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白话老子》连载第21期:【孔德之容】章

 

d51b676f2dbb100c87b3e857f51f087e白话老子》21期:【孔德之容】章

讲述:黄晓明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

其名不去

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解说】

 

老子论道,主要有4个章节:第1个章节是04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第2个章节是14章,第3个章节就到了21章。我们这个周二学了20章,20章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因为老子是完全地感通了大道,所以他叫做“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食母有什么特征呢?或者说怎样才能食母呢?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就能理解怎样才能够食母,你是需要有德的。当然你完全地食母,那么你就必须要有“孔德”。这“孔”是怎么理解呢?孔,它是美好的意思,就是这个德是非常地美好。孔在甲骨文当中,左边是个子,右边是个小鸟,所以它是个“求子的候鸟”。古人说,这个家庭添人丁了,这是好事,所以“孔”有美好的意思。那像我们所知鸟类的孔雀,这个“孔”就表示很漂亮的意思。

 

所以“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第一是说你有德,这个德必须符合于道;第二,我们说什么叫合于大道?无私合于大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当你在为他人做奉献的时候,当你把自己多余的财货、把自己多余的真知奉献给他人的时候,这就是大道之行也,这就是德。

 

所以,有道必有德,有大道必有大德。那表示真正地要想感通大道,首先要有德;当你想完全地感通大道,那必须有大德。所以53章讲:“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在完全感通大道的状态下,他就进入了对大道的深度返观。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为,在汉语中,也有创生的含义,如:高叟之为诗也(孟子)。“道之为物”这个为,就是创造的含义,在义理上,我认为是更胜于“作为”的含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意思是当大道开始创生“物”的时候,她是表现为只有“惚”和“恍”这两种物的存在形式。

 

结合第4章的“湛兮似或存”,就可以明显看出:湛,非常接近本体,什么都没有,犹如一块透明的玻璃,或者非常干净清澈的水;此状态下,还没有惚恍,也没有象帝。然后才创生了惚恍。

 

什么是惚?惚,就是内心感觉到“忽”的存在。通过汉典可以查到:忽,就是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3000厘米,或者1/20000克,表示这个东西又微小又很轻。所以,我们词语当中就有忽然、疏忽、飘忽、忽视,都跟忽这个本意有关系。我们引用《庄子·应帝王》混沌与倏忽的寓言来判断:忽,就是基本粒子。

 

那“恍”是什么呢?恍,就是内心感觉到有一种光。如恍然大悟,心中一亮,明白了某个事理。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也就是在惚恍之中,逐渐地出来一个“象”。我们曾经解释过什么是象?象,就是一种动感的图像,在这个图像之中,它展现出未来的演化的趋势,未来将要出现的生命。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那么在象之后,逐渐地出现了“物”。这个物表示什么呢?这个物表示大道孕育了最初始的生命。我们发现第4章出现了沖、渊、湛,这实际上是“水本论”。但是在历史上,水本论隐藏了、不见了,而占主流的是元气论:大道是先创生元气,然后再通过元气逐渐产生了万物。

 

《易纬·乾凿度》讲:“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郭店楚墓出土了老子的甲、乙、丙三本,它同时也出土了一个道家典籍叫《太一生水》。实际上这“太易”和“太一”就是一个东西

 

那么我们将水本论和元气论结合起来理解。大道既创生了水,表示为:沖、渊、湛,渊表示一种回旋;同时还创生了气。一开始“太易者,未见气也”,是没有气;“太初者,气之始也”,开始产生了一种很均匀的元气;然后呢,“太始者,形之始也”,为什么呢?因为水有“渊兮似万物之宗”,她有一定的回旋的力量,那么这个回旋的力量也同时带动了气的这一种回旋变化。这个气一旦动起来之后,它就产生了阴阳,产生一种对待。一动起来之后,它必然有相对活泼的、主动的、清扬的,还有一种是相对安静的、被动的、浊滞的。当然我们还注意到“清”和“浊”,它也是三点水。那么阴阳会是什么呢?相互吸引、交媾而产生最初始的生命。

