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白話老子》連載第34期:【大道氾兮】章

…分享美好…
bb50a1e30def86f5517ceeee02c337dc
白話老子》34期:【大道氾兮】章

講述:黃曉明

【原文】
大道氾兮
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
功成而不名有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是以聖人之能成其大也
以其終不為大
故能成其大
【解說】
大道氾兮
其可左右
大道就好像泛濫的洪水一樣,無所不在,左右逢源。
那我們這句話一般都是這麼理解,和做白話解讀的。
大道是什麼意思呢?大是關鍵,那麼最後是:是以聖人,以其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首尾呼應的非常好。所以,大道之大,是指她能包容萬物,她是偉大的道。
那麼我還有個猜想,老子可能是想給後世的修行者開出一條「易知易行」的大道,通往萬物本源的道路;所以全文中有「行於大道唯夷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當然,本章的大道,指的是萬物之本源,之根本。
大道氾兮
那麼我們還要注意到,老子在這裡用一個名「氾」,帶水字旁的「氾」來表達道的一種特徵。我們要注意到,在老子全文中,老子是喜歡用水的,比如第4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用了三個名「沖」「淵」「湛」;到了25章「有物混成」。到了這34章,也就是道篇要收尾了,又出來一個「氾」來表達道的這麼一種特性。
這個氾,簡化字是泛濫的泛,三點水加一個乏。我們看繁體字的《老子》都是用范仲淹這個范,去掉草字頭,三點水加一個㔾。那麼這個「氾」具體是什麼含義呢?我們來看一看歷代幾個注家的理解。
河上公的註解是:言道氾氾,若浮若沉,若有若無,視之不見,說之難殊。
若浮若沉:我理解就是若隱若現;
若有若無:我理解就是在有無之間,有時候會顯現為有,但是它又歸到無;
視之不見:表示用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難以覺察;
說之難殊:表示很難用語言來表達這個氾。
王弼註解:言道氾濫,無所不適,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則無所不至也。
這裡注意到了王弼解說中出現了周旋,那氾為什麼有這個意思呢?氾三點水加一個㔾,這個含義《說文》的註解是,跟竹子的節一個意思。但是我們來看㔾,這個字形的確是有一種迴旋的樣子。
王弼本是: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傅奕本是:大道汎汎兮,其可左右。傅奕本這個汎是三點水加一個凡。
帛本是:道,沨呵,其可左右也。
那麼,這裡就出現了一個三點水加一個凡的汎,音同「氾」相同。凡何意呢?我們要去看,甲骨文「凡」這個字形。徐中舒在《甲骨文字典》1450頁,這麼解字的:
凡,象高圈足槃形,上象其槃,下象其圈足,般字從之。因此字形與舟相似,故般所從之凡漸為從舟,為槃之初文。後世別做槃字,而以凡為最括之詞。
所以,凡,就是槃的初文。《說文》:槃,承槃也。從木,般聲。古文從金,籀文從皿,字亦作槃、作磐。凡,意思就是古時候用來盛水的木質托盤。
那麼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對凡釋義是這樣的。其中幾個重要的釋義,我講一下:
第四點:凡庚,殷先王名,即盤庚。實際上,凡就是盤。
第六點:動詞,疑為巡視之意。
我們可以想一下,出去旅遊經常是自駕,一般是不走回頭路的,都是從起點出發,然後自駕轉一圈,回到出發的原點;走一個圓圈或者多個圓圈,也可以遊玩到多個地方。所以古代的帝王出遊巡視也是走一個圓圈,相信跟大家是一樣的思路。
那麼,從凡,而般,而槃。般是什麼意思呢?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解字]:般,從凡從攴,凡象高圈足槃,上象其槃,下象其圈足。制槃時須旋轉陶坯成形,故般有盤旋之意。《說文》:般,辟也,象舟之旋,從舟從殳,殳,令舟旋轉也。甲骨文從凡從舟每易相混,故《說文》誤從凡為從舟,而有「象舟之旋」之說。
所以我們就理解了,為什麼盤子的盤,上面有個舟呢?實際上是古人做盤子的時候,是需要旋轉陶坯成形,這個舟實際上就是陶制的東西。那麼,右邊的殳,實際上就是用手來旋轉這個陶坯,旋轉成形。那麼甲骨文凡和舟很容易相混,所以《說文》就把凡誤解為是從舟,而有「象舟之旋」之說。所以我們就理解了,凡就有旋轉的意思。
那麼,結合氾和汎兩字的含義,我們就可以重新來這麼理解「大道氾兮」:
大道啊,就像水一樣的泛濫,漫流,而且帶着強烈的旋渦而旋轉,那麼在我們人類六根的感覺,若隱若現,若有若無,在萬物上下左右,盤旋而用,無所不至也。
那麼我們就能從甲骨文的字形來理解王弼註解的「周旋」是從何而來的。後人的註解不帶「周旋」之意,是因為對汎這個漢字不理解,其時間長了,把凡的盤旋的含義丟失了。所以我們來看傅奕本「大道汎汎兮,其可左右」,也還是很有道理的。
其可左右
其可左右怎麼理解?一種理解就是:可上可下,可左可右,無處不在,無處不顯。那麼還有一種理解是什麼呢?左右為兩分,為陰陽,兩分再兩分,就逐漸形成了錯綜複雜的萬物。
那麼大道氾兮,就可以理解為:大道演化到了太極,這種太極境界,類比為一種泛濫的水,帶有強烈的旋渦而旋轉;其可左右,就不斷地兩分,就產生了陰陽,產生了萬物,產生了天地。而大道依然還在萬物的左右,無所不至。
