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否
「否」字從「不」從「口」。「不」,「弗」的意思,而「弗」與「茀」相通。茀是車後的蔽障。「否」字以茀蔽口,會意為呼吸閉塞。醫書「心下痞硬」的「痞」字,意思也相同,就取這個含義。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彖傳》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經傳釋義]
否卦乾天在上卦,坤地在下卦,從天地實體來看,位置自然合宜。但否卦的取象不在形而在氣,其含義指天氣不下降,地精不上升,陰陽的呼吸否塞不通,所以命名為否。天地陰陽之氣不相交,就連造化也無法發揮作用。天地陰陽之氣否塞不通的時候,在數十百年中或許有的。聽說天明年間夏季大旱,太陽紅得像丹砂一樣,五穀不收,天下饑饉,這就是天氣不降、地精不升的否塞現象。「否」字分為「不」和「口」,指凶荒,因為億萬百姓口中得不到食物。《彖傳》說「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泰否二卦,《彖傳》開始用「則是」二字,等於說其原因不過如此,沒有其他緣故。
以這一卦比擬人事,一家人中,上卦為父親或兄長,下卦為兒子或弟弟。父親或兄長過於剛猛,兒子或弟弟過於陰柔,上下性情不合,就會動輒相左,事事乖張,往來都是姦邪的人,連僕人也敢做悖逆的事。或者憑空陷於獄訟,或者無故而遭遇飛來的災禍,錢財因而耗損,名聲因而破敗,家道因而日益衰替,實在是由於時運否塞導致的。
否運達到極點的時候,在年時是風雨不調,在疾病是胸膈不通,在經商是有貨難賣,在功名是屢次考試屢次落榜,即使有善良的人來協助也沒有什麼辦法,故說「不利君子貞」。君子也只有隨時順勢,避開憂患罷了。所以在初爻的時運,君子只能連類而退,共同持守正道;二爻只是以道自處,不肯委屈自己而順從別人;三爻則已經以佔據高位而白吃飯為羞,到四爻否極泰來,才可以乘時而動;五爻否運即將終止,又警惕於「其亡其亡」的告誡;上爻則已經「否傾」了,故說「後喜」。處否運這樣艱難,只要一不小心,災禍就會隨後到來,是所謂「小人道長,君子道消」的時候。人值否運,終究應當謹守正道,以等待時運的亨通,這樣才不失為君子。
以這一卦比擬國家,乾在上,坤在下,陽氣上騰而不下降,陰氣下沉而不上升,彼此隔絕而又相違,象徵君臣情志不通的時候。小人在朝把持權柄,君子遠遁而在野,得勢者都不是君子,故說「匪人」。國家值否運,君王驕奢淫逸,大臣諂佞工讒,國事日益荒廢,正道日益敗壞,內部有奸臣擅權,外部有強敵壓境,歲時凶荒就會饑饉頻仍,兵役不息而疆土日益狹小,所以說「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怎麼能治理好呢?
這時,君子只能居平易無險處而獨善其身,而等待天命的降臨,即所謂「邦無道則隱」,所以說「不利君子貞」。小人則洋洋得意,詭計百出,其中的狡詐者還會內心懷著姦邪,外表卻託名於正道,掩蓋他們的不善而顯示他們的善,這叫做「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還會收買君子,以增加羽翼,例如王莽借禮賢下士來裝飾他的奸偽,即二爻所謂「包承」。所以小人日益晉陞,君子日益退避,叫做「小人道長,君子道消」。
「道」字中包括天的陰陽、地的剛柔、國家的治亂、內外的處置、進退的得失,其含義很廣,說明否運都是由陰陽不交不調導致的。《周易》的繫辭把泰運歸結於天,將否運責成於人,所以泰卦的《大象》說財成輔相,而不敢貪天的功勞;否卦的《大象》說「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聖人垂誡的旨意,可以說太深了!
