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白話老子》連載第32期:【道常無名】章

…分享美好…

 

a72ac616c66b4400e7a82c33d2e79072白話老子》32期:【道常無名】章

講述:黃曉明

【原文】

道常無名,朴
雖小
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
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
夫(fú)亦將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
猶川穀之於江海

【解說】

道常無名,朴

道總是無法具體地給個名,我勉強起個名,叫做「朴」。

道常無名,為什麼道常無名呢?因為名,都是在有界,我們現在能想到的各種名,都是給有界的萬物命名,它比較落在實處,比較形而下。但是道,我們知道,它是絕對的本體。道創生了萬物,所以我們無法用有界萬物的名給它命名。當然,也就意味着也可以用一切來給它命名,那這要看老子想要說明一個什麼問題,相應的給道做一個命名。

比如說34章的大和小,都是道的名;第6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這個「穀神」,也是道的一個名,用谷來給道命名,它是為了引出玄牝,說明道母孕育了天地,孕育了萬物。

老子為什麼要把道起個「朴」的名字呢?應該是跟《易經》有關。《易經》的繫辭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裡的器,指形而下的萬物。我們剛剛學過的28章有句話叫做:「朴散則為器」,顯意講「朴」的意思就是原木,就是把樹木、枝條去掉,梢和根去掉,最多再把它的皮剝掉,那麼這個原木還沒有給切割成木條和木板,然後我們人類可以用榫卯結構做成各種木器、傢具。莊子有句話叫做:「殘朴以為器,工匠之罪也」。這裡的朴和器就是用的原意。

在32章,老子重新把道命名為「朴」,在跟《易經》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與28章的「朴散則為器」聯合理解。實際上他內涵了大道散為萬物的意思。所以這裡的「朴」就是老子重新做的定義,朴的密意是大道。所以這一章在一開始就給道重新做了命名「朴」,借用「朴」的原意是尚未切割、未經雕琢的原木,意味着:萬物是從朴這裡從道這裡割裂出來的,同時說明道原本就是渾樸未破的。這就是老子原來用「朴」來命名道的用意。

19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我們自然明白這裡的「朴」是道;那麼,這裡的素就不是我們一般理解的白色的生絹,而是什麼呢?而是我們生命的本來面目,也就是道母把我們剛剛孕育出來的那個最原始的樣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慾」,說明私慾把我們的本來面目給蓋住了,就好像素上有了染着,有了各種染色,還有各種污垢。那這種染着是什麼呢?是私慾。只要少私寡慾,減少我們的私慾,再不斷的減少私慾,到了一點點的私慾都沒有了,那麼我們自然就恢復了本性,看到了我們生命的最初始的本來面目,也自然抱住了生成我們這個最原始生命的大道「朴」。

37章「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說明老子修到了見素的境界,他已經徹底地抱住了「朴」,也就是跟大道已經完全地徹底的溝通上了,恢復了渾樸未破的本性。那麼他具有相應的道行,把老子的這種道行命名為:「無名之朴」。

所以我們把「朴」在全文中出現的19章、28章,包括我們正在學習的32章和將要學習到的37章這幾個章節聯繫起來看「朴」的含義。那麼對「朴」的定義就在32章,我們正在學習的這個章節。

雖小

天下莫能臣

道,或者說「朴」,雖然小,但是天下並沒有能夠讓他臣服的。

「朴」雖然小,它生了萬物,那麼「朴」自然是君,自然是主,那麼天下萬物自然就是臣,就是賓。這是「朴」和天下的對舉。那麼「朴」為什麼把它叫做小呢?因為它無形無相,肉眼是無法看到的,所以可以說是小。我們將要學習到的34章:「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為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所以,道有個名,是大;還有一個名,是小。

