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山謙
“謙”字本來作“ ”,指心中念頭常收斂,一向氐下而不自滿。所以委屈自己而低下於人叫謙,貶抑自己而順從別人也叫謙。《子夏易傳》作“嗛”,“嗛”與“謙”同。卦體艮在下,坤在上,是山在地下的象形。有人說:山各有脈絡,山形隆起於地上,根卻在地下,所以山從地面向上。山本來是高的,伏在地下而不居高,這就是謙的含義,故以謙為卦名。《序卦傳》說: “有大者不可盈,故受之以謙。”這就是謙卦為什麼接續大有。
謙:亨,君子有終。
[經傳釋義]
謙,卑低退讓的意思,指委屈自己而低於別人。止於內而順於外,是謙的意思;委屈自己的崇高而居卑低,是謙之象。以虛廓自守,以遜讓行事,所以亨通。小人沒有卻自以為有,所有很少卻很奢侈,這是自滿,自滿的人難以保持到最終;君子則尊貴而能卑賤,高貴而能謙下,所以路更寬,成就更大。坤卦說“大終”,艮卦說“厚終”,故說“君子有終”。
今文經學說“終”字下應當有“吉”字,這是本於劉向的《說苑》。彖辭說“君子有終”,也不說吉;雖然不說吉,但吉卻在其中了。
《彖傳》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謙的下卦艮為山,上卦坤為地。山本來在地上,卻退居地下,如同人離開高位而退到低位,所以卦名叫謙。濟,助的意思。天道高明,天氣下降而輔助地;地道卑低,地氣上騰而相交於天,這是天地自然之道。“天道下濟”而“地道卑”,是謙之所以為謙;天氣光明而地氣上升,是謙卦為什麼亨通。盈是謙的反面,所謂“謙受益,滿招損”,滿就是盈。
天道的“虧盈”,日月的明晦就是;地道的“變盈”,河川山嶽就是;鬼神的“害盈”,奸雄末路,往往被鬼神揶揄就是;人道的“惡盈”,暴富起家,多成為眾人怨恨的對象就是。虧、變、害、惡是從益、流、福、好中而來,自然循環,毫無偏心私意。謙就不自我尊大,而別人卻越發尊重他,所以“其道光明”;卑就不自居高貴,卻越發崇高,所以“不可逾”。君子戒盈滿而守謙遜,體會造化的作用,明察陰陽的道理,就凡事亨通而終身不敗,所以為“君子之終”。
以這一卦比擬人事,謙有謙遜卑退的含義,這是道德的根基,禮義由來,只有君子能夠做到。如果是小人,有地位就會自恃顯要,有才幹就會自我誇耀,有功勞而自我驕矜,而見別人有地位、才幹和功勞,則會嫉妒他們,讒毀他們,只有使他們早日覆敗才會感到痛快。完全沒有扶助的念頭,而多有加以傾軋的意志,難怪吉凶利害相繼無窮,而他們卻很少有好的終結。這就是小人之所以為小人。君子則持守謙遜退讓之道,德行愈加光輝,道義愈加崇高,別人即使想要逾越他也是做不到的,故說“謙亨,君子有終”。天下事開始時亨通的十有八九,終結時亨通的不過十分之一二罷了,說明了終結的不易,所以亨通的終結屬於“君子之終”。
以這一卦比擬國家,上卦為地,下卦為山,是高山隱入地中之象,這正是謙的意思。六五君王虛心忘我地禮敬賢人,不敢自以為是,把政務一概委任給大臣,或用他們有吉來平定險難,或肯定他們的鳴而制定樂,或取他們的 來制定禮,或崇尚他們的勞而出動軍隊,既有文德又有武功,愈卑下就愈高大。堯的明察和興起,舜的捨己從人,禹的拜昌言,所謂“恭己無為而天下治”的人,大概都是實行謙道的吧?後世不明白這個道理,以至君王耽於暴虐和傲慢,大臣陷於驕矜盈滿,專擅權威,虐待百姓,掩蔽賢人,官位越高德行就越差,名聲越大行為就越污濁,為君的不能始終保有君位,為臣的不能始終保有俸祿,凶禍沒有比這更大的了。這沒有其他原因,只是不懂得持守謙道罷了。所以《周易》只有謙卦六爻都吉,行與謙相反的做法就凶。《周易》的垂誡太深遠了!
