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論語信述》1.15學而篇——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分享美好…

《論語信述》1.15

學而篇——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640.jpeg論語信述《論語信述》1.15學而篇——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白話】
子貢說:「貧窮卻不諂媚,富有卻不驕慢,怎麼樣呢?」孔子說:「可以啊。但是還比不上貧窮而能樂道,富有而能好禮的人啊。」
子貢說:「《詩》上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嗎?」孔子說:「賜啊,從現在開始可以和你談論《詩》了,告訴你已知的,你能推出未知的。」
 
【釋詞】
諂:諂媚,卑躬屈膝。范寧:「不以正道求人為諂也。」
驕:驕慢,傲慢。錢穆:「貧多求,故易諂;富有恃,故易驕。」
何如:怎麼樣。
可:可以。按:僅僅是許可而已,仍有未盡。無諂無驕,則知自守矣,故曰「可」,而未能超乎貧富之外也。
未若:不如,比不上。《論語正義》:「《坊記》子云:『貧而好樂,富而好禮,眾而以寧者,天下其幾矣。』是樂道好禮,為人所難能,故無諂無驕者不能及之也。」呂晚村:「正為子貢意中看得無諂驕已至,夫子又為指出樂與好禮境界。樂與好禮即無諂驕更上一層,非掃卻無諂驕也。」
樂:樂道之意。按:心能樂道,則忘乎貧富窮通;心能好禮,則安於處善循理。德日進,而明明德。呂晚村:「樂與好禮,講到學問至處,孔顏之疏水簞瓢,舜禹之恭己無間,境界無窮。」
子貢曰《詩》云:聞子言而已悟樂與好禮之實,故引《詩》言淺深之量不同如此(劉沅)。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詩·衛風·淇奧》。按:治骨曰切,治象曰磋,治玉曰琢,治石曰磨。有其材質,然後切磋琢磨方成寶器。不加切磋琢磨之功,則骨象玉石不能成器,此喻治學問之功
言《詩》:談論詩,討論詩。《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呂晚村:「須知夫子此句,只是許可子貢知義理無窮,能於學問推充,不重在言《詩》也。」
其斯之謂與:骨象玉石雖有其材質,如果不切磋琢磨,則不能成寶器;人能貧無諂、富無驕,生質雖美,如果不經學問之功,則不能樂道好禮,成賢成聖。樂道好禮,則必經學問之功;骨象玉石之器,則必經切磋琢磨之功。「學不可以已」,不可安於小成而不自勉於益求精進。
往:以往的,已知的,其所已言的。
來:未到的,未知的,其所未言的。子貢受夫子啟發,由已知推出未知。孔安國:「往告之以貧而樂道,來答以切磋琢磨。」
 
【先賢精義】
論語註疏》曰:此章言貧之與富皆當樂道自修也。子貢知師勵己,故引《詩》以成之。此《衛風·淇奧》之篇,美武公之德也。道其學而成也,聽其規諫以自修,如玉石之見琢磨。
鄭康成曰:「樂」謂志於道,不以貧為憂苦。
孔安國曰:子貢知引《詩》以成孔子義,善取類,故然之。
朱子曰:子貢貨殖,蓋先貧後富,而嘗用力於自守者,故以此為問。而夫子答之如此,蓋許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詩·衛風·淇澳》之篇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子貢自以無諂無驕為至矣,聞夫子之言,又知義理之無窮,雖有得焉,而未可遽自足也,故引是《詩》以明之。又曰:學者雖不可安於小成,而不求造道之極致;亦不可騖於虛遠,而不察切己之實病也
李炳南曰:子貢領悟,無諂無驕,還是不足,須能貧而樂道、富而好禮,始能成德。《詩》須悟性,會《詩》則能鑒往知來。盛衰興亡之事,皆能預知。子貢悟性好,所以可與言《詩》。
張栻曰:若夫樂與好禮,則進於善道,有日新之功,其意味蓋無窮矣。子貢知其為道學自修者之事,故引「切磋琢磨」之詩以對,謂有其質必學以成之也,可謂告往而知來者矣。
鄭汝諧曰:切磋琢磨,學問之事也。苟非學問,則所樂者何事?所好者何禮?此子貢能知其所自來也。
論語後案》曰:切磋者,必判其分理之細,道學似之;琢磨者,必去其瑕玷之微,自修似之也。無諂無驕,質美而自守者能之;樂與好禮,非道學自修不能及此。
范寧曰:切磋琢磨,所以成器;訓誘學徒,義同乎茲。
論語駢枝》曰:無諂無驕者,生質之美;樂道好禮者,學問之功。夫子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不如某之好學」。而七十子之徒獨稱顏子為好學。顏子而下,穎悟莫如子貢,故夫子進之以此。然語意渾融,而又引而不發,子貢能識此意,而引詩以證明之,所以為告往知來。
論語疏證》曰:無諂無驕,止於有守而已;樂道好禮,則進而有為矣
陳祥道曰:無驕者,也;好禮者,也。美質者,待文而後成,故無驕未若好禮。
戴溪曰:師弟子之間展轉相發明如此,所以見聖人之善教人,而門弟子之善學也。(《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見聖賢教學相長之益也。)
劉宗周曰:學者之於道,不是懸空摸索,須實試之當境。只貧富兩關,幾人打過來?貧則諂,富則驕,鮮有不為境所遷者,用幾許學力從凡夫中脫胎換骨方進得無諂無驕地位。
《筆麈》曰:人之為境所動者,以見心外有境故也。貧而諂,富而驕,陋矣,故以「無諂、無驕」為可。然無諂、無驕者,特不為境所動耳。能了心外無境否乎?不能了心外無境,而能保其真,不為境所動乎?故曰「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朱子曰:子貢已能無諂無驕,故夫子以樂與好禮進之。今之學者,於諂驕未嘗用力,乃貪說樂與好禮,恐從此處遂生病痛。
劉沅曰:《詩》無達詁,要求有益於身心。子貢因子言而悟《詩》之旨,其見進矣,故與之。無諂無驕,樂與好禮,具在心性內。所誦習者,莫不為身心之助,而處境之學從此益造精微
 
