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7
分类:白话老子
阅读(604) 评论(0)
讲述:黄晓明
【原文】
【解说】
这一章,它并不是很长。但是,深究下去,它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因为涉及到我们所不了解的鬼神现象。所以我们在解读这一章的时候,要引用历代注家的注解,加上文字的训诂,来把这一章尽可能的详尽的解读。
治理大国,就好像是烹调小鱼一样轻松,且不要轻易翻动。
治大国若烹小鲜。那么这一句话就很有深意,有好几层含义要注意到,治大国对烹小鲜,治对烹,大对小,国对鲜。那么“治大国若烹小鲜”具有三重含义。
第一层含义,烹小鲜,一般理解就是不折腾,不要经常翻动。河上公注解:鮮,鱼。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鱗,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治身烦則精散。憨山注解:烹小鲜,则不可挠。挠,则靡烂而不全矣。治民亦然。
他们两位注家的注解的意思就是,治理国家就像烹调小鱼一样,不要经常翻动,就是不要折腾。既然不需要折腾就能治理好大国,显然也就是一件举重若轻的事情,那么也就有了第二层的含义。
那么第三层的含义在哪里体现呢?历代的注家一般都是只看到了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含义,但是他没有注意到,还隐含了水、火。老子的这句话实际是隐含了伊尹说汤的典故。夏末商初道家始祖伊尹,是中华厨祖,还是最早有记载的帝王师,也是道家学说创始人之一,他还是中医药汤液的发明者。伊尹“以鼎调羹”“调和五味”,游说商汤伐夏救民,辅佐商初五代君王50余年,被后人称为“商元圣”。而烹小鲜的关键在于“五味调和”以及“火候适度”。
以鼎调羹,鼎下有火,鼎中有水,有食材,有调料等。水火者,阴阳也。《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燮理阴阳,即阴阳两面要同时考虑。但是,谁能做到“治大国若烹小鲜”,同时兼顾这三层内涵呢?而唯有道家圣人方有此修为、智慧、能力。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呼应了上一句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第一句是大国,那么到了第二句是天下,国和天下是有所区别的,等于是进一步展开了。莅有上位者临下的意思。
鬼,一般人都会觉得神秘、高深。但是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所以做到了举重若轻。什么是鬼?鬼是无形的存在,在现代汉语中就是魂魄。大家要注意到,魂魄这两个汉字都有鬼。具体鬼的含义可以参考我写的《老子字说》,这个可以跟小编去要。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人所归为鬼,古者谓死人为归人;礼运曰:鬼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孔子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鬼;魂气归天,此谓神。
所以,实际上,人,有形有魄,有魂有气。形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部分,其中包含的魄。死之后,是要归到地上去的,所以古人叫入土为安,死了之后,要埋到地里头去,让形魄归于地。无形的魂气啊,是要归到天上去的,魂气归于天。所以鬼不一定是坏的东西,它可以是魂,也可以是魄。总之,鬼是人死之后,形体虽然消亡了,但是还在天地之间存留的无形的生命,可以认为是一种低级的气。
范应元注解:鬼神,阴阳中之灵也。鬼,归也;神,伸也。张子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朱文公曰:“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伸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范应元引用了张载和朱熹。换言之,鬼神可以理解为气的一种。当然,老子这里的鬼,其实就包含了后人说的鬼神。
庄子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为什么呢?道家圣人就是要在气的层面来治理天地人鬼神,也就是道家所言的内圣外王:得一为内圣,以一气贯通天地人三才为外王。
所以,从这句话要理解:治大国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有形的层面,即看得见的人;还有无形的层面,即鬼神。59章讲治人事天莫若啬,主要是讲人事的一面,即有形的层面,为阳;而到了60章,就开始讲天地之间的鬼神,即无形的层面,为阴。这也是道家圣人要考虑的层面,具体的能力用《尚书》的话讲,就是燮理阴阳。中医一般用调燮阴阳这个词。
