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題解】:巽生數八,坎象室家,兌主汲取,八家共汲,井之物也。坤坎同居,坤巽共舍,坤通坎巽,往來無礙,用之有不竭,井之名也。《泂酌》云:「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井之辭也。坎象井泉,兌象汲器,巽象繩直,離主枯槁,入井取水,以濟民物,以解乾涸,井之象也。推而廣之,水泉、利益、濟養、無遇、不窮、幽深、安靜、恆常,悉謂井也。
【注釋】:改,變更,金能改易成器而體不見傷,兌也。邑,城邑,虛宿類宮室,坎也。井,水泉,坎也。井井,汲井水,兌也。汔至,水涸窮盡,離也。至,古通窒,不通。繘,帛本作汲,井繩,巽也。繘井,汲井。羸,帛本作累,纏繞,巽也。瓶,汲器,兌也。羸其瓶,巽反兌,鉤羸覆瓶,行而無功。
【玩辭】:城邑遷移,井地不改。用之不能損,弗用不能益,邑人往來,汲用井水。如其枯竭,不能養物,瓶覆水出,不能成德,人禽共舍,應凶。改邑不改井,王制無異,立井之體。無喪無得,王道無窮,成井之德。往來井井,王化無邊,行井之用。汔至未繘,失井之功。羸瓶敝瓮,失器之用。詩云:「哀矜之人,胡憯莫懲?」所謂悲「汔至」也。「四國無政,不用其良。」所謂傷「羸瓶」也。「徹我牆屋,田卒污萊。」所謂怨「未繘」也。
【觀象】:初四互大過〔䷛〕,君子淵深修己,成德惠人,修不修在己,汲不汲在人,下學上達,不懼無悶。二五互睽〔䷥〕,家道乖張,國運衰微,王者制井,去違合德。三上互既濟〔䷾〕,思患預防,下無汔至之悲,上無羸瓶之傷,濟以始終。初五交鼎〔䷱〕,井以勞民,鼎以養賢,王者行政,勞民養賢。二上交節〔䷻〕,井有不改,位也。水有豐枯,時也。王者之道,節用愛人,使民有時。反體曰困〔䷮〕,枯澤無水名困,相遇而道不通,穴地出水稱井,用通而行不相遇,困有體而井有用。對體噬嗑〔䷔〕,井者,養人之物,體也。噬嗑,飲食之功,用也。井,因井為市,不易其位。噬嗑,日中為市,變易其時。不易立體,變易行用,體用相因。
【序卦】:「困於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陰極而陽,屈極而伸,困極而通,升於上則困,困於上則返,處下而通者莫若井,此井〔䷯〕所以繼困〔䷮〕也。
【雜卦】:「井通而困相遇也。」邑可以改,民可以遷,唯井不可易,位既不能易,境必無所遇。帛本云:「井,得諸徹也。」徹亦通義。《說文》云:「通,達也。」段玉裁註:「按達之訓行不相遇也。」通也者,井之為器,重德之用,略道之體也。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疏證】:巽水下入,得水上汲,施物養人,有井之用。井道恆常,用之不竭,蓄之不盈,不資諸外,但求諸內,井養不窮。水,人資之以生。徳,人保之以存。君子之徳,剛正不喪,虛中無改,博施不竭,何其厚也!井涸未繘,不能養物,全失其用。羸瓶敝瓮,未伸其功。汔至羸瓶,所以凶也。君子成器立度,行權合物,然後道可以伸。夫道也者,及物而成徳者也。有其道而無其德,則道不行。有其徳而無其物,則德不顯。有其物而無其用,則道不久。是故君子觀井
德,執古道,以御今之有,老聃亦尚之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疏證】:深井有水,循木而出,利益民物,成其功德。四方有民,修德以徠之,勤恤民隱,以行政教。水恆就下,有民之象,君子慰勉,以格人心,俾其向上。《立政》云:「其惟吉士,用勱相我國家。」勞民,修文德,徠遠民,猶聚水。勸相,推政教,化方外,猶引木。勞,慰也。勸,勉也。相,指代民。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無禽,時舍也。
【注釋】:泥,初六象井下陰物,坎也。舍,放棄,巽也。
【玩辭】:井下淤泥,不能食用,禽獸不往來於舊井。井以陽為泉,以上出為用,初六陰柔,最在井下,不應於四,無水可汲,能濟物乎?井泥不食也!廢舊之井,不甃不渫,人不來汲,禽不嚮往,汔至未繘,人禽共舍。《論語》云:「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舊井無禽,生逢亂世,賢人隱矣。
【觀象】:巽〔☴〕變乾〔☰〕體坎〔☵〕,風起雲散,日星乃明。愷風南來,萬物以親。遇井〔䷯〕參小畜〔䷈〕之需〔䷄〕,君子修己而有待,何也?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邦有道,袞冕執玉,開萬世清平。邦無道,被褐懷玉,作千古文章。
九二:井谷射鮒,瓮敝漏。
象曰:井谷射鮒,無與也。
【注釋】:谷,水半見,坎也。帛本作瀆,水流不絕。射,泉水下注。鮒,帛本省作付,初六象小魚。瓮,通雍,井瓶,兌也。帛本作唯,通維,音雍,《周禮》云:「其浸盧維。」漏,帛本作句,下也。與,佐助,巽也。曰射鮒曰敝漏,二比初,巽乎下。
