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论语信述》4.15里仁篇——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信述》4.15里仁篇——吾道一以贯之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白话】

孔子说:“参啊!我所行的大道用一个主旨来贯通之。”曾子说:“唯。”孔子出去了,别的弟子问到:“夫子说的是什么?”曾子说:“夫子的大道,就是忠恕而已啊。”

【释词】

参:曾子之名。李炳南:“参,从古从众读‘森’(至今青州方言仍读“森”为shēn音)。”钱穆:“曾子是一性格敦笃人,只看‘吾日三省吾身’章,可见曾子平日为学,极尽心,极谨慎,极笃实。至其临死之际,尚犹战战兢兢,告其门弟子,谓‘我知免夫’,此其平日尽心谨慎之态度可见。此章正是其平日尽心谨慎之所心得。”

吾道:孔子所求之大道。按:孔子呼曾子之名,心有所教。或曰“传心”,或曰“指示下手功夫”,难以遽下断语,然而要知道此是孔子于曾子有所教也。

一以贯之:贯,穿、贯穿、贯通。孟子:“夫道,一而已矣。”钱穆:“孔子言道虽若所指繁多,实可会通,归于一贯。”按:所学虽多,然而不离一主旨,这是根本之处,根本确立才不会走失方向。圣贤大道、大人之学,乃心性之学也,根于孝悌,成于忠恕,化于明诚。

唯:古人的应答之辞。表明曾子已经明白孔子之义。程子:“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吾道一以贯之,惟曾子为能达此,孔子所以告之也。”

门人:孔门弟子。

何谓:说的是什么。

忠恕: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忠,推己之心以及人谓之恕。

焦循:“忠恕者何?成己以及物也。(按:忠,内以立己达己;恕,外以立人达人。)舜于天下之善无不从之,是真一以贯之,以一心而容万善,此所以为大也。”

钱穆:“人心有相同,己心所欲所恶,与他人之心所欲所恶,无大悬殊。故尽己心以待人,不以己所恶者施于人。忠恕之道即仁道,其道实一本之于我心(性),而可贯通之于万人之心,乃至万世以下人之心者。而言忠恕,则较言仁更使人易晓。因仁者至高之德,而忠恕则是学者当下之工夫,人人可以尽力。”

而已:犹如今日俗语“而已、罢了”。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明忠恕也。

朱子曰:一以贯之,犹言以一心应万事。又云:及圣人告之,方知皆从此大本中流出,如木千枝万叶都是此根上生气流注去贯也。

《中庸》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程子曰:斯乃下学上达之义。)

论语正义》曰:自古圣贤至德要道,皆不外忠恕,能行忠恕,便是仁圣,故夫子言“忠恕违道不远”也。

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违道不远是也。忠恕一以贯之:忠者天道,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此与违道不远异者,动以天尔。

朱子曰:夫子知其真积力久,将有所得,是以呼而告之。曾子果能默契其指,即应之速而无疑也。夫子之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譬则天地之至诚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也。曾子有见于此而难言之,故学者尽己、推己之目以著明之,欲人之易晓也。盖至诚无息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万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以此观之,一以贯之之实可见矣。

程子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也。

焦循曰:孟子曰:“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恕也)惟其不齐,则不得以己之性情例诸天下之性情。知己有所欲,人亦各有所欲;己有所能,人亦各有所能。圣人尽其性尽人、物之性因材而教育之因能而器使之,而天下之人共包含于化育之中。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故“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保邦之本也;“己所不知,人其舍诸”,举贤之要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力学之基也克己则无我,无我则有容天下之量;有容天下之量,以善济善,而天下之善扬;以善化恶,而天下之恶亦隐。贯者,通也,所谓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也

焦循曰:孔子非不多学而识,多学而识不足以尽,若曰“我非多学而识者”也,是一以贯之也。多学而识,成己也;一以贯之,成己以及物也。仅多学而未一贯,得其半,未得其全,故非之。

《揅经室集》曰:“孝弟忠信,四德之道也”,此皆圣贤极中极庸极实之道,亦即天下古今极大极难之道也。若云贤者因圣人一呼之下即一旦豁然贯通焉,此似禅家顿宗冬寒见桶底脱大悟之旨,而非圣贤行事之道也。(张甄陶曰:谓此章夫子以尽心之功告曾子则是,以传心之妙示曾子则非。按:下手功夫成功处。)

