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亨,苦節不可貞。
【題解】:震象竹,坎象水,水主骨,節之字也。震象竹,艮多節,坎多心,兌口主空,坎而乘兌,節之物也。節,竹約也。坎兌同居,西方主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節之名也。《抑》云:「淑慎爾止,不愆於儀。不僭不賊,鮮不為則。」慎言行,正身心,節之辭也。坎象水,兌象澤,震主動,艮主止,水鍾於澤藪,止其行流,不潰決,不騰溢,節之象也。推而廣之,竹約、虎符、貞信、法度、謹言、慎行、裁製、約束,悉謂節也。
【注釋】:節,止也,水鍾澤藪,止其行流。苦,窮極生患,艮也。帛本作枯,假借為楛,楛借為苦。貞,終事,艮也。
【玩辭】:守常亨通,窮極則苦,不可用終事。悅而行險,人乃無畏,陽剛居中,行道不窮,事既有節,則無過不及,處節亨也。節貴適中,過度則苦,傷於刻薄,民物有所不堪,無復其正。
【觀象】:初四互歸妹〔䷵〕,水鍾於澤謂節,物得所歸。女適於人謂歸妹,人得所往。人物歸往,節而亨。二五互頤〔䷚〕,慎言語,節飲食,君子觀其所養。制數度,議德行,君王理其所治。養正治之,苦節失之。三上互蹇〔䷦〕,利西南,居平易;不利東北,戒自高。蹇而反身,君子所以議德行。初五交損〔䷨〕,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君子損益其道,使民物協於中。二上交屯〔䷂〕,流水注澤,遇坎則止,盈科而後行,節而能通。反體曰渙〔䷺〕,風行水上生文,水蓄澤中成質,渙節反綜,文質相須。對體曰旅〔䷷〕,君子處節,法必制之而後裁,德必議之而後行。君子處旅,禮必明之而後齊,刑必慎之而後用。旅亦有節,節則不旅。
【序卦】:「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天地之道,無非剛柔。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渙既分之,節必合之,非人力所能制,此節〔䷻〕所以繼渙〔䷺〕也。
【雜卦】:「節,止也。」水之歸澤,坎則聚之,盈則進之,水固有其度量;澤之蓄水,虛則受之,滿則溢之,澤亦有其裁製。節也者,有限而止,苦節不可貞也。
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疏證】:澤剛水柔,澤囿水,剛節柔,剛中不苛而無違逆,相資不匱而得數度,所謂節也。過節則苦,物所不堪,過苦則窮,道所不濟,苦節不可貞。險者人所難履,節者人所難從,說以行險,無險而不可濟也。九五主事,當位而節,物得所安,行道亨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地有節,四時成歲,品物咸亨。擬之家國,則是聖人等貴賤而設制度,量出入而使民力,資財不枉,民用不竭,節而不苦,民物從焉,節而亨也。
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疏證】:澤上有水,虛則受之,平則止之,滿則決之,剛取其潤,柔取所安,相資以治。君子觀法,裁禮法以治人,節民於中,亂無由生焉;度徳行以自治,節身於中,患無所遺焉。數度制人,人不能犯,德行約人,人不能越。數度如澤,德行如水,水囿於澤,行束於法。禮法其剛,德行其柔,剛柔判分,質勝其文,剛而得中。坎主禮法,所以制人。兌行正義,所以議己。
初九:不出戶庭,無咎。
象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
【注釋】:戶,艮也。室口曰戶,堂口曰門。庭,帛本作牖。戶庭,戶前院落,艮也。通,通達,坎也。塞,阻滯,艮也。
【玩辭】:足不出戶,無咎。處節之初,執剛居陰而行無過,應四遇滯而時未可,知塞而能守,知節而能止,不出戶庭,其謹言慎行若此,得初之時,合節之義,故無咎也。應四其通,間滯其塞,通則能行,塞則能止,知通塞者,識順逆也。不出戶庭,安守其分,慎其所之,能慎守者,不逾矩也。《莊子》云:「我諱窮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時也。」嗚呼!總易之辭,凡四百五十言,無非時也、運也、命也。
【觀象】:動兌〔☱〕變坎〔☵〕體坎〔☵〕,德言不濫,可以兼聽。重險不通,可以正行。遇節〔䷻〕參困〔䷮〕之坎〔䷜〕,困乎險而知所節,知通塞而善守道。困,節之所必遇也。坎,節之所宜有也。困坎之於節,猶不出戶庭。知節君子有位則安其分,困窮則守其道,不出戶庭,禍患無由及。詩云:「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行道若此者,可謂知通塞矣。
九二:不出門庭,凶。
象曰:不出門庭凶,失時極也。
【注釋】:門庭,帛本通作廷,門前院落,艮也。極,中也。
【玩辭】:足不出門,凶。處節貴時,當其位而節乃通。陽剛主震,往遇二陰,宜用行也。居陰失位,乖於時也。見敵於五,違於勢也。悖於時勢,困於門庭,節而無功,終不見用,凶其宜也。丈夫席必天地,車必四時,不出門庭,失時無遇,當伊尹之位而守顏子之德者,知節君子所不取也。《小旻》云:「謀夫孔多,是用不集。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築室於道,雖出戶庭,亦恐失時。
