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白話老子》78期:【天下莫柔弱於水】章

7d4c096cb218e08d04686789a152879f

白話老子》78期:【天下莫柔弱於水】章

講述:黃曉明

【原文】

天下莫柔弱於水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以①其無以易之
弱之勝強
柔之勝剛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聖人云: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jì)主
受國之②不祥是為天下王

正言若反

註:
①帛書甲、乙本「其」前均有「以」字,作「因為」解,義更明了。故據帛書校訂。
②河上公本、傅奕本、吳澄本及帛本有「之」,更加準確。通行本之所以沒有,可能是傳抄者喜歡與上句四字對齊,故隨手刪減。但是因此語義略有模糊,指向不明。故據以上所述版本校訂。

解說】

天下莫柔弱於水
天下萬物中沒有什麼能比水更柔弱的了。
這裡的天下,指的是天下萬物。有界的萬物都有能看得到的邊界,無法改變,所以都有種剛強,缺失了柔性。相比之下,水沒有邊界,容器是什麼形狀,它就是什麼形狀,隨著容器而自然變化,這就是柔。第8章講的與善仁,就是指水的這個特點。而且還非常的細膩,可以任意分離成小水滴,水滴之間沒有間隙地融合,也很輕,這是弱。所以說,水是天下萬物之中最柔弱的。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但是在攻堅強這方面,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它。
在自然界中,水能在最堅硬的岩石上留下痕迹;也能把大塊的石頭破碎成小塊,然後磨削成圓潤的鵝卵石;也能在地下形成溶洞或者地下河。這些都是水的柔弱的能力的展現。水就是用它的這種柔弱的特點在慢慢滲透、侵蝕、磨削堅強。而自身卻沒有減少、受損。
水的攻堅強的能力除了因為以上的柔弱的特點外,其實還在於它有個自然特性,是從高處往低處流的,是流低的。而且正因為水能無縫聚合,當匯聚起來的時候,當流速快、流量大的時候,它就有了一種沛然不可阻擋的氣勢。這就是為什麼水能攻堅強。地球上的各種地形、山脈的形成,就有水的侵蝕、沖刷的作用。
水還是有界的物質,還談不上至柔,所以老子用柔弱,用攻。第43章講: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第10章講:摶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所以,真正的至柔是修出來的至柔之氣,所以用馳騁。這就是第78章與第43章的區別,一個是在俗,一個是在道。劉宏武說:至柔之氣,這是老子學說最核心的東西,也是獨家的至理。人和人的區別,本質上就是「至柔之氣」。有些人天生就有,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有理解到;還有少部分人終其一生修鍊,才悟到,有了一點至柔之氣。
可見,修出至柔之氣是比較難的。那具體要怎麼修呢?生命無非形氣神。所以,修出至柔之氣,當然就要從形氣神三修入手,遵循太極的哲理:形圓轉,氣圓轉;神呢?如盤走珠,亦是圓轉。但凡落端,就到不了至柔。
以其無以易之
這是因為水的「無」的特點,所以能改變堅強。
以,是因為的意思;其,是指水;無,指水的無形;易,指改變;之,指堅強。
以其無以易之,這句話是解釋為什麼水這麼柔弱,但是卻能夠攻克最堅強的岩石、金屬等。這裡面的道理是什麼呢?就是水有種特點,就是沒有固定的形狀,隨物賦形,可以做到最無縫的貼合,這是柔,所以是相對無形的;當然水還有個特點,就是非常的細膩,這是弱,可以慢慢地滲透進去。所以,在多水的南方地區就有地下的溶洞,就是水逐漸地滲透、侵蝕了最堅硬的岩石。
聖人觀察萬物,他總是要從大家可以看得到的形而下的有形萬物,總結出可以理解的特點或者規律。他抽象出水的柔與弱的兩個特點,並升華為哲思。而哲思,在有無兩界,就有可能都能普適。
弱之勝強
柔之勝剛
弱小能勝過強大,
柔軟能勝過剛硬。
這兩句話,合起來就是:柔弱勝剛強。那麼,落到實際的應用上,我理解,有這樣的兩種含義。
一個是柔弱能滲透人心,攻克最堅強的人心,從而勝過對方,剋制住對方。柔弱是一種心態,是一種態度,那麼它必然伴隨著柔弱的言行;而柔弱的言行,也必然會伴隨著柔弱的氣質,那麼除了言行的交流外,還有柔弱的氣質的無形的交流,因為柔弱可以滲透到堅強,就形成了互動,逐漸融合,趨向一致。其實,這就是無為。
