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白話老子》連載第77期:【天之道】章

 
dd013a5fac312ae43083d45963d1d5d6白話老子》77期:【天之道】章

講述:黃曉明

【原文】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yú)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
是以聖人
為而不恃
功成而不處(chǔ)

其不欲見(xiàn)

註:
①與:通「歟」,讀yú。文言句末語氣助詞,表示疑問、感嘆、反詰等語氣。

【解說】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天之道是不是象張弓射箭一樣呢?(有一個核心的目標)
老子道論寫了81章,那麼,現在到了77章,已經接近了尾聲。我們回顧以往章節,老子並沒有少講天之道。天是無形的,又是高遠的。那到底什麼是天之道呢?所以,在這一章,高深的、無形的天之道,老子用在當時來說是很普通的張弓射箭,來做通俗易懂的比喻。那我們就要立足於這個比喻,來理解天之道。
什麼是天?道生一,一為混沌,為太極,進而分離出陰陽兩儀:清陽者薄靡而為天,濁陰者凝滯而成地。所以天為陽,為氣,為形而上;地,為陰,為土,為形而下。這就是天地的來源。第25章講: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老子因此建立了一個道天地人的巨系統概念。那我們作為人,處在天地之間,頂天立地。天地必然對人有約束,所以,就要去思索天之道。
天,既然為形而上,就不是五官七竅所能感知。但是老子通過修身,進入到了精湛的境界,所以他可以悟證到,進而感悟到天之道。老子要把他的悟證寫下來,並傳遞給後人。他為了便於大家理解,就要用一個比喻來形容。其猶,表示這個比喻是不夠完美的。天之道,它是否能用張弓射箭來比喻呢?這樣比喻是否能合理、到位呢?
其猶,在第5章還出現過: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所以,我們在讀老莊著作的比喻的時候,就要得意忘言。莊子說:要得意忘言的人,才可以與之言至道。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高了就降低一點,低了就抬高一點。
抑,就是降低;舉,就是抬高。
高者抑之,意思是,要是瞄準離靶心高了,就降低一點;下者舉之,要是瞄準離靶心低了,就抬高一點。這兩句說明,天之道是有個目標的,而且是始終在動態調節之中。
高下是什麼意思?在哪裡還出現過呢?第39章講:高以下為基,貴以賤為本;可見高下是一對對待。那麼,在這裡,高下要理解為是社會的階級差異,而且要能上能下。這意味著,階級之間是否也要主動地動態調節呢?那我們就要去想,古人是怎樣避免階級固化的?
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多了就減少一點,不足就增加一點。
損:減少,減力;補:增加,給力。
力氣大了,就要減少一點;力氣小了,就要給力一點。要根據目標的遠近,來決定張弓力度的大小,不是力度越大越好,而是合適才好。
就張弓射箭而言,有餘是力度;而在老子的道論中,第53章講,財貨有餘,非道也哉。所以,全文來解讀「有餘」,主要是指財貨有餘。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天之道,是主動地損去有餘而補充給不足,以達到相對平均。
這就有種哲思抽象出來了。整體上看,為了達到一個目標:均衡。高了低了,多了少了,都不好。那麼,我們理解老子的思想,要結合全文。第32章講: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第05章: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而籥,有多根管子,多個細孔,所以也是為了均。因此,理解為:天之道的目標,就是動態的均衡;也唯有流動起來,才能實現動態均衡。
當然,大氣的均衡,是形而上的,看不見的;而形而下的均衡呢?是財貨的均衡、階級的均衡。所以,天之道有個均衡的目標。通過天之道的「損補」「抑舉」的均衡機制,在形而下的層面,在社會的層面,讓財富自然均衡,讓階層不再固化,而能流動起來。
《老子》每一章都有一個閱讀理解的問題。在這裡我們重點要能讀出來:天之道是有意志的。天之道會主動地損去有餘而補充給不足。
我們來結合全文81章,來理解這個天之道的意志。
第73章講: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可見天是有好惡的;
第81章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那麼,這一章也是講:天是有好惡的。
第09章講:功成身退,天之道。功成之後要主動身退,這樣才是合於天之道的意志的。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從「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這句化出來的;但是,「高者抑之,下者舉之」,這句應該怎麼化出來呢?所以應該還有一句:
天之道,抑高者而舉下者。
這句就是第9章的「功成身退,天之道」。因為已經在第9章講了天之道的抑高者而舉下者,所以老子在本章就不講了。
所以,老子在這裡實際上講的就是不要讓階層固化,讓底層人民徹底失去了階層躍遷的機會;要有社會財富的再次分配。要讓底層人民,尤其是其中有才智的,有機會實現階級躍遷,以及實現社會財富的合理分配,以此來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和穩定。
