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7
分类:白话老子
阅读(511) 评论(0)
讲述:黄晓明
【原文】
【解说】
大,这个字,在《老子》中,用的很多。在使用“大”的场景中,我们发现它基本上都是跟道有关系。
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第34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也。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第41章: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其中“大白若辱”是跟这一章完全一样的表达方式。这可能是老子独特的表述方式。以上可以看出来,用大,或者是用于表达道,或者用于表达修道者的一个得道的境界。
成:成就,功成身退天之道哉。大成若缺,所以成是对缺。那么成的意思显然就是修道者的境界已经圆满了,没有差一点,没有缺,好比是一个完整的圆。
缺:从缶( fǒu),从夬(guài)。缶,是瓦器;夬,是圆形带缺口。“夬”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夬,开口,表示前面在思索,然后下决心,决心下了就要开口说话,做出决定。玦,一种带缺口的玉器,玉缺为“玦”。器缺为“缺”,《说文》:缺, 器破也。缺,其实就是陶瓷或者瓷器的边缘有缺口、有破损,那么他的意思是不够圆,有不足。
我们要注意到本章的主体都是圣人。大成者若缺,圣人已经修到了大成境界了,但是好像还有缺点、好像还有不足。怎么理解呢?大成,是对道境而言的;而缺,是在俗人看来,是在俗境而言,在俗境他是有不足的。
其,是什么呢?就是大成者。什么是用?我在研读《老子》的过程中就发现,“用”这个名很低调,很没有成就感,很没有存在感。但是,其实在前面学过的章节当中,都是指大道之用,非常重要。比如:
所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指的是大成者。他的境界在哪里呢?他的大成就的境界就是跟道母重新建立了连接,恢复了原来本应该有的跟道母的连接。那么自然道母就通过绵这个通道源源不断的给它输送大道之精,大道之信。所以大成者才能有大用。
第16章:“夫唯不盈,故能弊而新成”。所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表示大成者,他的大用,是源源不断而出,所以始终是新的,是跟得上时代的,是不过时的。
什么是盈?盈就是充满,表示要溢出来了。第4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那么显然这句话,更是对大成道者的描述。沖,沖虚,虚无。虽然最沖盈,但是他看上去却非常的沖虚,什么都没有,但是他又非常的充盈,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大成就就是跟大道建立了连接,所以源源不断得到大道的精和信,所以他自然是非常的充盈。但是为什么“大盈若沖”呢?因为这是在道境,这在无,这在形而上,所以在一般人看来他什么都没有。表示非常的虚无,但是其用不穷,他的这种大道之用,是永不穷竭的。
那么这两句都是对大成道者的用的描述。有了大成,建立了连接,才能做到大盈,但是看上去非常的空虚,看似什么都没有。因为这都是在俗境来看待道者的,俗人在俗境是看不懂道者的道境的。所以在道者这里,盈和沖,是统一的;成和缺,也是统一的。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信,就是伸的意思。那为什么“大直若屈”呢?因为看上去,道者可能会因为形势弯曲了自己,屈就了自己,委屈了自己,甚至可能表现为屈服了现实。但是实际上,究其一生,在道境,他是伸直了自己,充分的发挥了自己。
那为什么在老子这里,包括后面两句没有按照前面的两句,有个“其用不弊”或者“其用不穷”这样类似的表达式呢?后来我想明白了,这三句话可能是指大成的道者在应俗时的表现,而这个时候他并没有发挥出他的道用。
大成道者在应俗的时候,他采用一种俗人看来是最笨拙的办法来应对俗世的俗人俗事,他没有机心,他也不用小聪明,他也不采用因人而异的应对,就好像是以不变应万变,非常笨拙的方法。不变的是什么呢?就是非常质朴、诚恳、真诚,不雕琢,笨拙。但是最后大家发现,以这种拙的方式来做事,来应对,实际上效果是最好,反而是最巧妙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在10年前开始学《道德经》,我就在想《道德经》怎样学呢?好像每个汉字都认得,但是组合在一起我就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了。那我怎么办呢?那我就采用一种最笨拙的办法,死记硬背,先背下来再说。一开始是一句一句的背。那像第41章中间一段很长,我拆分了三段来背。那么到了后来,开始一个字一个字的查“汉典”,查《说文解字》,去研究每一个名的原始含义,在经文之中的含义。慢慢就发现融会贯通了。好像有时候走在路上,就蹦出来一句话的含义。现在《老子字说》已经写了100个字左右了,我估计再写几十个字就差不多了。所以就是在用这么一种最笨拙的方法学习老子《道德经》。这么一个过程当中,我就发现自然就会在慢慢的感应,经常就有各种灵感出来,也就慢慢的对《老子》理解得越来越多。所以看似最笨的功夫,其实也就是最巧妙的功夫。这就是大巧若拙。
讷,就是说话有点不那么利落,表现为不善辩,表现为不去跟任何人做口舌之辩的。第81 章:“善者不辩”。为什么呢?在生活之中没有什么可需要辩解的;至于道行,与俗人更没有什么可说的。而且辩论都是口舌上的,与修道无益,还可能带来各种是非,还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气神。所以道者在修炼过程当中,他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气神都用在修行上,最终他取得无可争辩的成功,他修道的成果已经说明了一切,这就是道者最大的辩。所以说大辩若讷。