所以,我們從這個盤旋,很難不聯想起上古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盤古為什麼有這麼一個盤,他在太極的境界,他是太極的象徵。盤古的傳說在文字上是形成於西周,比較晚了,但是不等於在民間口口相傳就晚,很可能先民在民間上古時期,幾萬年前就口口相傳。有個地方的壁畫,還有盤古開闢天地的圖案,這個壁畫鑒定是在兩萬多年前。所以盤古的傳說,最終形成了一種民族的記憶。
那麼左右,還可以再這麼理解:
可大可小
可上可下
可左可右
可開可闔
可分可聚
可內可外
可顯可隱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在形而上,是一種水一樣的旋轉;那麼發展到了形而下,依然體現在大到星系之外旋,有幾個旋臂;小到原子之內旋。這種旋轉的象無處不顯,無處不在。由此,可以體現出大道在太極境界的普適、普在、普遍、恆有,可進可退,可開可闔。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
那麼這裡就出現了萬物。從解經三原則來看,那麼上下文必然是緊密相關的。顯然,大道氾兮其可左右,是產生萬物的原因。所以,緊跟着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
恃:依賴,依仗。
之:是大道。萬物依賴依仗大道而生,生出來了。
辭:有三個含義。
第一,是推辭、推脫;那麼不辭呢?不拒絕,不推脫,不推卸他的責任;
第二,是說辭,說辭就是居功,就是言語;不辭,是不居功;
第三,是管理治理的含義;那麼不辭,是不干預。
所以萬物依賴大道而生長,但是大道從不推辭她的責任,從不居功,不干預萬物生存。
這就是萬物恃之生而不辭的解讀。
功成而不名有
事情做成功了,大道並不宣稱佔有萬物。
什麼是功成啊?功成就是產生了天地萬物,萬物在天地環境之中欣欣向榮,不斷發展,不斷演化,不斷進化。但是,大道並不宣稱佔為己有,而是任憑萬物自己發展而不干預。這就是大道之玄德: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
衣,表示覆蓋保護。養,繁體字下面還有一個食物的食,表示供給食物,讓萬物能夠活下去。但是她為萬物做了那麼多,覆蓋保護,供給萬物,並不宣稱自己就是萬物的主人,所以說,她把自己顯得很渺小,小到看不見,站在萬物的背後默默無聞。
51章講「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萬物因此而成長、堅韌、充滿了生命力,這就是大道之功。但是大道始終是功成而不名有,任憑萬物自己發展而不干預,這就是大道的玄德。
所以這句話我們可以解讀為:
保護、養育萬物而不做主宰,可以把大道命名為小。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正因為大道有這樣的玄德,萬物自然心悅誠服地歸順於她,但是她也不自居為主人,這種品德可以說是偉大。
為什麼萬物會自動的歸順她?因為太極是有開有闔的。太極開,生出萬物;太極闔,萬物歸順,復歸於朴,復歸於太極。所以,我們這裡看到大小是統一的。
什麼是大?其大無外,無所不包。正因為大到沒有邊界,所以無所不包。
什麼是小?其小無內,無所不在。小是沒有形體,所以萬物的最內部,最微觀都依然有大道的存在。大道隨時可以在萬物的任何一個深層,任何一個部位來顯現出大道的作用。
所以,大道氾兮其可左右,這就是道的超越性。道既是大,也是小,同時具備大小的兩種特點。大、小是有界的名,有界萬物,有大有小,有對待,但是道不在有界。所以她是超脫對待的,所以她可以同時具備大和小。雖然她不在有界,但是她又不離開有界,而且始終可以作用於有界萬物。
[是以聖人之能成其大也]
以其終不為大
故能成其大
那麼這裡有個版本的問題,王弼本沒有是以聖人。
王弼本: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河上公本: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稱其大。
傅奕本:是以聖人能成其大也,以其終不自大,故能成其大。
帛書本: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其大。
所以我們根據以上諸本校定的一個結果,認為王弼本沒有「是以聖人」,還是有一些比較大的差別。校定結果是:
是以聖人之能成其大也
以其終不為大
故能成其大
那理由是什麼呢?如果沒有是以聖人,就變得:大道始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這就對大道的無所不包,無所不為,帶有局限性,帶有一種猜想、臆想。而且「是以聖人」這種句式在第7章有一個比較明顯的,類似的表達。第7章: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那麼在第7章當中,是以聖人,聖人效法大道,是以聖人效仿天地的不自生故能長生。所以第7章當中,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非以其無私也,故能成其私。那麼這一章當中,聖人是效仿大道的謙遜後退,不干預,不居功的特點,始終處於小,那麼成其大,在義理上就說的通。我們把這一句白話解讀為:
所以聖人之所以能成就他的偉大,是就是因為他效仿大道的小的特點,始終不做大事,所以成就了他的偉大。
是以聖人之人成其大也,以其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這句話在63章出現過: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我們看到,這裡大與小是統一的。
那麼在63章講的大小是做事,是指的是聖人應俗的一面,有其深刻的道理。為什麼要講細?