人之道則不然
損不足以奉有餘
人之道則與天之道不一樣,
是損去不足而奉獻給有餘。
而一般人做事情的方法,內心所遵循的道理,與天之道正好相反。一般人的道,反而是讓不足的去補充給有餘的,結果是:有餘的更加有餘,不足的更加不足。從歷史上看,中國的每個朝代,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地、財富、權力迅速急劇地集中在少數門閥貴族手裡,讓底層百姓失去上升的空間和通道,再也沒有機會了。這種社會的不公導致極大的怨氣,成為社會動蕩的隱患,也是社會變革的根本原因。當然也是天之道所關注的。
人之道,其本質在於人的私心。人有私心,所以在努力地積蓄財富,並且當積蓄了一定的財富的時候,內心就在始終盤算著怎麼把財富留給自己血脈的下一代。這顯然是人的基本設置所定,即人要為自己打算,他才能生存;要為下一代留下財富,家族才能興旺。所以,只要是能留存到現在的基因,人就遺傳了自私的基因。但是私心發展到一定程度,超出一個度,即財貨有餘,就成了阻礙社會進步的因素了。
所以,這句是老子的感慨!誰不足?誰有餘?往往國家管理者是財貨有餘的,而底層百姓是財貨不足的。但是,在國家的建設中,往往是底層人民提供了稅收,而有錢人因為他佔有了知識、資本等等,在社會中自然會處於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結果有錢人他的資產就會越來越多了。這就是人之道。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
誰能做到把多餘的奉給天下人呢?
只有得到真人。
那麼,道者則與常人不同,他有他的穎悟,有他看待生命的全景的角度,他超脫了人的這一生來看我這個生命如何長生久視。當然也有他自然生髮的對底層窮苦百姓的悲憫之心,同情之心等等。所以他的做法就跟常人不一樣了。
什麼是道者?第54章講:修之於家其德乃余;然後到「修之於鄉其德乃長」,在這個階段,他做到了有餘以奉天下,這就是無私,就是合於天之道,就是道者。
有餘,也不一定就是指財貨有餘;第20章講: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有道之士,往往在財貨上是匱乏的,但是,他有無形的真知,這是有餘的,是可以分享的。81章講:聖人不積,既不積累有形的財貨,也不積累無形的真知;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在他分享真知的過程之中,他就在逐漸清空自己,自然就越來越多,越來越新,而進入更加空靈的境界。
這裡還隱含了一個邏輯:既然天之道的目標是動態均衡,那誰能輔助天之道完成目標呢?
唯有道者。什麼是有道之士?就是治理好國家,讓階級不再固化,讓每一個人都有相對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機會;他能夠運用自己的勤奮和智慧,過上好日子;讓社會因此而不再動蕩不安。
所以說,真正對天之道有理解的人,他一旦擁有了相當的財富,就會在合適的時候,主動地損,損了就合於天之道了,他反而就受益了。或損之而益。要是他不主動損呢?那麼天之道就要執行它的意志,親自操作,來損去有餘而補充不足!或益之而損。理解這一點,可參考民國時期聶雲台所著的《保富論》。
是以聖人
所以聖人:
這裡的聖人,是遵循天之道來設計國家制度,以此達到階層流動,社會財富相對均衡的目標。這就是聖人的為。
為而不恃
輔佐天道的運作而不自恃是自己的能力。
為什麼說為而不恃?為,實際上是執天之行,那麼他必然也得到天之道的加持。所以是為而不恃,即輔佐天之道而不自恃是自己的能力。
聖人與人的區別在哪裡?聖在什麼地方呢?聖就在於:他超脫了常人在有界為了生存而必然存在的自私本能,當然就超凡脫俗了,他悟證到人這個生命的本來,體悟到了天之道。
 
功成而不處
做成事情而不自居為自己的功勞。
所以,為而不恃,為,他成功了。功成而弗居,功遂身退,這本身就是合於天之道的,抑高者舉下者。
因為聖人的所作所為是合於天之道的,所以,他就做到了第73章所講的「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之道在默默地護祐和支持。所以,他成功了,也要歸功於天之道的氣運加持,所以聖人不處也。
其不欲見賢
他不想表現出自己的賢能。
那麼,為什麼聖人不想表現出自己的賢能呢?
王弼註解:是以聖人不欲示其賢以均天下。
河上公註解:聖人為德,施不恃其報也,功成事就,不處其位,不欲使人知己之賢,匿功不居榮,畏天損有餘也。
蘇轍註解:為而恃,成而處,則賢見於世;賢見於世,則是以有餘自奉也。
這個理解,就緊密結合了本章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所以是有道理的。
但是,我還有一個理解,就是聖人一旦為人所知,就難免被人有意無意干擾,而無法專註於執行天之道。《莊子·外篇·胠篋》曰:故曰「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聖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所以,道者往往默默無聞。正如《老子》其它章節的名句:太上不知有之;道隱無名。
···分享這篇文章···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電報(TG)諮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白話老子》連載第77期:【天之道】章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