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壯,利貞。
【題解】:乾象武人,兌類鈇鉞,震主立足,武士操戈而立,以示剛強,壯之字也。四陽息陰,斗柄建卯,日出天門,陽氣方中,陰氣始退,大壯之名也。《采芑》云:“方叔元老,克壯其猶。”大壯之辭也。乾象日,震臨春分,兌值秋分,出卯入酉,晝夜均分,日行中道,大壯之象也。推而廣之,宮室、勇士、戕害、精進、旺盛、康健、堅毅、正大、春分,悉大壯也。
【注釋】:大,陽剛。壯,強盛。大壯,陽勢盛而陰氣退,帛本所謂“大壯以卑陰”是也。
【玩辭】:利其正固。剛而不邪,大而能周,相時而動,利得其正。非禮弗履,戒其陽剛過用。天地正大而萬物生,聖人正大而兆民化。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苟不得其正,雖赴湯火、蹈白刃,不過匹夫之勇耳,非君子之道也。
【觀象】:初四互乾〔䷀〕,氣陽形剛,道大體正,用立大壯之體。二五互夬〔䷪〕,大壯應夾鍾,行禮教,齊萬民,明王之道。夬應姑洗,去故舊,養萬物,昊天之道。天道也者,王道之根也。三上互歸妹〔䷵〕,婚姻嫁娶,人之道也。非禮弗履,身之道也。身道也者,人道之本也。二上交大壯〔䷡〕,初九承之,勢微用壯,壯趾征凶,恃剛之失。反體曰遯〔䷠〕,萬物之道不終退,退必有止,止必有進,動靜進退,人之道也。盈虛消息,天之道也。天道也者,人道之體也。對體曰觀〔䷓〕,觀民省方,先王之政。禮樂神道,往聖之教。有禮則安,無禮則危,非禮弗履,君子之所戒也。
【序卦】:“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遯〔䷠〕則陽氣退,大壯〔䷡〕則陰氣止。退者,進之先也。止者,行之機也。此大壯〔䷡〕所以繼遯〔䷠〕而率晉〔䷢〕也。
【雜卦】:“大壯則止。”依氣化言之,春分斗柄建卯,日躔降婁,天下行陽道,陽氣過中,陰氣退止。據運行言之,剛不過用,宜止其行。止,壯不可恃,不離時中。
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疏證】:依卦體而言,陽長方中,大者壯也。據卦德而言,乾剛震動,所以壯也。大其陽之謂,壯其強之義。形體言之謂大,趨勢言之謂壯,道義言之謂宜,性情言之謂正,大壯必也利貞。天地易之體,萬物易之心。物不齊,有大小,有正邪,有真偽,觀夫天地之體至大,天地之道至正,天地之情至真。天地之情,生物不已,言大用也。天地之心,不落動靜,言全體也。物生德顯,德顯道隱,聖人多言天地之情,唯復〔䷗〕獨見天地之心,小而辨於物。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疏證】:雷在天上,驚懼萬物而無私,其德也大,周遍萬物而無遺,其性也剛。盛極必衰,陽極返陰,理勢自然。君子觀法,懷乾乾之惕厲,備虩虩之修省,行必適仁,止必合義,不慚屋漏,無欺暗室,用保其壯。雷霆行天,非時弗發,門驚如市,壯於聲勢。君子應物,非禮弗履,人鑒若鏡,壯於心體。乾健震行,翼翼健行,有踐履之象。震恐兌驚,兢兢恐懼,有修省之象。
初九:壯於趾,征凶,有孚。
象曰:壯於趾,其孚窮也。
【注釋】:凡趾,帛本皆同作止,趾之古字。有,不宜有。
【玩辭】:以趾為壯,妄作生凶,失其孚信。當壯之時,宜用柔中,卑微處下,器雖壯而未大,上無其應,遽以用征,事不有濟,凶咎將至,何以取信於人耶?孟子曰:“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君子知終存義,不壯趾也。
【觀象】:乾〔☰〕變巽〔☴〕體震〔☳〕,居仁由義,大人行中。壯趾無孚,小人征凶。遇大壯〔䷡〕參姤〔䷫〕之恆〔䷟〕,履之以禮,持之以恆,動不失信,壯不見傷,君子處壯,行有孚而道無窮。《抑》云:“淑慎爾止,不愆於儀。不僭不賊,鮮不為則。”其敬慎有如此,殆庶幾有孚矣。
九二: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注釋】:以中,位居中,五使中,用行中。
【玩辭】:正固吉。剛正柔邪,陽尊陰卑,剛居陰位,守剛正而行中道。六五順應,剛柔相濟,正固其壯,彖歸利貞,象著貞吉。爻貴得位,大壯戒剛過,剛居陰反為善。王陽明曰:“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三教會通,無非中也。止於至善謂中,不落有無謂中,真空妙有謂中。謂之有氣非中,謂之無象非中,謂之不離於氣,不滯於象,乃中。易曰利貞,詩曰徽猷,書曰皇極,禮曰中庸,春秋曰權衡,所云胥中也。
【觀象】:動乾〔☰〕變離〔☲〕體震〔☳〕,日出扶桑,終落咸池。大明始終,行不愆期。至剛至正,品物不疑。遇大壯〔䷡〕參同人〔䷌〕之豐〔䷶〕,雷威赫赫,電明燁燁,私曲不能隱於室,邪惡無所遁其形,朝堂之高,郊野之遠,物無不畏。《康誥》云:“庸庸,祗祗,威威,顯民。”同人用之,大壯敬之,豐則威之,聖人全王道,莫不以中。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
