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題解】:臣,面頰,艮也。頁,人頭,震也。艮乘震,頤之字也。先天八卦,震居艮宮,天地之數,始於牽牛,微陽初生,宜養其正,頤之名也。《民勞》云:“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頤之辭也。震象牙車動乎下,艮象牙輔止乎上,坤象口實含乎中,養物行道,養心成德,悉養其正,頤之象也。推而廣之,面頰、口體、休息、養生、觀瞻、求取,悉謂頤也。
【注釋】:頤,艮震同居東北,東北曰宦,養也。觀,瞻仰,艮也。《釋名》云:“眼,限也,童子限限而出也。”艮主瞻仰,下觀上也。震主臨視,上觀下也。求,觀也。口實,祿食養體,坤也。曰觀曰自曰求,悉謂艮也。
【玩辭】:唯正為吉,觀其所養,自食其祿。觀其所養,養賢則正,養私則失。觀其自養,養心體則正,養口腹則失。養賢養心,養不失宜,得正之吉。稽其所以,視其所由,察其所安,觀心觀物,觀順觀逆,觀妙觀徼,君子上下其觀,見物之情。《鹿鳴》云:“吹笙鼓簧,承筐是將。”所謂聖人養賢也。《既醉》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所謂賢人養心也。
【觀象】:初四互復〔䷗〕,不遠復,無祗悔,修身養性。二五
互坤〔䷁〕,生物有時,用物有度,厚生養人。三上互剝〔䷖〕,碩果不食可以養心體,厚下安宅可以養民物。對體大過〔䷛〕,宮室以填實為體,虛空為用;口頤以虛空為體,填實為用。體既相對,用亦相對,人情不外物理。
【序卦】:“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利用厚生,畜物養人,此頤〔䷚〕所以承大畜〔䷙〕也。
【雜卦】:“頤,養正也。”頤口腹養小體,頤正氣養大體,處頤貴養大體。君子集義,用養大體。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疏證】:頤,艮震象口,所以養也。養賢養德,養之正也。頤貴靜正,尚專誠。靜而正,頤之常。動而誠,頤之變。上九象天,初九象地,四陰象萬物。履高無為,四五象聖人。剛明無位,初上象賢人。處卑無實,二三象萬民。四應初九,五比上九,聖人養賢。初比六二,上應六三,賢養萬民。或凡或聖,或求或養,因時取用,因位取義。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賢治萬民,時其大矣!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疏證】:山象天體,生養群倫;雷象天言,震出萬物。君子觀法,慎言行以養心體,節飲食以養口腹。《緇衣》云:“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言出而不復入,食入而不復出,害或生焉。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
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注釋】:舍,放棄,震也。爾,指初九。靈龜,寡慾之物,喻心體,艮也。觀,責求,艮也。我,指二四。《莊子》云:“雖我亦成也。”成玄英疏:“我,眾人也。”朵,眾也,垂也。朵頤,飲食之事,喻口腹,震也。
【玩辭】:捨棄靈龜,求人垂青,凶。靈龜,寡慾、鮮動、不食而長壽之物也。朵頤,鼓腮、垂動、欲食之事也。陽剛之體,足以自養,若龜之不待於物。比二求人徒己,應四媚人養己,多求多欲,豕心豕行,養而不知節者,凶其宜也。方孝孺曰:“彼或不知自身重而為外物所移奪者,自輕者也。”靈龜,離主心。朵頤,坤主食。觀其自養,養小體而遺大體,執人慾而捐道心,求外物而失自性,眾人輕賤之,聖人深誡之,君子不貴之。《既醉》云:“其告維何?籩豆靜嘉。”舍爾靈龜,動而不卜,何以告猶?失先知也。
【觀象】:震〔☳〕變坤〔☷〕體艮〔☶〕,飽乎仁義,不願膏粱。令聞廣譽,不願文綉。遇頤〔䷚〕參豫〔䷏〕之剝〔䷖〕,頤養正氣,剝安群小,豫戒逸樂,耽於逸樂害所節,親近宵小傷大體,君子之所不為也。孔子曰:“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於取捨之間,照見大人存養之道。
六二:顛頤,拂經於丘頤,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類也。
【注釋】:帛本顛前有曰,語辭。顛,仆也。拂,違背。帛本作柫,《集韻》云:“拂、柫音弼,義同。”丘,高遠之地。征,久遠之行。類,陰氣,宜也。曰經曰征,震也。曰顛曰拂曰丘,艮也。六二征凶,所謂顛頤、丘頤之行,皆失所宜也。
【玩辭】:下求其養,違背常道,責取於上,遠行生凶。陰柔之體,難於獨立行道,必資焉陽,顛仆與下,居初之賢,德未熟,道未履,顛頤下求,養體而已,行失宜也。丘頤上求,非其正應,無關其情,何以行遠?凶其宜也。《緇衣》云:“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壹,行無類也。”六二是也。觀其自養,動而失誠,不
