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白话老子》连载第49期:【圣人恒无心】章

640-4

白话老子》49期:【圣人恒无心】章

讲述:黄晓明

【原文】

圣人恒无心
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
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
圣人皆孩之

【解说】

这一章,非常的简练,每一句话都有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含义。
圣人恒无心
圣人进入了一个恒的境界,内心虚无。
王弼本是“圣人无常心”,但是,我这里觉得还是选用帛书的“圣人恒无心”比较准确。帛书本:道可道非恒道。恒,我们解读过,是心加亘。这个亘,上下两横可以指天地,中间的日其实是一个回旋。而在甲骨文,亘,它是有两个方向,一个是6的方向,一个是9的方向,等于是两个方向的回旋,而且还没有上下的两横,表示这个回旋就跟天地无关了。那是一种什么状态?至少是一种混沌的状态,因为没有天地,所以圣人恒无心,指圣人在一个恒道的状态。那么他的心?无心,可以直白的理解为没有心了。那具体讲,至少他是进入了一个虚其心的状态,他的内心完全没有自己的一种主观意识,完全的一种虚无的状态。我们可以想,我们一般人的心里面总是充满了各种情绪,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等等。但是,圣人的这些个人的情绪、想法,他都没有了。那么,他的内心有什么?
 
以百姓心为心
他的内心与百姓的心是高度重叠的,他的内心注意于倾听百姓的内心的声音。
这句话表示什么?表示圣人的心和百姓的心是连接在一起的,甚至是重叠的,甚至圣人心他就是百姓的心。在这种状态下,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所以,这就是圣人后面教化百姓的一个前提:心与心相连。我们可以回顾一下48章讲的“无为三要素”:节点、通道。节点有了:圣人的心和百姓的心是两个节点;通道是什么?圣人心和百姓的心之间的联系,圣人用他的虚无的内心,将自己的心与百姓的心联系在一起了。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善言行的人,圣人善待他;不善言行的人,圣人也善待他,就得到了善。
有诚信的人,圣人信任他;没有诚信的人,圣人也信任他,就得到了信。
这两句话里面信息量就很大了。首先,我们就发现圣人他具备有分辨能力,他知道人群当中有善者,有不善者;有信者,还有不信者。但是,他虽然有分辨能力,并没有分别之心。这就是圣人的境界,叫做玄同。玄同就表示,无论是什么人,我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我都是一视同仁的对待。圣人在将自己的心与百姓的心联系在一起之后,它产生了什么效果?这个效果就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我们就发现,当圣人的心和百姓的心连在一起之后,而且是无差别的善待百姓,信任百姓,结果就发现了一种变化:善者还是善者,但是不善者变成了善者;信者还是信者,但是不信者变成了信者。说明什么?说明百姓变化了,百姓出现了一个趋向于良好的变化;说明圣人教化百姓,德化百姓了。
所以,从上面这两句话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开始和结果。开始是“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把自己的心和百姓的心联系在了一起,甚至重叠在一起了,没有差别。然后是什么?是过程:“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结果发现了可喜的变化:不信者变成了信者,不善者变成了善者;德信,德善。所以我们看到了开始,看到了过程,还看到了结果。这么一个好的结果是有个大前提,那就是:圣人。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把自己的心和他人的心联系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出现呢?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我们的内心跟随着他人的内心而变化,我们的内心情绪随着他人的情绪而变化。这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的内心能做到不动如山吗?我们的内心能做到变化他人吗?估计不能。那更不用说,将我们的内心跟许多人的内心联系在一起,那我估计自己的心就要崩溃了。
所以,我们看到了开始,看到了过程,也看到了结果。我们只知道圣人有他的超卓的能力,有这样的一个教化百姓的能力。那他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呢?他这种能力的关键点在哪里?是否我们也可以向圣人学习一些?所以我们来看看老子有没有在后面告诉大家。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
圣人治理天下,收敛再收敛自己的气质。
圣人在天下,意味着圣人是要面对天下所有的人事,管理天地人的。所以,他需要功行,他需要哲理的参悟。就事论事讲,圣人的格局如果太小,他怎么可能治理好天下?他如果没有哲思,没有参悟,他怎么能驾驭变化繁复的人事物理呢?当然,有圣人在天下,自然就有圣人不在天下的时候。圣人不在天下,可能是在天地之间,也可能是在天上,他进入了一种先天混沌的状态等等。
歙,是什么含义?歙,在36章还出现过:将欲歙之必固张之。想要这个歙歙,想要合上,必然固要先打开。打开什么东西?实际上是打开人的五官七窍,乃至九窍。我们人类始终有一个从赤子,到婴儿,到孩儿,到少年,到成年,到壮年,到老年,然后进入死亡的过程。假如我们开始修道,什么时候可能开始往回返呢?什么时候开始修道,老师传授你真正的修炼方法,就开始往回返。打开五官七窍是向外散发能量的,原来是要向外观察的;打开孔窍向外散发能量,现在则要关闭,塞其兑闭其门。52章、56章就出现了:塞其兑闭其门。所以圣人在天下要歙歙,就是合上;合上之后,慢慢就把自己的生命能量从原来的向外散发开始向内收敛。
所以《说文》解读:歙,缩鼻也。但是《康熙字典》做的注解:《说文》缩鼻也,一曰敛气也。所以《康熙字典》认为歙有两个含义:第一,是关闭;第二,是收敛气的含义。我们的生命能量从哪里散发出去?就是从我们的五官七窍。实际我们的生命,它不只是头上的五官七窍,还有九窍、十窍,等等。在这个时候就要关闭上。关闭上就开始逐渐收敛。原来我们的生命能量是四处漏气的,当塞其兑闭其门,关闭上这些孔窍之后,就开始逐渐的把能量往回收,逐渐的开始内修,关注自己的内心。歙歙焉,其实就是这么一个状态。
为天下浑其心
为了天下人,他的内心进入了一个浑沌的境界。
我给大家布置个作业,把《老子》里面三点水的字都找出来。这里就出现了“为天下浑其心”,这个“浑”跟有物混成的“混”,实际上是差不多的意思。也就是说他的内心进入了一个混沌的境界。圣人在天下歙歙焉,歙是什么呢?关闭。歙歙是叠字,意味着关闭再关闭,收敛再收敛,那么就能逐渐进入一个混沌的先天的状态。
所以,我们就能逐渐理解了圣人为什么能让善者和不善者都得善,让信者和不信者都得信,前提是:
第一,他把他的心和百姓的心联系在了一起,叫做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第二,圣人是有他的先天能量的。
圣人的内心是带有先天混沌的能量的,因为他的内心进入到了一个混沌的境界,到了一的境界。一也可以理解为万物是一体的,在气的层面它是一体的。我们经常说:心能转物、心能转境,内心是可以改变外部的物和环境的。但是,有没有注意到,实际上我们的内心是要进入一个境界的,我们的内心是需要有力量的,我才能够改变别人,否则就被别人改变了,叫做“心被物转,心由境转”。所以我们一开始的时候,需要做什么?亲近君子,远离小人。因为我们内心还没有到达圣人的境界,还容易被外部环境所影响,我们内心还没有什么力量,还很弱小,这句话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大家都去近君子、远小人,那小人靠谁来救?小人由圣人来救,小人由大人来救。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这个瓷器活。所以,很多人很有心想去帮助别人,其实是先要掂量一下自己,是不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所以我们来看49章就看得很清楚。
这第三句话就是圣人的修炼和境界,与前面两句话紧密耦合,合起来理解:
第一句话讲无为的机制,心与心相连,节点与通道。
第二句话讲无为的效果,产生了可喜的变化。
第三句话讲圣人的能量,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他的内心进入一个先天混沌的境界,是需要通过收敛,再收敛自己的气质才逐渐达到的。
所以,第49章就把无为三要素“节点-通道-能量”,和盘托出了。
 