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注釋】:用,以為,震也。罔,帛本訓作亡,虛妄,坎也。貞厲,戒正行。藩,籬笆,震也。觸藩,三承震。羸,古同累,拘系纏繞。角,上象三所觸。羸其角,四滯其應。
【玩辭】:小人以為強健,君子以為虛妄,宜正其行。公羊頂撞藩籬,纏住羊角。以剛居陽,處健之極,可用壯也。小人知進而不知退,恃其往為強壯,欲其進也,遇四間滯,位正行邪,宜歸正也。君子知終知至,視其往為虛妄,不及其應,四能容其守,可免乎險。角其觸也,雖羝羊之狠,強以觸藩,能無羸乎?孔子曰:“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九三如之。小人用壯,初九壯趾,孚乃窮也。君子用罔,九二利貞,心懷厲也。
【觀象】:動乾〔☰〕變兌〔☱〕體震〔☳〕,剛而毀之,動而決之。小人犯險,營營求利。君子惜身,乾乾懷厲。遇大壯〔䷡〕參履〔䷉〕之歸妹〔䷵〕,壯而歸妹,男悅女。壯而躡虎,身犯險。非禮弗履,君子用正其行。《正月》云:“燎之方揚,寧或滅之。赫赫宗周,褒姒滅之。”亡國之患,生於女禍,史鏡可鑒。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於大輿之輹。
象曰:藩決不羸,尚往也。
【注釋】:決,衝破,震而乘兌。帛本轉作塊,塊古通夬,夬者決也。壯,使強大。大輿,指四陽。輹,輹兔,指六五。
【玩辭】:正固吉,悔無。衝破藩籬,終得解脫,得壯於大車輹
兔。陽剛之體,處多懼之地,敵滯三陽,止其上往,或有悔也。畜陽之力,養陽之壯,時至並進,志在除邪,得壯之正,悔乃亡也。輹堅車強,非二陰能困,衝破屏障,載剛上往,得其壯也。悔之所生,疑其近逼,剛居陰位,不用其極,故有行正之吉,無過剛之悔。體承兩陰,陽遇陰通,陰陽有情,得時上往,藩決不羸,道乃通也。大輿其陽,輹兔其陰,陰陽有情,壯於大輿之輹。
【觀象】:震〔☳〕變坤〔☷〕體乾〔☰〕,靜能守柔,動能決滯,壯其車輹,往其不已。遇大壯〔䷡〕參豫〔䷏〕之泰〔䷊〕,處大壯而善持其盈,悠悠然自得其樂,其唯君子乎?制禮作樂,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卷阿》云:“顒顒昂昂,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豈弟君子,四方為綱。”夬夬君子尚德行也。
六五:喪羊於易,無悔。
象曰:喪羊於易,位不當也。
【注釋】:喪,失也。於,取用,震也。易,和悅,兌也。
【玩辭】:去剛狠,用和悅,無悔。陰柔之體,履居尊位,失正乘剛,以之用壯,或有悔也。居中守柔,用其和樂,不恃其壯,用脫羸角,懷誠應二,任事於賢,用緩乘剛,悔乃亡也。大壯〔䷡〕喪羊失剛性,旅〔䷷〕喪牛失柔性,睽〔䷥〕喪馬失所應。群羊丑牛,喪羊喪牛,離群類也。喪馬,失匹配也。
【觀象】:動震〔☳〕變兌〔☱〕體乾〔☰〕,動而悅陽,靜而乘剛。喪羊於易,位有不當。時其不與,勿施其壯。遇大壯〔䷡〕參歸妹〔䷵〕之夬〔䷪〕,喪羊於戾不可求,喪羊於易或可追。藉大壯而決無號,民物歸往,情不有傷。《君陳》云:“寬而有制,從容以和。”從容和悅,盛時貴之。有厲即戎,亂世辟之。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艱則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注釋】:羝羊,公羊而喜觸物者,兌也。遂,進而決之,震承兌。艱,敬事,離也。詳,審察。則,事類。
【玩辭】:公羊撞頂藩籬,不能退,不能進。無其所利,用敬事吉。欲其退也,遇五間滯,窮途末路,不能退也。陰柔之體,處壯之極,進無所得,不能遂也。羝羊觸藩,進則礙身,退則妨角,進退兩難,無所利也。唯詳審其幾,安守其柔,敬慎其事,不盈不怠,終有吉善,道不久憂。《桑柔》云:“人亦有言,進退維谷。”所謂“羝羊觸藩”也。九三應上,遇四間滯,三謂羊,四謂藩,上謂角。上九應三,遇五間滯,上為羊,五為藩,三為角。
【觀象】:動震〔☳〕變離〔☲〕體乾〔☰〕,動入羅網,後有覺明。違時失勢,羝羊困行。豐屋蔽家,志不可盈。遇大壯〔䷡〕參豐〔䷶〕之大有〔䷍〕,動而能詳,行道得元亨。艱而獲吉,持身守利貞。順天休命,持心住道,無艱不克,無蔀不明,名曰天佑,實其自保,唯有人能自助,而後天助之。《太甲》云:“弗慮胡獲,弗為胡成。”慮而詳審之,詳審而後為之,羝羊盡失之。
【總論】:大壯,君子處盛用行之道也。尚中正,用柔濟,戒剛過。初九,壯趾,力不勝也。九二,貞吉,剛柔濟也。九三,征凶貞厲,剛之失也。九四,貞吉悔亡,壯於行也。六五,喪羊於易,失剛性也。上六,不詳,柔之失也。六爻變化,唯四尚往,余爻宜靜,大壯則止,貴中和也。六爻行用,所以進退守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