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论语信述》3.5八佾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分享美好…

八佾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b5819a704eafdbc6d4af16205333d41e.png论语信述《论语信述》3.5八佾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原文】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白话】

孔子说:“夷狄都知上有君主,不像中原诸国目无君长。”

 

【释词】

夷狄:古代中原称华夏,四边称四夷,具体可分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白虎通·礼乐篇》:“何以名为夷蛮?曰:圣人本不治外国,非为制名也,因其国名而言之耳。(圣化政教所不及之处)”

不如:不似、不像。

诸夏:即华夏,指中原诸国。华夏——华,美也;夏,大也。《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亡:同“无”。亡,本意指人逃亡,引申为“无有”之意。按:诸夏君上,不论名存实亡,还是名实俱亡,都指当时周室式微,诸侯亦衰,号令不行,礼乐崩坏,陪臣执国政,天下大乱。有君也如无君,甚至确实也有无君之时。此处笼统用“目无君长”一词翻译之。

再按:尊君所以尊道,道统高于君统。礼乐崩坏,陪臣执国政,所以无君统,更无道统,大道不行,孔子所痛惜者也。(礼义高于君主,礼义乃诸夏之所以为诸夏者。)

释慧琳:“有君无礼,不如有礼无君。”陈祥道:“礼义存,则虽无君而与有君同;礼义亡,则虽有君而与无君等。”

 

【先贤精义】

李炳南曰:中国自古有礼乐伦常之道,但至春秋时代,诸侯不听命于周天子,大夫专权,无父无君,弑父弑君皆有之,虽有礼乐而无所用。孔子有感而发此论。

论语义疏》曰:此章为下僭上者发也。言中国所以尊于夷狄者,以其名分定而上下不乱也。周室既衰,诸侯放恣,礼乐征伐之权不复出自天子,反不如夷狄之国尚有尊长统属,不至如我中国之无君也。

张栻曰:春秋之世,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降而自大夫出,又降而陪臣窃国命。是以圣人伤叹,以为夷狄且有君,不如诸夏之亡君也。夫诸夏者,礼义之所出也,今焉若此,其变亦僭矣,此《春秋》之所为作。

程子曰:夷狄且有君长,不如诸夏之僭乱,反无上下之分也。

《四书辨疑》曰:夷狄尊奉君命,而有上下之分,是为有其君矣。诸夏蔑弃君命,而无上下之分,是为亡其君矣。此夫子伤时乱而叹之也

释慧琳曰:有君无礼,不如有礼无君。刺时季氏有君无礼也。

陈祥道曰:礼义存,则虽无君而与有君同;礼义亡,则虽有君而与无君等。

郑汝谐曰:诸夏虽有君,僭窃凌犯,与无同也。夷狄不尔,而诸夏乃尔,伤之也。

戴溪曰:此一段上面之字极著力。若只说夷狄有君,却是诸夏无君矣。盖夷狄有君,与诸夏有君不同。但夷狄之有君,却不如诸夏之无君。是夷狄犹有其君也,此圣人伤时之极,有居夷浮海之叹焉。

《四书发明》曰:诸夏所以异于夷狄,以有君臣上下之分尔。今居中国,去人伦,夷狄之不如,《春秋》所以作也

《邵氏闻见录》曰:昔者,祭公谋父之言,犬戎树惇,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由余之对穆公言,戎夷之俗,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其所以有国而长世,用此道也。

《四书训义》曰:不似诸夏之诸侯不知有天子,大夫不知有诸侯,可专则专之耳,可窃则窃之耳。

刘宗周曰:诸夏无君,终春秋之世弑君三十六,其它“问鼎、请隧、逼逐、僭拟”之事不可胜纪。盖满目是无君世界,有出夷狄之下者,此夫子所以大管仲之功欤

按:此章夫子伤时乱也。当时中原礼坏乐崩,目无君上,连夷狄都不如。竟以夷狄比之,可见其痛心疾首何以复加!

 

【本章参考书目】

《白虎通》《论语义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意原》《癸巳论语解》《论语集释》《论语讲要》《论语新解》《论语学案》《论语正义》《石鼓论语答问》《左传正义》《四书发明》《邵氏闻见录》《四书训义》。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论语信述》3.5八佾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