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論語信述》2.18為政篇——子張學干祿

…分享美好…

為政篇——子張學干祿

640.jpeg論語信述《論語信述》2.18為政篇——子張學干祿

【原文】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白話】

子張向孔子請教求取仕祿之道。孔子說:「要博學多聞,有疑之事存而勿論,其餘的也要謹慎地說,就會減少過失;要廣覽多看,不安之事置之勿行,其餘的也要謹慎地做,就會減少悔恨。說話少過失,行事少悔恨,仕祿之道就在這其中了!」

 

【釋詞】

子張:顓孫師,字子張,陳國人(或指為陽城人),小孔子四十八歲。子張為陳公子顓孫之後,故稱其為陳人;其子申祥,「申亦顓孫也,周秦之間申、孫聲相近」。

學:或曰此字猶如「問」。《史記·弟子傳》作「問干祿」。《論語後案》趙鹿泉云:「本文『學』字當作『問』,據《史記·弟子傳》及此章外注程(程子)說、『三年學章』注楊說。」《論語正義》:「仲尼弟子列傳」作「問干祿」,此出「古論」。《大戴禮記》有子張問入官,即問干祿之意。「魯論」作「學」,謂學效其法也,於義並通。

干祿:干,求取。祿,出仕為官之俸祿。干祿即求仕。錢穆:「當孔子時,平民中優秀者,亦可進身貴族社會,而獲得俸祿,此種人稱曰士。」

多聞闕疑:多聞,博學多聞。闕疑,有疑則闕之而不言。疑,心有所未信者。

慎言其餘:其餘不疑的方面,仍然慎言。

寡尤:寡,少也。尤,過失、罪過,此是由外而來者。

多見闕殆:多見,廣覽多看。闕殆,所見危殆不安者,闕而不行。殆,危而不安者。

慎行其餘:其餘不危殆的方面,仍然慎行。

寡悔:少悔恨。悔,悔恨,此是自內而出者也。

祿在其中:求祿之道即在其中。《正義》:「祿在其中,謂在『寡尤寡悔』之中,明祿不待外求也。」

 

【先賢精義】

論語註疏》曰:此章言求祿之法。雖博學多聞,疑則闕之,尤須慎言其餘不疑者,則少過也;雖廣覽多見,所見危者,闕而不行,尤須慎行其餘不危者,則少悔恨也。言若少過,行又少悔,必得祿位。設若言行如此,雖偶不得祿,亦同得祿之道。

范寧曰:發言少過,履行少悔,雖不以要祿,乃致祿之道也。仲尼何以不使「都無尤悔」,而言「寡尤悔」乎?有顏淵猶不二過,蘧伯玉亦未能寡其過,自非聖人,何能無之?子張若能寡尤悔,便為得祿者也。

李炳南曰:學干祿,就是學求從事政治之意。慎言,是說言語要恰到好處,不可多說,多則不免有失。無疑惑之事,亦須中道而行,恰到好處,無過無不及,是為慎行。言語少過失,行事少後悔,祿位即在其中,即可辦政事。

朱子曰:愚謂「多聞見」者,學之博;「闕疑殆」者,擇之精;「慎言行」者,守之約。凡言在其中者,皆不求而自至之辭。

程子曰:修天爵則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謹,得祿之道也。子張學干祿,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為利祿動

鄭汝諧曰:「耕也餒在其中」,耕豈期於餒哉?「學也祿在其中」,學豈期於祿哉?曰「在其中」,所以平其心也。

論語正義》曰:古者鄉舉里選之法,皆擇士之有賢行學業而以舉而用之,故寡尤寡悔即是得祿之道。當春秋時,廢選舉之務,世卿持祿,賢者隱處,多不在位。故鄭(康成)以寡尤寡悔有不得祿,而與古者得祿之道相同,明學者干祿當不失其道,其得之、不得則有命矣。《孟子》云:「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亦言古選舉正法。(按:此處尤須仔細品味之。)

論語後案》曰:「疑殆尤悔」,互言見義。能慎此者,敷納明試,不激不隨,得之固道也,失之命也。不然,欲為僥倖之謀而尤悔交集,是傳所謂黜而宜者,其得之命也,失之固道也。凡經言「在其中」者,事不必盡然而舉其能然者也。君子道其常,亦盡其能然之道而已,無揣摩僥倖之法也。

錢穆曰:此章多聞多見是博學,闕疑闕殆是精擇,慎言慎行是守之約,寡尤寡悔則是踐履之平實。人之謀生求職之道,殆必植基於此。孔子所言,亦古今之通義。

徐英曰:「多聞多見」,勸其廣見聞,猶「博學」之義也;於其可疑及未安之事,始闕之,猶「審問」「慎思」之義也。能如此,則言可無過,而行無可悔,庶幾天爵修而人爵至矣。

劉沅曰:子張服習聖教,美言修行,以為異日出身加民之具,是其心為祿而學。不知君子修己宜嚴,豈因祿仕而勉?蓋當時士之進身、上之求士,尚以禮義。子張所學不差,但立念不正。子故不深責之,但示以反身自修。果能至尤悔俱無,干祿之念亦不期而自化矣,此聖人之善誘也。

陳祥道曰:子張學干祿,則學求諸人;孔子語之以言行,求諸己而已。

朱柏廬曰:言而闕疑,立誠之道也

《讀四書大全說》曰:(夫子)但告以學之正,寡尤寡悔,就言行而示以正學,使端其術而不為俗學所亂

許魯山曰:儒者以治生為急,所謂「干祿」即問治生之道。孔子之答,與「君子謀道不謀食」一章同旨。諺云:「天不生無祿之人。」人之至於困苦窮餓者,必其人行止有虧,為眾所厭惡。孔子教子張以言行寡尤悔,而祿即在其中,言似愚而實確,洵萬古處世之津梁、治生之秘訣也

《松陽講義》曰:古之聖賢身居富貴,皆是不求而自至,其胸中未嘗有一毫希覬之念也。自聖學不明,士束髮受書,便從利祿起見,終身汲汲,都為這一個祿字差遣。一部五經四書,幾同商賈之貨,只要售得去便罷了,未嘗思有益於身心,有用於天下,真是可嘆!今日學者須先痛除此等念頭,將根腳撥正了,然後去用工,才是真學。不然,即讀盡天下之書,譬如患病之人,日啖飲食,皆助了這病,毫無益於我。

 

【附錄】

《論語集注述要》曰:《爾雅》「祿」訓為「福」,是干祿即「求福」。子張蓋讀《詩》至此,不知福如何求,夫子教以修德之道,寡尤寡悔,則明無人非,幽無鬼責,吉無不利,福不期臻而自臻,故曰「祿在其中」。《詩》言「求福不回」,即此意也。

 

【本章參考書目】

《孟子》《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意原》《論語正義》《論語集釋》《論語新解》《論語講要》《論語全解》《論語恆解》《論語後案》《論語注》《論語集注述要》《論語孔子弟子目錄》《史記》《讀四書大全說》《松陽講義》《毋欺錄》。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論語信述》2.18為政篇——子張學干祿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