《四书辨疑》曰:东坡以为一以贯之难言也,非门人之所及,故告之以“忠恕”。(按:架梯。)

《四书诠义》曰:夫非从事于忠恕者其积力久,几于会通,则未易知一贯。故曾子之告门人也,则借学者忠恕之事,以著明夫子之道。第一贯之旨非言语所易形容,而忠恕功夫则学者所当从事,故姑即此以明之。使其于忠恕而力行之焉,则一贯之道亦不待外求而可以循至矣。(按:犹如子罕言“命与仁”“性与天道”,语之犹恐不解且生旁道,不如指示之路径,真积力久,自然心通,有悟于大道。善哉至圣!)

陈祥道曰:尽己之谓忠,尽物之谓恕。忠所以进德,而德不止于忠;恕所以求仁,而仁不止于恕。语之以圣人之妙,则未也。孔子之道,无不该也,无不遍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钱穆曰:曾子以忠恕阐释师道之一贯,可谓虽不中不远矣。读者只当认此章乃曾子之阐述其师旨,如此则已。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此后孟子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此正可以见学脉。然谓一部《论语》,只讲孝弟忠恕,终有未是。此等处,学者其细参之。(按:此语结合“十室之邑”章思考。)

真德秀曰:天地与圣人只是一诚。天地只一诚而万物自然各遂其生,圣人只一诚而万事自然各当乎理。学者未到此地位,且须尽忠恕。诚是自然之忠恕,忠恕是着力之诚。孔子告曾子以一贯本是言诚,曾子恐门人未知,故降下一等,告以忠恕,要之忠恕尽处即是诚。(按:《中庸》云: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徐英曰:忠恕诚,仁之道,可以通于天下。仁而后有生,诚而后有物。生者天地之大德,物者天地之大用。舍诚与仁,无道也。故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天下之大道,舍此莫由。

郑汝谐曰:圣人之道,自尽己之性,至于尽人之性;尽人之性,至于尽物之性;尽物之性,至于赞天地之化育,乌有二致哉?此孔门之心学也

【附录】

全祖望曰:一者,诚也。天地一诚而已矣。“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为天之命,於穆不已”,天地之一以贯之者也。“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圣人之一以贯之者也。“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学者之一以贯之者也。其谓圣人不轻以此告弟子,故惟曾子得闻之,次之则子贡。毕竟曾子深信,子贡尚不能无疑。盖曾子从行入,子贡从知入。子贡而下遂无一得豫者,则颇不然。(云门隐者按:颇有人疑曾子鲁,不当有此境界;又疑曾子年轻,不当有此境界。然而,曾子之父既已是孔子弟子,可见曾子自幼既在孔门,幼闻圣言,心向大道,且其为学之基不可忽也;又,曾子为人孝悌且诚笃,由行而入。“孔子之道,卒于曾参传之”,则非曾子而谁也!)

刘宗周曰:一贯之道,即天地之道,非圣人所得而私也。一贯之宗,本之大易。其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因而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千变万化无穷而复于太极。周子《太极图说》更发其蕴,此天地人至妙之理。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曾子平日只在忠恕上做工夫,未有冥心合道之妙,故夫子就忠恕上指出道体。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者,忠恕是也。曾子质鲁,其为学也守约。一心一路一力作进步,便得水穷山尽别有天地。

蕅益大师曰:此切示下手工夫,不是印证。正是指点初心,须向一门深入耳。忠恕真实贯得去,亦是有个省处,乃能如此答话。(或谓“传心”,或曰“下手功夫”,仁智各见,可也。)

李炳南曰:忠恕之道仍在世间,但与出世之道相近。《中庸》引孔子曰:“忠恕违道不远。”既曰“不远”,即是近之。近则可以由事入理,而能一贯矣。

【本章参考书目】

《中庸》《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会笺》《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正义》《论语点睛》《论语意原》《论语集释》《论语全解》《论语学案》《经史问答》《四书集编》《四书辨疑》《四书诠义》《揅经室集》《雕菰楼集》。

···分享这篇文章···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电报易经资料分享:https://t.me/+gRFf6IBNgyc5ZDcx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论语信述》4.15里仁篇——吾道一以贯之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