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白話老子》75期:【民之飢】章

…分享美好…

640-4

白話老子》75期:【民之飢】章

講述:黃曉明

【原文】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①,是以輕死
(fú)唯無以生為者
是賢於貴生
註:
①王弼本為:“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根據本章全文意旨,“民”對“上”,“民”之如何,皆因“上”之所為而致,而傅奕本有“上”。據全文要旨與傅奕本校訂。

【解說】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老百姓之所以飢餓,是因為統治者吃掉稅收太多,所以老百姓才飢餓。
這裡的民,指的是最底層的老百姓。在老子那個年代,人與民分的很清楚。最底層的就是最下面的百姓,就是民。那麼,有下就有上;所以,就有個相對為上的管理階層,掌握了國家的稅收等等,可以收斂財富。但是財富來之於民,應該用之於民,而不能用於自己的享受。所以老子指出,老百姓之所以處於饑寒交迫的狀態,就是因為上面的管理階層消耗了太多的稅收在自己的享受上,收斂了有餘的財貨,卻沒有用到百姓的生活上。注意多,老子沒有說不能食稅,但是食稅之多,就錯了。食稅之多的前提是徵稅之多,錯就錯在了橫徵暴斂上。
我們要注意到這裡老子提到了稅,在別的章節也提到了稅。稅是一個國家的根基。一個國家的衰落,就在於稅基的減少。有些人生下來就可以錦衣玉食;而有些人生下來卻無衣無食,要靠非常艱辛的工作才能養家糊口。這是極其不合理和不公平的社會現象。但是實際上是社會的底層人民卻成為了納稅的主體,而同時存在着大量的靠吃稅收的官員。幹活納稅的人相對少,吃稅收的官員多,以及存在一大批不納稅從而不承擔國家責任的特權階層。這就是中國長期以來存在的幾百年更朝換代的周期律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如何合理徵稅和二次分配,這對所有國家都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憨山註解:然在上之食,必取稅下民。一夫之耕,不足以養父母妻子。若取之有制,猶可免於饑寒。若取之太多,則奪民之食以自奉,使民不免於死亡。在過去勞動力水平低下的朝代,這是非常沉痛的話語。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老百姓之所以難以管理,是因為統治者妄為,所以老百姓才難以管理。
這句是承接着上句,因為老百姓吃不飽飯,餓着肚子,所以他就要想各種辦法,就難免有些人會有偷盜搶劫等行為。
憨山註解:凡賊盜起於饑寒也,民既飢矣,求生不得,而必至於奸盜詐偽,無不敢為之者。雖有大威,亦不畏之矣。是則民之為盜,由上有以驅之也。既驅民以致盜,然後用智術法以治之。故法令茲彰,盜賊多有,此民所以愈難治。
憨山註解這裡講清楚了老百姓成為盜賊的原因是因為食稅之多;然後要用有為的方法來加強法令,也就是法令滋彰,盜賊就更多了。其實,上之有為,可能是方方面面的,比如管得太多,這也不讓干,那也不讓干,必然會增加吃財政飯的人員來加強管理監督(這也是食稅之多),同時又減少了老百姓的財富;也可以指瞎折騰,搞一些沒有什麼效益的超大的工程,或者給自己建一些樓台館閣等等,或者做一些重複建設等等,從而消耗了大量的國家財富。這些有為,就進一步加劇了老百姓的生活困境,增加了生活的痛苦。當然老百姓就更加難以治理了。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老百姓之所以鋌而走險,是因為統治者的生活過於奢華,所以老百姓才鋌而走險。
什麼是輕死?就是看輕自己的生命去冒險。什麼是求生之厚?就是這些國家的官員、貴族階層,貪得無饜,追求生活享受,乃至追求成仙。那麼必然是要向底層的老百姓去索取,從而導致民不聊生,生活的極其痛苦,活着還不如去死。所以老百姓就寧可冒着生命危險,也要遷徙到遠方;要不就是奮起反抗暴政。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唯有不在自己的有形生命上去有為折騰,才是比看重保養生命還要高明的方法。
前面三句話指出了老百姓的飢餓、不服管理、反抗暴政等等,其根源都是上位者的橫徵暴斂,用於自己的物慾享受,感覺這樣就對自己的生命有益了。所以這句話其實是還是對上位者所講的。
什麼是無以生為者?無以生為者,對着“有以生為者”。比如吃的好點,穿的好點,住的好點,馬車奢華點,由此而帶來的物質上的享受感,覺得這樣做就是對自己生命有益了。這些都是“有以生為者”,是貴生。因為天子、侯王、貴族們,是有條件貴生的;而民,哪有什麼條件貴生呢?或者求生之厚呢?但是,實際上這樣的貴生,其效果並不好。
比如近代史上的袁世凱,他是怎麼早死的?當了皇帝,壓力太大,又被人欺瞞,所以相當程度上是被氣死的。但是,也有他養生上的問題。袁世凱是在朝鮮起家發跡,所以他有條件吃大量的人蔘鹿茸人奶等等,而且還有妻妾成群。所以,越是進補,越是加速他走向死亡的步伐。袁世凱到56歲的時候他就黯然嘆息,自己的身體不行了,參茸補品補不進去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所以,老子才針對這些上位者,提出來:唯有不在自己的養生上去特意為之的,才是比上面說的厚生、貴生更好的養生,反而取得了很好的養生效果。無以生為者,有無為的含義。
通觀《老子》全文,厚生、益生、貴生都不是好詞。那什麼才是正確的對待自己的生命?攝生。也就是要收斂自己的各種慾望。在老子思想中,這樣做才是正確的。這是為什麼呢?
第25章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維護我們的生命,需要放在道天地人這個巨系統之中去思索。人,是所有人的集合;而我與其他人如何相處和諧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礎的。上位者,多吃多佔、財貨有餘、胡作非為,侵犯了他人的利益,能不招老百姓痛恨嗎?更何況,違背了天之道,違背了大道無私,跟天地、跟大道完全格格不入,那麼,他的精神層面,能好的了嗎?在生命的無形的層面上,他肯定是受損的。而從無形而必然降到有形,影響到有形;那麼,在生命的有形的層面,他也必然是受損的。
所以,老子最後一句話是總結,指出:要順應生命的自然,要以無為的原則來養生,比有為的貴生要好得多。這就對所有人都有了指導意義。那具體應該如何養生呢?我們就要從《老子》全文的有關章節來思索,從生命的各個維度來具體操作。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白話老子》75期:【民之飢】章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