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論語信述》2.20為政篇——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分享美好…

為政篇——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640.jpeg論語信述《論語信述》2.20為政篇——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原文】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庄,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白話】

季康子問到:「使百姓恭敬、效忠並且勤勉向上,那要怎麼做呢?」孔子說:「能莊重地面對百姓,百姓自然恭敬;能上孝於親、下愛於民,百姓自然效忠;選用善人並且教化不能之人,百姓自然勤勉向上。」

 

【釋詞】

季康子:即魯國當時的執政大夫季孫肥,其謚號「康」。其父為季桓子。

敬、忠以勸:恭敬、效忠與勤勉向上。勸,包含勉勵、勤勉、努力以及勸善之意,綜而解釋為「勤勉向上」。以,如同連詞「與」,意思是和、而。

臨之以庄:上對下為「臨」。庄,容貌端嚴。按:上能以禮,恭莊嚴肅,則下自然知敬其上。錢穆:「此乃一禮之兩面,亦即一德之所化。」

孝慈則忠:孝,正人先正己,上能孝親,在下者自然感化,也能孝養父母,為孝子則能為忠臣。慈,慈愛,上能慈愛百姓,如愛己子,則百姓才能愛其上。能孝能慈,如此,百姓自然效忠。

舉善而教不能:善指德方面,能指才方面。舉,選拔任用。不能,指能力欠缺的人。按:善者舉之,以為社會上進之方向,且能佐君治理;不能者教之,加以扶助引導,則不至於無所上進。如此,則百姓自然勤勉上進。《正義》:「此欲康子複選舉之舊也。」劉宗周:「上行則下效,捷於影響。」

 

【先賢精義】

劉宗周曰:問所以使之,則必有端本之術在,而非可徒責之民者。

包咸曰:君臨民以嚴,則民敬其上;君能上孝於親,下慈於民,則民忠矣;舉用善人而教不能者,則民勸勉

江熙曰:言民法上而行也。上孝慈,民孝慈。孝於其親,乃能忠於君。「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也。(按:見本章民法上,上行下效。則思:孩子於父母亦如之,當加以思考。)

朱子曰:臨民以庄,則民於己;孝於親,慈於眾,則民於己;善者舉之而不能者教之,則民有所而樂於為

張栻曰:古之治天下者,修之吾身而已耳。夫臨民以庄,孝於親、慈於下,善者舉之、不能者教之,此皆在我所當為,非為欲使民敬忠以勸而為之也。季康子不知自反,而望於民者深而有是問,夫子以正理告之耳。

錢穆:先盡其在我,而在彼者自至。孔子論政,主德化,主禮治。要而言之,政治即是人道之一端,古今未有外於人道而別有所謂政治者。(按:為政在德,為政者在人。齊家亦如之。)

陳祥道曰:敬忠由中出,勸自外入,故康子之問先敬忠而後勸。孝,子道也;慈,父道也。孝以率之則民觀而化,慈以懷之則民感而化,故忠;舉善而列之以爵祿,教不能而引之以道藝,故勸。《禮》曰:「孝以事君,慈以使眾。」此孝慈所以使民、致忠之道也。臨之以庄,也;孝慈,也;舉善而教不能,則勸。有是三者,則民不待使而

徐英曰:哀公、康子皆欲責效於民,而孔子告之以修之在己。故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苟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凡孔子之所以教人者,皆論其心而略其跡,此政之大本,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以來,不易之大道,皆《書》教之義也。

《禮記·表記》曰: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親如此,而後可以為民父母矣。

《淮南子·修務訓》曰:堯立孝慈仁愛,使民如子弟。

《四書辨疑》曰:此章明是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之道,夫子一一指示如此,則未有一字意不在民者。(按:在民在己而已也。)

《四書通觀》曰:前章「何為則民服」之問,可見哀公之弱;此章「使之」一事,可見季氏之強。

戴溪曰:大抵要斯民尊君親上,改過遷善,當於人心上用功。欲用功於人心者,當於自己身上用功,此簡易長久之道也。

 

【附錄】

戴溪曰:季氏世執國柄,民歸之久矣。大抵權臣竊民,不是威力,便是姑息,久之必自解散。季氏之民,已散於陪臣矣。季康子亦知上世之所以得民者非其道也,故慨然有感於中。「敬忠勸」三字,亦不是尋常泛問。蓋季康子問弟子好學,與冉求仲由大臣事,其於聖門略知尊向矣。

 

【本章參考書目】

《禮記》《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集注》《論語全解》《癸巳論語解》《論語正義》《論語新解》《論語會箋》《論語全解》《論語學案》《石鼓論語答問》《淮南子》《四書辨疑》《四書通觀》。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論語信述》2.20為政篇——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