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白话老子》连载第34期:【大道氾兮】章

bb50a1e30def86f5517ceeee02c337dc
白话老子》34期:【大道氾兮】章

讲述:黄晓明

【原文】
大道氾兮
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
功成而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是以圣人之能成其大也
以其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
【解说】
大道氾兮
其可左右
大道就好像泛滥的洪水一样,无所不在,左右逢源。
那我们这句话一般都是这么理解,和做白话解读的。
大道是什么意思呢?大是关键,那么最后是:是以圣人,以其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首尾呼应的非常好。所以,大道之大,是指她能包容万物,她是伟大的道。
那么我还有个猜想,老子可能是想给后世的修行者开出一条“易知易行”的大道,通往万物本源的道路;所以全文中有“行于大道唯夷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当然,本章的大道,指的是万物之本源,之根本。
大道氾兮
那么我们还要注意到,老子在这里用一个名“氾”,带水字旁的“氾”来表达道的一种特征。我们要注意到,在老子全文中,老子是喜欢用水的,比如第4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用了三个名“沖”“渊”“湛”;到了25章“有物混成”。到了这34章,也就是道篇要收尾了,又出来一个“氾”来表达道的这么一种特性。
这个氾,简化字是泛滥的泛,三点水加一个乏。我们看繁体字的《老子》都是用范仲淹这个范,去掉草字头,三点水加一个㔾。那么这个“氾”具体是什么含义呢?我们来看一看历代几个注家的理解。
河上公的注解是:言道氾氾,若浮若沉,若有若无,视之不见,说之难殊。
若浮若沉:我理解就是若隐若现;
若有若无:我理解就是在有无之间,有时候会显现为有,但是它又归到无;
视之不见:表示用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难以觉察;
说之难殊:表示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这个氾。
王弼注解:言道氾滥,无所不适,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则无所不至也。
这里注意到了王弼解说中出现了周旋,那氾为什么有这个意思呢?氾三点水加一个㔾,这个含义《说文》的注解是,跟竹子的节一个意思。但是我们来看㔾,这个字形的确是有一种回旋的样子。
王弼本是: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傅奕本是:大道汎汎兮,其可左右。傅奕本这个汎是三点水加一个凡。
帛本是:道,沨呵,其可左右也。
那么,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三点水加一个凡的汎,音同“氾”相同。凡何意呢?我们要去看,甲骨文“凡”这个字形。徐中舒在《甲骨文字典》1450页,这么解字的:
凡,象高圈足槃形,上象其槃,下象其圈足,般字从之。因此字形与舟相似,故般所从之凡渐为从舟,为槃之初文。后世别做槃字,而以凡为最括之词。
所以,凡,就是槃的初文。《说文》:槃,承槃也。从木,般声。古文从金,籀文从皿,字亦作槃、作磐。凡,意思就是古时候用来盛水的木质托盘。
那么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对凡释义是这样的。其中几个重要的释义,我讲一下:
第四点:凡庚,殷先王名,即盘庚。实际上,凡就是盘。
第六点:动词,疑为巡视之意。
我们可以想一下,出去旅游经常是自驾,一般是不走回头路的,都是从起点出发,然后自驾转一圈,回到出发的原点;走一个圆圈或者多个圆圈,也可以游玩到多个地方。所以古代的帝王出游巡视也是走一个圆圈,相信跟大家是一样的思路。
那么,从凡,而般,而槃。般是什么意思呢?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解字]:般,从凡从攴,凡象高圈足槃,上象其槃,下象其圈足。制槃时须旋转陶坯成形,故般有盘旋之意。《说文》:般,辟也,象舟之旋,从舟从殳,殳,令舟旋转也。甲骨文从凡从舟每易相混,故《说文》误从凡为从舟,而有“象舟之旋”之说。
所以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盘子的盘,上面有个舟呢?实际上是古人做盘子的时候,是需要旋转陶坯成形,这个舟实际上就是陶制的东西。那么,右边的殳,实际上就是用手来旋转这个陶坯,旋转成形。那么甲骨文凡和舟很容易相混,所以《说文》就把凡误解为是从舟,而有“象舟之旋”之说。所以我们就理解了,凡就有旋转的意思。
那么,结合氾和汎两字的含义,我们就可以重新来这么理解“大道氾兮”:
大道啊,就像水一样的泛滥,漫流,而且带着强烈的旋涡而旋转,那么在我们人类六根的感觉,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在万物上下左右,盘旋而用,无所不至也。
那么我们就能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理解王弼注解的“周旋”是从何而来的。后人的注解不带“周旋”之意,是因为对汎这个汉字不理解,其时间长了,把凡的盘旋的含义丢失了。所以我们来看傅奕本“大道汎汎兮,其可左右”,也还是很有道理的。
其可左右
其可左右怎么理解?一种理解就是: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无处不在,无处不显。那么还有一种理解是什么呢?左右为两分,为阴阳,两分再两分,就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万物。
那么大道氾兮,就可以理解为:大道演化到了太极,这种太极境界,类比为一种泛滥的水,带有强烈的旋涡而旋转;其可左右,就不断地两分,就产生了阴阳,产生了万物,产生了天地。而大道依然还在万物的左右,无所不至。