通觀全卦,謙是兼的意思;處於卑下的地位卻能尊崇,所以說兼。卦象艮為止,坤為順,能止於下位而不居上位,所以為謙。造化的道理,不足的常有益,有餘的常虧損。君子以不足留有餘地,以有餘等待不足的時候,所以有餘時終究不至於過盈,不足時終究不至於有大的損害。這兩兼之道,是稱量事物而得其平允的權衡之道。
各卦以第三爻為凶位,只有謙卦能保有它的終結;各卦以第五爻為君位,只有謙卦使用武力。以謙為主,就是卑賤者也會尊貴;以不足為盈滿,就是高貴者也危險;以平衡為福,盈者也會謙虛,這是“裒多益寡”的道理。下卦三爻都吉而無凶,上卦三爻都有利而無害。為君有利,為臣也有利;處平常吉,涉險也吉;平安時有利,平定動亂時也有利。
六爻的爻象,初六為謙的開始,“卑以自牧”;六二為謙的中爻,從心中而發;九三為謙的深至,有功而居別人的下位;六四為謙而過中,不失法則;六五為謙卦的君位,以武力征服柔暗者;上六為謙的極位,反身而自我整飭。從初爻到三爻,為謙而上進;從四爻到上爻,為謙而自我反回。上進到三爻而止,能平定險難,能弘揚善良,能建立功業,一概以謙道行事,有以進為退之象;自我反回到上六而止,能捨己從人才能服人,有從上位返回下卦之象。
謙,不是因為不足而謙,而是正因為有餘才運用謙道,所以君子的謙不是委靡。器量大而見識遠,根基厚而涵養深,雖有震驚世人的事功,卻以虛懷處之,而到了擔大任、決大疑、勘大亂、翦大惡,世人退縮推諉而不敢擔當的時候,君子卻未嘗不挺身而出。有可以作為的才幹而不敢作為,像山體的靜止;不得不作為時才作為,像地勢的順,叫做“君子有終”。
《象傳》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山本來高聳在地上,現在卻隱入地中,有謙退在下的含義,故說“地中有山,謙”。地最低,用一百步登上丘陵,有人會以為高了,這是咫尺的見識罷了。四面八方都有萬里那麼遙遠,崇山峻岭不知有多少,即使高達千仞的山,從百里之外看去也已經低如平地了,哪裡是它不高?只是謙遜罷了。上卦坤為多,多就裒減;下卦為艮寡,寡就增益。聖人設置卦象最有深意,君子觀象,應當稱量品物,酌量貧富,使人們各自得到所應得,叫做“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一辭多斷]
〇問時運:目前平順,有一步步逐漸升高之象。
〇問商業:物價平均,利益順適,事業可以保持長遠。
〇問家宅:想來住宅接近山麓,家道平順,很有利。
〇問征戰:營屯適宜接近山,必須整理隊伍,嚴明賞罰。到五爻的時候進軍,六爻的時候可以攻取城邑,獲得大勝。
〇問訟事:應該平和,不應該紛爭。
〇問疾病:是內郁的病症,應當放寬胸懷而調治。
〇問行人:乘船歸來,吉。
〇問失物:在積土中尋找,可以得到。
〇問年成:風調雨順,在不豐不歉之間,平平。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傳》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經傳釋義]
初爻陰柔而居謙卦的初位,象徵謙而又謙的人,是在下位的篤行君子。能善於開始,可知必定能保全他的終結,故說“謙謙君子”。大凡涉越江海之類險難,輕率地急於前進就多有失誤,寬容緩渡才能無災無患,故說“用涉大川,吉”。“用涉”與“利涉”不同。“用涉”指用謙道來涉,雖不說利,但是沒有不利的,所以吉。《象傳》說“卑以自牧也”,正是用來解釋“用涉大川”的含義的。牧,本指馴養六畜,比如放牧牛馬,守衛着不讓它們奔跑或逃逸。君子牧心也是這樣,能安於卑低的地位,而不與別人爭先。