【觀象】:動兌〔☱〕變震〔☳〕體坎〔☵〕,何草不黃?何日不行?何人不將?經營四方。遇節〔䷻〕參隨〔䷐〕之屯〔䷂〕,時有否泰,用有行藏,節固有苦,屯固有難,君子隨時,順天應人,難固可濟,亨固可致。《行葦》云:「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不出戶庭者,無以見苞葉之時盛也。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無咎。
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注釋】:嗟,憂傷,坎也。又,有也。
【玩辭】:其不守節有如此,其憂傷亦如此,無所歸咎。處兌之極,接坎之水,水滿則決,失之節制,禍患所由生焉。陰柔之體,失正無應,才弱乘剛,力小任重,憂嗟其所遇,能歸咎於人乎?失節之咎,自取之也。《小宛》云:「交交桑扈,率場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獄。」六三失之也。
【觀象】:動兌〔☱〕變乾〔☰〕體坎〔☵〕,說以事上,失諸心也。節而有違,苦諸身也。遇節〔䷻〕參夬〔䷪〕之需〔䷄〕,節之固有苦,需之固有樂,凡夫發心,無非離苦得樂,聖賢牧心,唯是先苦後樂。修心君子謀道建德,不患無膚之苦,唯憂不牽之悔,獨立物表,夬夬其行。昔者韓宣子憂貧,向叔賀之,憂之不離苦,賀之不得樂,其唯善節者為能境不轉心也。
六四:安節,亨。
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注釋】:安,持守,艮也。上,指九五。
【玩辭】:安分守節,亨。陰柔之體,應初遇滯,取比舍應,守其正位,行其正道,知塞而能養其德,知通而能達其道,安身立命若此,行道通也。《角弓》云:「雨雪瀌瀌,見晛曰消。莫肯下遺,式居婁驕。」安節承上者,無所失也。
【觀象】:動坎〔☵〕變兌〔☱〕體兌〔☱〕,金白水清,賢人之得。守信行義,能臣之節。遇節〔䷻〕參節〔䷻〕之兌〔䷹〕,居險而安,守禮而和,承上而亨,順下而說,於持守處用工夫,先致心之亨,後求道之亨,亨以始終,心道不窮。屈原《漁父》云:「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是故安節承上者,無失於清濁也。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
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注釋】:甘,甜且美,坤也。往,順致,震也。有,保有,艮也。帛本作得,《玉篇》云:「有,得也。」尚,同常,苦之對,坤也。居位,釋尚作常。
【玩辭】:甘美節制,吉。順致其道,得保其常。陽剛中正,無過不及,通塞自知,當位而節。六四承德,上巽下順,不迫不逼,民物歸往,人心說服,不傷財,不害民,可也。甘節,苦之作甘,得節道也。往有尚,順致其道,保其甘也。《桑扈》云:「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萬福來求。」九五之謂也。
【觀象】:坎〔☵〕變坤〔☷〕體兌〔☱〕,先苦後甘,甘所節也。離苦得樂,樂所得也。遇節〔䷻〕參比〔䷇〕之臨〔䷒〕,節而有凶,婦孺皆知之,苦之作甘,則非人人能為之。內聖外王,代天理物,比眾臨民,位居正中,道行大中,使民協中,天思佑之,人思助之,盛德大業至矣哉!老子曰:「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所謂「甘節」者,所以吉也。
上六:苦節,貞凶,悔亡。
象曰:苦節,貞凶,其道窮也。
【注釋】:苦,窮極,坎也。貞,終事,艮也。
【玩辭】:過度節制,終凶,悔無。節,得時備窮之道也。陰柔之體,處終失應,道窮猶守,宜有悔也。處節之極,失時苦節,物所不堪,無復人道,可以資乎?雖貞守其節,亦難遠患。履艱危,蹈正義,行不有妄,悔乃亡也。《鴻雁》云:「之子於徵,劬勞於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所謂「苦節」也。
【觀象】:坎〔☵〕變巽〔☴〕體兌〔☱〕,水生金刑,成木器也。苦節不堪,失道體也。遇節〔䷻〕參井〔䷯〕之中孚〔䷼〕,節而有孚,猶謂之苦節,何以故?君子之心如井,濟世養人,不求信於外物,但求孚於內心,外滯於物則貞凶,內化於心則悔亡。翰音登於天,不亦苦節道窮乎?《大東》云:「有冽氿泉,無浸獲薪。契契寤嘆,哀我憚人。」傷民害財,使民無道,苦節不可貞。
【總論】:節者,君子制身約人之道也。尚有度,用中正,忌失時。初九,塞而能守,足不出戶,無其咎也。九二,時通己塞,失時中也。六三,不節之嗟,知塞失守。六四,安節承上,塞而能通。九五,甘節守常,塞而能節,主節道。上六,苦節貞凶,塞而過節,道終窮。六爻變化,曰戶曰門,觀其跡也;曰嗟曰安,探其體也;曰甘曰苦,察其心也。六爻行用,所以順時行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