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論語信述》1.1學而篇——學而時習之

編者按:

自2017年1月29日(丁酉年正月初二)至2020年9月28日(先師聖誕日),歷時1338天(191周),《論語信述》(第二版)在文化傳統平台以每周2-3章的節奏完成了首發。期間,數百位愛好者組織了「一起學《論語》」學習微信群,每日誦讀、學習《論語》;不少師友自主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經典讀書會,在各地傳習《論語》;還有一些細心的讀者向編委會反饋了校訂建議,對《論語信述》的完善做出了的貢獻。感恩聖賢,感恩諸位良師益友。

論語信述》尊信聖賢之道,述而不作。於群書註疏,梳理合道之註解,集釋經後,以益共學。每章體例,由正文、白話、釋詞、先賢精義、附錄、參考書目等組成。宗述孔顏,心法曾思,旁擴群經,闡明次第。孝悌務本,忠恕明誠,下學上達,人道天圓。

自2021年3月21日起,第三次全新修訂版《論語信述》將在文化傳統平台微信公眾號首發連載,並在中國孔子網(app)同步刊發,以供廣大《論語》研習者,文化愛好者研讀。文化傳統平台微信公眾號(wenhuact)所發《論語信述》稿件鏈接,可用於個人學習收藏,個人朋友圈及相關經典學習群轉發分享,其他平台轉載或用於公益經典傳習之外用途的,敬請聯繫文傳君(微信號:wenhuact001 或 wenhuact002)獲得授權和相關支持。

祈願:先師護佑,後學日新。

文傳君敬書
辛丑年春分日

學而篇第一

【學而篇導讀】
朱子曰:此為書之首篇,故所記多務本之意,乃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也。
《論語註疏》曰:此篇論君子、孝悌、仁人、忠信、道國之法、主友之規,聞政在乎行德,由禮貴於用和,無求安飽以好學,能自切磋而樂道,皆人行之大者,故為諸篇之先。既以「學」為章首,遂以名篇,言人必須學也。
張栻曰:此篇列於魯論之首,所記大抵皆欲學者略文華、趨本實,敦篤躬行,循序而進,乃聖人教人之大方。從事於此,則不差也。其間所載道千乘之國,亦是言為治之本,務其本而後可以馴致,成己成物一也。學者宜深味此意,不然,貪高慕遠,而卒無實地可據,豈不殆哉?(按:聖賢之道,登高必自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務本而能成,未之有也。)
李炳南曰:人非生而知之者,故人生來即須求學。學,覺也。學喻開蒙,學然後知不足。故二十篇以《學而》為首。
錢穆曰: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學。孔子之教人以學,重在學為人之道。本篇各章,多務本之義,乃學者之先務,故《論語》編者列之全書之首。又以本章列本篇之首,實有深義。學者循此為學,時時反驗之於己心,可以自考其學之虛實淺深,而其進不能自已矣。
唐文治曰:《論語》開宗明義曰「學」。學者何?孝悌而已矣。為仁之本,自孝悌始。
陸隴其曰:大抵學也者,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是也;所學者,人倫事物之理,本於天命之性是也。
陳澧曰:《論語》二十篇,以「學而時習之」五字為首。趙邠卿云:「聖人之道,學而時習。」得其意矣。
吳壽昌曰:今讀《論語》,且熟讀《學而》一篇。若明得一篇,其餘自然易曉。
康有為曰:周時用竹簡,凡簡若干以韋束之為一篇。
雲門隱者按:本篇共16章。

640

《論語信述》1.1

學而篇——學而時習之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白話】
孔子說:「學了要時常體踐之,不也覺得喜悅嗎?有志同道合者從遠方而來,不也覺得快樂嗎?別人不知君子之成德,而不慍怒之,這不就是有道之君子嗎?
 
