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白話老子》74期:【民不畏死】章

…分享美好…

640 3 e1713702754695.jpeg白話老子《白話老子》74期:【民不畏死】章

640-2
白話老子》74期:【民不畏死】章

講述:黃曉明

【原文】
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懼之?
若使民常畏死
而為奇者
吾得執而殺之①
孰敢?
常有司殺者殺
(fú)代司殺者殺
是謂代大匠斫(zhuó)
(fú)代大匠斫者
希有不傷其手矣
註:
①帛書甲本為:“吾將得而殺之”,然依據單一,故從王弼本。
【解說】
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懼之?
如果老百姓不怕死,
那拿死去嚇唬他,又能有什麼用呢?
這裡的民,指的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跟“民不畏死”有關的章句有,第80章:“使民重死而不遠徙”,第75章:“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那老百姓為何重死而不遠徙呢?就是侯王做到了“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80章)。那老百姓活的好好的,為什麼要用腳投票跑到別的邦國?2500年前跟我們現在社會差別很大,路上會有很多困難,也會有很多危險,比如說有老虎豺狼等各種野獸;也會有強盜、瘟疫、流行病等等。下了這麼大的決心要搬走遷徙到遠方,說明老百姓生活的壓力非常大,活在非常痛苦和憤怒之中,那麼,既然都不想活了,必然會有各種“違法亂紀”的事情發生。
河上公註解:治國者刑罰深酷,民無聊生,故不畏死也。治身者嗜欲傷神,貪財喪身,民不知所畏也。人君當寬刑罰,人去其情慾,奈何設刑法以死懼之?
所以說,以死懼之,指的是用嚴刑峻法。奈何以死懼之?那怎麼還能拿死去嚇唬他呢,沒有用的。所以,這句話我理解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來勸誡侯王們要善待百姓。
若使民常畏死
而為奇者
假如老百姓總是怕死。
而這個時候,在百姓當中還有那些為非作歹、搗亂造反的人。
如果侯王們完成了“政善治”的目標,百姓們活的很好,自然也就重死、畏死,自然絕大多數也就不會作姦犯科。而這個時候,還有人想要煽動老百姓鬧事造反的,就是為奇者。奇,就是不走正道。王弼曰:詭異亂群,謂之奇也。而奇者,往往同時又是人間的智者。“知人者智”;所以說,智者懂得人心,才能利用人心來煽動。所以03章講: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什麼呢?侯王們要不貴難得之貨。那麼,百姓自然活的很好,自然沒有必要去鋌而走險。
吾得執而殺之
孰敢?
那我就下命令:把他抓來殺掉。
看誰還敢做壞事?
這個時候,就是要在法律層面上來解決掉奇者,把他抓起來殺掉。《說文》:執,捕罪人也。所以這裡,執,用的是本義。
我們來想,治理國家法理上的合法性在哪裡?就是在於要把底層的老百姓的生活搞好。老百姓生活都過得好好的,那誰還想鬧事、折騰、造反,這就不對了。這個時候大義就握在手裡了,把他抓起來殺掉就好了,看誰還敢煽動造反。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確,很簡單。
吾,指的是誰呢?指的是輔佐侯王們做事情的聖人。
蘇轍註解:民安於政,常樂生畏死,然後執其詭異亂群者而殺之,孰敢不服哉?蘇轍註解就抓住了政治要安定清明的治國要點。
常有司殺者殺
總是由那些專門管殺人的人來殺。
司:就是主管,專門負責的人,比如司機、司令、司儀、司務、司徹、司契,等等,不能越俎代庖。這就是專業分工,各有擅長。侯王們清靜無為就好了。那麼誰來殺呢?總是要讓主管殺人的來殺,在法律的層面上解決“奇者”犯下罪行誰來懲罰的問題。
