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题解】:坎主言,乾主公,坎承乾,言诸公,訟之字也。小罪曰讼,大罪曰狱。离主是,坎主非,巽曲直,乾象公堂,争是非,辨曲直,对簿公堂,讼之名也。《行露》云:“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讼之辞也。天气上出,水性下润,天其左旋,水其右注,上下悖其情,左右违其行,讼之象也。推而广之,狱案、纷争、诉讼、责备、违逆、滞塞、不睦,悉谓讼也。
【注释】:窒,《释文》引孟喜作踬,碍而不进。惕,戒惧,离也。窒惕,帛本作洫宁,洫通恤,宁通贮,止于忧。
【玩辞】:心存诚信,止于戒惧,止讼于中获吉善,成讼于终应凶灾。宜见大人,不宜涉险。讼因妄兴,唯诚能绝,九二刚中,道可伸也,惧上之健,止讼于中,存其孚诚,泯其竞心,许中吉也。讼之用也,明辨而已,以讼终事,必有所失,戒终凶也。九五大人,宽而不慢,严而不苛,中正刚明,势能决讼。履虚犯险,上虽刚强,下无所乘,上下异志,人心乖张,宜择安而处,以之涉险,恐有失也。有孚,始谋无讼。窒惕,中求止讼。终凶,失于成讼。利见大人,明而辨之。不利涉大川,九二阳刚,深陷坎险,上有刚明之主,下无辅弼之臣,人心不肃,物情涣散,上下之志不能合。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能尽物情,不为讼端,止讼于中。
【观象】:初四互未济〔䷿〕,水火异志,上下不亲,若以之涉川,或濡其尾。二五互家人〔䷤〕,言有物,行有恒,情见归实,讼狱不生。三上互姤〔䷫〕,讼之所由,必自阴小,女壮而不争者,未之见也。初五交涣〔䷺〕,人心披离,物情散越,风波起焉,讼狱生焉。二上交同人〔䷌〕,类族辨物,辨物居方,异志生讼,唯同德能绝。反体曰需〔䷄〕,讼之道,利见大人,止其所争。需之道,利涉大川,全其所求。止讼正德,饮食厚生,正德厚生,圣人事业。对体明夷〔䷣〕,成讼伤明,失其所辨,害斯生矣。
【序卦】:“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乾〔䷀〕坤〔䷁〕生之,屯〔䷂〕治之,蒙〔䷃〕教之,需〔䷄〕养之,民用日阜,温饱思淫欲,物盛起纷争,此讼〔䷅〕所以承需〔䷄〕也。
【杂卦】:“讼,不亲也。”天水违行,人心有不睦,物情有不亲,事理有不顺,各有所恃,两不相让,狱讼生焉。讼也者,德之疑也。疑则不睦,讼故不亲。世应争讼,所谓不亲也。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疏证】:上刚下险,心险行健,讼之昧于先,决之健于后。内外不亲,表里不同,进退不让,能无争乎?所谓讼也。刚中履虚,于理可信,止讼于敬,讼而“有孚,窒惕,中吉”者,九二行道也。是非既明,当止则止,以讼终事,讼而“终凶”者,上九失道也。中正刚明,能辨是非,无挟私曲,讼而“利见大人”者,九五成德也。刚中深陷,下不能承上,讼而“不利涉大川”者,九二失所用也。彖传举卦象自上而下,先尊后卑以立体,所谓“上刚下险”也。明卦德自下而上,先阴后阳以行用,所谓“险而健”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疏证】:天左旋,水右注,行相违也。天上达,水下润,性相悖也。心迹违悖,讼之所由。君子观法,体其未著,防其未形,治其未病,绝诸讼端;悖言不出,逆行不用,竞心不挟,止诸讼中。作其始,谋其求。作事,创制,乾也。谋始,防险,坎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注释】:所事,讼事,古人言所者,非其所也。小,始见。有言,存疑,坎也。凡终,帛本皆同作冬,古字。
【玩辞】:讼不可长,始见微辞,终获吉善。初六应四,为四所迫而至于讼,小有言也。柔非勇于讼者,承刚有孚,辩而能通,讼不久争,终得其善。韩非子曰:“呐者言之疑,辩者言之信。”初六之谓也。明夷〔䷣〕初九“有言”者,应而遇滞也。震〔䷲〕上六“有言”者,柔无关阳也。需〔䷄〕九二、渐〔䷴〕初六“有言”者,世应相敌也。辞曰“有言”者,悉取坎体,谓猜疑也。
【观象】:动坎〔☵〕变兑〔☱〕体乾〔☰〕,水钟于泽,身止其流。言辩于明,心止其忧。遇讼〔䷅〕参节〔䷻〕之履〔䷉〕,分争辩讼,非德不能绝,非信不能合,非礼不能决,君子辩而有德,节而有信,履而有礼,不为讼端,不蹑虎后。《小旻》云:“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失谋于始者,鲜不败矣。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注释】:逋,逃亡。凡眚,帛本皆训作省,祸患。曰不克曰归曰逋曰邑曰眚,坎也。窜,逃匿。掇,拾取。
【玩辞】:不能胜讼,逃回采邑,无有祸患。阳刚之体,上敌九五,乃讼于尊。九五刚明,居中履正,理不能胜;位高权重,势不能胜。见事有不可,止于戒惧,遂避锋芒,还窜其邑,不取祸患。退而比初,乃有孚信,自处卑约,见安者众。邑人谓二,三百户谓初。自下讼上,弱不胜强,祸患之召,如拾取焉,立可至也。