【釋詞】
子:此專指孔子也。按:「子」是「夫子」一詞的簡稱,孔子曾經做過大夫,所以弟子們尊稱其為「夫子」。《論語》一書中,孔門弟子惟有子、曾子稱子,而閔子、冉子各一見。
曰:說。段氏校《說文》:「從口乙。象口氣出也。」又引《孝經音義》:「從乙在口上。乙象氣。人將發語,口上有氣。」(篆書『曰』字缺上也。)
學:效也。一說「覺也」。按:後覺者習效先覺之所為,自明其明德也,從而自道之、自覺之。《孟子》:「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孔門教人,第一字乃「學」字。然所學何事?是本書之一大關鍵。試思之。
劉沅:「學乃身內之事,非由外鑠。人之所以苦其難而不獲其趣者,以未深造自得耳。」王夫之:「本文一『學』字,是兼所學之事與為學之功言,包括原盡,徹乎『時習』,而皆以雲『學』。此『學』字與『大學之道』『學』字同,該括廣大。」
時:時常、時時(無時不處在體察踐行中),或曰以時、按時(王伯厚:「凡作工夫,須立定課程。日日有常,不可間斷。風雨不移。」陳澧:「有一定之時刻,有一定之功課。」)。李炳南:「有人指年齡(身中時),或指春夏(年中時),或指一日之時(日中時),這都對,但須融合。」
習:習,鳥數飛也。按:學之不已,如鳥之數飛也,即如今之反覆練習實踐。學貴在能習。劉沅:「時習,無時而不習。」
說:同「悅」,喜悅。按:學能時習,所學漸深,自然而然而生歡喜也。劉沅:「果其學矣,而又時時習之,則凡禮樂法度,一一體其實而會於心,天性中自然之旨趣,有快然而無窮者,不亦說乎?」
朋:志同道合者也。按:同門曰朋,同志曰友。一說:弟子彌重,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阮元:「蓋學而時習,未有不朋來。聖人之道不見用於世,所恃以傳於天下後世者,朋也。」戴望:「《世家》言定公五年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於正道,孔子不仕,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樂:悅、樂同指高興、快樂,古人說「悅深而樂淺」,或曰:「在內曰說,在外曰樂。」
按:為什麼有深淺內外之別呢?悅——既學而又時時習之,學在自己,則所學者熟,心有所得,進益不止,其喜悅之情自然從中而生出來,所以「悅」從內生髮,不假外來。樂——有志同道合者,欣慕於道,自遠而來,共同講求,教學相長,互為學習,高興於我道日廣,所以「樂」則由外而引發之。所以有「悅深而樂淺」之說。
知:知道,了解。戴望:「下學上達,君子之事。《春秋傳》曰:『末不亦樂乎?堯舜之知君子。』明凡人不知。」
慍:慍怒,生氣。李炳南:「慍,內怨的意思。不慍,心中不發牢騷,不怨恨。」羅近溪:「愈學而愈悅,如何有厭?愈教而愈樂,如何有倦?故不慍人之不己知者,正以其不厭不倦處(按:一種大慈悲之心)。」
君子:成德之名。李炳南:「假若時機不合,不逢知音,空懷大才無處去用,也不可牢騷不平,自傷中和。應該養氣持志,不怨不尤,等待時機,隨緣而不攀緣,這才是君子!」按:學日進,道日深遠,人不能知,而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學至此,可謂成德矣,故曰君子。
 
【先賢精義】
《論語註疏》曰:此章勸人學為君子也。
程子曰:學者,將以行之也。時習之,則所學者在我,故說(悅)。又曰:以善及人,而信從者眾,故可樂。又曰:說在心,樂主發散在外。
尹氏曰:學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慍之有?
蕅益大師曰:此章以「」字為宗主,以「時習」二字為旨趣,以「」字為血脈。
鄭汝諧曰:此數語蓋孔門入道之要,故以為首章。古人之學,必有入處。於所入處而用力焉,是之謂習。顏子之克己,曾子之三省,皆習也。
朱子曰:愚謂及人而樂者,順而易;不知而不慍者,逆而難,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學之正、習之熟、說(悅)之深,而不已焉耳。
王夫之曰:「時習」「朋來」而「不慍」,斯「說」「樂」而「君子」,則學者內以安其心,外以成其身,渾然具足,而無所歉。
饒雙峰曰:此章六句,其工夫只在第一句上,其餘五句俱是效驗
李炳南曰:天地人號為三才,天地皆有好生之德,人為天地之心,應具天地之德,始可稱之為人,此為中國文化。學即是學作人之道,初學為士人,以至學為聖人,皆不離學。習者,習其所學聖言聖行也。時習者,無時而不習也。使學而不習,習而不恆,皆非夫子所曰學也。
《論語正義》曰:《學記》言學至大成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悅服而遠者來之,此大學之道。然則朋來,正是學成之驗。《中庸》雲「誠者,非自誠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此文「時習」是「成己」,「朋來」是「成物」,但成物亦由成己。既以驗己之功修,又以得教學相長之益。(按:立己而後立人。)
《論語正義》又曰:《禮·中庸》記,子曰:「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又《論語》下篇:「子曰:莫我知也夫!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正謂己之為學,上達於天,為天所知,則非人所能知,故無所怨尤也。夫子一生進德修業之大,咸括於此章。是故學而不厭,時習也,知(智)也;誨人不倦,朋來也,仁也;遯世不見知而不悔,不知不慍也,惟聖者能之也。(按:成己,成人,成聖。)
《四書恆解》曰:人性皆善,而天理之良不能不汩於物欲。聖人全天之所畀,而深憫人之自喪其所以為人,於是代天立教,為君相為師儒,本諸躬行心得,以垂法度。禮樂刑政,其法詳;動靜起居,其度密。而且為之詩書,以博其趣;為之庠序學校,以樹其標。故「學」之一字,乃聖人補造化生成之憾,而使人各得其性,無愧於人者也。文武周公本天德以行王道,禮樂文為廣大精密。及其衰也,治具雖存,人罕服習。夫子生周公之國,修禮教之遺,諄諄弗倦,無非一「學」字之事。「不亦君子乎」三段中將成己成物、遯世無悶功效包括凈盡,記者故特列於二十篇之首。三「不亦乎」神氣蟬聯,而下勉人自得自知,以己所閱歷之境界,誘人循序以要其成。「學」字切須認真,「時習」字乃不誤解。若離卻五倫五性,別有妙學,即時習終身,皆異端也
錢穆曰:本章乃敘述一理想學者之畢生經歷,實亦孔子畢生為學之自述。學而時習,乃初學事,孔子十五志學以後當之;有朋遠來,則中年成學後事,孔子三十而立後當之;苟非學邃行尊,達於最高境界,不宜輕言人不我知,孔子五十知命後當之。學者讀《論語》,當知反求諸己之義。如讀此章,若不切實學而時習,寧知不亦悅乎之真義?孔子之學,皆由真修實踐來。無此真修實踐,即無由明其義蘊。孔門論學,範圍雖廣,然必兼心地修養與人格完成之兩義。學者誠能如此章所言,自始即可有逢源之妙,而終身率循,亦不能盡所蘊之深。此聖人之言所以為上下一致,終始一轍也。
劉宗周曰:「學」字是孔門第一義「時習」一章,是二十篇第一義。孔子一生精神,開萬古門庭閫奧,實盡於此。學所以求覺也,覺者心之體也。心體本覺,有物焉蔽之,氣質之為病也,學以復性而已矣。有方焉,仰以觀乎,俯以察乎,中以盡乎,無往而非學也。學則覺矣,時時學則時時覺矣。
康有為曰:禮,時為大,故學亦必隨時而後適。孔子為時聖,學之宗師也。時亦兼數義,日知月無忘,則時時為學;循年而進,無時過而難成,亦是也。《上論》一書以時始以時終,以明孔子之道全達於時。於己身首言學,於人倫首言朋,蓋萬理有變,而學之與朋,貫萬億世而不易者。
劉沅曰:首章括為學之始終,記者所以列於篇首。示人以學之始終,而欲其自領也。學聖人,以全其性也。其序,小學、大學;其要,博文約禮。
《論語後案》曰:蓋學者所以學聖人之道,而聖人往矣,道在方策也。
雲門隱者按:此章括盡群經,乃聖人成德之自述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此乃明明德之事,立己成己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此乃新民之事,立人成人也;人不知而君子不慍,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此乃止至善之事,成德而成聖也。
 