通觀全卦,下三爻是否塞的時期,由小人主事;上三爻為否運已極,是趨向泰運的階段。
初六雖然是小人牽連進取的時候,但是並非沒有君子,君王也沒有不尋求和任用人才。初爻象徵在下位的君子,它們不忍忘記君王,可以進取就進取,故說「貞吉」。六二值否塞的時運,君子固然應當退避,但也有實行權變之道,屈身而求濟世利民的,如漢代陳平對呂后、唐代狄仁傑對武后,也是足以挽救否運的,故說「包承」。另外,「包」通「苞」,「包承」即接受別人的紅包。君子處在濁世,其獨立廉介的節操往往為小人所畏忌,這樣不但不能保護自身,也不利於國家,所以有姑且接受小人的紅包,以隱晦自己清廉的節操的。這是稱隨流揚波為「包承」。還有痛恨小人,而勢力卻不能清除他們,於是姑且用利益滿足他們,以潛消他們的凶焰的,也就是運用枉道行權的計謀,也叫做「包承」。小人而能「包承」君子,是小人中的君子;君子為小人所「包承」,是君子中的小人。大人值否塞的氣運,堅決不受小人的「包承」,所以亨通。六三尤其是小人,本來要傷害君子,只是蓄勢未發罷了,但現在有感於君子的德行,內省而感到羞恥,故說「包羞」。君子遇到凶頑之徒,與其使他畏慎,不如使他感到羞恥。
九四值陽來的初爻,為由否轉向泰的開始,而接近九五。君子見轉入泰運的機緘已經發動,即將出來挽救否運,故說「有命無咎,志行也」。九五所象徵的明君在位,從容地休止否運,屬於中興的君王,故說「休否」。上九,否運傾覆,已到進入泰運時候,故說「傾否」。「休否」之後,恐怕正又陷於邪、治又入於亂,故有「繫於苞桑」的警戒。
天地以好生為美德,聖人以治理天下為心志。君王懂得這一點,必定思考如何杜絕禍患的端倪;大臣懂得這一點,必定思考如何嚴格辨別邪正;小人懂得這一點,也就知道如何洗心革面了。
否卦是泰的反卦而接續泰卦。人的常情,是安樂就會發生驕惰,驕惰就會發生凶咎,這是自然的趨勢,所以《序卦傳》說:「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只要人能敬畏天命,隨時持守中庸之道,那麼,即使值否塞的氣運,也可以使它轉而趨向通泰。所以從否而趨向泰,保持泰而希望它不再趨向否,是君子的用心;從泰而趨向否,任由它否而不使它復歸於泰,是小人的用心。
否卦以天地之閉塞不通為含義。否運的到來雖然是天運使然,但是君子不敢推託給天,一定要儘力挽回。泰卦先說往來,是就時運而言;否卦先說「匪人」,是以人為主而言。這等於說泰是時運導致的,否是人為的,由此越發知道,天道未嘗不想長泰,否運實在是人導致的,還能說什麼呢?只有君子能以人勝天,天與人是相因的。
《象傳》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天地不交」,即陰陽二氣閉塞不通的時候。這時君臣之間相乖睽,上下之間相叛離,內政得不到整頓,外敵都來逼迫,天下無道到了極點。所謂「天地閉,賢人隱」,是說君子在這樣的世道,只應當隱居修德,避開祿位的榮耀罷了。倘若還系情於利祿,恐怕利祿得來了,災禍隨後就到,那時即使要隱居避難也來不及了。所以君子必須韜光匿彩,以窮困和儉約自守,躲避榮華利祿唯恐不遠,即使有人以榮華利祿來「包承」也不接受,只知道以品德為榮耀,而不知道以祿位為榮耀。
[一辭多斷]
〇問時運:目前各種事情都不利,宜于謹慎地持守本分,不宜妄動。
O問經商:適宜買入,不適宜賣出。隱藏貨物,等待高價,以後可以獲利。
〇問征戰:不利於進攻,利於退守。
〇問家業:應當克儉克勤,這樣才能免於禍患。
〇問疾病:是痞隔的病症,應當節制飲食。
〇問生產:恐怕生男孩而無法養大。
〇問失物:恐怕不可能再得到。
〇問婚嫁:有分離之象。
〇問謀事:不成。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象傳》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經傳釋義]
