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白话老子》连载第36期:【将欲翕之必故张之】章

b12477e01a82bbc238d91f071bb2bf94
白话老子》36期:【将欲翕之必故张之】章

讲述:黄晓明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解说】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想要合上,就必须先要打开
想要收敛,就必须先要张扬
将欲,是想要的意思;必固,必须,一定要,等等。
,是柲的初文,是各种长兵器的木柄,所以是必不可少,转义为必须之意。,本意是盾牌,引申为坚固、牢固,不变,一定,必然的意思。
,收敛、合上;,张扬、打开。将欲歙之必固张之,我们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想要收敛合上,那么就一定先要张扬打开。但是我们想,张扬、打开之前的状态是什么呢?其实还是收敛、合上的状态,所以我们从整体上来看,是歙-张-歙这样的一个过程。
其实,“将欲歙之,必固张之”,这句话就是一个非常朴实的道理,也看上去很不显眼,好像我们谁都能够讲出来。但是,老子讲出来了,而别人没有讲,说明老子在生活当中他有这样的洞察力,以及从生活当中的现象,或者说天地万物的现象之中,提炼出一个哲理出来的这种能力。那么这个能力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他的修炼,来源于他的参悟,来源于他老师给他的指导。他的修炼,他的参悟的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的深度,所以他才具备这个能力。
从34章的“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我们可以猜想,可以推测,至少他已经在先天混沌的太极境界。28章复归於无极”,那么他到了无极的境界,再从无极而太极,太极而生天地,天地而有万物。
所以,虽然看似一个很普通的哲理,但是老子的思维高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那么他提炼出这个哲理来,并没有归结于:这句话是适用于什么情况?所以我们来看《老子》的时候,往往对《老子》的解读是根据我们个人的阅历,个人的知识结构以及生活的经验来找出它的含义。其实哲理它是普适的,可以从个人的修身一直讲到修之于天下,都可以普适。
那么这句话从个人修身来讲,有他的道理。49章:“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这个浑是什么含义?这个浑实际上就是混沌,也就是说他的内心到达了混沌的境界。但是他如何到达混沌的境界呢?圣人在天下,歙歙焉。所以,歙是收敛的含义。收敛什么?《说文》有个注解:歙,缩鼻也,一曰敛气也。所以我们看到了原来歙,除了有形的收敛之外,还有一个无形的气的收敛。所以,歙,就是圣人收敛他的气质。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人生所必须经过的阶段,我们每个人都是从生下来是赤子,再到婴儿,再到孩。那么在赤子的阶段,婴儿的阶段,气质是收敛的,是混沌的,是柔弱的。随着我们生命的成长,气质逐渐开始张扬,开始稀薄,开始变得刚强。
那么我们等到读完书,进入社会,长大了,一定会受到各种挫折,按照现代人的话语,遭受社会的毒打。慢慢,气质从张扬开始收敛,从尖锐开始变得圆润,从僵硬开始变得柔弱。那么如果进入修身,就会收敛再收敛,气质就开始变化,整体上向婴儿,向赤子转变,向柔弱转变,向收敛转变,变为混沌。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想要削弱,它必然会有一个强大的阶段;
想要柔弱,他必然会有一个刚强的阶段。
我们一般解读这句话的弱是理解为削弱,想要削弱它,必须需要让他强盛。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符合社会的现象。但是老子全文中,柔弱的义理都比刚强要好,所以把柔弱把弱解读为削弱、弱小,是跟老子的全文柔弱的含义不相符合,而且跟后文的兴废有些重复。
所以我把弱解读为柔弱。人一开始气质就像婴儿一样的柔弱,随着生命的成长,那么我们的气质逐渐从柔弱变得刚强,而且,从赤子到婴儿,到少年,到青年,到壮年,那么在生命的最旺盛的时候,血气方刚,而且对社会的认知是有限的,那么在早期容易有一种刚强的个性。同时,因为我们对社会认知有限,智慧肯定也不够,那必然就会按照自己最原始形成的观念,有各种各样的我执、见执、固执,来做各种事情,那么必然有一种不灵活,有一种僵硬。
随着岁月的成长,那么伴随着不可缺少的挫折,我们会逐渐的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相处。结合学习经典,就会懂得: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还是要去相互适应,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要懂得灵活变通。刚强易折,刚强的个性,不懂得灵活变通,往往伤害的都是身边的人,往往伤害的都是自己的家人。
因此我们来理解老子的原意,总是先有了刚强的气质,之后才会逐渐到达柔弱的气质,这是生命一般的自然过程。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修炼而有意为之,达到更加柔弱的状态。
那么,前两句话“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这两句话是纯粹的哲理,是可以普适的,并没有针对任何来讲。但是,《老子》的体系是天地人,所以这两句话也可以说是天地之间的万物和人类来讲的。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想要废弃,必须先要兴盛。
《左传》有句话,“禹汤罪己,其兴也勃也;桀纣罪人,其亡也忽也。”所以,兴废应该指的是一个社会的兴废的过程,老子是在一个比较大的时间尺度上观察到的社会、国家、家族的兴废的过程,他发现往往兴盛之后就走向了衰亡。无论是王朝的兴亡,家族的兴废,那么到了现代有企业的兴衰都是如此。
所以第9章讲“金玉满堂,莫之能守”,30章讲“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矣”。
老子讲的兴废,很有可能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兴废。我们国家历代兴废有种规律:一般的朝代,它不超出300年400年。也就是黄炎培讲的历史周期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想要管理天下,就必须先要给百姓利益。
在老子全文中:取,主要是解读为管理天下。比如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48章),那么想要管理好天下,百姓就先要得到利益。
王弼的版本是: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也有道理。在我们民间当中,有些人运作一些项目去吸收民间的资金,他就是用高利率来吸引你,诱惑你,先给你一部分的利息,最终实际上是盯着本金,本钱都要抢。那么有一些人是用小利诱惑,给一点鸡蛋、油、米、面,最终还是想要剥夺你的财产,剥夺你的存款。
那老子是不是教人权术,教人阴谋呢?其实不是,他只是看到了人间这种现象,提醒大家不要被世间的坏人欺骗。
所以我们整体来看,这四句话都讲了什么?其实,老子讲的所有东西都不会超出天地,超出万物。而万物既可以指某个具体的物,也可以指具体的个人,还可以是家族、组织、国家的、人类的集合。
所以这四句话就适合于这三个方面。
第一,是天地的变化;
第二,是社会的变化;
第三,是万物的变化。当然,万物的变化也包含了人的变化。
所以我们来参悟这四句话的时候,是可以把这四句话放在这三个方面,来看是不是符合于老子讲的这个哲理。
 