百姓皆注其耳目
老百姓都是关注耳朵能听到的,眼睛能看到的东西。
所以,最后老子又做了一个强调:百姓皆注其耳目。他说百姓都是关注耳目。注其耳目是什么意思?我们又注意到,这个注还是一个三点水。注,表示他的能量、他的生命元气,它就像水一样的从眼睛、耳朵漏出去了,有点一泄如注的意思。
所以注就有两个含义:
第一,是关注形而下。他的内心把他的关注点、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形而下,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
第二,还隐含了一个含义:就是从这些孔窍,把生命能量迅速地泄漏出去了。
所以我们来参,我们身上有很多孔窍。那么我就发现了我们人类的生命奥秘。有一个奥秘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
第一,就是带孔窍的地方,往往是带来快感的地方,带来娱乐的地方;
第二,当然也是注意力的所在;
第三,它是人类欲望的所在,也是消耗我们生命能量的所在。
所以,到了第52章和56章,尤其是56章,老子就把他的修身的关键和盘托出了。
第一步:塞其兑闭其门;
第二步:挫其锐解其纷;
第三步:和其光同其尘。
他就逐渐做到了玄同,进入了一个玄同的境界。
实际上第四句话,圣人就跟百姓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
百姓是打开了孔窍,圣人是关上了孔窍;
百姓是关注形而下的有界,圣人是关注形而上的无界;
百姓是在消耗能量,圣人是在收敛能量。
圣人皆孩之
圣人都让百姓回到了孩子一样的状态而不失天真。
第20章:如婴儿之未孩。所以在老子里面出现了有赤子,有婴儿、有孩,都不一样,它代表了生命的不同的状态,不同的境界。所以说,圣人跟一般人是不一样的,圣人有这个能力,可以让百姓从追逐生命的快感,关注物质的欲望,重新回到了像孩子一样的天真。那么这个社会是不是就是一个比较良性发展的状态了?没有了欺诈,没有虚伪,没有矫情,没有纹饰,老百姓都比较质朴。
百姓能不能再进一步到婴儿、到赤子?实际上就是圣人要传递修行的方法,就是第3章所讲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圣人引领百姓走向一条修行的道路。
 

【总结】

49章比较简单,但是,它每一句话跟全文都是紧密结合的。所以,这一章的解读重点就在于应用“解经三原则”,通过这一章的每一句之间的紧密耦合,把老子的“无为三要素”解读出来了。这一章虽然老子没有提无为,他实际上讲的是老子通过无为的方法来教化了百姓。
可以说,这一章就是老子的心学。在老子之前有《管子》的“白心”“心术”等篇;《尚书·大禹谟》讲了16字的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后世的儒家也有儒家的心法,到了明代的王阳明,有很著名的阳明心学。自从佛教进入中国之后,佛教禅宗在心的辨析上有他独到的地方,像禅宗讲的故事,达摩与神光,关于安心的禅宗公案,大家也可以今后拿来参一参。同时,也可以找一找,老子到底都在哪些章节讲到了心?关注一下老子的心的认知,或者说他的心的学问,心学。
老子的“无为三要素”:关于天地是在第5章;关于与大道的链接是在第6章;关于圣人教化百姓是在第49章。大家可以重新回去学习05章,06章,关注这三个章节。通过“解经三原则”,就可以找到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路线、方法。
…分享这篇文章…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电报易经资料分享:https://t.me/+gRFf6IBNgyc5ZDcx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白话老子》连载第49期:【圣人恒无心】章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