「拔茅茹以其匯」,解釋在泰卦初九爻下。否卦與泰卦雖然都是三陰三陽的卦,但是內外卦有區別。拿氣運的變遷來說,下卦坤為否中的否,上卦乾為否中的泰。內卦三個陰爻相連,猶如泰卦內卦三個陽爻相連,故初爻爻辭與泰初爻相同。區別只是這一爻屬陰,象徵陰柔小人,而且三個陰爻相連,一爻興起就會眾陰並起,如同大奸人得了志就會有成群的姦邪爭相上升,叫做「拔茅茹以其匯」。
初爻的時候,小人的劣跡還沒有表現出來,而且初爻與四爻相應,還有改而為君子的可能,所以聖人不想拒絕他們,而是教它們正道。如果它們能改邪歸正,以正道拯救時局,當然可以得吉而亨通。《象傳》說:「拔茅貞吉,志在君也」,指小人剛得到地位時,也未嘗沒有忠君愛國的心,如果能與君子共同上進,改行君子之道,就可以成為君子,與只知道有自身而不知道有君王的情況大不相同。
[一辭多斷]
〇問時運:吉,適宜合夥謀事。
〇問經商:對新創立的商業來說,用人要慎重。
〇問征戰:應當與左右營聯合起來,一併前進。吉。
〇問家宅:主有親戚同居,吉。
〇問疾病:恐怕患傳染的病症,但是無害。
〇問胎孕:生女孩。
〇問失物:可以復得。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傳》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經傳釋義]
「包承」指順承上位。以下位順承上位,以臣民順承君王,都有陰為陽所包容的意思。「小人」,指占問者的品德、地位及事情的大小。為臣也不一樣,有事奉君王的,有安頓社稷的,有賢人也有大人。如六二,屬於逢迎和取悅君王的小人。
二爻柔順而中正,上應九五君王,屬於小人中的巧佞者。它包承取悅,追求君王的寵幸、爵祿的崇高、賜予的豐厚,可以得到吉祥,但是陰柔而沒有才幹,沒有開通閉塞、撥亂反正的能力,只是與相鄰的兩個陰爻一同為陽爻所包;同時也能為了向上攀援而包容君子,禮賢下士,與那些妒賢嫉能,殘害君子的小人有所不同,故說「包承,小人吉」。大人固守否運,在困境中安居樂道,不肯違心做事,自身雖然處否運,而道卻亨通。志願和節操高潔的人斷不會隨波逐流,混入小人的群體,所以《象傳》說「不亂群也」。可見君子處於否運,是不失正道的。
[一辭多斷]
〇問時運:目前氣運順適,能以包容的態度待人,凡事都吉。
〇問商業:買賣雙方都有利。
〇問訟事:防有賄賂、偽造等弊端發生,初審或許不利,上訴則吉。
〇問家宅:家中人口平安,年老的家長或許有病,但是無害。
〇問征戰:必定得勝,但主將或許受到小害。
〇問失物:必須看包裹裡面,一定能得到。
〇問生產:生女孩,產母有病,但是無妨。
[活斷實例]
◎明治二十二年春天,某親友來訪問我的山莊。他以賣蠶絲為業,說:「今年橫濱絲價很貴,還勢必日益飈升,想回我的家鄉奧州多準備蠶絲,以佔據這一大利。請占卜這件事的得失。」筮得否卦,變為訟卦。
斷卦說:否卦象徵天升到上面,地降到下面,用物價來比擬,有高低懸隔之象。彖辭說「大往小來」,明明是說投出的錢多而收入的利小,一定有虧損而無利潤。您以經營生絲為業,在這樣的時候,我不能袖手旁觀,而應當教給你一個有盈無虧的辦法。
爻辭說:「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我勸您回奧州買賣生絲。可以效法牙保行的作法,今天所買,今天就賣,獲利雖然微少,但是可以保證不虧損。千萬不要打一拋萬金的主意。所謂「包承,小人吉」,是明說小利才吉。倘若一定要以上萬的錢購買,不但貨剛買入時價格低落,各處蠶絲販集後,貨物多價跌,恐怕日後價格也未必上升,叫做「大人否亨」。
後來,他去福島從事生絲賣買。一時絲市價格較貴,人們都爭相購買;不久忽然低落,買的人都有很多損失。只有他,因為相信以上占斷,不但不曾虧本,而且得到微利。
六三:包羞。
《象傳》曰:包羞,位不當也。
[經傳釋義]
