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白话老子》连载第32期:【道常无名】章

 

a72ac616c66b4400e7a82c33d2e79072白话老子》32期:【道常无名】章

讲述:黄晓明

【原文】

道常无名,朴
虽小
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
夫(fú)亦将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
犹川谷之于江海

【解说】

道常无名,朴

道总是无法具体地给个名,我勉强起个名,叫做“朴”。

道常无名,为什么道常无名呢?因为名,都是在有界,我们现在能想到的各种名,都是给有界的万物命名,它比较落在实处,比较形而下。但是道,我们知道,它是绝对的本体。道创生了万物,所以我们无法用有界万物的名给它命名。当然,也就意味着也可以用一切来给它命名,那这要看老子想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相应的给道做一个命名。

比如说34章的大和小,都是道的名;第6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这个“谷神”,也是道的一个名,用谷来给道命名,它是为了引出玄牝,说明道母孕育了天地,孕育了万物。

老子为什么要把道起个“朴”的名字呢?应该是跟《易经》有关。《易经》的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器,指形而下的万物。我们刚刚学过的28章有句话叫做:“朴散则为器”,显意讲“朴”的意思就是原木,就是把树木、枝条去掉,梢和根去掉,最多再把它的皮剥掉,那么这个原木还没有给切割成木条和木板,然后我们人类可以用榫卯结构做成各种木器、家具。庄子有句话叫做:“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这里的朴和器就是用的原意。

在32章,老子重新把道命名为“朴”,在跟《易经》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与28章的“朴散则为器”联合理解。实际上他内涵了大道散为万物的意思。所以这里的“朴”就是老子重新做的定义,朴的密意是大道。所以这一章在一开始就给道重新做了命名“朴”,借用“朴”的原意是尚未切割、未经雕琢的原木,意味着:万物是从朴这里从道这里割裂出来的,同时说明道原本就是浑朴未破的。这就是老子原来用“朴”来命名道的用意。

19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我们自然明白这里的“朴”是道;那么,这里的素就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白色的生绢,而是什么呢?而是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也就是道母把我们刚刚孕育出来的那个最原始的样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说明私欲把我们的本来面目给盖住了,就好像素上有了染着,有了各种染色,还有各种污垢。那这种染着是什么呢?是私欲。只要少私寡欲,减少我们的私欲,再不断的减少私欲,到了一点点的私欲都没有了,那么我们自然就恢复了本性,看到了我们生命的最初始的本来面目,也自然抱住了生成我们这个最原始生命的大道“朴”。

37章“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说明老子修到了见素的境界,他已经彻底地抱住了“朴”,也就是跟大道已经完全地彻底的沟通上了,恢复了浑朴未破的本性。那么他具有相应的道行,把老子的这种道行命名为:“无名之朴”。

所以我们把“朴”在全文中出现的19章、28章,包括我们正在学习的32章和将要学习到的37章这几个章节联系起来看“朴”的含义。那么对“朴”的定义就在32章,我们正在学习的这个章节。

虽小

天下莫能臣

道,或者说“朴”,虽然小,但是天下并没有能够让他臣服的。

“朴”虽然小,它生了万物,那么“朴”自然是君,自然是主,那么天下万物自然就是臣,就是宾。这是“朴”和天下的对举。那么“朴”为什么把它叫做小呢?因为它无形无相,肉眼是无法看到的,所以可以说是小。我们将要学习到的34章:“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为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所以,道有个名,是大;还有一个名,是小。

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宾

侯王若能守住“朴”,万物将会自然地宾服于它,自动地宾服于它。

这里,我们看到侯王和万物是对举的。那么万物指什么呢?万物还是指的人类,也就是侯王管辖的那个国家的人民。

侯王为什么能守“朴”?因为28章讲“朴散则为器”,那么也意味着任何一个器当中自然就有“朴”的存在。所以侯王本身他有“朴”,那么如果他能守住这个“朴”,万物自然就会宾服于他,因为“朴”本身也是道。

那侯王具体怎么守“朴”呢?从我们人类可以看到的,生活上可以简朴,不要奢侈,他的起居不要雕梁画栋,在语义上可以跟“朴”直接相关,生活很简朴,对吧;那么心灵呢?他的内心很淳朴,意味着没有太多的诡诈的计谋,没有太多的花花肠子。所以生活中他守住了“朴”,过一个很简朴的生活;他的内心也守住了“朴”,内心很淳朴,守住了道。所以对于侯王来说,在生活、在心灵;在有、无两个方面,守住了“朴”,就可以了。

而“朴”和万物呢?它是个母子关系。所以侯王守住“朴”,也就是内心有了道,万物自然就会臣服。侯,指的是诸侯国的国君;王,指的是周朝的天子。对于诸侯来说,就是“修之于邦”;对于王来说,就是“修之于天下”,也就是老子的最高境界“修之于天下”。