【玩辭】:井泉之細,下注於鮒,以之汲井,瓦罐敝漏。九二剛中,有泉之象,五無接引而不出,下有比附而射鮒,勢如瓮敝而水就下也。井谷,井而如谷,始生之泉,功不顯也。射鮒,水淺敗瓶,用不足也。瓮敝漏,失瓶之用,水反下也。井其體,瓮其用,井谷則瓮無用,瓮敝則井無功,體用不二,性相一如。
【觀象】:巽〔☴〕變艮〔☶〕體坎〔☵〕,風落敗山,或有其用。井谷敝瓶,則失其功。遇井〔䷯〕參漸〔䷴〕之蹇〔䷦〕,井谷射鮒,非蹇而何?為政以井,進業以漸,養德以蹇,為政以德,養有其資,進業以德,困得所濟。上不修德,下不任事,勞而無功,勸而無用,政息人亡,立可見焉。詩云:「天之方難,無然憲憲。天之方蹶,無然泄泄。」所謂「井谷射鮒」也。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注釋】:渫,淘凈井污,巽也。為,使也。惻,帛本作塞,艮也。汲,繘井,兌也。明,明揚,震也。並,共同,巽也。
【玩辭】:井水淘凈,未見食用,使我心塞。可以汲食,君王明揚,共蒙福祉。剛正之體,清凈之水,有食之用。出水成井功,應上遇滯,未見其用,行有不通。君王明允,立賢無方,擢下之賢,民物被恩。井渫,剛治其位,修己謀道。不食,未達上體,德顯未彰。心惻,應上有滯,心道皆塞。可用汲,上有其應,孚誠見擢。王明,剛明中正,決疑求佐。孟子曰:「王如用予,則豈徒齊民安,天下之民舉安。」其用情之真切,有如此也。
【觀象】:動巽〔☴〕變坎〔☵〕體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遇井〔䷯〕參渙〔䷺〕之坎〔䷜〕,享宗廟,涉大川,外求於物,求或不得。常德行,習教事,內求於心,求之必得。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戚戚然人皆心惻,囂囂然我獨不憂,以君子常自反也。
六四:井甃,無咎。
象曰:井甃無咎,修井也。
【注釋】:甃,瓦甓壘井,巽也。帛本作椒,高四垛。
【玩辭】:修治井壁,無咎。陰柔之體,非井泉之象,體雖上而位下,井德未盛,不足濟焉,器謂修井,人謂補過。正位居體,潛道游志,守其柔也。下既無所應,內則不蒙塵,心無外也。井渫,內存其誠,潔身行也。井甃,外御其邪,不飲咎也。
【觀象】:坎〔☵〕變兌〔☱〕體巽〔☴〕,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遇井〔䷯〕參節〔䷻〕之大過〔䷛〕,君子下學上達,不懼無悶,心安於節。《橘頌》云:「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道過物者心自高也。
九五:井洌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注釋】:洌,清潔,巽也。帛本作戾,古皆通列。泉,帛本同作湶。寒泉,井水涼爽,坎也。
【玩辭】:井水清涼可食。中正陽剛,德契其位,有泉之象,既洌且寒,人受其施,物蒙其恩,終成井之用。《召旻》云:「泉之竭矣,不雲自中。」蓋不中則源不常裕,泉其不寒。《下泉》云:「冽彼下泉,浸彼苞蕭。」蓋不正則流不逮下,人其不食。
【觀象】:坎〔☵〕變坤〔☷〕體巽〔☴〕,坎居廣漠,坤象資糧。井洌寒泉,食之養陽。遇井〔䷯〕參比〔䷇〕之升〔䷭〕,聖王明允居大寶,八愷廣淵登西階,君王顯比,繘井有功,賢人柔升,完瓶有用,賢路廣開,王道於斯焉大矣。《魚藻》云:「魚在在藻,有
頒其首。王在在鎬,豈樂飲酒。」勞民勸相,始於是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注釋】:收,汲畢,兌也。幕,覆蓋,巽也。
【玩辭】:汲水完畢,不可覆蓋,有其信,大吉。居井之終,應三親五,井德大成,收井之功。汲畢不掩,往來井井,為眾所信,廣施博濟而有常,大善之道也。
【觀象】:坎〔☵〕變巽〔☴〕體巽〔☴〕,往來汲取,用不盡也。井道恆常,似有信也。遇井〔䷯〕參井〔䷯〕之巽〔䷸〕,井德巽見,繘井羸瓶,有不巽也。井終利見,大人養賢,賢養萬民,如井有水,瓶入可汲。書云:「非天私有我商,惟天佑於一德;非商求於天下民,惟民歸於一德。」巽井之道異,及其成德則一。
【總論】:井者,君子養人濟物之道也。尚日新,用不窮,忌改易。初六,井泥不食,汔至之泉,改邑之井,所以潔行也。九二,井谷射鮒,始出之泉,不繘之井,所以養體也。九三,井渫不食,潔凈之泉,未繘之井,所以洗心也。六四,井甃無咎,保潔之泉,修繕之井,所以固志也。九五,井洌寒泉,可食之泉,往來井井,所以居業也。上六,井收勿幕,利用之井,無喪亦無得,所以成德也。六爻變化,井擬王道,泉擬賢德,瓶擬賢才,繘擬賢路,汲擬濟用,陰擬井體,陽擬井泉。六爻行用,所以辨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