初爻變陽則全卦為明夷,明夷卦的初九有“垂其翼”的爻辭,是君子涉越險難之象;但只要“卑以自牧”,不求聞達,大難就可以涉,所以吉。另外下互卦有坎,是大川之象。
一說:牧為郊外的地方,大川在郊外,所以說“用涉大川”。
一辭多斷(註:原書缺,此處據其它版本補齊,明天機周易網翻譯)
○ 問時運:眼下萬事順遂,利於出門遠行。
○ 問商業:經營剛開始的時候,應該謙虛謹慎,能夠獲得大的收益。
○ 問家宅:辛苦起家,積累財富成為富人,可以長保家業。
○ 問疾病:有明夷卦所述的傷災。
○ 問失物:丟失的財物難以找回。
○ 問六甲:生女。
○ 問訟事:雙方都有耗費,而且其中一方一定會有所損傷。
○ 問功名:功名可以取得。
[活斷實例]
◎某縣勸業部門主管因為去京都,順路來到我的山莊,自己說:“我奉職在某縣,想要實施勸業,從美國購入種牛,改良品質,勸人牧畜;並大力開闢桑園,以擴大養蠶業;還將搜集米麥等良種,勸勉農業。某縣長也很贊成。現在只是開始,以後的功效還難以預知,麻煩為這件事佔一卦。”筮得謙卦,變為明夷卦。
斷卦說:謙卦以高山降到低地下面,象徵以尊貴的身份尊重卑賤者,所以為謙。高位者為百姓謀劃,尊貴者為卑賤者謀劃,都體現了謙退之道,您所佔的事,正合卦義。彖辭說“謙亨,君子有終”,是說謙遜就沒有不通達的事情,終究會取得成就。爻辭說“用涉大川,吉”,是說只要勉力實行,這絕大的事業就不怕不成就。《象傳》說“卑以自牧”,卑指卑下的事,牧指畜牧。“自牧”,指人們自願從事牧畜。有人說郊外為牧。郊外就是郊野,農桑的事都在郊外。
某主管感謝地回去了。據說,後來他住在農場附近,朝夕勞苦,“卑以自牧”,屬僚和手下的吏員與他共同從事,果然得以創興事業。一切和所佔斷的一樣。
六二:鳴謙,貞吉。
《象傳》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經傳釋義]
二爻柔順中正,與三爻相比,與五爻相應,運用謙退之道,服從三爻的剛健和五爻的柔順,所以在遠近很有名望,世人盛稱他的德行,叫做“鳴謙,貞吉。”“鳴謙”,不是自鳴謙德,而是謙德積在胸中,必定為眾人所知,以至謙名昭著,稱為有謙德的君子。聲譽與實情相符,不是自己營求而來的虛名。
謙是德行的根本。六二在臣位,人臣過於謙虛,恐怕有流於奸佞諂媚的嫌疑,只有貞正才吉。《象傳》“中心得也”,“中心”指謙德積在胸中,自然發越於外。
[一辭多斷]
〇問時運:目前名譽很高,一定有很多得意的事情。
〇問商業:得利。
〇問家宅:家中財產富足,外面的名聲也好。
〇問征戰:可以鳴鼓徑直前進,攻取敵人的中營,大捷。
〇問疾病:是用心過度的病症。
〇問功名:有必得的喜慶。
〇問訟事:鳴冤才能申冤。
〇問失物:馬上得到。
〇問胎孕:生女孩。
[活斷實例]
◎明治二十二年,聽說舊時朋友、元老院議員井田氏病重,就趕去訪問。當時棉田、三浦兩位議官也在。兩人對我說:“井田氏在維新前後有功勞,是人所共知的。明治四年擔任陸軍少將,後來又任外國公使,現在與我們都在元老院。維新功臣各有爵位和賞賜,只有他沒得到,我們感到很遺憾,所以想代他請示,讓他在生前得以拜謝恩命。請為這件事佔一卦,以預知成功與否。”筮得謙卦,變為升卦。