是谓微明
这就是洞察变化的幽微征兆的大智慧。
“是谓微明”是个总结,显然它是承接这四句话,意思是,如果你能够把握理解这四句话的内涵、精微、奥妙,就是到达了微明的境界。什么是微?微,表示非常的小,是无形的,肉眼并不能直接看到。那么这四句话:歙和张、弱和强、废和兴、取和与,这种变化之中,已经隐藏了各种眼睛看不到的征兆。那谁能看见啊?谁能观察到?圣人。圣人为什么能观察到?因为他修到了内明的境界,他才能够用修出来的玄览来洞察其中变化的征兆以及转变的枢纽。
宋代学者范应元在解读这一章时指出:
天下之理,有张必有翕,有兴必有废,有予必有取,此春生夏长、秋敛冬藏、造化消息盈虚之运固然也。然则张之、强之、兴之、与之之时,翕之、弱之、废之、取之之几(幾)伏在其中矣!幾虽幽微,而事已显明也。故曰:是谓微明。或者以此数句为权谋之术,非也。圣人见造化消息盈虚之运如此,乃知常胜之道,是柔弱也。盖物至于壮则老矣。”
范应元这一段话很长,他的意思是:以上四句中,虽然尚未变化,但是变化的微妙的征兆已经潜伏在其中了。所以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是能够观到其中的变化规律,知道柔弱才是常胜之道,而不至于到壮,壮就必然走向了衰老。
明代憨山注解此章:
天下之物,势极则反。譬夫日之将昃,必盛赫。月之将缺,必极盈。灯之将灭,必炽明。斯皆物势之自然也。故固张者,翕之也。固强者,弱之也。固兴者,废之也。固与者,夺之也。天时人事,物理自然。第人所遇而不测识,故曰微明。”
憨山的意思是:物极必反,是天下、万物与社会运作的自然。他举了天地的日月、万物的灯的例子来说明。只不过是这些现象,一般人虽然能经常遇到,实际上并不懂其中的变化的机制、征兆、萌芽、气象。所以,称之为微明。
那么,圣人能够明白天地万物的道理,洞察了其中幽微的征兆,转变的枢机,那么他就能够或者能延缓这种变化,或者能推动这种变化,顺势而为。
 
柔弱胜刚强
用柔弱胜过刚强。
什么是柔弱?柔和弱有什么区别?柔,有种随着外部环境、人物而自然适应,自然变化,灵活变化;弱,可以渗透。什么是刚强?刚,指僵硬而不知变通;强,强大,但是因为逞强使用蛮力。柔弱或者刚强,都可以体现在心态、言行、气质。
柔弱胜刚强的胜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自胜,一个是胜人。自胜就是战胜自己,从原来的刚强变为柔弱。怎么理解?当然,老子这一章主要是指国家。那么从国家角度讲,国家领导人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保持在一种柔弱的状态,才能有生机。在国家弱小的时候韬光养晦,低调发展;但是发展到了强大的时候,经济总量很大的时候,科技很发达了,事实上也很强大了,那么也不称霸。用王道,而不是用霸道战胜敌人。
敌人意味着刚强、霸道、欺凌。王弼《老子论》:“将欲除强梁去暴乱,当以此四者,因物之性,令其自戮。”也就是说,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让敌人自己爆炸,自取灭亡。这里的因物之性,就是要懂得这四者其中的变化的关键枢机。
那既然柔弱这么好,从我们个人的修身讲,怎样从原来的坚硬、刚强,把原来尖锐的气质转变为柔弱的气质?无非是从命功和性功两方面着手。那么性功就是指可以通过读经而参悟,而明理。我们心里明白了这个道理,自然气质就会产生了变化。命功就是通过静坐、站桩、动功等等,加强身体的灵活性,加强自己的气量。
过去曾国藩讲读经可以改变气质,可以改变骨相。但是我们很多人读经时间很长了,为什么还没有变化气质?可能是因为没有读对经;也可能因为没有跟对老师;也可能因为没有真正的下工夫。《老子》这一本经典既要全文背诵、滚瓜烂熟、烂熟于心,还要从训诂也就是小学,文字学入手,字斟句酌,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个字一个字地悟,从解经三原则“名”“章”“文”来进行理解。慢慢就会有会于心,有所领悟了。
 
