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論語信述》1.12學而篇——禮之用和為貴

…分享美好…

《論語信述》1.12

學而篇——禮之用和為貴

640.jpeg論語信述《論語信述》1.12學而篇——禮之用和為貴【原文】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白話】
有子說:「禮在運用時,能用和才是可貴的。先王的大道,這是最美的地方。小事大事都遵循禮,但是也有行不通的;只知道為了和而和,不用禮來節制,也是不可行的。」
 
【釋詞】
禮之用,和為貴:禮主敬,禮在運用中則貴和。這一句也可以這樣句讀:「禮之用和為貴」,即「用和」相連,禮能夠用「和」才是可貴的。朱子:「和者,從容不迫之意。
按:禮,履也,敬也,節也。「禮」字的本意是通過儀式來祭祀以事神致福。禮的實質是為了安頓人道,和諧天地陰陽,使人通過循禮合道並且能自我節制以修身,從而達到做人之標準——仁,所以說「禮者人道之極也」。禮整體上分為「吉、凶、軍、兵、嘉」五大種。
《孝經》:「禮也者,敬而已矣。」
《左傳》:「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
《禮運》:「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左傳》引劉子曰:「吾聞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能者養之以福,不能者敗以取禍。是故君子勤禮,小人儘力;勤禮莫如致敬,儘力莫如敦篤。敬在養神,篤在守業。」
戴望:「和,調也,合也。天地合和其氣,故生陰陽,陶化萬物。禮本於天,亦宜上下合和,陶化萬民。《春秋說》曰:『王者行禮,得天中和。』」
錢穆:「禮主敬,若在人群間加以種種分別;實則禮貴和,乃在人群間與以種種調融。」
先王之道:古代聖君賢王治國安邦之大道大法。戴望:「先王,謂聖人為天子制禮者也。先王如堯、舜、禹、湯、文、武等。」
斯:即「此、這個」,指「禮」,也指「和」。即「禮能用和」「和在禮中」。
美:美好。古代美與善可以通用。
小大:指小事大事。另一說《論語正義》認為指人,即大人、小人。
有所不行:人只知道恪守禮,不知道用和,所以有時行不通。
知和而和:純粹為了和而和。馬融:「人知禮貴和,而每事從和,不以禮為節,亦不可行。」按:上下兩方面都有所偏頗,不合於中庸,為聖賢所不取,故而禮和並用,以敬為禮之本,以和為禮之用。
節:節制。按:禮者,節也。禮中有節,則用和而不泛濫。
 
【先賢精義】
沈居士曰:上純用禮不行,今皆用和亦不可行也。
陳祥道曰:敬者,禮之體;和者,禮之用。《禮》曰:「夫,何事不行。」《傳》曰:「敬與和,相反而相成。」
劉宗周曰:禮本以節人情之流,主於勝。知禮之用和,而轉導於和,勝則流,不以禮節之,則節亡矣,其如和何哉?故行禮者慎無因用而溺其體也
劉沅曰:先王制禮,因人情而為之節文。蓋由天理之良,有不能自遂者,故為禮以導之;太過,則節之。如是則安,不如是則不安。
朱子曰:禮者,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也;和者,從容不迫之意。蓋禮之為體雖嚴,而皆出於自然之理,故其為用,必從容而不迫,乃為可貴。愚謂嚴而泰,和而節,此理之自然,禮之全體也。毫釐有差,則失其中正,而各倚於一偏,其不可行均矣
王步青曰:有子蓋為欲廢禮者,揭出禮中之和見先王非強人以所難行。彼徒事繁文而至於拘苦者,由於知禮而不知和,實則並未嘗知禮也。若矯枉過正,以為亂首而欲去之,世變且益亟矣。
李炳南曰:禮,講規矩,不能亂。但在用時,應當以和為貴。先王為政之道,即是制禮用和。禮由先王所制立,歷代雖有增損,但以用和為最美。
錢穆曰:本章大義,言和必和順於人心,當使人由之而皆安,既非情所不堪,亦非力所難勉,斯為可貴。若強立一禮,終不能和,又何得行?故禮非嚴束以強人,必於禮得和。此最孔門言禮之精義,學者不可不深求。
論語正義》曰:有子此章之旨,所以發明夫子中庸之義也。《說文》:「庸,用也。」凡事所可常用,故「庸」又訓「常」。鄭君《中庸目錄》云:「名曰『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注「君子中庸」云:「庸,常也,用中為常道也。」兩義自為引申。堯咨舜,舜咨禹,雲「允執其中」。孟子言「湯執中」,「執中」即「用中」也。「舜執兩端,用其中於民」,「用中」即「中庸」之倒文。《周官·大司樂》言「六德」:「中和祗庸孝友」。言中和,又言庸,夫子本之,故言中庸之德;子思本之,乃作《中庸》。而有子於此章已明言之,其謂「以禮節之」者,禮貴得中,知所節,則知所中。《中庸》云:「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和而不流」,則禮以節之也,則禮之中也。《中庸》皆所以行禮,故《禮》篇載之。
《松陽講義》曰:一章大意總為放蕩之人痛下針砭。學者讀這章書要知謹守禮法,將身放在規矩準繩之中,方是至和,不可一毫涉晉魏風流。若嵇康、阮籍輩,真是萬世罪人
 
【附錄】
《禮緯·稽命征》曰:禮之動搖也,與天地同氣。四時合信,陰陽為符,日月為明,上下和洽,則物獸如其性命。
《春秋緯·說題辭》曰:禮者,所以設容,明天地之體也。
又曰:禮者,體也。人情有哀樂,五行有興滅,故立鄉飲之禮,終始之哀,婚姻之宜,朝聘之表。尊卑有序,上下有體。王者行禮,得天中和。禮得則天下鹹得厥宜,陰陽滋液,萬物調,四時和。動靜常用,不可須臾惰也。
《樂緯·動聲儀》曰:聖王知極盛時衰,暑極則寒,樂極則哀。是以日中則昃,月盈則蝕,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制禮作樂者,所以改世俗,致祥風,和雨露,為百姓獲福於皇天者也。
《讀四書大全說》曰:敬以致中者,以靜存之功,主敬為本;誠以致和,以動察之功,存誠為要。君子之靜存動察,以立大本,而行達道。未發,功在敬,不顯之篤恭是也;發,則恭在誠,《大學》之慎獨以誠意,《中庸》之「行之者一」是也。致中者,敬之至;致和者,誠之功。存養省察,為學之體;敬以居節而禮明,和以達節而樂備,為學之用。
(按:以下三條講到了樂中的和,可供參考。)
范氏曰:凡禮之體主於敬,而其用則以和為貴。敬者,禮之所以立也;和者,樂之所由生也。若有子可謂達禮樂之本矣。
張栻曰:禮主乎敬,而其用則和,有敬而後有和。和者,樂之所生也,禮樂必相須而成。故禮以和為貴。
戴溪曰:《禮記》所言:禮節民心,樂和民聲。又曰: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
 
【本章參考書目】
《孝經》《禮記》《論語集解》《論語集注》《論語集釋》《論語全解》《論語義疏》《論語正義》《論語新解》《論語注》《論語講要》《論語學案》《論語會箋》《癸巳論語解》《論語恆解》《石鼓論語答問》《左傳》《禮緯》《樂緯》《春秋緯》《讀四書大全說》《松陽講義》。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論語信述》1.12學而篇——禮之用和為貴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