斷卦說:這一卦以山的崇高降到低地下面,所以稱為謙。拿人事來比擬,有功勞高而地位低之象,恰與井田的有功而沒有得爵位和賞賜的情況相吻合。現在各位朋友代他申請,叫做“鳴謙,貞吉”。二爻變陽則全卦為升,即聲譽傳入宮中的意思。三爻變陰則全卦為坤地,是山崩之象,預料在他死去時,恩命可以下達。
◎一位書生帶着友人千眾葉人的介紹信到來,說:“想要從現在開始就學,請占氣運。”筮得謙卦,變為升卦。
斷卦說:卦象以山的崇高而就地下的低位,以人來比方,有高尚的君子不顯耀於世俗之象。你臨就學而得到這一卦,預示你將跟隨高尚的君子求學。剛從鄉里來,還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一到東京就得到良師的教誨,日夜勤於學習,越來越虛心,越來越進步,謙虛的美德積在心中,發越到外表,必定得到很大的名聲,叫做“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傳》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經傳釋義]
九三以一個陽爻而在眾陰爻當中,眾陰爻都順應它,有君王信任、百姓歸服之象。九三為成卦的主爻,大公無私,人人喜歡它的德行,不曾期望人們的順服而人們自然順服。艮為身,二、三、四爻互坎為險難,三、四、五爻互震為動,為戒懼。身在險難當中,行動知道戒懼,就是所謂“有功而不德”,所以說“勞謙”。以一個陽爻居下卦的上位,地位高而責任重,虛心求募賢才,有周公吐哺握髮的風範,是《繫辭傳》所說“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的人。其器量之大,見識之高,足以令天下百姓敬服,這樣天下就沒有與它爭功的人了,其地位就可以始終保持了,所以說“君子有終,吉”。
以乾卦九三君子進入坤卦而成為謙卦,故謙九三也說“君子”。艮有萬物成終之象,故說“有終”。九三變陰則全卦為坤,坤卦六三說:“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從中可見它的謙德。
[一辭多斷]
〇問時運:一生勞苦,目前萬事亨通,老年的運氣更好。
〇問商業:開始經營時非常勤勞,現在基業成就,可以長久獲利了。
〇問家宅:一定是憑辛苦起家,靠積攢致富。只要能持盈保泰,家業就可以長久保有。
〇問疾病:恐怕疾病使身體衰弱,生命終結。
〇問失物:以後還可以得到。
〇問胎孕:生男孩。
〇問訟事:誣枉的人自己會順服,馬上可以了結。
〇問功名:有這樣功勞,自然必定升遷。
六四:無不利
謙。
《象傳》曰:“無不利 謙”,不違則也。
[經傳釋義]
四爻居大臣的位置,向上擁戴柔順而有謙德的君王,下有“勞謙”而有大功君子,自己處於二者之間而陰爻陰位得正,所以君王不猜疑,同僚不忌憚,是謙德很好的人,所以說“無不利”。但是它以陰爻居陰位,德行不及五爻,功勞不及三爻,不敢心安理得,動作行為無時不“ 謙”。“
”字注為“揮”,《周易本義》解釋為發揮。“
”與“揮”本來相通,即《文言》“六爻發揮”的“揮”,指發越、揮發。
《象傳》解釋這一爻說“不違則也”,則是法則,指它發揮謙德,能處處合乎法則。《尚書·泰誓》說:比如有一個大臣,心中誠摯,沒有什麼技能。他的心寬宏大度,別人有技能,就像自己有一樣;別人說出聖賢的言語,他的心非常喜歡,就像自己說出的一樣,確實能容納。這樣來能保有子孫和黎民,也是很有利的吧?”也可見它的休休有容了。倘若沒有功勞卻享受俸祿,沒有真才實學卻盜取名聲,就失去法則了。