那么以上一共五个大,来概括总结大成道者的道用和应俗。在应俗上有三个大,我们发现道者都是取世间人所不屑的,所不为的。那么世人要伸直,道者可以屈就;世人要巧妙,道者取笨拙;世人要辩输赢,道者取讷讷不言,取寡言。
躁是躁动、疾走,可以战胜寒冷,可以让寒冷的身体暖和起来。
冷静下来了就可以克服燥热的冲动。这是指有时候我们会头脑发热,会上头,会冲动,但是假如过了一段时间,自然冷静下来之后,就会发现,就会看出来在头脑发热,想说的话,想做的事情都是不正确的,或者是荒谬的。所以在我们头脑发热、上头的时候,无论是言还是行都要放一放,等冷静下来就比较好。
这两句,前面一句躁胜寒,讲形而下的行为,是躁动克制了寒冷;后面一句静胜热,讲的是精神层面的安静,可以克制精神层面的燥热。然后顺理成章引出了:“清静为天下正”。
但是我对前面这两句话还有一点点怀疑,因为26章有“静为躁君”,所以,静是对躁,寒自然对热。那么是否这两句话应该是“寒胜热,静胜躁”,然后引出:“清静为天下正”?,“寒胜热”,形而下可以解读为:寒可以给热降温;进而可以解读为头脑发热和冷却,冷却之后自然就头脑清醒了。“寒胜热”可以是自然的物理现象;那么“静胜躁”则升华一步,递进到个人的修身,从而可以顺理成章导出本章的最后结论:“清静为天下正”。而且这种递进描述的文法,也合于 《老子》的风格。所以我个人觉得第二种更合理一点。虽然原文的这种说法也可以说通。
怎么理解“静胜躁”呢?我们发现在修之于身阶段,当我们身体有躁动、有不适的时候,静坐一会,安静一会,那么这种身心的躁动,会自然地平息下来,重新回到一种心平气和、身体舒适的正常状态。
第54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那么我们的修行会递进到修之于家阶段,因为我们跟家人之间有一种血缘的联系,有一种情缘的联系,所以这个时候身心不适的一种气机的躁动,有可能是家庭成员通过这种无形的联系,他的这种躁动气机反应在了自己的身心上。那么在这个时候,假如说我们通过自己的安静坐一会,将身心的这种气机的躁动重新回到心平气和、身体舒适的正常状态,是不是就可以达到一定的修之于家的效果?那么随着我们修行的逐步递进,个人的生命能量场的逐渐扩大,最后修行者到达了大成境界,达到了修之于天下的境界。这就是第13章最后讲的“以身为天下”。
道者的清静之气镇住了天下的躁动,天下因此就可以一直在正道上运作。
清:第39章:天得一以清。第4章:湛兮似或存。湛,比清还清。说明要得到清,需要得到一以上更高级别的先天元气,或者感应大道级别的元气。所以清,是表示大成道者的先天的能量级别,他至少修到了得一的境界。
静:第16章:归根曰静。内心的安静需要归根,需要对大道有所感应,自然心就安静下来了。心里面没有杂念。“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个时候玄览就出来了,玄览好像一面镜子可以照见天地万物的变化。说明静,是大成道者的内心境界。
为:作为,因为,为了,无为;都是为。可以理解为:作为,作用于。
那么清静就是大成的道者修出来的境界。而当大成道者的身心有种躁动,但是因为他的身心已经与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说明他的这种躁是受到了天地或者万物的影响。那么顺着这种躁动而来的方向,他会传递过去清静之气,自然平息了或者是天地或者是万物无形的躁动,那么天地万物又自然的回到了正常的轨道。这就是“清静为天下正”。
《说文》:圣,通也。圣人是通了大道,通了天地人,那么他就是对天地万物有相应的通道。 而这个通道是一种双向流动的机制。圣人既能感应到天地万物的躁动;他还能以修出来的清静的能量来平复天地的躁动。
这就是结合第13章讲的“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的机制,第26章讲的“静为躁君”,第10章讲的玄览,第37章讲的“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来对第45章的“清静为天下正”做综合的解读。
圣人在刚刚开始在无形的气化当中,刚有点征兆的时候就为之,这个时候气机的躁动还非常的微小,还在形而上的层面,还远远没有兑现为形而下的现象,所以就容易得多。第64章讲的“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第63章“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最后功成身退,合于天之道。这就是大成道者。
大成道者的境界是很高的。应该说,我们作为普通人境界很低,很难理解圣人修之于天下的修为。但是,我们是否可以从个人的修之于身的经验,再从我们或多或少作为一家之长、一乡之长,那么是否也可以理解清静为身正?清静为家正?清静为乡正?把我们的经验扩大,那么我相信大家也就自然能理解“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这种大成道者的“清静为天下正”的这个大用的道理了。
第45章分为两段。第一段就是指圣人的大用。“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这两句要注意其中的用。点明了大成境界的道者,必然有大用。圣人的大用是什么?如何用呢?第二段:圣人的大用,就是清静无为的道治。我们从第一段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可以看出,这一章讲的是圣人之用。所以从首尾呼应的原则看,圣人的大用就是:“清静为天下正”。
把第13章的“以身为天下”,第54章的“身家乡邦天下”,再结合这章的“清静为天下正”的天下,来综合理解,这样就有了以下修身进阶的次第:
第45章虽然很简短,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对自己生活工作,对自己未来的修炼的进阶当中,很多大家值得参悟的东西。
您好,欢迎来到明天机周易网。
本站旨在提供各类周易预测服务,为迷途君子指点迷津,咨询请加微信、WhatsApp或TL(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