一個是柔弱比剛強好。用柔弱的態度,就能解決生活之中用剛強的態度解決不了的問題,從而將矛盾衝突的數量減少、強度降低,乃至化為沒有。
實際的生活中,好比有些人言行剛強,但是一般人都不吃這一套。反而是柔柔的、弱弱的,言語謙和,什麼事情都商量著辦,會讓人內心折服、舒服,可以長久相處。俗話講,人都是「吃軟不吃硬」的。那我們從中就能讀出來柔弱勝剛強的內在的合於人性的道理。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但是沒有能做得到的。
第70章講: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那麼到了這一章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這兩句話的區別在哪裡呢?
蔣錫昌講:此言水之道,柔弱可勝剛強,天下莫不知,然竟莫能行也。七十章「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則指聖人之道而言,故文字與此稍異。蓋聖人之道,知難行難;而水之道,則知易行難也
也就是說,水在有界,那麼這個道理很容易就能看到,當然也就很容易就能明白;但是實際上做到類似水的柔弱並不容易;而聖人的至道,講的是無界,講的是大道,當然也就很難知道,也就更難做到。
由此可見,讀懂老子的訣竅之一,是要看老子的這句話是在哪個境界講的,要分境界。也說明,知與行各有境界。「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這個知就還比較淺,所以知行就能合一;當知到了相對高深的境界,知行就不一定能馬上同步了。有知易行難,還有知難行更難的區別。
那麼,本章講的「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什麼因素導致知行不能合一呢?
首先,人有種本能,認為態度強硬就能折服別人;其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對事物的判斷標準,都有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希望別人能聽自己的「正確」看法。既然正確,那麼自然口氣就會比較強硬。也就是說,雖然柔弱勝剛強的道理表面上明白了,但是其實沒有真正明白,所以,也就不能真正做到柔弱。
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氣質沒有真正變化。人之生也柔弱,最初始的氣質都是柔弱的,因為氣還渾樸未破,所以,嬰兒才人見人愛。隨著歲數的增長,朴自然散開,才能成為少年,青年,中年。那麼,年齡越大,氣質會越來越僵硬。這是人的氣質很難變化為柔弱的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即使柔弱勝剛強的道理就算是真正明白了,但是他的氣質還不能產生真正的變化。所以,雖然天下人都知道象水一樣的柔弱,就能勝剛強。但是,因為氣質沒有變化,實際上是誰也做不到的。
是以聖人云
所以聖人說。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
能承受國家的屈辱,才是社稷的主人。
受,由三個構件,爫[zhǎo]、冖[mì]、又組成。爫,又,是兩隻手;冖,甲骨文中這個構件類舟,凡。而凡為托盤,或者盤狀的器皿。所以,盤這個漢字有舟,其實是凡,因為,凡與舟的甲骨文字形近。否則,盤與舟有什麼關係呢?訛變而已。凡的字形,有旋轉之意,因為古人包括今人做陶器,都要旋轉泥坯才能方便做成。所以有盤旋的名詞。又有盤古開天闢地之說。何以故?混沌是太極,是旋轉的。在神話傳說中,盤古是混沌孕育的大神,因為他開天闢地,才有陰陽肇分,才有天地,進而人類的生命種子在地球上逐漸成形,有了形體。這些古人包括許慎沒有見到甲骨文,金文也所見不多,所以沒有猜出其中舟的原型,也沒有真正明白古人給開天闢地的大神命名為盤古的盤的真意。那麼在受的解讀上,到了現代人因為有了甲骨文的出土,才能把中間這個構件冖,解讀正確了。
所以,受,就是把東西放在托盤上,端著托盤,遞給另一個人。所以,甲骨文的受,就有傳授的授,和接受的受,兩個含義。後來把受,加了只手,單獨作傳授;而受,就成了接受。
社,是土神;稷,是穀神。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後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垢,指屈辱。好比說,打敗仗了,要割地賠款;這個時候,國家領導人就要承受這種屈辱。