一說:三爻在大臣的位置,初六已經“謙謙”,如果一味謙虛,未免反而失去權勢,恐怕逐漸導致被人輕蔑的結果,所以戒止它說“ 謙。”這是認為謙而違背法則,必定招致輕蔑和侮辱,只因為不違背法則,才叫做“
謙”。
[一辭多斷]
〇問時運:目前正值好運,凡事吉利。
〇問商業:聽從指揮,沒有不獲利的;所有買賣,以留些餘地為好。
〇問家宅:全家以謙和的態度做事,事事吉利。
〇問征戰:指揮如意,必定獲得大捷。
〇問疾病:適宜用發散的方法,吉。
〇問胎孕:生女孩。
[活斷實例]
◎明治二十二年,某貴顯來請占某院氣運,筮得謙卦,變為小過卦。
斷卦說:全卦只有九三一個陽爻,為君王所任用,為眾人所尊奉,象徵有功勞而在下位的人。某院為眾賢人所集聚的地方,現在以陰爻居陰位,氣運委靡不振,有進用九三的希望,所以說“無不利 謙。”“ 謙”,指虛心求賢才,提拔並信任他們。
後來不久,事情果然和所佔斷的一樣。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象傳》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經傳釋義]
“不富”,指不以自己的爵位為富,是謙遜的意思。《虞書》說“臣哉鄰哉”,鄰就是臣。“以其鄰”,指願意與臣鄰同心求得天下的大治,也是有德必有鄰的意思。
這一爻居君位,有柔順中庸的品德,為溫和恭敬而謙讓的君王。為君而能謙讓恭順,不為自己地位的崇高而自滿,那麼天下人就沒有不歸心的了,屬於謙德的極致。但謙遜雖然是美德,如果只崇尚柔和,或許會有輕慢不服的人,所以應當以剛濟柔,這樣才“利用侵伐”,威德同時昭著,才能懷有和征服天下,而無往不利。所以說:“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謙讓柔順過度,或許會失去威武,所以聖人發明這個意思,以防止過度。
一說:九三從全卦說,為勞謙的君子;從六五說,則為過剛而不順服的臣鄰。《周易》取象的變動不拘就是這樣。大有的六五,因為不自以為有才擁有眾人;謙卦的六五,因為不自用才能用人。謙德的作用實在太大了!
[一辭多斷]
〇問時運:目前雖然處於正運,但或許有齟齬之處,應該自己振作,不可一味姑息。
〇問商業:所獲得的利益,要防止被他人分取,以致發生事端。
〇問家宅:能選擇鄰居而居住,自能得到互相守望、互相幫助的好處。
〇問婚姻:得與鄰近的女子談論婚姻,非常有利。
〇問疾病:適宜用攻伐的藥劑,吉。
〇問訟事:應當請鄰人作證,得以申冤。
〇問失物:從鄰居家尋覓,能夠得到。
[附言]
山隱入地中,是地的變故,有地脈陷落的徵兆。我十七歲的時候,與靜岡武士早川和右衛門相知。當時他已經八十多歲了,曾經告訴我他年輕時候的一些事。
天明年間,他習文練武,遊歷各國,有時需要通過賣卜賺取旅費。一年夏天,偶然來到羽州象泄港。這裡船舶輻輳,風景奇絕,是北海的大港。他在這裡住了幾十天。一天午後,他正在旅店樓上扎頭髮,發現屋裡船蟲極多。開始以為是這裡常有的現象,詢問旅店主人,主人回答說:“從來沒有過。”再向四面一看,壁上和天井都是船蟲,心裡越發驚異。筮了一卦,得到謙卦,變為蹇卦,卦象為山入地中,有地陷之象。所佔卦爻從來沒有不應驗的,但這樣的大事,不可隨便告訴別人,心中又很畏懼,於是急切地收拾行李,要離開這裡。