羞,指恥於自己的錯誤。「包羞」,指掩蔽自己的羞辱。三爻居內卦陰爻的極位,做惡已經很深,既不能審時度勢,又不能衡量自己。否運中的否運已經過去,否運中的泰運即將到來,有作為的人開始施展才能,撥亂反正,以挽救國家的否運。六三陰柔無才,不中不正,比六二更為兇險。六二還「包承」君子,六三則已經有傷害君子的心,但在否運已經逆轉,惡勢力已經衰落的時候,已經無法傷害君子,所以見了君子反而自慚形穢,曲意掩飾,叫做「包羞」。內心羞恥而加以包裹,心中的兇險就不可測度了。爻辭不說凶,因為既知道羞恥,也就應當知道兇險。
《象傳》說「位不當也」,是說它不中不正,以陰爻居陽位而不當。
[一辭多斷]
〇問時運:目前正是好運將來的時候,應當謹慎自守,以避免羞辱。
〇問商業:防止內部有暗中的損耗,而在外表上加以掩飾,這是用人不當的緣故。
〇問家宅:恐怕閨中的德行不好,有男女間發生不正當關係的羞恥。又不宜以妾為妻。
〇問征戰:防止被敵軍所困。
〇問疾病:預防寒中包熱的病症,恐怕葯不對症,應該馬上看良醫。
〇問訟事:恐怕辯護律師人選不當。
〇問失物:防止偷竊者含羞自盡,這樣反而導致多事。
〇問行人:防止行人貪戀女色,一時不能歸來。
[活斷實例]
◎明治中興至今已經二十多年了,這期間文運很興盛,學者輩出,但是其中學貫漢歐,博古通今,受到立為博士的恩寵與敬重,可以作為一代讀書人和君子的楷模的,則只有我們的敬宇 [68] 先生罷了。
中村敬宇像
先生名正直,幼時字敬助,姓中村。父親是豆州宇佐美村人,務農,二十歲因為好學而來到江戶,後來娶武州幸手驛農的女兒為妻。過了幾年,因為沒有兒子,去小石川牛天神祠祈禱,於是生了一個男孩,就是先生。先生天資聰慧敏悟,剛到三歲就能寫字,七歲就善於賦詩。當時的太守德川齊昭(水戶藩主)、島津齊彬(廣島藩主)、鍋島齊正(佐賀藩主)都聽說他早慧,以為奇異,召見他並讓他賦詩。詩成後,聲律整齊,言句和意境都很好,三位諸侯感嘆不已。有人疑心是他父親預先教會的,但留下住了十天,又用其他題目試驗他,結果詩作得越來越好,三位諸侯越發奇異,把他看作神童。稍稍長大後,進入昌平學校,其勤勉超過同學,學業更加進步,不久就當了助教。
二十二歲時,幕府下令將他列入布衣格,那些老輩沒有不欽佩羨慕的。及至幕府與外國締結條約,設置綜合研習洋學的機構蕃書調所,以先生為首選。既而奉命率領數十名雋秀的學生去歐洲,在還沒有歸來的時候,國家的形勢發生變化,王室得到中興。先生回國後,居住在靜岡縣,譯著並發表了《西國立志編》 [69] ,據說是由先生口譯,由夫人某氏筆錄而成書的。凡先生翻譯的書,世人爭相購買和閱讀,以至洛陽紙貴,先生因而得到巨額的利益。先生說,這些錢是因為學問得到的,也應該用於學問,於是創立同人社,廣泛地聚集後人,請老師加以教授,受他的熏陶而成才的人不可勝數。
最初,我聽說先生的大名,就渴望見一面。明治十二年,由栗本鋤雲、向山黃村兩人介紹才得以相識。先生溫粹端嚴,一見就知道是有德行的君子。我結交先生時,因為意氣投合,就像老相識一樣,與他談論《周易》,幾天也不感到疲倦。我私下裡以先生為益友,每次相見都歡然而毫無隔閡,十幾年如一日。
明治二十四年,我漫遊京都,留住了數十日才回家。一天夜裡,忽然有人送來急信,接過來一看,是先生的後代一吉的書信,內容報告先生病重。我驚嘆不已,心中不安,一夜不能成寐,第二天早早地起了床,徑直來到先生家。當時先生患中風,困卧在床上,見我到來,欣然以目光迎接,好像有話要說,但舌頭不便,話不能出口,於是躺著伸出右手,寫「卜」字示意。我知道他的意思,筮得否卦,變為遁卦。
斷卦說:否卦內卦為地,沉滯在下面,外卦為天,騰起在上面,是心魂歸天,形體歸地,身心相離之象。而且「否」字從「不」從「口」,象徵口不能言,是氣息將絕的時候。現在六三在上下卦之交,變陽則全卦為遁,是先生將避離俗世而超升到仙界的意思。九四象徵第二天,其爻辭說「有命無咎,疇離祉」。「有命」,即所謂「死生有命」;「無咎,疇離祉」,指即將逍遙於極樂的世界,永遠享受天神的福祉了。九四變陰則全卦為觀,是祭祀的卦,主先生死後,世人追慕他的德行而加以祭祀。