為什麼作為社稷主,必須要受國之垢?什麼是垢?有些國家大事是機密的,不能告訴任何人;有些政策的制定是因為國家領導人統領大局,把握了大數據,而小百姓不可能理解國家領導人在某些時候的策略。所以,老百姓會有不信任、不理解而詬病、責備、辱罵等等,這些都是作為領導人來說必須要能接受的。
水除了柔弱之外,它還是藏污納垢的,不分凈垢的。所以這句話也是扣緊了水的完全接受的內涵。
受國之不祥是為天下王
能承受國家的不祥,才是天下的王者。
不祥,指的是天災如旱澇、饑荒;天象如日食;政權動蕩比如有農民起義造反。古人認為這些都是不祥的。這個時候,皇帝要下「罪己詔」,認為自己無德,承攬過失於己身,這樣才配得上作為天下的王者。
在我們現代,可能是各種自然災害帶來的次生災害,比如下場暴雨,結果地鐵隧道進水了,而引發出災難。那麼,就需要有領導來承擔這種災難、不祥。
因為王者能真誠地、謙下地承認自己的錯誤,才可能得到老百姓的諒解,化解了內心的怨氣,那麼,恆亘在天地之間的怨氣就消失了,天地之間的橐籥機制自然恢復正常運作。
白居易有首詩《賀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詔下才七日,和氣生沖融。凝為油油雲,散作習習風。晝夜三日雨,凄凄復濛濛。萬心春熙熙,百穀青芃芃。人變愁為喜,歲易儉為豐。乃知王者心,憂樂與眾同。」
水還有什麼特點呢?因為它柔弱,所以,雖然承受了各種壓力,但是不會崩潰;一旦壓力過去了,又恢復了原狀。而強硬的物體承受壓力到一定程度,就自己崩盤了。所以這句話也依然扣緊了水的柔弱的主旨。
那麼天子也好,侯王也好,就要做到像水一樣柔弱而能承受。如果天災人禍等各種不祥發生了,內心要能承受這種壓力,不至於因為壓力山大而崩潰,他就能帶領人民扛過去。那麼,人民自然內心服氣,自然眾望所歸。這才是合格的王者。
正言若反
正話聽起來就好象是反話一樣。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這是正話,講的是正的道理。但是一般人難以理解,以為是反話。一般人只看到了國家領導人的各種風光,有各種享受,還有優厚的待遇,眾人的尊敬;而不理解國家領導人所承受、所忍受的各種屈辱、各種壓力,以及潛在的巨大的風險。所以聽起來就好像說的是反話一樣。
其實,個人的成長也是如此。有順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敗;有享受,也有痛苦;有稱讚,也有詬罵;有高峰,也有低谷;有得意,還有失意。所以,要能承受得住社會的各種毒打,才能在精神層面上強大起來,才能成為合格的家長,部門領導,企業家等等。
所以,這一章的重點就落在了「受」。因此,我們把受這個漢字做了簡單的解讀。能接受,能承受,能忍受,修出這樣的心性,氣質自然就變化為柔弱了。無須道家的修為,就是在人間的心性磨練,就能成為真正的王者,國家領導人。
從哲理上講,這個有形世界是個對待的世界,依照每個人的各自的標準分為好壞、寵辱、是非、善惡、美醜、吉凶、禍福、凈垢等等。所以,就受來講,有享受,當然也有相對應的忍受、承受。所以,什麼都得接受、受著。當然,如果沒有了標準,也就無所謂承受、忍受、享受等對待的覺受。
最後,我們來理解下在老子這一章的語境下,為什麼柔弱勝剛強的這個道理,「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為什麼能知而不能行?其實從最後這兩句話來看,就是缺少了承受能力和忍受能力。這就給我們一個警示:要時刻提醒自己,就要像水一樣,要能接受人生的一切,修出無限的承受力和忍受力,那我們的人生就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勇猛精進,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積小勝為大勝,最終成就了自己。那麼,我們這一生也就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
···分享這篇文章···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電報(TG)諮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白話老子》78期:【天下莫柔弱於水】章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