【观象】:动坎〔☵〕变坤〔☷〕体乾〔☰〕,比之自内,无所失也。归逋于邑,得之已也。遇讼〔䷅〕参比〔䷇〕之否〔䷋〕,归而自守,唯求无患,不奢荣禄,德行若此,包羞之吝,败讼之眚,悉不及也。故君子亲比自讼,以俭德避难。管蔡兴讼,周公怀厉,逋之东国,以避恶吻,哓哓其音,虽圣人亦之畏讼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注释】:食,领受。旧德,先祖余荫,初为祖,四应初,象旧德。贞,正也。厉,行也。或,疑辞。从,听命,坎承巽。王事,大曰政,小曰事,在君为政,在臣为事。上,谓九四。
【玩辞】:蒙受祖先余荫,宜正行藏,获终吉。顺听王命,不专其成。阴柔之体,乘刚处险,远应上九,为其所讼,非听任其讼,唯临戒知惧,不与上争而已。四九巽命,从王有孚,行无违异,无敢自专,终得吉善。或,失正乘刚,人疑之也。
【观象】:动坎〔☵〕变巽〔☴〕体乾〔☰〕,酒食孝享,神歆其芳。先祖余荫,后世资粮。遇讼〔䷅〕参井〔䷯〕之姤〔䷫〕,妇有长舌,维厉之阶,自古讼狱生乎女壮。文王受命,有此武功,世间纷争止乎王明。旧德之食,承于先祖,井渫不食,遗之后人,以君子善始,故能谋万世。《瞻卬》云:“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所谓女壮生讼也。《长发》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所谓王明止讼也。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注释】:复,通服。即,从也。命,天命。渝,变化,帛本通作俞。贞,常也。安贞,安于常,巽六三。
【玩辞】:不能胜讼,服从天命,安于其常,吉。阳刚之体,下应初六,为二所据,忿而讼初,九二行中,四不能胜,敬天之渝,善之道也。虽未能谋求无讼之先,亦是改图既讼之后,巽三有孚,安之若命,不失吉也。二讼五,刚中不及中正,失势不克。四讼初,九二间滞,失正不及刚中,失理不克。
【观象】:动乾〔☰〕变巽〔☴〕体坎〔☵〕,顺听天命,克尽人事。安贞守常,讼以自治。遇讼〔䷅〕参姤〔䷫〕之涣〔䷺〕,涣群则不党,远阴则不惑,君子德行若此,讼狱不生,民物归正。《烈祖》云:“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所谓安贞也。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注释】:讼,治讼,离对坎。以,用也。
【玩辞】:治讼,大吉。阳刚之体,居中履正,其道光明,中则无过不及,正则不邪,其道尽善,其德尽美。《吕刑》云:“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所谓大人听讼,所以利见大人。
【观象】:动乾〔☰〕变离〔☲〕体坎〔☵〕,正大光明,公正公平。情不越义,辞不越情。大师相遇,终其纷争。遇讼〔䷅〕参同人〔䷌〕之未济〔䷿〕,求同存异,和光同尘,大人听讼止纷争。类族辨物,辨物居方,君子远狱绝讼端。《小明》云:“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介尔景福。”所谓以中正也。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注释】:鞶,帛本训作服。高诱曰:“服,带也。”终朝,寅卯辰时。褫,夺衣,兑也。服,朝服,指鞶带。
【玩辞】:可能因胜讼而得获锡命受服,终朝之间,多次遭遇褫夺。刚居讼极,下应六三,为四所据,遂讼诸三,肆其刚强,极其讼事,专攻人之非,讼而能胜,终获其应,锡命受服。胜讼受服,不得善终,誉非能久,不足取敬,辱亦甚也。处讼之道,莫若无讼,治讼之道,莫若止讼。上九宗庙,受命锡服之所。五间之,四滞之,三舍之,无有一人能于一时而敬之,终朝三褫之。初不言讼,圣人勉其作事谋始。上不言讼,圣人恶其不得善终。
【观象】:动乾〔☰〕变兑〔☱〕体坎〔☵〕,蹑虎犯险,阴德蹈艰,小人所履,君子所惮。遇讼〔䷅〕参履〔䷉〕之困〔䷮〕,终极讼事,其危如履于虎尾,其困若缧于葛藟,君子所以不取也。《小旻》云:“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是故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圣人不与也。
【总论】:讼者,君子去违止讼之道也。尚有孚,用刚中,戒终讼。初六,应四致讼,顺二有解,讼不久长。九二,敌五兴讼,惧而止讼,巽初有解。六三,应上致讼,顺四有解,讼不终成。九四,应初兴讼,惧二止讼,巽三有解。九五,中正主讼,刚明治狱,利见大人。上九,应三兴讼,以其无孚,终成其讼。六爻变化,阳兴讼,阴致讼,世讼应,情有不亲。戒惧止讼,巽顺有解,讼之不亲,止讼则亲。六爻行用,所以使民不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