 

这就是我理解的“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我们人类、万物、最初始的生命的种子,就在其中孕育了。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这个“窈”和“冥”都是宝盖头,也就是穴的意思。那么穴,也可以引申为孔窍,自然有一种幽深难测之意,也就是冥这个含义。穴底下的幼,有微小之意;冥也有幽远不可见的感觉。所以这句话我们理解是:老子返观到在幽远不可见、难以测度的洞穴之中,有一种“精”在萌生。

 

那我们要解读一下“精”是什么?《说文》:“精,择也。”《庄子·人间世》:“鼓荚播精。”又《注》:“简(捡)米曰精”。那我们就能理解得了,原来就是把米(谷物)当中的比较饱满的选择出来,这就是“精”。这就是我们的理解“精”和“米”的关系,作为种子给它播下去。所以精的最初始的含义,就是挑选出来的最好的米。后来就作为精华,比如说挑选出来的精兵,在典籍之中选择出来的精义等等。

 

在这里的“精”表示什么呢?我们说“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有了气之后,气自然会凝聚成精。好像是石头一样,在石头当中必然有石头的精华叫玉;在煤矿当中也自然会有煤的精华、这种燃烧比特别高的煤精;在人群当中,人多了之后一定就能有人精的存在,这个人可能特别聪明,这个人可能智慧特别高、可能特别灵活等等等等。

 

《管子·内业篇》:“精,气之极也;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其实是气当中凝聚的最好的那一部分,叫做精。所以,精,就是气的自然凝聚的精华。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真”是对精的一种定义、修饰,表示:第一,特别凝聚;第二,这个凝聚当中的成分它是非常的纯粹,一点杂质都没有。比如说54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那么德和善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理解为:德是善的一种升华,这里面一点点的杂质都没有,一点点的个人的私欲都没有,这就是德。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表示什么呢?表示“信”藏在精之中,精是信的载体。

 

第5章讲过“言–信–精”之间的关系。圣人之言,为什么能对天地起作用呢?是因为圣人的言当中有信,言而有信,而且信是藏在精当中,深入解读了“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在第21章,我们重新来理解什么是信?就好像是无线电波一样,无线电波它是信息的载体。在最早的时候,有调幅、有短波、有调频,在不同的频率当中,它承载不同的信息。像到了调频,它可以承载立体声的语音信息。那么再高波段呢?还能承载电视的图像和声音。到了手机,在2G、3G、4G、5G的时代,频率越来越高,承载的信息量也就越来越大。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个信同样也是信息。那么这个信息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我们解读《道德经》,一定要不离《道德经》的原文,以经解经。这里面奥妙就在第4章讲的“道沖而用之或不盈”的沖,“渊兮似万物之宗”的渊。

 

沖,在《说文》的解读是“涌摇也”。我理解,这就表示大道的一种往外冲的一种动机,像水一样地往外冲。渊是什么呢?渊,是一种回旋。《说文》讲:“渊,回水也”,螺旋式地循环往复。

 

严灵峰讲:信,就是一种规律性。有道理。但规律性是什么?这个规律性如果从我们生命的内部角度看,它是一种人体内部的气血和各种液体的循环往复的运行;还包含了我们的生命,与天地之间有一种无形的、能量信息的交换;还包含了我们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循环往复的、无形的交互;那自然包含了天地之间的往来,天气下降地气上升这种循环往复;更大点地包含了太阳系、银河系、各种星系的运作。这种运作,无论小到我们个体生命、中到天地的循环往复、大到银河系以及各种宇宙星系的螺旋式的运作,都是表现为循环反复的规律性。但是,它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是一种递进式的循环往复。这种递进就是大道的冲的作用,这种循环往复就是大道的渊的作用。大道无时无刻不在背后推动着宇宙星系的演化和发展。

 

精,在《道德经》里面出现过两次。另外一个章节是55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可见含德之厚的人,一定是从大道得到的精。精同时也表现为精力旺盛,能量非常充盈。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那信呢?它有两种表现:第一种表现为真知,因为信有信息的意思,灵感源源不断,内心越来越明;第二种表现为一种灵验,言出法随,带有一种法。