根據占斷,已知先生第二天將辭世,於是書寫否卦的六三向他示意。先生固然懂得易理,一看到就點頭,並且閉上了眼睛,一副自己知道天命,順受而不違背的樣子。第二天,先生果然溘然長逝,世人於是像對待神明一樣祭祀並埋葬了他。唉!君子的視死如歸,我從先生看到了。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象傳》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經傳釋義]
命指天命,疇即類。「疇離祉」,指三個陽爻作為同類而一同得到福祉。四爻最接近君王的位置,有挽救否運的才能和地位,如果不等待君王的命令就行動,急於求功,那麼即使挽救了否運也不能無咎,只有奉行五爻的命令才名正言順,力量才足以除奸,威權才出於君王,所以說「有命無咎」。及至事後論功行賞,固然不以為只是自己的功勞,而是凡參與謀劃的人,都一同得到福祉,所以說「疇離祉」。離是麗的意思,疇指同類,即挽救否運的三個陽爻,一向懷有挽救否運的志願,因為得不到時機而沒有行動,現在奉君命而行動,才得以實現志願,成就挽救否運的功勛。
[一辭多斷]
〇問時運:目前已經得到盛運,隨意謀劃的事情,都一定獲利。
〇問商業:得到了大的轉機,但必須立定志願,審察和衡量行情,這樣,從前所失去的,現在可以復得,而且有盈餘。
〇問家宅:宅運已經轉變,吉。
〇問征戰:命令將帥出征,大吉。
〇問疾病:命根牢固,無害。
〇問失物:一定夾雜在用品中,一找就能得到。
[活斷實例]
◎秋田縣人根本通明,是近世的大儒,長於經學,尤其精通易理,博學洽聞,在當世很有名望,我平素與他很親密。以前,我為寫《易斷》這部書而與他商榷說:「您深於古《周易》,對先聖古哲的學說無不研究到精深的程度,請您寫《易義》,我來寫自己得到的活斷,一同公示給世人。」他為此非常高興。無奈他雖有這個意向,卻懶於執筆,我屢次催促也沒有動筆。我於是轉而計議:「您精通易學,是世人所共知的,愛好《周易》的人必定叩您的大門。當今如果有精於易學而又富於文才的人,請介紹給我。」他於是說到了齊藤真男。這人過去是佐倉的武士,長期在滋賀縣供職,後來轉任元老院書記院書記官,近來沒有什麼事。我打算延請齊藤,就先佔卜由他來編述可不可以,筮得否卦,變為觀卦。
斷卦說:否是阻塞不通的意思,所以一向無緣相識。現在得到友人的介紹,得以見面,共同寫作。我雖然通易理,長於活斷,寫文章卻不是我的長處,幸而遇到齊藤,得以完成我的夙願,齊藤也藉以顯示了他的長技,這就是「疇離祉」的占斷。
於是造訪齊藤,把我的心思告訴他。齊藤欣然許諾,於是開始了《易斷》的編纂。十卷《易斷》脫稿後,他擔任島根縣某郡長,很有良宰的稱譽;但不幸患了肺病,於明治二十二年五月死於神戶,令我悲愴不堪。
我永遠地訣別了良友,追懷往事,特意加以記述。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象傳》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經傳釋義]
「休否」,休止否運。「苞桑」,叢生的桑樹。系是維繫,目的是使事物堅牢。五爻剛健中正而居君位,才能、品德和威望足以休止否運而開泰運,是有德有位的大人,故說「休否,大人吉」。六二說「大人否」,是因為在六二的階段,大人有德行無地位,時機未到,只能謹守否運,到九五爻則德行和地位兼備,正是休否的時候。
但在否運剛剛休止,泰運還沒有完全復歸的時候,就像久病初愈,痛癢雖然消除了,元氣卻不充沛,如果起居不慎重,飲食不節制,就會舊病複發,那時其災禍更為嚴重,甚至立見危亡。所以休否之後,必須懷有敬畏的心,竭盡保護的力量,經常恐怕天命難知、人心難保,夙夜深深地思慮,凜凜然唯恐滅亡。憂慮深入,持心正當,不容有一刻偷安,才能保持長治久安,所以形容其危險說「其亡其亡」。爻辭不嫌反覆地重述,垂誡太深了!