所以,我们从这个盘旋,很难不联想起上古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盘古为什么有这么一个盘,他在太极的境界,他是太极的象征。盘古的传说在文字上是形成于西周,比较晚了,但是不等于在民间口口相传就晚,很可能先民在民间上古时期,几万年前就口口相传。有个地方的壁画,还有盘古开辟天地的图案,这个壁画鉴定是在两万多年前。所以盘古的传说,最终形成了一种民族的记忆。
那么左右,还可以再这么理解:
可大可小
可上可下
可左可右
可开可阖
可分可聚
可内可外
可显可隐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在形而上,是一种水一样的旋转;那么发展到了形而下,依然体现在大到星系之外旋,有几个旋臂;小到原子之内旋。这种旋转的象无处不显,无处不在。由此,可以体现出大道在太极境界的普适、普在、普遍、恒有,可进可退,可开可阖。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
那么这里就出现了万物。从解经三原则来看,那么上下文必然是紧密相关的。显然,大道氾兮其可左右,是产生万物的原因。所以,紧跟着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
恃:依赖,依仗。
之:是大道。万物依赖依仗大道而生,生出来了。
辞:有三个含义。
第一,是推辞、推脱;那么不辞呢?不拒绝,不推脱,不推卸他的责任;
第二,是说辞,说辞就是居功,就是言语;不辞,是不居功;
第三,是管理治理的含义;那么不辞,是不干预。
所以万物依赖大道而生长,但是大道从不推辞她的责任,从不居功,不干预万物生存。
这就是万物恃之生而不辞的解读。
功成而不名有
事情做成功了,大道并不宣称占有万物。
什么是功成啊?功成就是产生了天地万物,万物在天地环境之中欣欣向荣,不断发展,不断演化,不断进化。但是,大道并不宣称占为己有,而是任凭万物自己发展而不干预。这就是大道之玄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
衣,表示覆盖保护。养,繁体字下面还有一个食物的食,表示供给食物,让万物能够活下去。但是她为万物做了那么多,覆盖保护,供给万物,并不宣称自己就是万物的主人,所以说,她把自己显得很渺小,小到看不见,站在万物的背后默默无闻。
51章讲“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万物因此而成长、坚韧、充满了生命力,这就是大道之功。但是大道始终是功成而不名有,任凭万物自己发展而不干预,这就是大道的玄德。
所以这句话我们可以解读为:
保护、养育万物而不做主宰,可以把大道命名为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正因为大道有这样的玄德,万物自然心悦诚服地归顺于她,但是她也不自居为主人,这种品德可以说是伟大。
为什么万物会自动的归顺她?因为太极是有开有阖的。太极开,生出万物;太极阖,万物归顺,复归于朴,复归于太极。所以,我们这里看到大小是统一的。
什么是大?其大无外,无所不包。正因为大到没有边界,所以无所不包。
什么是小?其小无内,无所不在。小是没有形体,所以万物的最内部,最微观都依然有大道的存在。大道随时可以在万物的任何一个深层,任何一个部位来显现出大道的作用。
所以,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这就是道的超越性。道既是大,也是小,同时具备大小的两种特点。大、小是有界的名,有界万物,有大有小,有对待,但是道不在有界。所以她是超脱对待的,所以她可以同时具备大和小。虽然她不在有界,但是她又不离开有界,而且始终可以作用于有界万物。
[是以圣人之能成其大也]
以其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
那么这里有个版本的问题,王弼本没有是以圣人。
王弼本: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河上公本: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称其大。
傅奕本:是以圣人能成其大也,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
帛书本: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其大。
所以我们根据以上诸本校定的一个结果,认为王弼本没有“是以圣人”,还是有一些比较大的差别。校定结果是:
是以圣人之能成其大也
以其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
那理由是什么呢?如果没有是以圣人,就变得:大道始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就对大道的无所不包,无所不为,带有局限性,带有一种猜想、臆想。而且“是以圣人”这种句式在第7章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类似的表达。第7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那么在第7章当中,是以圣人,圣人效法大道,是以圣人效仿天地的不自生故能长生。所以第7章当中,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非以其无私也,故能成其私。那么这一章当中,圣人是效仿大道的谦逊后退,不干预,不居功的特点,始终处于小,那么成其大,在义理上就说的通。我们把这一句白话解读为:
所以圣人之所以能成就他的伟大,是就是因为他效仿大道的小的特点,始终不做大事,所以成就了他的伟大。
是以圣人之人成其大也,以其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句话在63章出现过: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我们看到,这里大与小是统一的。
那么在63章讲的大小是做事,是指的是圣人应俗的一面,有其深刻的道理。为什么要讲细?