時間已經將到晚上,主人勸他暫時留下來,明早再走,他沒有聽從,提了燈籠徑直出發。山路很險惡,走到夜半,只走了大約四里路。這時猛然聽到山谷震蕩,以致他神魂驚駭,伏在地上,心中傍徨無主。不一會兒,地震停了,但燈火已經滅了,黑暗中不能繼續走,躊躇而沒有辦法。遠遠地聽到有人馬的聲音,前去詢問,回答說因為受地震的驚嚇,馬倒了,貨物也落在地上。他於是對牽馬的人說:“黑夜難以前去,不如點燃煹火,等待天明。”眾人都同意了。拂曉,見有送信人飛快地經過,問他,他說:“昨天夜裡發生了大地震,象瀉港陷落成了海洋,其他地方山倒在谷中,也頓時改了舊形。聽來毛髮悚然。
卦爻對未來的昭示靈驗到這個程度,心裡越發驚服,至今回想起來,心裡還很畏懼的樣子。根據古老的傳說,發生洪水的年份,獺會在高處鑿洞居住;發生風災的年份,鳥不在喬木的梢上做巢。過去江戶有大火災,災前的數夜,老鼠結成隊伍,連綿不絕地轉渡到橋欄外面,避往他處。其他如老狐狸能預知未來,鵲鳥預知吉事,烏鴉預知凶事,都有令人不能理解的地方。蠢然的動物尚且能與天地相感應而預知禍福,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卻不能預知吉凶,真可以說人不如禽獸了。
[活斷實例]
◎明治二十七年,占國家氣運,筮得謙卦,變為蹇卦。
斷卦說:謙卦以崇高的山隱入卑低的地中。拿國運來比擬,在維新的時候,天下的諸侯把身命懸在軍門,脫離萬死而得一生,逐漸平定後,卻奉還數百年領有的封土,恢復古代的郡縣制,不是為國家盡心儘力的人是做不到的。他們勞苦而不自誇,有功勛而不自得,厚道極了。此後政府開始推行歐美文化,撫育人民,政令寬裕,世人稱為自由。人們一時多誤解自由的含義,以為可以放縱自己,不受朝廷節制,這實在是盛世的頑民。現在占國運而得到謙卦的五爻,爻辭說:“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這是指國民中往往有不從事生產,只羨慕別人的錢財,暗自效法歐州社會黨 [83] 的做法,政府雖然寬厚對待人民,其中卻有不得不懲罰的因素,以威猛濟寬容,也是不得已的。
◎明治十年,某貴顯 [84] 囑咐我占本年國運,筮得謙卦,變為蹇卦。
斷卦說:謙卦有崇高的山屈尊隱入地中之象,所以叫謙。現在聖明的天子治理天下,又得到賢明的臣鄰的輔佐,四海寧靜,有太平之象。維新開始的時候,諸侯奉命勤勞王事,以實現復古的大業,各藩奉還封土,改置郡縣,當時輔佐的各位大臣,都可以稱為“勞謙”的君子;但其間也有功勞卓著,因為偶然意見不合而辭官歸隱的。朝野都矚望着他,以為他謙退避位,有高山隱入地中之象,群情為他惋惜。朝廷因為眾望所歸,不得不再次徵召,而這人以“勞謙”自居,不肯應召,於是平日不平的人乘機製造事端,煽惑人心。朝廷見了,以為對不服朝廷的臣鄰不得不用侵伐的辦法,這是九三因為過於謙退而導致失敗之象。當時掌侵伐的權力的,是上六所象徵的大臣。上六與九三陰陽相應,所以說“利用行師,征邑國”。
大久保利通像
西鄉隆盛像
這年果然有西南之亂,征討的事為某貴顯所獨自擔任。經過幾個月的征戰,賊軍被消滅,朝廷的軍隊凱旋,即爻辭所謂“利用侵伐,無不利”。到第二年五月,某貴顯經過東京紀尾井扳,猝然遭到暴徒的襲擊,至今西海還有九三的墳墓,東京有上六的墳墓。所佔卦爻早已隱示這件事的徵兆,由此越發知道天命的不可誣枉。
◎明治二十九年冬至,佔三十年的台灣施政,筮得謙卦,變為蹇卦。