河上公註解:司殺者,謂天。居高臨下,司察人過。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者是。河上公引用了前一章也就是73章的“天之道”的殺活的思想。但是,這句話前面分明是講:吾得執而殺之,孰敢?那河上公的理解,是否與老子本義矛盾呢?
蘇轍註解:司殺者,天也。方世之治,而有詭異亂群之人恣行於其間,則天之所棄也。天之所棄而吾殺之,則是天殺之,而非我也。
蘇轍的解讀調和了司殺者到底是“吾”,還是“天之道”這兩者的理解矛盾。《陰符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所以,“吾”雖然殺之;但是,吾是理解了天之道,所以,殺乃“執天之行”;所以,其實還是天殺之。司殺者,就是領悟了天之道者。當然他領悟了天之道,在治國上自然也是無往而不利,所以他才能夠樹立了權威,又因為謙讓隱忍等等而得到了侯王的信任,才能掌握了生殺的權力。
夫代司殺者殺
是謂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
希有不傷其手矣
代替司殺者去殺人,
就好象是代替大匠砍木頭;
代替大匠砍木頭,
很少有不傷到自己手的人。
什麼是大匠?《辭海》是這樣描述的:木工之長。《孟子·告子》:‘大匠誨人必以規矩。’”
所以說,大匠就是古時候的帶領木匠們去建造複雜的建築群,比如說皇家建築、園林等等,自然心中要有溝壑,心裡有數,把握了建造的規則。所以,這句話為什麼用上大匠呢?就是重點在要講規矩。而治國,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就是要合於天之道。老子81章講天之道大概有四五個章節,尤其是後面的第77章。司殺者,當然就是合於天之道。
那麼,代司殺者殺,與司殺者殺,是有區別的,是不一樣的。代,就好像是覺得我能代天行道,其實他並沒有合於天之道。那麼為什麼老子這裡用大匠呢?他是用來比喻,大匠需要掌握非常複雜的技術,心中還有規矩。要司殺,就如大匠,必然要去理解治理國家的複雜規矩,尤其是要理解、把握天之道這種無形的規則。
而在傳統上理解,天,才是真正的司殺者。天要殺,人才能殺。為什麼天要殺這些為奇者?因為國家本來治理的很好,不該亂而被這些奇者禍亂了人間,社會動蕩,甚至到人間起了戰爭,人民死傷慘重,這必然帶來人間有各種怨恨之氣,從而打亂了天地的正常秩序。天之道自然要干預,那麼把這些奇者抓起來殺掉,使人間恢復到正常的秩序。這就是天之道、天網生殺的意志。
但是,代司殺者殺,指的是,本來不是天之道的殺的對象,結果被殺了。實際上,這句話指的是侯王們在國家管理上採用嚴刑峻法,而不是要清靜無為,搞好國家治理,讓百姓過上舒心的日子,並且寬厚對待百姓;那麼,其結果必遭反噬。所以老子用大匠來幫助大家理解代司殺者殺,會有什麼後果呢?打個比喻,這就好像是代木匠砍木頭,必然會傷到自己。
蘇轍註解:非天之所殺,而吾自殺之,是代司殺者殺也。代大匠斫,則傷其手;代司殺者殺,則及其身矣。
高明註解:代大匠斲”,則方圓不得其理,以喻刑戮不依法律,嚴刑峻法,使民生不若死。民既死而無畏,人君必禍及己身,故老子曰:“則希有不傷其手矣。”
高明註解更進了一步,解釋了為什麼會禍及其身,就是因為沒有治理好國家,而且還使用嚴刑峻法來對待老百姓,而不是調整治國方略,做到寬鬆,清靜,無為;那麼底層百姓生活很艱難,很痛苦,他自然就不畏死,奮勇反抗暴政。那麼必然會傷到統治者自身。
所以,理解這一章的關鍵,就在於理解“司殺者殺”的真正含義。把司殺者與代司殺者區分開,就把這一章理解準確了。
顯然,74章與73章有順延的聯繫。73章講“勇於敢則殺,講“天之道”;而這一章講“司殺”。《陰符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又曰:“天生天殺,道之理也。”這體現了上古道家思想乃至老子思想對“天之道”證悟的一脈相承。這是我們在學習老子思想時需要特別引起關注的地方。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白話老子》74期:【民不畏死】章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