【附錄】
《呂氏春秋》曰: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達亦樂。所樂非窮達也,道得於此,則窮達一也,如寒暑風雨之節矣
《論語述何》:董子曰:安處善,樂循禮,然後謂之君子。顏子居陋巷而樂道帝王之道,周公相成王而思兼三王之禮,貧富不同,其揆一也。
孫綽曰:顏氏之子,一簞一瓢,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也。
 
【相關材料】
蒼(東平憲王劉蒼)少好經書,雅有智思,顯宗甚愛重之。是時中興三十餘年,四方無虞,蒼以天下化平,宜修禮樂,乃與公卿共議定南北郊冠冕、車服制度及光武廟登歌、八佾舞數,語在《禮樂》《輿服志》。
四年春,車駕近出,觀覽城第,尋聞當遂校獵河內,蒼即上書諫曰:「臣聞時令,盛春農事,不聚眾興功。動不以禮,非所以示四方也。」帝覽奏,即還宮。
蒼在朝數載,多所隆益,而自以至親輔政,聲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歸職,帝不聽。其後數陳乞,辭甚懇切。五年,乃許還國。
肅宗即位,尊重恩禮逾於前世,諸王莫與為比。後帝欲為原陵起縣邑,蒼聞之,遽上疏諫,帝從而止。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輒驛使咨問。蒼悉心以對,皆見納用。
六年冬,蒼上疏求朝。帝以蒼冒涉寒露,遣謁者賜貂裘,使大鴻臚竇固持節郊迎。帝乃親自循行邸第,豫設帷床。蒼以受恩過禮,上疏辭曰:「臣聞卑高列序,上下以理。陛下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中宮親拜,事過典故,臣惶怖戰慄,誠不自安。此非所以章示群下、安臣子也。」帝省奏嘆息,愈褒貴焉。
蒼還國,疾病,帝馳遣名醫,使者冠蓋不絕於道。明年正月薨。元和三年,幸東平宮,帝追感念蒼,謂其諸子曰:「思其人,至其鄉;其處在,其人亡。」因泣下沾襟。初,蒼歸國,驃騎時吏丁牧、周栩以蒼敬賢下士,不忍去之,遂為王家大夫,數十年事祖及孫。帝聞,皆引見於前,既愍其淹滯,且欲揚蒼德美,即皆擢拜議郎。
論曰:孔子稱「貧而無諂,富而無驕,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若東平憲王,可謂好禮者也。若其辭至戚、去母后,豈欲苟立名行而忘親遺義哉?蓋位疑則隙生,累近則喪大,斯蓋明哲之所為嘆息。嗚呼!遠隙以全忠,釋累以成孝,夫豈憲王之志哉!(《後漢書》)
 
【本章參考書目】
《詩經》《禮記》《毛詩序》《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正義》《論語新解》《論語講要》《論語駢枝》《論語意原》《癸巳論語解》《論語述何》《論語後案》《論語全解》《論語會箋》《論語恆解》《論語疏證》《呂氏春秋》《後漢書》《筆麈》《四書講義》《四書解義》。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論語信述》1.15學而篇——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