斷卦說:謙卦以山的崇高,降到卑低的地下,所以叫謙。台灣這個地方,在明代為鄭成功所據,後來被清朝人奪取,所以島民對清廷常常不馴服。清廷苦於他們的難以統治,派滿洲人駕馭他們。滿洲人不通南方的風俗人情,駕馭無法奏效,只以多斬蠻人的首級向清廷邀功。台灣知縣往往聚集廣東、福州等地的剽悍之徒征伐他們,並自以為找到了治理方法,所以剽悍之徒常用計謀,或設置陷井,對人如同狩獵禽獸。這樣年歲久了,蠻人復仇的念頭不能自己,幾乎沒有不相爭鬥的日子。
現在台灣已經歸入我國版圖,務必保衛和撫育那裡的百姓,專施恩惠,以得到那裡的人心。他們一時不知道感戴德行,也沒有什麼辦法。我國的官吏也苦於風俗的不同,言語的不通,施政往往終究相隔膜,所以對島民的撫恤格外寬柔,有以山的崇高卻降到地下之象。蠻人兇悍,屢次騷亂,抗拒官吏,這是台灣總督府所深深憂患的,加上清廷暗中輸送銃器彈藥給蠻人,我們若以武力鎮壓,外國傳教士等將批評我們殘酷,所以總督府也不能不躊躇。
現在佔得五爻,知道本年還有眾多匪徒沒能平定,不得不再次用兵。我國士兵出征的費用很大,區區的台灣必定有年度收入不足,不得不以國帑補充的現象,叫做“不富以其鄰”。用武力鎮壓外族的蠻人,叫做“利用侵伐,無不利”。就五爻推論,明年值上爻,又有“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之象,不如今年就征伐,使他們不再滋生事端。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象傳》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經傳釋義]
上爻不中而在上卦的極位,象徵處在謙的極致。處在謙極的位置而沒有得志,所謂“不平則鳴”,所以說“鳴謙”,與六二“鳴謙”的積誠在心而發越於外,爻辭相同而含義相異。上爻以柔爻處柔位,沒能得志,不得不以剛相濟,故說“利用行師,征邑國”。
《象傳》換“利”字為“可”字,“可”指時勢可以就用武,不可以就算了,上六的用武哪裡是得已的?邑國屬於自己的小國,而上六陰柔,不足以戰勝強大的敵人,甚至不足以統率王者之師,所以有無法把王者的神武昭示天下之象。《象傳》說“志未得也”,可見是無法實現志願的。
豫卦的利於行師,用其順而動;謙卦的利行師,用其順而止。
[一辭多斷]
〇問時運:盛運已經過去,目前不得意。
〇問商業:有名無實,應該整頓舊業。
〇問家宅:防止有鬼怪作祟,不時出現響動,需要用法術鎮壓。
〇問疾病:應該自己調養心志。
〇問胎孕:生女孩。
[活斷實例]
◎明治九年,應某貴顯的囑託,為他佔一件事,筮得謙卦,變為艮卦。
斷卦說:謙卦有以山的崇高降入地下之象,恰如有功的大臣辭去高位而就低位,辭去俸祿而隱居山林,使天下人都頌揚他的謙德。所以眾望越發歸向他,君王也屢次徵召,這人始終謙遜不應,以至有可疑的跡象,於是朝廷不得不宣告罪行而加以侵伐。上六為九三的正應,雖然惋惜九三的為人,但因為朝廷命令征討而不得已。“鳴謙,志未得”、“利用行師,征邑國”的話值得玩味。上爻變陽則全卦為艮,內外兩卦顯然出現兩座墳墓之象。當時苦於不能理解,到第二年即明治十年,西海隆起一座墳,十一年東京又隆起一座,遠遠望去,東西相對。我一日與某貴顯談往事而涉及這件事,感慨天命的可畏,彼此都感到驚奇和詫異,以至很久不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