 

那我们说圣人为什么“言善信”呢?为什么圣人这个言对于天地可以起到作用呢?对百姓也能起到作用呢?他做到了言善信,做到了言出法随。因为他参悟并实证了生命内在的规律性。33章讲“知人者知自知者明”,他修到了自知之明,内明的境界,这叫做“明”;同时他还把握了人类生命之间信息相互传递的规律;同时他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参悟实证了天地法则;同时后天返先天,进入了先天境界。

 

所以,圣人无论是对万物、还是对天地、还是对鬼神,都能做到言而有信,都能自然起到他的干预的效果。对天地呢?恢复天地之间的橐龠机制;对人呢?他的言、他的不言,可以点化气质,一句话可以使人得到健康的种子。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生命是相当健康,他可以把他参悟的这种气机在无形之中,自然地传递给他人。只要大家能够参悟《道德经》这个宝典,按照老子指导的动、静原则去修行,一定就能够把我们的身体原来循环差的、气机不畅通的现象,可以恢复到气血畅通、能量充盈,然后还能够得到天地能量。这就是圣人点化的作用。

 

所以这句话很重要,“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个信值得我们好好地参悟。到了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81章是收尾的章节,它重点讲怎样加强言当中的信。言,就是要不美,就是要随着内心而自然地流出。

 

自古及今

其名不去

以阅众甫

 

从上古一直到老子的当今,“大道”之名,是谁也不能抹杀的。我正是因为大道的感通才能够一一地来返观万物。

 

这句话重点在“阅”。阅是什么呢?《说文》讲:“具数于门中”。(徐锴注解:春秋大阅,数车马也。具数,一一数之也。)所以这个阅就有逐一返观的意思。地球的人类生命现在已经到了70亿。地球的人类,所有的生命,实际上都是在大道当中孕育的。而且老子以他卓越的返观能力,一一地都返观到了每一个生命的最初始的存在的样子。

 

这个“甫”是什么含义呢?甫,在甲骨文当中是田里面刚刚长出了那个小苗的样子。众甫,实际上就是前面讲的“其中有物”的物,也就是万物。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我为什么能够知道万物最初始的样子呢?“以此”。以什么呢?以最初始讲的“孔德”。我们知道有了德才能感通大道,有了孔德才能够深度返观到大道的象、物、精、信、惚、恍、窈、冥,乃至到第4章讲的沖、渊、湛。

 

这里面要注意一点:现代汉语当中知识、声音、观察、人民、形状,这都是现代的词组,但是在老子五千言当中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声和音不一样,观和察不一样,人和民不一样,知和识不一样;同样地形和状不一样。那么51章讲“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这个时候,物在天地之间才有的形而下的形;但是在大道内部孕育出生命的时候,他那个样子叫做“状”。这是形和状不一样。所以,我们解读这个状,就要跟14章讲的“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来联系解读。

 

那我们就把这一章基本解读完毕。21章比较简单,但是要跟第4章、14章以及后面的25章来联系解读。

 

【总结】

 

中心思想

有孔德,才能深入返观到大道的内部、万物创生的整个过程。

 

知识点

第一,名有“象、物、精、信,惚、恍、窈、冥,阅、甫、状,”大家都要去认真地理解和把握;

第二,形和状是不同的。

 

章序

20章是完全食母,即彻底地感通了大道。那么21章顺理成章开始论道,由此而返观到了大道内部的象、物、精、信、惚、恍、窈、冥。

 

定位

这是老子论道的第3个章节。读老子论道,就要与第4章、14章、25章一起,来合参大道本体演化天地万物的整个过程。到25章“有物混成”,就孕育天地万物基本成熟了。那么到了第6章,则表示从道母的玄牝之门生出了天地和万物的雏形。

…分享这篇文章…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电报易经资料分享:https://t.me/+gRFf6IBNgyc5ZDcx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白话老子》连载第21期:【孔德之容】章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