所以,阴阳也有不同的界定:有天地阴阳,灾异阴阳,体内阴阳等。网络上有一篇《燮理阴阳考》的论文,我放我微信朋友圈了。大家也可以自行搜索、参详下。
其鬼不神的不神,指鬼有一定的能力,但是它不发挥出来。既然鬼神是气,还有屈伸,还在对待,那么它的级别也就是在天地之间的气。而以道莅天下,显然已经在先天境界,他的气,至少是在先天混沌这个级别,乃至以上。
《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那么,“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这句话可以解读为:道家的圣人以他的道行莅临而治理天下,道家圣人所沟通的高级别的先天混沌元气,会自然克制住鬼,也就是在天地之间的低级别的气,不让它发挥不好的作用。
《庄子·杂篇·让王》: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jū)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
所以,道家的修炼是可以治天下的,而天下就包含了阴阳两面。
鬼者,归也,神者,伸也。神伸展而发挥作用,那么鬼之神其实有祸福两面,既可以加祸于人,也可以降福于人。其神不伤人,就是要发挥他有益于人的一面。
不是鬼没有发挥它的作用,是由于道家圣人高级别的先天混沌元气,不光是能克制住它的功能、作用,而且还可以感化、改造、改变它,使得它不会伤害到人。那么我们从这句话就可以对老子的无和无为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么圣人不伤人,其实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不扰民。韩非子曰: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没事不折腾。但是,圣人不伤人,难道不是应有之意吗?这也是我当时读王弼本困惑不解的地方。后来看了帛书,帛书是:圣人亦弗伤也。帛书没有讲具体伤了谁?可以是人,可以是鬼。所以,(这一章)帛书比王弼本要更准确。
憨山注解:然非其神不伤人,实由圣人含哺百姓,如保赤子。与天地合其德,鬼神合其吉凶,而绝无伤民之意,故鬼神协和而致福也。故曰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之。
憨山的注解,其实就是考虑到了圣人兼顾了阴阳两面,与鬼神是合其吉凶,与百姓是好像对待赤子一样。所以,鬼神协和而降福也,至少不捣乱,不伤百姓吧。当然憨山的注解也说明了鬼神是同时具备了祸福(凶吉)的能力的。
两是两两相对,哪两两相对呢?圣人和鬼,鬼和人,圣人和人?所以两两都不相伤害,两不相伤。
我们回到本章最初始的烹小鲜,这两者之间的呼应就在于:烹饪讲五味调和,那么五味调和也意味着,在天地之间,鬼神人都有它的作用,都有它的位置,都会起相应的作用。而圣人作用在哪里呢?就是要恰如其分的调和、平衡阴阳两面。
为什么讲德交归焉?这个德从何而来呢?59章讲: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圣人是一步步的从重积德最后到证道了。那么60章讲的是“以道莅天下,治大国若烹小鲜”,最终受益是人民。即这个道家圣人修成之后,再去治大国,就举重若轻,而百姓受益,那么当然有德了。而且这个德是上德不德的德,它不显,百姓不知。
交的字形为一个人两胫骨相交叉。那么这里的交就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两者交感,还有一个是交汇于一个点。鬼神乃无形之物,为阴面,人民为阳面。那么道家的圣人,道通为一,一而可二,故他能够感通阴阳、燮理阴阳。治人事天莫若啬,发挥了圣人治理人间的阳面的能力;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发挥的是他先天之道气交感的能力,与阴面的鬼神交感,而克制了鬼神的不利于人间的这个阴面的能力。所以,他的德的两个方面,对人民、对鬼神,最终这两个方面都交汇在人的这个层面,使人民受益了。
这章重点就在理解圣人:他不光是管天、管地、管百姓,他还管无形的鬼神。最终让人民受益,人间处于一种祥和的状态。
我们普通人在阅读这一章的时候,要注意到,在生活之中,其实关键在于两不相伤:我不伤你,但是我也不能被你伤害。伤害,从身体层面讲,不要有物理伤害,物理伤害往往不可逆。那么,在精神层面呢?就要把握好语言的火候,把握住度,不要出言伤人。
您好,欢迎来到明天机周易网。
本站旨在提供各类周易预测服务,为迷途君子指点迷津,咨询请加微信、WhatsApp或TL(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