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白話老子》連載第23期:【希言自然】章

…分享美好…

 

e13770eed9da9fcb67b3c9d556ba7b80白話老子》23期:【希言自然】章

講述:黃曉明

 

【原文】

希言自然
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
而況於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
道者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解說】

希言自然

這個「希」在《老子》出現過多次。比如說,14章「聽之不聞名曰希」,41章「大音希聲」。所以這個「希」可能跟音有關係,也可以理解為這個言是帶有一種聽不見的音。當然這裡主要是對言來做修飾,表示這個言很少發,希言。

「言」,在《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周禮·大司樂注》:發端曰言,答述曰語。這兩句註解好像還沒有直接地告訴我們什麼叫做「言」,我們要從老子的語境當中來理解「言」是什麼含義。

第5章「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在這裡,「言」是跟天地有關;17章「太上不知有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從這一點來看,「言」跟聖人管理百姓有關。所以,「言」,在《老子》中不是我們生活當中一般說的話,它表示聖人是用「言」這個工具、這個手段來管理天地、管理百姓。我們在現代政治當中還保留有上古的痕迹,比如說「建言」、「發言」等等。

在解經三原則講到:「名不離句,句不離章,章不離文」,也就是,名要在全文當中來定位它的內涵。通過對「言」的全文搜索發現,在第8章有「言善信」;在17章有「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在本章有「希言自然」,結束有「信不足焉,有不信焉」;81章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也就是「言」往往是跟「信」相伴隨。

那麼「信」跟什麼有關呢?21章「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所以「精」是「信」的載體。通過以上分析,慢慢地我們就開始深入理解「言-信-精」之間的關係。所以在這一章的講解中,也同樣是要用「言-信-精」之間的關係來對23章進行深入地解讀。

「希言自然」的「自然」是什麼含義呢?通過全文的搜索,我們發現關鍵的幾個地方:17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這個「自然」是人類社會的自然;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自然」是大道的自然;64章「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這個「自然」是萬物的自然。那麼23章講的「自然」是什麼呢?結合上下文,這個「自然」指的是天地的自然,指的是天地本來如此。那麼「希言自然」結合上文的分析,表示:聖人要少出言干預天地的運作、萬物的自化、社會的運行,這樣才能符合於天地的自然、萬物的自然,符合於人類社會自然運行的道理。其實「希言自然」講的是無為;但是無為不等於不干預,在需要的時候還是需要干預的,他僅僅是盡量地少干預。

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在這裡「故」是什麼含義?我們學高中的文言文,經常會給它翻譯成「所以」。但是在這裡,「所以」並不合適。那麼這裡的「故」是什麼含義呢?其實是「緣故」的意思。表示老子為什麼得出一個「希言自然」的結論呢?其原因在於:他是通過對天地規律的返觀、對天地現象的觀察得出這個結論的。

那麼他觀察到什麼天地現象呢?「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什麼是「飄風」呢?《說文》:飄,迴風也,盤旋而起。「飄風」實際上就是一種帶有迴旋的大風。什麼是「驟雨」呢?《說文》:驟,馬疾步也。實際上就是馬快速地敲打地面,形成了一種聲音。那麼「飄風不終朝」表示:這個非常大的風,刮不了一上午;「驟雨不終日」表示:暴雨下不了一整天。天地的現象是自然如此的。當然我們也發現這個是在中原的視角。如果要是在南方,這個驟雨可能會好幾個月都不停,是一種非常大的自然災害。

孰為此者?

天地

為什麼會有「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這麼一個自然現象呢?天地本來如此。也就是天地自然如此。

天地尚不能久

表示天地具備了那麼大的能量,都尚且不能讓飄風驟雨持久,也就是飄風不能夠持續一上午,驟雨不能夠持續一整天。

而況於人乎?

何況我們人類呢?人類怎麼能夠做到像飄風、像驟雨一樣爆發出很大的能量而還能夠持久了?顯然,我們就能看到老子是從天地的自然現象中發現的規律、道理、哲思來反證人類的行為,是不能按照飄風驟雨這樣的節奏來做事情的。當然,這裡也是明確提示:聖人的「言」是可以在天地之間、在人類社會起到類似於飄風驟雨這樣的效果的;但是聖人他也是人,他的能量不可能大於天地。「天地尚不能久」,很顯然能理解聖人也是人,也不具備有天地那麼大的能量,所以他需要希言。希言合於天地的自然,合於人類社會的自然,也合於他的自然,這樣要少消耗他的能量。那麼如果多言呢?第5章講「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上面學習了老子的精彩論述之後,對我們的現實就具備了很大的指導意義。這一章給我們的啟示就是:無論是學習經典,無論是工作,還是我們去做一件事情,都要保持一種「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的節奏,這樣才能長久;如果是飄風驟雨,那麼顯然是無法持久的。舉例:就好像我們在走路,如果是一種慢走、一種散步的節奏,往往可以走得很遠。但是如果按照100米衝刺的節奏,可能衝刺個幾百米就氣喘噓噓,就難以為繼了。

從事於道者

所以,按照以上的哲思,從事於道的人。那麼,這句話的意思是:想要學道、想要修道、想要行道的人,應該保持一種合理的節奏。

道者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失者同於失

但是實際上,分了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道者同於道」。那麼道是什麼樣的節奏呢?第6章講「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修道者要像道母一樣「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來做事、來作用於天地。

第二種情況是「德者同於德」。什麼是德?德有個標準定義,就是51章「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當然我們還可以加一句「功成弗居」。只要你的思想、品格、觀念、實際的行為,做到了「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功成弗居」,那麼你一定是有德之士,甚至你是厚德之士。

第三種情況是「失者同於失」。結合上文,在這裡「失」就表示做事情用飄風驟雨的節奏難以持久。有個成語叫「言多必失」,正好合於本章的「希言自然」的內涵。什麼叫做「言多」呢?就表示多干預,好像飄風驟雨一樣,但是難以持久,必然導致失敗。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這一段是前面的三句話換了一個說法,在這裡就不重複了。最後就是結束語: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17章有這句話「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我們在前面已經簡單地論述過「言-信-精」之間的關係;在《白話老子》第5章、第17章的解讀當中,我們解讀得更加詳盡,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為什麼「信不足焉」?就是「多言」。一般可以理解「多言」是政令繁多,偏離了清靜無為的要旨,而是「以智治國」。那麼從「言-信-精」之間關係來看,「多言」則消耗了大量的「精」,而「精」是「信」的載體。所以「多言」呢,「信」自然不足了,言出而沒有起到效果,百姓也就自然不相信了。

實際上,最後的「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它是跟這一章的開始「希言自然」做了一個首尾呼應。這樣,就形成一個很完整的章節,也符合解經三原則「句不離章」的解經要旨。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白話老子》連載第23期:【希言自然】章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