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是需要很高深的修为了。而侯王,只要在这个位置上,他一定是为人民、百姓所瞩目、所关注、所牵挂、所评论。所以,他自然与百姓有着千丝万缕的无形的联系,只要他能守住这个“朴”,那么自然会通过这种无形的联系做到了“修之于邦”,做到了“修之于天下”,自然就做到57章讲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一般老百姓,不理解这个境界,但是可以从“修之于家”,假设说,我们是一个家长,是父母;“修之于乡”,是一个群主,是一个组织的领导,是一个部门经理,是一个公司的领导;那么以小见大,以我们“修之于家”“修之于乡”的经验来看侯王的“修之于邦”“修之于天下”,就不难理解了。道理是一样的。

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这是一种情况;还会出现一种什么情况呢?“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第7章讲:“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那么天地是什么?天地是道器,是道母孕育出来的器,给予人类一个生存、繁衍、进化的一个环境。

天地相合”,指的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然后,天地气刚好配合上;“以降甘露”,那么两者相合,化为冲气,降下甘露,意味着天地之气,阴阳调和。所以,天降甘露在人间就是风调雨顺的现象。

老子这里为什么用甘呢?甘不是一种甜嘛,对吧?因为在我们的修身实践中,比如说读经、站桩、静坐、动功等等,往往会有一种现象,口中都会出现津液。这种津液,是有点微微的甜的口水,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我们在修身的实践中,借助了天地的阴阳的玄机,带动着我们的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心肾相交,体内的阴阳之气和合,自然会有甘甜的津液出现。所以我们来想,老子的修身水平一定是相当的精湛,出现了这种甘露的现象。用修身的精湛的经验,体内的小宇宙的气化现象,以此来反观天地的气化。

《黄帝内经》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所以《黄帝内经》指出,天气下降与地气上升,两者是相互召唤,相互为因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天气下降了,自然地气会上升;反之亦然,形成一种动态的关联。

那我们在想:“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跟“侯王若能守之”,有什么关系呢?侯王守住“朴”,也就是他走的是清净无为之道,那么百姓自然能够安居乐业,自然心里和平快乐,没有什么不满,也没有怨气;那么天地之间没有怨气横亘在天地之间,自然天气就能下降,“气流于地”;自然地气就能上升,“气腾于天”;那么不会影响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这个天地之间最重要的气化过程。

所以说,这里隐含了天、地、人三才之中的人气的重要,庄子讲“通天下一气耳”,人和天合一,天地人合一,就是三者的气能够合在一起。

同样的,讲天地相合,自然也会存在一个天地无法相合的情况。

什么时候无法相合呢?我们来解读32章的时候,就要跟第5章结合在一起来解读。第5章讲:“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虚对着实,不屈对着屈,对吧?天地之间有一个实的存在。传统讲天地,都是讲的是天地之气,所以天地之间有这么一个实的存在,也就是气的存在,人间有种怨气的存在。为什么有怨气啊?显然就跟侯王没有守“朴”有关。侯王没有守“朴”,侯王的私欲很大,铺张浪费、楼台馆阁、到处用兵、横征暴敛,那么自然老百姓怨气很大;人间的怨气很大,自然横亘在天地之间,它就自然影响了“天地相合”这么一个非常重要的气化过程。

民莫之令而自均

百姓不可能干预这个过程,自己就会均匀地降下。

民莫之令”,指“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这个过程,是百姓不需要干预的,或者说是百姓无法干预的。当然了,“民莫之令”是不是意味着跟民相对的圣人,他就可以令呢?这就是老子隐含的一个没有说出的含义。老子立言的特点是往往是说一半留一半,我们要经常反着想,有没有相应的相反的一个过程。

“均”,均的本意就是做陶器,让它的壁厚薄一样,引申为:在任何情况下,多少都一样。那怎样做到一样呢?第5章讲:“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籥(yuè)就是排箫,它打了很多孔,就好像我们在沙漠地带种植物,或者种水果,或者种蔬菜。用一种滴灌,滴灌上打了很多小孔,这样自然能够灌溉均匀。所以,人间并没有厚此薄彼。“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很均匀散到人间,人间自然就风调雨顺。那好比我们人类,心肾相交,口中自然就有津液;那如果是心火上炎,肾水下沉,自然就会出现各种疾病。这是天人可以互参的。

始制有名

最初始的制度建立,就自然产生了很多名。

我们看到这第二段的“始制有名”跟第一段的“道常无名”,它是对举的。“道常无名”,这个时候浑朴未破,自然是无名的;“始制有名”,开始割裂了,开始散为万物了,所以开始有名了。始,就是最初始、最原始,也可以理解为道。制,制度,制礼,制法,也可以理解为“朴散则为器”,制成了各种器物,产生了万物,形成了人类社会。那么自然有各种等级尊卑,自然有各种制度需要制定。

