」,惟無方故所施者博,而所濟者眾。若仁則有方矣。

周宗建曰:博施濟眾,原是仁者之極思,子貢此問志量甚大。但以此求仁,便失本領。夫子示以求諸己,便有從入之方。二節總是一意,無仁恕之分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孔子教子貢以求仁之方也。仁之量固無窮,而仁之力則有限。夫所謂仁者,不必事功之廣闊,而在心體之周流。子貢欲於功用求仁,則難而愈遠。孔子教以心體求仁,則約而可成。蓋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無非見得人己相通,故到得一體地位

《論語稽》曰:子貢從廣遠處言仁,夫子從切近處言仁。子貢之言願大難償,故堯舜猶病;夫子之言則推己及人,只在盡己之心,由近及遠,能立達一人則仁及一人,能立達千萬人則仁仁及千萬人,何病之有?「能近」二句指出下手所在。方如治病之方,言近取諸己以譬人,即為仁之方也。

雲門隱者按:聖人仁心照徹,由子貢之問,先之以「堯舜猶病」為委婉否定,然後將「仁」拉回自身,教導以推己及人、由近及遠,登高必自卑。自身的力量生起來了,才會生生不息,由仁而聖。這為我們指明了修身的方向,並給出了具體的方法

【附錄】

李光地曰:子貢以仁之用言此,必有德有位者,故雖堯舜猶病。若學者坐而言此,則非切己功夫,故夫子以仁者之心、求仁之方告之。然亦非全無用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舉斯心而加彼,老者安之,少者懷之,隨其分以及人,此自崇高富貴至士庶皆可行者,顧不取必於其博與眾耳。

程樹德曰:儒家之所謂仁,即佛氏之慈悲。特彼教之布施往往過中,至有捨身以喂虎者。儒家則否,但就耳目之所聞見、心力之所能及者為之,最為淺近易行,與上章中庸鮮能之旨相應。朱子以《圓覺經》隨指見月之理解「能取譬」,是朱子並不諱談禪。後來紛紛闢佛者,皆坐門戶之見太深而信道不篤故也。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全解》《論語正義》《論語新解》《論語集釋》《論語稽》《論語集說》《論語點睛》《論語意原》《論語學案》《論語商》《論語札記》《揅經室集》《四書改錯》《四書解義》。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電報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論語信述》6.30雍也篇——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