有界的物质,有界的事物,细微精微之处就是物质上的研究,要往精微研究。要向微观研究,我们知道,科学逐渐在往微观走,比如说现在的物理学的研究水平到了粒子水平,也就到了老子讲的惚的水平。到了惚,就突然到了混沌。当然了,科学是在有界,是人类六根的拓展。对混沌,对太极,始终会停留在猜想阶段,而不可能用科学的手段来实证。
那么从我们在有界做事来讲,就是说每个人都不要去做宏大的事,而是要立足于把每一个小事做到了极致,做到了精微,然后组合成为大事。比如说我们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最近,国家刚刚下水的航母,福建舰。
又比如说制造芯片所需要使用的光刻机,这两样呢,都是人间有界系统工程做到的极致,而其中的每一样物,都是做到的最极致。我们知道,第一辆航母辽宁舰是在乌克兰的瓦良格号航母的基础上建造的,瓦良格号航母的重建需要几百个专业,几千个配套的厂家来完成,那么肯定的这几千个配套的厂家都要配合入微,而且本身配套的物件一定质量要足够好,那么光刻机大家知道是荷兰。阿斯迈尔的光刻机,其中的euv光刻机,现在可以做到两纳米。这种euv的光刻机结构分为13个系统,几万个原件和几百个执行器传感器。那么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将所有的这几万个器件相关的技术和设备集成在一起,并且,实现精确的控制,精确的配合,任何一点误差都可能导致差之纳米失之千里。那么这两个例子我们是从有界的事物做事来讲大和小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从修道来讲。修道怎么体现由小见大大小合一呢?我们知道,修道是要从有界向无界进军。有界,要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修道呢,就要关闭六根,同时,通过修身得法,或者静坐,或者站桩,或者动功。那么在修身的过程当中,我们会感觉到原来内气的频谱是很窄的,很一般的;气是很尖锐的,颗粒很大很粗糙的;气是很混乱无序的,很弱小的。通过修身的实践,去掉其中的尖锐,去掉其中的无序混杂,沟连天地,感应天地,逐渐的先把自己的气修到至柔的境界。也就是28章讲的复归于婴儿,再往下深入,深入到气的更精微,更深入。就到了哪呢?复归于朴,到了混沌,到了混沌,就从后天突破到了先天,也就到了太极的境界。
那么混沌就是这一章讲的氾,与“有无相生”的无。感应修炼,能到太极境界,那么自然也就返观到了庄子讲的倏忽,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这里出现了海,出现了帝,在哪一章出现过呀?第4章: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那么这个海,其实是不是也是大道的一种觉受上的体验呢?海,还是一片汪洋的水,那么在这个境界中,自然能够返观到倏忽。大海与倏忽,这也是大和小成为一体了。所以,由小可以到大,无论是道还是倏忽,这两方面都能够体现出老子立言的精炼。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大小是一体的。
【总结】
这章重点在哪里呢?在大道氾兮的氾。对氾,不能简单的解读为泛滥,实际上它还带有一种旋转。那么结合上文下文,氾是太极,是混沌,可以生出天地,生出万物,并且始终作用于万物。
…分享这篇文章…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电报易经资料分享:https://t.me/+gRFf6IBNgyc5ZDcx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白话老子》连载第34期:【大道氾兮】章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