靜失常。行其失類,上下其求,不形之行,義不一也。
【觀象】:震〔☳〕變兌〔☱〕體艮〔☶〕,顛頤之失,柔乘剛也。丘頤之徵,失應上也。遇頤〔䷚〕參歸妹〔䷵〕之損〔䷨〕,頤道貴靜、貴正、貴誠,自養不失正,二簋不失誠,幽人不失靜,顛頤則失其正,丘頤則失其誠,征凶則失其靜。於得失之間,洞見君子存養之道。《靜女》云:“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顛頤致一,靜女無所失。
六三:拂頤,貞凶。十年勿用,無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注釋】:貞,終也。悖,違也。曰拂曰貞,艮也。
【玩辭】:違悖頤道,終凶。十年不能見用,無其所利。陰柔之體,居失其正,極其動而欲求養於上,上剛極而止,五既附焉,何頤之得?觀其自養,靜失其正,動失其誠,性極違道,凶其宜也。十年勿用,數窮時變,何利之有?是故君子謀道不謀食也。
【觀象】:動震〔☳〕變離〔☲〕體艮〔☶〕,貴德立行,修誠立身。存心養性,方成志人。遇頤〔䷚〕參豐〔䷶〕之賁〔䷕〕,滯於物欲而障心體,溺於浮華而掩質樸,折其右肱而失物用。肆口腹之慾,難救心道之憂。謀道不謀食者,終不用也。《采微》云:“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至於十年,人物皆非,君子而時中,勿用之也。《小旻》云:“哀哉為猶,匪先民是程,匪大猶是經。”所謂“道大悖”也。
六四:顛頤,吉。虎視耽耽,其欲逐逐,無咎。
象曰:顛頤之吉,上施光也。
【注釋】:眈眈,帛本訓作沈沈,專註貌。耳大垂曰眈,虎順食貌,志在下也。逐逐,帛本作笛笛,笛同滌,急切貌。曰顛曰虎曰眈
曰欲,艮也。施,推恩。曰視曰逐曰施,震也。
【玩辭】:養下之賢,吉。如虎視食,專註急切,無咎。陰柔之體,居得正位,以貴下賤,養賢佐道,下求於初,誠摯篤實。四求之真,初應之誠,推恩濟事,善之道也。四之應初,遇二間滯,徇人之欲,或有咎也。養賢以公,廣施不求,初來應四,遂得其通,乃無咎也。書云:“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其專註若此。詩云:“嗟我懷人,置彼周行。”其急切若此。“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其行道若此。觀其所養,靜不失正,動不失誠,靜不失常,動不失變,養雖顛矣,道不失矣。
【觀象】:艮〔☶〕變離〔☲〕體震〔☳〕,誠篤養賢,光明進身。上求下應,才德相稱。遇頤〔䷚〕參賁〔䷕〕之噬嗑〔䷔〕,虎視耽耽,專飲食也。其欲逐逐,求行道也。食色之欲害大體,求賢佐道成大業。《短歌行》云:“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虎視顛頤,聖人亦用之。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注釋】:居貞,志行正,坤承震。
【玩辭】:違背常道,守正之吉,勿用行險。陰柔之體,乏於所資,政之在人,居尊而已,觀其所養,不正失常,聖人戒之。二不應與,初未成德,下無能臣,道不足濟,不可涉險,唯順以從上,附賢守道,期賢治世,上巽下順,為能保其吉。繫辭凡言利往者,下承上之德也;凡言涉川者,上乘下之能也。
【觀象】:動艮〔☶〕變巽〔☴〕體震〔☳〕,山上生木,山得其蔽,木得其榮,上下相濟。遇頤〔䷚〕參蠱〔䷑〕之益〔䷩〕,君王頤養聖賢,聖賢振民育德,天下莫不被其恩澤,無損於上下,饒益群生,可矣。《鳲鳩》云:“鳲鳩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
國人。”則其所謂祛蠱利養者也。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注釋】:由,用行,艮也。厲,興作,震也。
【玩辭】:用行頤道,興作應吉,宜濟艱險。頤之用行者,出乎上也。處頤之終,大德既成,養民濟事,振民興業,觀其所養,得時之吉,大有慶也。頤道養成,由靜而動,大宜竭盡天下物力,濟艱渡險,故利涉也。《抑》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吁謨定命,遠猶辰告。”謂上九也。頤,靜也。朵頤,動也。顛頤,下也。丘頤,上也。拂頤,失也。由頤,行也。
【觀象】:動艮〔☶〕變坤〔☷〕體震〔☳〕,恬淡虛無,清心寡欲,靜極而動,險阻可濟。遇頤〔䷚〕參剝〔䷖〕之復〔䷗〕,篤實存誠,寡慾去妄,君子所以養身心。牧心以養德,養德以潤身,潤身以承家,承家以任天下,君子觀頤而證聖門心印。
【總論】:頤者,君子自養養人之道也。尚正靜,用誠動,戒妄作。初九,觀我朵頤,正失靜。六二,上下其求,正失靜。六三,拂頤上求,失正靜。六四,養下求賢,得正靜。六五,順上之賢,靜失正。上九,由頤,靜極而動。六爻變化,震體三爻,觀其自養,動而上求,見利思遷,妄作生凶。艮體三爻,觀其所養,養賢養民,知止有定,安貞居吉。六爻行用,所以養成道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