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信述》4.8里仁篇——朝闻道,夕死可矣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白话】
孔子说:“早上悟闻大道,就算晚上死去也可以了。”
【释词】
朝:早上,早晨。
闻道:悟闻大道。《论语正义》:“闻道者,古先圣王君子之道。”李恕谷:“道,犹路也,有原有委:性与天道,道之本也;三纲五常,道之目也;礼乐文章,道之事也。经有统言者,有专言者,当各以文会之。”按:闻,非闻于人也,非闻于外也。《大学》有云“明明德”,皆自明也。
夕:晚上。朱子:“朝夕,所以甚言其时之近。”
【先贤精义】
朱子曰: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
胡炳文曰:闻道所谓豁然贯通也,然非有平日积累之功,必无一朝顿悟之妙。
程子曰:言人不可以不知道,苟得闻道,虽死可也。又曰:皆实理也,人知而信者为难。死生亦大矣!非诚有所得,岂以夕死为可乎?
《论语正义》曰:闻道者,古先圣王君子之道,已得闻知之也。闻道而不遽死,则循习讽诵,将为德性之助;若不幸而朝闻夕死,是虽中道而废,其贤于无闻也远甚,故曰“可矣”。
张栻曰:人为万物之灵,其虚明知觉之心,可以通夫天地之理,故惟人可以闻道。人而闻道,则是不虚为人也,故曰“夕死可矣”。然而所谓闻道者,实然之理,自得于心也。非涵养体察之功精深切至,则焉能然?
朱子曰:若知得真实,必能信之笃,守之固。幸而未死,可以充其所知为圣为贤。万一即死,则亦不至昏昧一生如禽兽然。是以为人必以闻道为贵也。又曰:圣人非欲人闻道而必死,但深言道之不可不闻耳。
郑汝谐曰:道无古今,无存亡,觉此,则死生之变犹夜旦也。
栾肇曰:道所以济民,圣人存身为行道也。济民以道,非为济身也。故云“诚令道朝闻于世,虽夕死可也”,伤道不行,且明己忧世不为身也。
钱穆曰:因道亘古今,千万世而常然,一日之道,即千万世之道。故若由道而生,则一日之生,亦犹夫千万世之生矣。本章警策人当汲汲以求道。
徐英曰:闻道非耳闻于人。盖心有所悟,六通四辟之谓。孔子此语,盖发于五十知命之后与?
李中谷曰: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会得此意,则必终日乾乾,学惟为己而已,何处著丝毫为人之意哉!李恕谷曰:“闻非偶然顿悟,乃躬行心得之谓。颜子之叹,曾子之唯,庶克当之,方不徒生,亦不虚死,故曰可矣。”
苏辙曰:颜子、曾子,孔门之知道者也。故孔子叹之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苟未闻道,虽多学而识之,至于生死之际,未有不自失也。苟一日闻道,虽死可以不乱矣。死而不乱,而后可谓学矣。
陈祥道曰:不原始,不足以知生之说;不反终,不足以知死之说。学者期于知生死之说而已,故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盖道非独以善吾生,亦将以善吾死。君子得道于己,则知古今为一时、生死为一贯,又安往而不适哉?
刘宗周曰:真闻道者,尽性焉已矣。尽性则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与鬼神合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生死之故。
【附录】
陈淳曰:人得天地之气为体,其理为性。原始知所以生,则要终知所以死。朝闻道,夕死可矣。只缘所受于天者知得尽得,便自无愧,亦只此二五之气,听其消化而已。
朱子曰:道者,事物当然之理。又曰:人事当然之实理,乃人之所以为人而不可以不闻者,故朝闻之而夕死亦可以无憾。
李炳南曰:人在世间,须知为仁之道,方能立己立人。苟无仁道,则必害人害己。仁道学之难,闻之亦难,纵然朝闻夕死,亦不虚此一生,否则纵寿八百年,亦枉为人。
刘宗周曰:人一生在道中作活,只行而不着,习而不察,恁地昏昏,终无所闻,则此生与道了无关涉。遗却块焉一身,只是行尸坐肉,一旦飙然而死,临歧之际,若有一未了之勾当悬在生前,至死不肯瞑目,却是逋负而死,然亦甚可惜也。一日不闻道,一日死不得,才一朝闻道,生无逋负,至此而死,却就生时了过来,故曰未知生焉知死,此朝闻夕死之说也。闻道不废寻求,亦不关寻求;不废解悟,亦不关解悟;不废躬行,亦不关躬行;不废真积力久,亦不关真积力久。道只是本来人即率性之谓。然其要,只是一念慎独,此一念圆满,决之一朝不为易,须之千古万世不为难。学者省之。
《岭云轩琐记》曰:世间所有者皆身外之物,而身又性外之物也。但存吾性,并此身不有之可也。问者曰:“身亡,性存何所?”曰:“性存于两大之间。子以为不信,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此又何义?岂孔子亦有邪说欤?闻道而死,犹老氏所谓死而不亡,释氏之入涅槃灭度,皆死其身而存其性也。否则要此朝夕间一了然何益?”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义疏》《论语集注》《论语正义》《癸巳论语解》《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会笺》《论语意原》《论语集释》《论语学案》《论语全解》《岭云轩琐记》《平日录》《明儒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