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论语信述》1.6学而篇——弟子入则孝

…分享美好…

640.jpeg论语信述《论语信述》1.6学而篇——弟子入则孝

《论语信述》1.6

学而篇——弟子入则孝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白话】

孔子说:“后生晚辈在家能孝顺父母,出外能敬事兄长,言行谨慎而诚信,博爱众人,并且亲近有仁德者。这样修行实践,如果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经典。”

 

【释词】

弟子:指后生晚辈。弟子,是相对于兄父来说的,指的是人幼少为弟为子之时。

弟:悌是顺道,指能够侍奉诸兄师长。前人有云:“教弟子先以孝悌。”

谨而信:谨,谨慎,指行之有常也(从行事方面来说)。信,诚信,指言之有实也(从言语方面来说)。

泛爱众:泛,即博也,指广泛、普遍之意。按:泛爱大众,而对于其中之仁者尤其要亲近而学习之,“君子尊贤而容众”。

亲仁:亲近有仁德之人。按:子曰:“就有道而正焉。”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为根基,然后用其余力来学文。行,指践行。余力,闲暇余力。以,用。文,此处指经书典籍,再括而言之就是一切学术思想、典章制度。

 

【先贤精义】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教弟子之法。虽小学之功,实为大学之基矣。

刘沅曰:人生慎于所习,自蒙养始。先王制礼,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出就外傅,习为小学,有以养其恭敬和平之本,而化其气质之偏。十五入大学,即讲求诚正修齐之道。至二十而冠,则齿于成人。盖十五年之间,所以次第训诱者至详,且无一日之可忽也。

论语注疏》曰:此章明人以德为本,学为末。

张栻曰:言当以是数者为本,以其余力学文也。若先以学文为心,则非笃实为己者矣。

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

郑汝谐曰:学,有本有文。文,固不可不学,其本则固有在矣。孝弟、谨信、博爱、亲仁,所以为贤,为君子者,皆自此出。必学乎此,以其余闲之力而学文,是之谓务本。

戴溪曰:躬行当在先,学文当在后,学者要知次第耳。

李炳南曰:所求之学有其先后。孔子以四科施教,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首为德育,先正其心也;后为文学,游于艺也。行此五事以外,即是余力。弟子求学,当先以此五事为本。行此五事,非无余力学文,是言学文先求其本,无本之文不可取。

洪氏曰: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按:“文质之辨”是儒学重要话题。)

朱子曰: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

论语正义》曰:君子尊贤而容众,故于众人,使弟子泛爱之,所以养治其血气,而导以善厚之教。又使之亲近仁者,令有所观感也。

钱穆曰:本章言弟子为学,当重德行。若一意于书籍文字,则有文灭其质之弊。但专重德行,不学于文求多闻博识,则心胸不开,志趣不高,仅一乡里自好之士,无以达深大之境。

徐英曰:圣人教人,以孝弟仁爱为本,而以文为末,故以余力为之。今人逐末舍本,人欲横而天理亡矣

康有为曰:盖以孝弟发其行仁之始,以泛爱众极其行仁之终,以谨信肃其行仁之规,以亲仁熏其为仁之智,而后学文以广其智益。

刘宗周曰:弟子之学,只是古者小学教人之法。孝弟、谨信、爱众、亲仁,盖生而习之,如饥食渴饮家常茶饭不可一日离也。迨夫习与智长,渐授以学文之功,亦所以学此孝弟谨信而推之于爱众亲仁者。

蕅益大师曰:养蒙莫若学问。学问,不过求放心。求放心,莫若格物致知。孝弟谨信,乃至学文,皆格物致知之功也。直教一切时文行合一而修,不是先行后文。盖文,是道统所寄。孝弟忠信等,即是文之实处。故曰“文王既没,道不在兹乎”。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经》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云门隐者按:此章讲教育子弟之本末,尤为重要。现在之儿童教育聚讼纷纷,不如深思此章,必有所悟。

 

【附录】

《四书反身录》曰:学以学夫敦伦,而敦伦乃所以为学也。舍伦而言学,则其学为口耳章句之学、富贵利达之学,失其所以学。

《大戴礼记》曰: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大戴礼记》曰:故孩提,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导习之也。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比选天下端士孝悌闲博有道术者以辅翼之,使之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目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视右视,前后皆正人。夫习与正人居,不能不正也。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论语正义:是孝弟本人所自具,因弟子天性未漓而教导之。)

《松阳讲义》:大抵人之气禀虽有不同,然亦差不多;只是从小便习坏了。气禀不好的,固愈习愈坏,即气禀好的,亦同归于坏。童蒙之时,根脚既不曾正得,到得长大时,便如性成一般,即能回头改悔,发愤自新,也费尽气力;况改悔发愤者甚少,此人才所以日衰,皆由蒙养之道失也。后世为父兄者,有弟子而不教,固无论矣;即有能教者,又都从利禄起见,束发受书,即便以利禄诱之,不期其为大圣大贤,而但愿其享高官厚禄;这个念头横于胸中,念头既差,工夫必不能精实,只求掩饰于外,可以悦人而已。教学如此,人才安得而不坏哉。为人父兄者,胡不一思,而甘使子弟为俗人也。

黄震《东发学案》曰:此章教人为学以躬行为本,躬行以孝弟为先,文则行有余力而后学之。所谓文者,又礼乐射御书数之谓,非言语文字之末。今之学者,乃或反是,岂因讲造化性命之高远,反忘孝弟谨信之切近乎﹖然尝思之,二者本无异旨也。造化流行,赋于万物,是之谓性,而人得其至粹;善性发见,始于事亲,是之谓孝,而推之为百行。是孝也者,其体源于造化流行之粹,其用达为天下国家之仁,本末一贯,皆此物也,故《论语》一书,首章先言学,次章即言孝弟,至于性与天道,则未尝轻发其秘,岂非孝弟实行,正从性与天道中来,圣门之学,惟欲约之,使归于实行哉!

孔子之教人,拳拳于躬行者如此,此晦翁先生所以终身常读《论语》。某尝窃谓,人之初生,知有父母而已,及其少长,游戏征逐,往往至于忘返,与父母渐疏,终身慕父母者,古今一大舜而已。人之初学,知有《论语》而已,及其既长,博习讨论,往往至于忘返,遂与《论语》日疏,终身读《论语》者,古今一晦翁而已。学者常能以孔子之教为主,以《论语》之说为正,庶几不为时尚所移,盖孔子之说,万世无弊。自孟子而下之说,皆随时救弊者也,吾徒尚当谨之哉!

 

【本章参考书目】

《孝经》《孟子》《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集注》《论语注疏》《癸巳论语解》《论语意原》《论语正义》《论语会笺》《论语注》《论语学案》《论语点睛》《石鼓论语答问》《论语恒解》《大戴礼记》《松阳讲义》《东发学案》《四书反身录》《四书解义》。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论语信述》1.6学而篇——弟子入则孝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