侯王若能守之

萬物將自賓

侯王若能守住「朴」,萬物將會自然地賓服於它,自動地賓服於它。

這裡,我們看到侯王和萬物是對舉的。那麼萬物指什麼呢?萬物還是指的人類,也就是侯王管轄的那個國家的人民。

侯王為什麼能守「朴」?因為28章講「朴散則為器」,那麼也意味着任何一個器當中自然就有「朴」的存在。所以侯王本身他有「朴」,那麼如果他能守住這個「朴」,萬物自然就會賓服於他,因為「朴」本身也是道。

那侯王具體怎麼守「朴」呢?從我們人類可以看到的,生活上可以簡樸,不要奢侈,他的起居不要雕樑畫棟,在語義上可以跟「朴」直接相關,生活很簡樸,對吧;那麼心靈呢?他的內心很淳樸,意味着沒有太多的詭詐的計謀,沒有太多的花花腸子。所以生活中他守住了「朴」,過一個很簡樸的生活;他的內心也守住了「朴」,內心很淳樸,守住了道。所以對於侯王來說,在生活、在心靈;在有、無兩個方面,守住了「朴」,就可以了。

而「朴」和萬物呢?它是個母子關係。所以侯王守住「朴」,也就是內心有了道,萬物自然就會臣服。侯,指的是諸侯國的國君;王,指的是周朝的天子。對於諸侯來說,就是「修之於邦」;對於王來說,就是「修之於天下」,也就是老子的最高境界「修之於天下」。

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是需要很高深的修為了。而侯王,只要在這個位置上,他一定是為人民、百姓所矚目、所關注、所牽掛、所評論。所以,他自然與百姓有着千絲萬縷的無形的聯繫,只要他能守住這個「朴」,那麼自然會通過這種無形的聯繫做到了「修之於邦」,做到了「修之於天下」,自然就做到57章講的「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一般老百姓,不理解這個境界,但是可以從「修之於家」,假設說,我們是一個家長,是父母;「修之於鄉」,是一個群主,是一個組織的領導,是一個部門經理,是一個公司的領導;那麼以小見大,以我們「修之於家」「修之於鄉」的經驗來看侯王的「修之於邦」「修之於天下」,就不難理解了。道理是一樣的。

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這是一種情況;還會出現一種什麼情況呢?「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第7章講:「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那麼天地是什麼?天地是道器,是道母孕育出來的器,給予人類一個生存、繁衍、進化的一個環境。

天地相合」,指的是天氣下降,地氣上升,然後,天地氣剛好配合上;「以降甘露」,那麼兩者相合,化為沖氣,降下甘露,意味着天地之氣,陰陽調和。所以,天降甘露在人間就是風調雨順的現象。

老子這裡為什麼用甘呢?甘不是一種甜嘛,對吧?因為在我們的修身實踐中,比如說讀經、站樁、靜坐、動功等等,往往會有一種現象,口中都會出現津液。這種津液,是有點微微的甜的口水,這是為什麼呢?這是我們在修身的實踐中,藉助了天地的陰陽的玄機,帶動着我們的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心腎相交,體內的陰陽之氣和合,自然會有甘甜的津液出現。所以我們來想,老子的修身水平一定是相當的精湛,出現了這種甘露的現象。用修身的精湛的經驗,體內的小宇宙的氣化現象,以此來反觀天地的氣化。

《黃帝內經》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所以《黃帝內經》指出,天氣下降與地氣上升,兩者是相互召喚,相互為因的關係。也就是說,如果天氣下降了,自然地氣會上升;反之亦然,形成一種動態的關聯。

那我們在想:「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跟「侯王若能守之」,有什麼關係呢?侯王守住「朴」,也就是他走的是清凈無為之道,那麼百姓自然能夠安居樂業,自然心裏和平快樂,沒有什麼不滿,也沒有怨氣;那麼天地之間沒有怨氣橫亘在天地之間,自然天氣就能下降,「氣流於地」;自然地氣就能上升,「氣騰於天」;那麼不會影響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這個天地之間最重要的氣化過程。

