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題解】:坤主亡,巽象女,坤乘巽有妄,乾乘震無妄。無坎不疑,無坤不迷,無離不虛,無兌不欲,敬觀天人者,無妄心矣。天人合則誠,天人一則明,誠明不二,無妄之名也。《板》云:“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無妄之辭也。乾精而勤,巽學而思,艮慎而篤,震言而行,勤學無妄見,精思無妄念,慎言無妄語,篤行無妄為,動靜思慮皆天,無妄之象也。推而廣之,反度、狂亂、執取、貪嗔痴慢疑,悉有妄也。誠明、思無邪、知見無礙、遠離顛倒夢想、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悉無妄也。
【注釋】:無,毋也。妄,誣也。乾類天,震主人,人而天,無不誠。《釋文》作望,帛本作孟,聲近古通。郝懿行曰:“禹貢作孟豬,史記作明都,漢志作盟諸,職方作望諸。”卦名言誠,爻辭取不期然而然、不宜然而然。其,假設之辭,如若,巽也。
【玩辭】:大亨,利正。若不正而行,恐生災禍,忌用輕往。動而且健,中正以應,大亨通,利正固。元亨,天道其誠。利貞,人道誠之。人法天道,天人合一,無有不正,不正失道,妄作生凶,不宜輕用其往。《蝃蝀》云:“蝃蝀在東,莫之敢指。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所謂“匪正”也。《小旻》云:“旻天疾威,敷於下土。謀猶回遹,何日斯沮?”所謂“有眚”也。
【觀象】:初四互頤〔䷚〕,慎言語,節飲食,正身用修誠。二五互漸〔䷴〕,漸之進,進之正,正行用善俗。三上互姤〔䷫〕,見女壯,有不取,正家用宣教。初五交益〔䷩〕,利眾生,益無方,正勤用化物。二上交遯〔䷠〕,放鄭聲,遠佞人,正念用存誠。反體曰大畜〔䷙〕,識前言,繼往行,正德用歸誠。對體曰升〔䷭〕,身南征,心向明,正業用全生。君子正道,無有妄也。
【序卦】:“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陽剛返下,正道復起,正理得見,虛妄盡去,陽入無疾,剛來不虛,此無妄〔䷘〕所以承復〔䷗〕也。
【雜卦】:“無妄,災也。”施妄亂始,省其心,安其身,不妄思,不妄行,治於未亂,不生災殃。災,亂也。
彖曰: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疏證】:乾剛覆外,震仁安內,誠自天降,明由心生,沛然而不可以御者,所謂無妄也。剛而無欲,仁而無違,健而有為,動而有主,剛中志應,順天之命,大亨利正,吾心得天理之純粹。君子不行險以趨吉,不僥倖以避凶,苟匪正而往,失天理之自然,放人心之安順,天命不佑無道,往何所至耶?行何所利耶?勿往之也。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仲尼四絕,所以去妄也。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疏證】:乾,天也,覆佑萬物。震,雷也,生髮萬物。巽,風也,長養萬物。艮,時也,變化萬物。天下雷行,物無不誠。先王勤勉應對,參贊天地,順時化育民物,各正性命。《中庸》云:“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故為之象也。物與,物類,艮也。先王,上古聖君,乾也。茂對,勤勉應對,震也。育,養育,震也。
初九:無妄往,吉。
象曰:無妄之往,得志也。
【玩辭】:無所期許而往,吉。執震明,輔乾剛,陽剛之體,處時之初,戴誠而行,抱遜而言,不勉而中,二陰無滯,得志之吉。夫誠敬者,行之車也。仁義者,駕之馬也。貞正者,御之轡也。君子居必誠敬,行必仁義,達必貞正,無往而不至。
【觀象】:震〔☳〕變坤〔☷〕體乾〔☰〕,鶡鴠不鳴,存誠意也。君子用往,得心志也。遇無妄〔䷘〕參豫〔䷏〕之否〔䷋〕,人能合天,代天理物,君子往來,志有得也。窮途末路,鸇視狼顧,不肖進退,身無恆也。時否行豫,唯抱誠遠妄者,為能得其可也。《敝笱》云:“敝笱在梁,其魚唯唯。齊子歸止,其從如水。”魯桓公處否失豫,故受無妄之災也。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注釋】:菑,一歲生田。畬,帛本通作餘,三歲熟田。
【玩辭】:若不期耕之必獲,不求菑之必畬,則利用其往。九五剛中,居正乎上,六二柔中,守正乎內。以中應中,以正合正,以柔順剛,以下事上,誠之至也。心無旁鶩,志不它求,受命而行,行而有資,故利往也。不合初以首事,不耕不菑。不與鄰以謀富,不獲不畲。初九,陽始之,震動之,故喻“耕菑”也。六三,陰終之,艮成之,故喻“獲畬”也。誠專九五,無意於初,不爭於三,所謂“不耕穫,不菑畬”也。孔子曰:“夫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君子先正其義,後謀其利,先行其道,後謀其食。秉天心,得天理之自然。損人慾,去人心之造作。無為於前,無望於後,如斯而已。《雄雉》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所謂“不耕穫”也。