說「繫於苞桑」,是以六二在互巽下面為桑。初爻、三爻與二爻同類相連,使桑樹停止在它們的下位而不再向上長,這樣根本就不會動搖,三個陽就能合力休止否運而開闢泰運。無道的君王自以為不會亡國,所以必然亡國;有道的君王時常懷有亡國的憂慮,所以不會亡國。《繫辭傳》引申這層意思說:「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象傳》說「位正當也」。六二說「位不當」,是就「匪人」而言;九五說「位正當」並稱它為大人,所以六二說「大人否」,這一爻說「大人吉」。
[一辭多斷]
〇問時運:目前逐漸進入好境遇,只因為安泰而不忘危亡,所以凡事都吉。
〇問商業:恰好遇到絕好的機會,但必須另用夥計,謹慎做事,這樣必定能得利益。
〇問家宅:祖業深厚,吉。
〇問征戰:應該暫時休戰。
O問疾病:有妨礙。
〇問訟事:和好。
〇問失物:防止難以復得。
〇問行人:不利。
〇問生產:大人無礙,嬰兒難以保全。
[活斷實例]
◎明治十八年五月,出雲大社教正千家尊福 [70] 君,屈尊來到我的莊園,寒喧之後說:「近日傳聞政府為了人民的精神歸向,有確定國教的決議。所謂國教,是我國固有的神教呢,還是佛教或耶酥教呢?不知道朝中決議的內容是什麼?這雖然不是我輩所敢議論的,但想預先知道結果,請勞駕筮一卦。」我於是先筮神道的氣運,筮得否卦,變為晉卦。
斷卦說:否卦陰爻上進而陽爻退避,有智術盛行,道德逐漸衰微之象。另外泰是通暢,否為阻塞,占神道的氣運而得到否卦,說明是神道閉塞的時期。卦象陽爻都在上卦,陰爻都在下卦,顯然有上下隔絕,威靈不通之象。陰陽消長的義理不是人所能改變的。《序卦傳》說「物不可以終否」,而且否卦從遁卦來,只要再上進一個陰爻就是觀卦,其爻辭說「觀國之光」,可知仰觀神靈顯赫,作為大觀而在上面,即將恢復和光大我國的國教。
爻辭的意思是,能維繫神道氣運於將亡的,只有一縷苞桑罷了。苞桑叢生,一條根而數條莖,大概可以充作求卦的神草吧?復興我國上古卜部所掌管的太卜之道,有事占問神意,以感動天神地祇,守護國家,其靈妙不可思議。以這樣神妙的卜筮,可以悠久地傳承神道,使人民永遠地仰承神的威靈,所以我國的各種神靈特意借卦象來顯示給世人。而且我國古時候稱為扶桑,維繫扶桑的神教永遠存在,所以叫「神道」。近來各國創造並興起了理學,只有我國崇奉太卜神事,這使他們的理學家很敬佩,因此還要展示實驗,讓世人敬畏神明,知道神教的遺留而不滅是有原因的。
教正對這些話大有感觸。
千家尊福像
千家尊福手跡
◎明治十五年的一天,某貴顯來談天時說:「當今我國有四十萬士族,都因為解除原有的俸祿而陷入了貧困。『衣食足而知禮儀』,是古今的常理。現在他們遭受這樣的窮困,或許會轉而去做不良的事情也不一定。想要替他們謀一個安置的辦法,請為這件事筮一卦。」我說:「我一向也為他們憂慮,一定認真占筮。」筮得否卦,變為晉卦。
斷卦說:當今我國士族的貧困超過悲慘的窮人的,處處都有。過去的乞丐,生來就貧困,貧困是他們的常情,士族則本來不貧窮。他們因為祖先的功績而得到俸祿,生平不知經營是什麼事,衣食依靠租稅的收入,並且習以為常。維新的時候忽然解除他們世襲的俸祿,於是他們千方百計,或經商或務農,但由於紈絝的習氣還沒有消除,各種事務一向不熟諳,凡他們謀劃的事,有損耗而無利潤,所以衣食匱乏,家人交相指責埋怨,困苦到不可言說的地步。天下四十萬士族,陷於這樣的窮困境地的居多數。在他們享受世襲俸祿的時候,以一死報答君王為本分,臨事以有進無退為榮譽,零落到今天還凜然不失勇氣。他們向來的行為與農民和商人大不相同,所以不能從事農商,應當給他們以應得的產業,使他們盡自己的長處,這是當政者的責任。