所以說,這裡隱含了天、地、人三才之中的人氣的重要,莊子講「通天下一氣耳」,人和天合一,天地人合一,就是三者的氣能夠合在一起。

同樣的,講天地相合,自然也會存在一個天地無法相合的情況。

什麼時候無法相合呢?我們來解讀32章的時候,就要跟第5章結合在一起來解讀。第5章講:「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虛對着實,不屈對着屈,對吧?天地之間有一個實的存在。傳統講天地,都是講的是天地之氣,所以天地之間有這麼一個實的存在,也就是氣的存在,人間有種怨氣的存在。為什麼有怨氣啊?顯然就跟侯王沒有守「朴」有關。侯王沒有守「朴」,侯王的私慾很大,鋪張浪費、樓台館閣、到處用兵、橫徵暴斂,那麼自然老百姓怨氣很大;人間的怨氣很大,自然橫亘在天地之間,它就自然影響了「天地相合」這麼一個非常重要的氣化過程。

民莫之令而自均

百姓不可能干預這個過程,自己就會均勻地降下。

民莫之令」,指「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這個過程,是百姓不需要干預的,或者說是百姓無法干預的。當然了,「民莫之令」是不是意味着跟民相對的聖人,他就可以令呢?這就是老子隱含的一個沒有說出的含義。老子立言的特點是往往是說一半留一半,我們要經常反着想,有沒有相應的相反的一個過程。

「均」,均的本意就是做陶器,讓它的壁厚薄一樣,引申為:在任何情況下,多少都一樣。那怎樣做到一樣呢?第5章講:「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籥(yuè)就是排簫,它打了很多孔,就好像我們在沙漠地帶種植物,或者種水果,或者種蔬菜。用一種滴灌,滴灌上打了很多小孔,這樣自然能夠灌溉均勻。所以,人間並沒有厚此薄彼。「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很均勻散到人間,人間自然就風調雨順。那好比我們人類,心腎相交,口中自然就有津液;那如果是心火上炎,腎水下沉,自然就會出現各種疾病。這是天人可以互參的。

始制有名

最初始的制度建立,就自然產生了很多名。

我們看到這第二段的「始制有名」跟第一段的「道常無名」,它是對舉的。「道常無名」,這個時候渾樸未破,自然是無名的;「始制有名」,開始割裂了,開始散為萬物了,所以開始有名了。始,就是最初始、最原始,也可以理解為道。制,制度,制禮,製法,也可以理解為「朴散則為器」,製成了各種器物,產生了萬物,形成了人類社會。那麼自然有各種等級尊卑,自然有各種制度需要制定。

有名,什麼是名呀?名,就是給萬物命名。《說文》:名,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那我們用白話來解讀,就是在夜色朦朧下,在月光下,看不清來人,所以自己要給自己開口起個名。《禮記·祭法》曰:黃帝正名萬物。所以,「始制有名」,可以是大道生成了天地萬物,形成了最早的人類社會,要給萬物命名,也要給百官命名,定尊卑,形成制度,開始有禮法。總而言之,人多了之後,他必然有人類社會的產生,必然要有各種制度,但大家都要去遵守這些制度。

名亦既有

夫亦將知止

那麼名既然已經有了,也要知道適可而止。

老子認為既要有名,又不要有太多的名,太多的名就不好,一切都是適可而止。當然,包括政府機構、社會制度等等,都是既要有,又不能太多,需要適可而止。那麼《老子》這本經典呢?它不光是兼顧了社會制度,不光兼顧了人類社會,本意還是要我們每個人要通過讀《老子》這本經典返本歸真,對吧?所以,用「朴」來統攝修道應俗,那麼這裡在思維上就要二者合一。

我們人從哪裡來呀?從道來;最終我們還要回到哪裡去呀?回到道中去。也就是28章的「復歸於朴」。那麼修道就有道論。老子立了一本道論,《老子》五千言。這五千言也需要有各種名,來立老子的道論,來有助於我們思辨、參悟、返本。

