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篇——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原文】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白话】
季康子问到:“使百姓恭敬、效忠并且勤勉向上,那要怎么做呢?”孔子说:“能庄重地面对百姓,百姓自然恭敬;能上孝于亲、下爱于民,百姓自然效忠;选用善人并且教化不能之人,百姓自然勤勉向上。”
【释词】
季康子:即鲁国当时的执政大夫季孙肥,其谥号“康”。其父为季桓子。
敬、忠以劝:恭敬、效忠与勤勉向上。劝,包含勉励、勤勉、努力以及劝善之意,综而解释为“勤勉向上”。以,如同连词“与”,意思是和、而。
临之以庄:上对下为“临”。庄,容貌端严。按:上能以礼,恭庄严肃,则下自然知敬其上。钱穆:“此乃一礼之两面,亦即一德之所化。”
孝慈则忠:孝,正人先正己,上能孝亲,在下者自然感化,也能孝养父母,为孝子则能为忠臣。慈,慈爱,上能慈爱百姓,如爱己子,则百姓才能爱其上。能孝能慈,如此,百姓自然效忠。
举善而教不能:善指德方面,能指才方面。举,选拔任用。不能,指能力欠缺的人。按:善者举之,以为社会上进之方向,且能佐君治理;不能者教之,加以扶助引导,则不至于无所上进。如此,则百姓自然勤勉上进。《正义》:“此欲康子复选举之旧也。”刘宗周:“上行则下效,捷于影响。”
【先贤精义】
刘宗周曰:问所以使之,则必有端本之术在,而非可徒责之民者。
包咸曰:君临民以严,则民敬其上;君能上孝于亲,下慈于民,则民忠矣;举用善人而教不能者,则民劝勉。
江熙曰:言民法上而行也。上孝慈,民亦孝慈。孝于其亲,乃能忠于君。“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也。(按:见本章民法上,上行下效。则思:孩子于父母亦如之,当加以思考。)
朱子曰:临民以庄,则民敬于己;孝于亲,慈于众,则民忠于己;善者举之而不能者教之,则民有所劝而乐于为善。
张栻曰:古之治天下者,修之吾身而已耳。夫临民以庄,孝于亲、慈于下,善者举之、不能者教之,此皆在我所当为,非为欲使民敬忠以劝而为之也。季康子不知自反,而望于民者深而有是问,夫子以正理告之耳。
钱穆:先尽其在我,而在彼者自至。孔子论政,主德化,主礼治。要而言之,政治即是人道之一端,古今未有外于人道而别有所谓政治者。(按:为政在德,为政者在人。齐家亦如之。)
陈祥道曰:敬忠由中出,劝自外入,故康子之问先敬忠而后劝。孝,子道也;慈,父道也。孝以率之则民观而化,慈以怀之则民感而化,故忠;举善而列之以爵禄,教不能而引之以道艺,故劝。《礼》曰:“孝以事君,慈以使众。”此孝慈所以使民、致忠之道也。临之以庄,礼也;孝慈,仁也;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有是三者,则民不待使而化。
徐英曰:哀公、康子皆欲责效于民,而孔子告之以修之在己。故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凡孔子之所以教人者,皆论其心而略其迹,此政之大本,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不易之大道,皆《书》教之义也。
《礼记·表记》曰: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
《淮南子·修务训》曰: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
《四书辨疑》曰:此章明是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之道,夫子一一指示如此,则未有一字意不在民者。(按:在民在己而已也。)
《四书通观》曰:前章“何为则民服”之问,可见哀公之弱;此章“使之”一事,可见季氏之强。
戴溪曰:大抵要斯民尊君亲上,改过迁善,当于人心上用功。欲用功于人心者,当于自己身上用功,此简易长久之道也。
【附录】
戴溪曰:季氏世执国柄,民归之久矣。大抵权臣窃民,不是威力,便是姑息,久之必自解散。季氏之民,已散于陪臣矣。季康子亦知上世之所以得民者非其道也,故慨然有感于中。“敬忠劝”三字,亦不是寻常泛问。盖季康子问弟子好学,与冉求仲由大臣事,其于圣门略知尊向矣。
【本章参考书目】
《礼记》《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癸巳论语解》《论语正义》《论语新解》《论语会笺》《论语全解》《论语学案》《石鼓论语答问》《淮南子》《四书辨疑》《四书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