這一爻爻辭說「其亡其亡」,指士族生計的艱難,幾乎到了瀕死的程度;「繫於苞桑」,是說足以維繫其將亡的命運的,只有苞桑罷了。爻象指讓這些士族開墾新地,種植桑樹,專門養蠶制絲,來維持他們的生計。
現在試論這樣做的方法。關東多荒蕪的原野,關西多平坦的山郊。原野的雜草可以作肥料,山郊的荊榛可以作柴薪。例如肥料,南亞米利加有鳥糞,價格很低廉。政府借給他們資本及一艘船艦,運輸我國的出產,交換那裡的鳥糞。購入鳥糞,用於雜草叢生的原野,讓舊士族加以開墾而種植桑樹。為此,在全國鋪設鐵道,令兵士實地演習,為兵營多建房屋,形成村落的規模,使士族移居到那裡。讓男子依常備軍的年限做屯田兵,以練習軍事,讓女子勤於牧畜、養蠶業。這是方法的大略,至於詳細處置,由當局劃策就行了。只要這樣施政,現在貧苦的士族就能安居樂業,國家的盛業沒有比這更急迫的了。
明治維新前的日本武士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象傳》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經傳釋義]
「傾否」,指傾覆否運而逐漸恢復泰運。上爻陽剛而居否卦的極位,是能傾覆否運的人。九五君王既有休否的作用,上九又在後面鞠躬盡瘁地輔佐它,這樣就能恢復已經失墜的國運,所以說「傾否」。
否泰本來有循環的樞機,否運的極點勢必傾覆,否塞已經到頭,泰運即將到來。但在否運當中,重要的是不可以推託為天運,而終究應當竭盡人事,所以九五不說否休而說「休否」,這一爻不說否傾而說「傾否」,以表明氣運的轉移,人力更為重要。
天道引導人事,人事輔助天道。撥亂反正貴於有德,成就治世在於時運。上九陽剛而有為,居否卦的極位,又值可以有為的時機,故能撥亂反正。從前憂苦於否運的動亂,現在又遇到康泰的盛世,而享受安寧的喜樂,叫做「先否後喜。」過去的氣運沒有不返還的,終結的氣運沒有不重新開始的,這是天運循環的定理。否運時天地閉塞,陰陽不交,天下無道,小人得時得勢,而一旦否運傾覆,泰運就會復來,而這就是天地的生生之道。《象傳》說「何可長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辭多斷]
〇問時運:亨通。
〇問商業:春夏不利,秋冬大吉。
〇問家宅:遷居大吉,住在老宅不利。
〇問訟事:當日就可以了結。
〇問征戰:先有小的失敗,後有大的勝利。
〇問胎孕:生男孩。
〇問失物:馬上得到。
〇問疾病:馬上痊癒,但複發的危險值得憂慮。
[活斷實例]
◎橫濱某商人來告訴我說:「目前商業上有一件大事,想與東京友人共同謀劃,請占事情成否。」筮得否卦,變為萃卦。
斷卦說:否卦象徵天地之氣閉塞不通的時期。您要與別人謀事,這人一定已經因故疏遠,以至心志不通,而不是知己朋友。現在得到上爻否卦的終爻,是即將消除先前的嫌忌,重歸舊好之象。傾心交談之下,彼此都很愉悅,事情一定可以成功,叫做「傾否,先否後喜」。
後來某商人來感謝說:「東京的交談,果然和您占斷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