知止可以不殆

知道保持適可而止,所以,就沒有危險。

所以第1章就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是名要知止,不要泛濫,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知止所以不殆」。那麼王弼本,是「知止可以不殆」;其它各種本是「知止所以不殆」。「所以,不殆」,這種因果關係,更加的堅決一點。

知止可以不殆」,因為知道保持適度,所以,就沒有危險。殆,這個字是由一個歹和台組成。只要跟歹有關的,都不是一個很好的名,跟死亡有關,或者跟不好有關,因為歹的本意就是死人的骨頭帶有裂紋。

知止,可以不殆;那麼知道在哪裡停下來,就沒有危險。所以,知止還有一個含義,就是我們知道要止在什麼地方。我們知道「物極必反」,任何事情本來是好好的,當走着走着,可能就會突然走到反面。把這個突然起了變化的拐點,起個名,叫做極。所以「知止」呢?就有個邊界,這個邊界就是極。那麼極在哪裡呢?才不會產生不好的變化呢?所以「知止」,老子沒有講具體止在哪裡。一般認為,止於「至善」或者止於德,道德仁義禮嘛,對不對啊,止於德就可以了。

所以,「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那麼在這一章當中,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思考。

一是從社會取向思考。人類社會制度不能泛濫,不能有太多的機構、衙門、官員,食稅的階層不能太多,否則的話,百姓的負擔就太重了,含義還是樸實一點,花里胡哨的東西不能太多,不能太雕琢,要「知止」;不懂得「知止」的話,社會就崩潰了。

一是從我們修道返本的角度講,這個名,有利於參悟返本。但是名多了,離「朴」就遠了。立的各種各樣的名,在我們參悟的時候,就會把時間都浪費在對名的概念解釋上,也因此很難返本。所以修道的名也要「知止」。

那為什麼「知止可以不殆」呢?老子後面兩句話是做了個比喻,來幫助大家理解這個問題。

譬道之在天下

猶川穀之於江海

將道與天下萬物作個比喻

就好像是河川與江海一樣

那麼最開始我讀這一句話的時候,就有一種困惑,是不是說反了呀?「譬道之在天下,猶江海之於川穀」,更準確呢?你看,66章講:「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那江海不是好事嗎?江海不是比百穀更好嗎?怎麼在這個語境下,「川穀」反而是更好呢?

「川穀」要跟道來比呢?「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指的是人的心態要低,這是在世間的應用。那麼讀着讀着我就突然領悟到,「川穀」指什麼呀?「川穀」指的是源頭,源頭水雖然少,但是很清澈;那麼比喻名很少,但是,很接近於「朴」。那麼到了「江海」名就很多了,泛濫了,表示「朴」已經散為萬物了。所以,大道與萬物之間,就好像河川與江海一樣;河川為源頭,簡單樸實而少;江海為流,複雜泛濫而多。如果我們在江海這個級別試圖去溯源把握大道,顯然事倍功半;那如果我們在「川穀」這個地方溯源而上,顯然要容易得多,事半功倍。

「道常無名」啊,但是道又可道,就必須立言,立言就必須有名,否則就無從言起。那麼這個言,立在哪個層次上,難易就不一樣了。所以老子立了5000多言,我數了數,大概是100多個名吧?重要的名,不超出100個。

所以我們來參悟《老子》,就從《老子》的名開始參悟起。這是老子「知止」,「知止可以不殆」。那麼我們從老子這裡參悟進去,是可以不殆的,是可以成功的。這就是《老子》32章給大家、給後人的重要提示,提示我們修道,我們要讀源頭性的經典,越接近於源頭,名就越少,那麼越趨近於大道。這就是提醒後人,名也要知止才能不殆。

所以,這一章的前後兩個部分,還是有一個很緊密的關聯。其中的朴、甘露、守朴、知止對大家都有一個很深的啟示,要跟第5章、19章、28章、37章、19章,跟「朴」有關的章節,第1章跟名有關的章節來結合起來解讀。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白話老子》連載第32期:【道常無名】章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