鱼,不可脱于渊
正如鱼不能脱离深渊。
那我们从字面上来理解,鱼在深渊里头,等于是在它的主场,摇头摆尾,自由自在,兴风作浪,发挥它操控水流的能力。但是一旦脱离它的主场-深渊,他就失去能力了,任人宰割,丧失生命。龙困浅滩,虎落平阳;龙困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当然了,渊还可以深解。08章讲“心善渊”,所以内心要深藏韬略;第4章“渊兮似万物之宗”,意味着要跟大道沟通,才能够到达柔弱。要扭转乾坤,就需要有大道的能量。所以这句话虽然是引出下句作为全文的总结,但是呢,它本身也有它的一个深刻的含义。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国家的利器是不可以让人看见的。
利,用刀具来收割成熟的谷物。所以利就两个含义:第一,是锋利的刀具;第二,是因为收获而带来的利益。器可以是器物,可以是人。天下都可以是神器,那么人当然也可以是器,以及国家的权谋、法令、制度等等都是器。
那什么是国之利器?如果从单单这句话来理解,那么国之利器,可以理解为给国家带来巨大利益的技术,比如古代的丝绸、瓷器、茶叶;也可以理解为战略性武器,起到威慑保护作用,保护国家的利益。
那么,根据解经三原则,国之利器就必须跟全文相关,跟上面所说的有关。那么利器是什么?利器就是前面讲的微明,就是柔弱。而圣人,只有圣人才能具备微明,才具备有柔弱的能力来胜过刚强,战胜敌人。这就是需要有非常大的智慧。虽然柔弱,但是却是真正的利器,是可以给国家带来巨大利益的。
那为什么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呢?有这么几点:
第一,国家级别的权谋、韬略本来就不应该让百姓知道,更不能让敌人知道。让百姓知道了不就大家都知道吗?大家都知道了,这个韬略不就失效了吗?
第二,圣人的柔弱胜刚强是无为,无为是无形层面上的为,是没有办法示人的,是不可能示人的。
所以,《庄子》对国之利器有个注解: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这就跟全文结合上了,也跟本章的首句有个呼应。
圣人怎么修道?圣人怎么做到的?那么首先还是通过前两句说的道理,应用到修身之中,变化自己的气质,由刚强变为柔弱,由张扬变成收敛,进入混沌。那么进入混沌的意味着可以涤除玄览。所以,进一步修成玄览。修成了玄览,自然就能洞明上面四句讲的其中的征兆和枢机,他只要顺势而为即可。所以,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就把这一章的中心思想给点明了。
那么,我们普通人学这一章有什么收获呢?必然是应用到修之于身、修之于家、修之于乡的过程当中。那么有这么四点需要注意:
第一,利的两面。利会带来利益,也往往有一种锋利,所以呢,要把这种锋利隐藏起来,否则容易伤人。年轻的时候我就用壁纸刀,很锋利,差点就把手指割掉了,所以懂得利器不可以示人。刀不用了,就要隐藏刀刃,收入刀鞘,及时归位。那么有些利器是潜在的,比如说家里的玻璃杯、瓷器等等,一旦破裂之后呢,就会有锋利的边缘。利器本身是方便人类的,但是利器具有两面性:既有利益的一面,也有容易伤到别人的一面。所以,我们在家庭、生活、工作当中就要注意。
第二,利是利益的所在,有利益的地方往往就是纠纷的所在,也就是矛盾的所在,那么就要注意隐藏自己的利益,不必在世人面前炫耀。
第三,个人要掌握谋生的技能。那么前面讲的是国之利器,我们就可以想有没有“家之利器”“乡之利器”?个人谋生的技能属于家之利器,是我们安身立命,是我们养家的利器,所以这种利器就要深藏。
第四,我们要注意柔弱,不要刚强。什么是刚强啊?刚,表示坚硬而不知变通;强,表示因为逞强而不知柔弱,放下身段。刚强,一是会失去生活工作中的很多机会;第二容易伤到别人,自己也会受伤。为什么会刚强?本质上还是我们的思维不够灵活,想问题比较简单,比较单一,缺少迂回曲折的思路。如何由刚强变为柔弱?就需要参悟经典,让自己的思维和大脑灵活,提高智商,提高情商。
…分享这篇文章…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电报易经资料分享:https://t.me/+gRFf6IBNgyc5ZDcx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白话老子》连载第36期:【将欲翕之必故张之】章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