有界的物質,有界的事物,細微精微之處就是物質上的研究,要往精微研究。要向微觀研究,我們知道,科學逐漸在往微觀走,比如說現在的物理學的研究水平到了粒子水平,也就到了老子講的惚的水平。到了惚,就突然到了混沌。當然了,科學是在有界,是人類六根的拓展。對混沌,對太極,始終會停留在猜想階段,而不可能用科學的手段來實證。
那麼從我們在有界做事來講,就是說每個人都不要去做宏大的事,而是要立足於把每一個小事做到了極致,做到了精微,然後組合成為大事。比如說我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最近,國家剛剛下水的航母,福建艦。
又比如說製造芯片所需要使用的光刻機,這兩樣呢,都是人間有界系統工程做到的極致,而其中的每一樣物,都是做到的最極致。我們知道,第一輛航母遼寧艦是在烏克蘭的瓦良格號航母的基礎上建造的,瓦良格號航母的重建需要幾百個專業,幾千個配套的廠家來完成,那麼肯定的這幾千個配套的廠家都要配合入微,而且本身配套的物件一定質量要足夠好,那麼光刻機大家知道是荷蘭。阿斯邁爾的光刻機,其中的euv光刻機,現在可以做到兩納米。這種euv的光刻機結構分為13個系統,幾萬個原件和幾百個執行器傳感器。那麼工程技術人員必須要將所有的這幾萬個器件相關的技術和設備集成在一起,並且,實現精確的控制,精確的配合,任何一點誤差都可能導致差之納米失之千里。那麼這兩個例子我們是從有界的事物做事來講大和小的關係。
我們還可以從修道來講。修道怎麼體現由小見大大小合一呢?我們知道,修道是要從有界向無界進軍。有界,要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修道呢,就要關閉六根,同時,通過修身得法,或者靜坐,或者站樁,或者動功。那麼在修身的過程當中,我們會感覺到原來內氣的頻譜是很窄的,很一般的;氣是很尖銳的,顆粒很大很粗糙的;氣是很混亂無序的,很弱小的。通過修身的實踐,去掉其中的尖銳,去掉其中的無序混雜,溝連天地,感應天地,逐漸的先把自己的氣修到至柔的境界。也就是28章講的復歸於嬰兒,再往下深入,深入到氣的更精微,更深入。就到了哪呢?復歸於朴,到了混沌,到了混沌,就從後天突破到了先天,也就到了太極的境界。
那麼混沌就是這一章講的氾,與「有無相生」的無。感應修鍊,能到太極境界,那麼自然也就返觀到了莊子講的倏忽,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這裡出現了海,出現了帝,在哪一章出現過呀?第4章: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那麼這個海,其實是不是也是大道的一種覺受上的體驗呢?海,還是一片汪洋的水,那麼在這個境界中,自然能夠返觀到倏忽。大海與倏忽,這也是大和小成為一體了。所以,由小可以到大,無論是道還是倏忽,這兩方面都能夠體現出老子立言的精鍊。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大小是一體的。
【總結】
這章重點在哪裡呢?在大道氾兮的氾。對氾,不能簡單的解讀為泛濫,實際上它還帶有一種旋轉。那麼結合上文下文,氾是太極,是混沌,可以生出天地,生出萬物,並且始終作用於萬物。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白話老子》連載第34期:【大道氾兮】章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