【觀象】:震〔☳〕變兌〔☱〕體乾〔☰〕,無驚無喜,不柔不
剛。無欲無求,不怒不傷。君子存誠,秉心無妄。遇無妄〔䷘〕參歸妹〔䷵〕之履〔䷉〕,履道坦坦,幽人素位而行,不願乎其外,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仙仙然似無為。孟子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所謂“未富”也。
六三: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注釋】:或,同惑。災,禍自天降。系,繩縛,巽也。牛,柔物,指六三,離也。系牛,親四舍上,行有不當。行人,指九四,震也。邑人,指六二,艮也。
【玩辭】:無所預期之禍,惑於虛妄,結牛於路,路人得利,鄉人受災。陰柔之體,居失其位,行非正也。舍其正應,親比九四,德非正也。三不應上,志不同行,間滯六二,居者受災眚。或,取比舍應,人疑其行也。系,六三失位,居非所宜。牛,性順體安,三其柔也。行人,九四據三,得非所宜。邑人,六二遇滯,失非所宜。邑人未富,非期耕穫,不測之禍。行人得牛,非期謀利,偶得所遇,意外之患。反度之害,非無妄之災而何?失諸明也。
【觀象】:動震〔☳〕變離〔☲〕體乾〔☰〕,行人得牛,情非所應。邑人受災,居有不寧。居行失當,匪正有眚。遇無妄〔䷘〕參豐〔䷶〕之同人〔䷌〕,無妄之災,刑及同人,所行若系牛,其災若失牛,其果不可先知乎?不期然而然也。
九四:可貞,無咎。
象曰:可貞無咎,固有之也。
【注釋】:可,得時,艮也。固,持守,艮也。
【玩辭】:得時之正,無咎。據六三而得牛,妄心偶生,或有咎也。剛明制陰,剛則無私,明則無僭,不應則無欲,視聽思慮動作皆天,無其咎也。陽明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玉蟾曰:“鉛汞當在身中取,龍虎不須意外求。”惠能曰:“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求不可得。”所謂“可貞,無咎”也。是故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九四立無妄之體,余爻行無妄之用。
【觀象】:乾〔☰〕變巽〔☴〕體震〔☳〕,命自天降,順天而行。性自命出,自誠而明。遇無妄〔䷘〕參姤〔䷫〕之益〔䷩〕,君子知幾存義,可貞則固有之,其親善有如此;不可貞則勿取之,其改過有如此,是故福履可求,無其咎也。《瞻卬》云:“婦有長舌,維厲之階。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幽王時維婦寺,不可貞也。《下武》云:“受天之祜,四方來賀。於萬斯年,不遐有佐。”成王永言配命,故可貞也。
九五:無妄之疾,勿葯有喜。
象曰:無妄之葯,不可試也。
【注釋】:疾,同嫉。小患曰疾,巽也。大疾曰病,坎也。久病曰虛,坤也。葯,帛本作樂,樂通療,一作葯。《文選》作徙樂,五臣作徙葯。喜,正氣。試,食用。
【玩辭】:不宜有嫉,無需藥石,祛病有喜。九四無應,據陰迫五,得民獲時,及其道盛,見疑於五,心疾生焉。張載曰:“心大則百物皆通,心小則百物皆病。”居尊履正,不勉而中,行之誠正,正陽氣盛,無需攻邪,不葯自愈。無疾而葯,執葯成病,反傷其正。方孝孺曰:“藥石所以治疾,而不能使人無疾;法制所以備亂,而不能使天下無亂。”誠明君子故不試也。《板》云:“多將熇熇,不可救藥。”唯蒙蔽真識者,終不悟也。
【觀象】:動乾〔☰〕變離〔☲〕體震〔☳〕,剛健誠明,外邪不侵。施生自救,勿葯治心。居中履正,不有其吝。遇無妄〔䷘〕參同人〔䷌〕之噬嗑〔䷔〕,鯁骨在喉,人以為病。佞人當道,民以為疾。大師相遇,除間去佞,得金獲矢,天下無憂。
上九:無妄行,有眚,無攸利。
象曰:無妄之行,窮之災也。
【注釋】:有,取也。眚,禍由己招。災,患由天降。
【玩辭】:不宜用行,自取災眚,無其所利。陽剛之體,無家之臣,窮高極危,過五爭三,失之正行,匪正有眚,數窮生災,天命不佑,復何往哉?禍由己召,無所利也。同處無妄,初九往吉,上九行失,何以故?其利害所關,正邪之辨也。
【觀象】:乾〔☰〕變兌〔☱〕體震〔☳〕,虎尾之履,壯趾之動,無妄之行,君子弗用。遇無妄〔䷘〕參履〔䷉〕之隨〔䷐〕,無妄行,履陰德,蹈艱危,行如躡虎,或成虎食,雖拘系從維,可以用行乎?其君子所不取也。《旱麓》云:“莫莫葛藟,施於條枚。豈弟君子,求福不回。”思無邪,行無僻,則災不犯矣。
【總論】:無妄,君子閑邪存誠之道也。尚正心,用正行,戒失正。初九,無妄之往,得正志。六二,利有攸往,得正心。六三,無妄之災,失正行。九四,可貞無咎,得正時。九五,無妄之疾,失正心;勿葯有喜,得正氣。上九,無妄之行,輕往取災,失正道。六爻變化,震體三爻宜行,乾體三爻宜守,得正吉善,失正災眚。六爻行用,所以正心正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