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信述》5.7公冶长篇——孟武伯问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向孔子问到:“子路有仁德吗?”孔子说:“不知道啊。”接着又问。孔子说:“由啊,具有千乘兵车的大国,可以让他管理军事,对于他的仁德我却不知道啊。”
“冉求怎么样呢?”孔子说:“求啊,具有千户人家的大邑,具有百乘兵车的大夫之家,可以让他做宰臣,对于他的仁德我却不知道啊。”
“公西华怎么样呢?”孔子说:“赤啊,穿戴好礼服立在朝堂上,可以让他担任行人应对宾客,对于他的仁德我却不知道啊。”
仁:孟武伯询问孔子的弟子是否具有仁德。
不知:孔子回答说不知。钱穆:“仁道至大,仁德至高,孔子不以轻许人,故说不知,犹上章‘雍也不知其仁’之义。”
千乘之国: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乘(shèng),指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
可使治其赋:使,使之、让他。治,管理。赋,指兵赋,征集军队、车乘、武器、衣甲等,这些军旅之征都可以叫做“军赋”。治其赋,即管理军事。朱子:“古者以田赋出兵,故谓兵为赋。”
千室之邑:指当时的大邑。唐文治:“邑有国邑、县邑之分。千室之邑,盖县邑之大者。”
百乘之家:指卿大夫之家。诸侯称国,大夫称家。
宰:宰官,指邑之长(地方长官)、家之宰(卿大夫之主管)。
赤:即公西华。公西氏,名赤,字子华,为人有容仪。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
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依礼盛服出席朝廷的外交活动,担任行人,接待宾客,应对外交事务。(行人,主国使之礼,负责朝觐聘问,接待宾客之事。)《周礼》注:“大曰宾,小曰客。”《说字》:“在腰为腰带,在胸为束带。腰带低缓,束带高紧。”
钱穆:“古人平居则缓带,低在腰,遇有礼事,则束带在胸口,高而紧。宾者大客,如国君上卿;客者小宾,国君上卿以下。两字分用有别,合用则通。公西华有外交才,可使束带在朝,与宾客相应对。”
《论语注疏》曰:此章明仁之难也。
孔安国曰:仁道至大,不可全名也。
刘宗周曰:孔门以求仁为学,特开千古道场。
《读四书丛说》曰:武伯见圣人专教人行仁,而不知仁之体段,故就门人中举以为问,非泛论人才之谓也。
蔡节曰:夫可使治赋、为宰、与宾客言,此三子之所能也。以颜子之贤,夫子仅许以三月不违仁,三子犹未及乎此也。故因武伯之问,各举其所能者告之,而仁则皆曰不知也。
朱子曰:子路之于仁,盖日月至焉者。或在或亡,不能必其有无,故以不知告之。
徐英曰:孔子于此三人,各就其才分之所近而言之,非有所抑扬于其间也。
张栻曰:仁难言也,而孟武伯遽问子路之仁。若以为未仁,则子路盖进于此者;若以为仁,则仁之义通上下而言。语其全,虽圣人不敢居也,故但告以不知也。武伯可以深思自省矣。夫可使治赋,可使为宰,可使与宾客言,非是心之存者不能然也。知仁之难言如是,则致知力行终吾身焉可也。
钱穆曰:孔子平日讲学极重仁,仁乃人生之全德,孔子特举以为学问修养之最高标准。人求全德,亦不可无专长。子路、冉有、公西华,虽未具此全德,然已各有专长。此章不仅见孔门之多贤,亦见孔子教育精神之伟大。(按:有其体,发其用。)
陈祥道曰:颜渊、冉雍得圣人之具体者也,具体则为圣人,而足以名仁,故孔子与之仁。由、求与赤,得圣人之一体者也。一体则非成人,而不足以名仁,故孔子曰不知其仁。
《论语点睛补注》曰:子贡与子路、冉求、公西华三子皆瑚琏也,非不器之君子。器者,能有所偏,量有所限;无偏无限,斯仁矣。
《论学小记》曰:夫仁,至重而至难者也。故曰“仁以为己任”,仁之重也;“死而后已”,道之远也。如自以为及是,未死而先已,圣人之所不许也。故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言夫行恕以终其身,死而后已,不自以为及者也。故有问人之仁于夫子者,则皆曰未知,盖曰吾未知其及焉否也。
《论语传注》曰:三子日月至仁,夫子知之矣。而曰不知者,以武伯学浅(观问孝而答以忧疾可见),不可轻于言仁,所谓罕言也。各举其才以语之者,若曰“子大夫荐贤为国,但当问其长,不必究其微也”。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癸巳论语解》《论语集说》《论语集释》《论语新解》《论语正义》《论语学案》《论语会笺》《论语点睛补注》《论语全解》《论语传注》《论语大义》《周礼》注、《说字》《读四书丛说》《论学小记》《禹贡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