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字的起源
「坤」字始見於戰國時期的文字,戰國文字是由「立」和「申」字構成,但隨著漢字的演變,改為由「土」和「申」字構成,這與「坤為地」之義更加切合。此系後也發展成為現代漢字。「申」的寫法在演變過程中也有變化。尤其是漢代時期改變比較大 。
「坤」字是會意字。由「土」字和「申」字構成。「土」字的甲骨文形體像地上有堆土,表示坤代表土地。「申」有伸展義,表示萬物由土伸展而出。也就是說,坤是不斷無限延伸的土。
《易•說卦》中說「坤為地,為母。」可見,「坤」的本義指地。坤與乾相對,象徵意義也相對,如乾為天,坤為地,乾為男,坤為女,故又指母親以及女性的代稱。
坤字的五行由土申構成,土的五行為土,申的五行為金,但一般以土為本五行,如果測字方面也可以拆開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