有名,什么是名呀?名,就是给万物命名。《说文》: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那我们用白话来解读,就是在夜色朦胧下,在月光下,看不清来人,所以自己要给自己开口起个名。《礼记·祭法》曰:黄帝正名万物。所以,“始制有名”,可以是大道生成了天地万物,形成了最早的人类社会,要给万物命名,也要给百官命名,定尊卑,形成制度,开始有礼法。总而言之,人多了之后,他必然有人类社会的产生,必然要有各种制度,但大家都要去遵守这些制度。

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

那么名既然已经有了,也要知道适可而止。

老子认为既要有名,又不要有太多的名,太多的名就不好,一切都是适可而止。当然,包括政府机构、社会制度等等,都是既要有,又不能太多,需要适可而止。那么《老子》这本经典呢?它不光是兼顾了社会制度,不光兼顾了人类社会,本意还是要我们每个人要通过读《老子》这本经典返本归真,对吧?所以,用“朴”来统摄修道应俗,那么这里在思维上就要二者合一。

我们人从哪里来呀?从道来;最终我们还要回到哪里去呀?回到道中去。也就是28章的“复归于朴”。那么修道就有道论。老子立了一本道论,《老子》五千言。这五千言也需要有各种名,来立老子的道论,来有助于我们思辨、参悟、返本。

知止可以不殆

知道保持适可而止,所以,就没有危险。

所以第1章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是名要知止,不要泛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知止所以不殆”。那么王弼本,是“知止可以不殆”;其它各种本是“知止所以不殆”。“所以,不殆”,这种因果关系,更加的坚决一点。

知止可以不殆”,因为知道保持适度,所以,就没有危险。殆,这个字是由一个歹和台组成。只要跟歹有关的,都不是一个很好的名,跟死亡有关,或者跟不好有关,因为歹的本意就是死人的骨头带有裂纹。

知止,可以不殆;那么知道在哪里停下来,就没有危险。所以,知止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我们知道要止在什么地方。我们知道“物极必反”,任何事情本来是好好的,当走着走着,可能就会突然走到反面。把这个突然起了变化的拐点,起个名,叫做极。所以“知止”呢?就有个边界,这个边界就是极。那么极在哪里呢?才不会产生不好的变化呢?所以“知止”,老子没有讲具体止在哪里。一般认为,止于“至善”或者止于德,道德仁义礼嘛,对不对啊,止于德就可以了。

所以,“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那么在这一章当中,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

一是从社会取向思考。人类社会制度不能泛滥,不能有太多的机构、衙门、官员,食税的阶层不能太多,否则的话,百姓的负担就太重了,含义还是朴实一点,花里胡哨的东西不能太多,不能太雕琢,要“知止”;不懂得“知止”的话,社会就崩溃了。

一是从我们修道返本的角度讲,这个名,有利于参悟返本。但是名多了,离“朴”就远了。立的各种各样的名,在我们参悟的时候,就会把时间都浪费在对名的概念解释上,也因此很难返本。所以修道的名也要“知止”。

那为什么“知止可以不殆”呢?老子后面两句话是做了个比喻,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

譬道之在天下

犹川谷之于江海

将道与天下万物作个比喻

就好像是河川与江海一样

那么最开始我读这一句话的时候,就有一种困惑,是不是说反了呀?“譬道之在天下,犹江海之于川谷”,更准确呢?你看,66章讲:“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那江海不是好事吗?江海不是比百谷更好吗?怎么在这个语境下,“川谷”反而是更好呢?

“川谷”要跟道来比呢?“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指的是人的心态要低,这是在世间的应用。那么读着读着我就突然领悟到,“川谷”指什么呀?“川谷”指的是源头,源头水虽然少,但是很清澈;那么比喻名很少,但是,很接近于“朴”。那么到了“江海”名就很多了,泛滥了,表示“朴”已经散为万物了。所以,大道与万物之间,就好像河川与江海一样;河川为源头,简单朴实而少;江海为流,复杂泛滥而多。如果我们在江海这个级别试图去溯源把握大道,显然事倍功半;那如果我们在“川谷”这个地方溯源而上,显然要容易得多,事半功倍。

“道常无名”啊,但是道又可道,就必须立言,立言就必须有名,否则就无从言起。那么这个言,立在哪个层次上,难易就不一样了。所以老子立了5000多言,我数了数,大概是100多个名吧?重要的名,不超出100个。

所以我们来参悟《老子》,就从《老子》的名开始参悟起。这是老子“知止”,“知止可以不殆”。那么我们从老子这里参悟进去,是可以不殆的,是可以成功的。这就是《老子》32章给大家、给后人的重要提示,提示我们修道,我们要读源头性的经典,越接近于源头,名就越少,那么越趋近于大道。这就是提醒后人,名也要知止才能不殆。

所以,这一章的前后两个部分,还是有一个很紧密的关联。其中的朴、甘露、守朴、知止对大家都有一个很深的启示,要跟第5章、19章、28章、37章、19章,跟“朴”有关的章节,第1章跟名有关的章节来结合起来解读。

…分享这篇文章…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电报易经资料分享:https://t.me/+gRFf6IBNgyc5ZDcx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白话老子》连载第32期:【道常无名】章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