【附錄】
伊川先生曰:今之學者有三:辭章之學也,訓詁之學也,儒者之學也。欲通道,則舍儒者之學不可。尹侍講所謂「學者,所以學為人也」。學而至於聖人,亦不過盡為人之道而已。
朱子曰:所為學者,果何學也?蓋始乎為士者,所以學而至乎聖人之事夫子之所志,顏子之所學,子思、孟子之所傳,皆是學也。其精純盡在此書,而此篇所明又學之本,故學者不可以不盡心焉。
《采榮錄》曰:《論語》一書,首言為學,即曰「悅」,曰「樂」,曰「君子」,此聖人最善誘人處。蓋知人皆憚於學而畏其苦也,是以鼓之以心意之暢適,動之以至美之嘉名,令人有欣羨之意,而不得不勉勵於此也。此聖人所以為萬世師。
 
【相關材料】
 「時習」之三說
一指年歲言。古人六歲始學識字,七八歲教以日常簡單禮節,十歲教書寫計算,十三歲教歌詩舞蹈,此指年為時。(身中時。《學記》云:「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故《內則》雲「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十五成童,舞《象》」是也。)
二指季節言。古人春夏學詩樂弦歌,秋冬學書禮射獵,此指季節為時。(年中時。《王制》云:「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鄭玄云:「春夏,陽也。《詩》《樂》者聲,聲亦陽也。秋冬,陰也。《書》《禮》者事,事亦陰也。互言之者,皆以其術相成。」又《文王世子》云:「春誦,夏弦,秋學禮,冬讀書。」鄭玄云:「誦謂歌樂也。弦謂以絲播。時陽用事則學之以聲,陰用事則學之以事,因時順氣,於功易也。」戴望曰:「春夏順陽氣,秋冬順陰氣,以時調節得天中和。」)
三指晨夕言。溫習、進修、游散、休息,依時為之。習者,如鳥學飛,數數反覆。人之為學,當日復日,時復時,年復年,反覆不已,老而無倦。(日中時。《學記》云:「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是日日所習也。言學者以此時誦習所學篇簡之文,及禮樂之容,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所以為說懌也。)
 
【本章參考書目】
《禮記》《孟子》《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集釋》《論語學案》《論語新解》《論語正義》《論語講要》《論語點睛》《論語意原》《論語注》《論語後案》《論語駁異》《論語大義》《四書恆解》《說文解字》《朱子文集》《朱子語類》《船山遺書》《四書解義》《松陽講義》《采榮錄》《東塾讀書記》。
···分享這篇文章···

本站提供起名、擇日、婚姻、事業、財運、官運、健康、考試、人際關係 等周易預測服務。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電報(TG)諮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論語信述》1.1學而篇——學而時習之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