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四气调神大论》续、2、四时阴阳从则生逆则死等(78)王洪图

“秋三月”,阳气内敛,所以自然界有一种肃杀之气。阳气内敛,阴气偏盛,所以有肃杀之气,因此天气疾劲,地气清肃。在这样一种自然阴阳情况下,人们养生说要“早卧早起”。“早卧”是避免秋季的阴寒之气。“与鸡俱兴”,那是讲的具体时间,要注意“使志安宁”,秋天注意调节情绪,使情志安宁。“以缓秋刑”。因为秋季是肃杀之气,是一种刑罚之气,要“使志安宁”,同时要“早卧早起”,不要像春夏一样“夜卧早起”,这样的话来缓解秋季的肃杀刑罚之气,所以“以缓秋刑”。“收敛神气”,神气也应该内敛,因为自然界的阳气已经开始收敛了,所以人体的阳气也应该收敛,因此,神气也应该内敛。“使秋气平”,使自己的气血平调。由于收敛神气了,所以当然也就“无外其志”,人的意志也不要过分的活跃,象春夏那样,夏天像“若所爱在外”那样,要“无外其志”,使意志也要平静、收敛。“使肺气清”。因为肺与秋气相应,上边所说那样一些调养身体,都是为了保护人体的正气,特别是肺气。因为秋季养生不当,首先容易伤害的是肺脏,肺与秋相应。所以用上边那样一些注意养生的方法,“使肺气清”而不上逆,肺主肃降,肺气清肃是好事,是正常现象。“此秋季之应,养收之道也”。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秋天的养生,因此说是“养收之道”,养收气的规律,夏养长气,秋养收气。“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到冬季阴寒之气就更盛了,阳气不能潜藏,阴寒过盛,所以发生“飧泄”之病,“奉藏者少”。因为你秋天秋收没养好收气,所以到冬藏闭藏之气,也不能正常的闭藏。其实“冬为飧泄”也是不能闭藏的一种现象,肾阳大衰了,虚寒泄泻了,也是因为肾气不能藏了。

   “冬三月,此谓闭藏”。冬三月,闭藏,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潜藏了,阳气潜藏于内,所以用“闭藏”一词来形容冬三月的气象。水结冰,地被冻裂,所以“水冰地坼”。“坼”就是“裂”,滴水成冰,土地冻裂了,所以“水冰地坼”。自然界是这样一种现象了,这么寒冷,阴寒之气这样盛,所以人体要注意活动的时候,不要扰乱阳气,尽量阳气潜藏,叫“无扰乎阳”,不要扰动阳气了。不要扰动阳气,生活规律上要注意,“早卧早起,必待日光”。这可是古时候的生活了,那么阴寒,那么寒冷的天气,应该“早卧早起”,那确实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必待日光”,不是作,是起床。避寒,意思就在于躲避这种寒凉,古时候的气候一个是比现在要冷,这是气象学家研究的结果。再一个,古时候人们的那个保温的水平,肯定不如现在好,从养生角度讲,要避免寒冷还是很重要的。同时在情志要“使志”,使自己的精神意志,要“若伏若匿”,就要藏匿下来,就好象潜伏、好象藏匿下来一样,跟自然界的气象是一样的,自然界的动植物到冬天都有这种现象。你看这种,北方的树,寒冷冬季,除了针叶树之外,大都没有叶子了,那真潜藏下来了,看他生命就像停止一样,当然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停止,所以人的情志也要“若伏若匿”,把情志都藏匿,好象藏匿起来那样。“若有私意”,好象自己有什么私事不愿意泄露,那是什么呢?还要觉得自己情绪很好。不是说我什么都不想了,结果闹得心里很别扭、很抑郁,那不行。他“若有私意”,好象我自己有那好事,不告诉你。

   “若己有得”,要保持一种好象自己有所得,有所心得、有所成就,那样一种心态。其实在阴寒季节,这种心态可是很难做的,所以要求要注意这种心态的修养。冬季的自然阳光就少,天气又寒冷,人们多半都躲在房间里边,这时候如果再不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也很容易得病。现在研究证明说是光线差、光线暗,特别是到极地,黑天那几个月,没有太阳那几个月,人们抑郁症必作的就比较多。所以越是到这样的环境下,越要保持自己的心态,这是自己保持的问题,当然我们现在电源充足,有的电用不完的,那光线开得足足的,可以。但有毕竟多数情况下,光线是到冬天相对就弱了,所以我是从光线上来讲,其实拿自然界来讲,是阳气潜藏于内的问题,所以人阳气也潜藏于内,阳气潜藏于内,还要注意情绪的调养。调养什么?“若己有得”、“若有私意”、“使志若伏若匿”,这样使情绪上平静。再有,要注意“去寒就温”,不要冒触风寒,要注意保暖。“无泄皮肤”。无缘无故的泄露皮肤,所谓不穿衣服暴露于外,受风寒侵袭,“无泄皮肤”就要注意不受风寒的侵袭。“使气亟夺”,使人体的阳气反复夺失。“亟”就是频、不停的,我们过去讲过亟字,“阴者藏精而起亟也”,读成“气”,使气亟夺,反复的丢掉,反复的丢失阳气。因为皮肤泄露,风寒侵袭,阳气很容易丢失的。“此冬气之应”。这个养生的道理,是符合冬气的这种现象,与冬气相应。冬气什么?冬气就闭藏,人阳气也应该闭藏。“养藏之道也”,这是养藏的规律。“逆之则伤肾”。肾与冬气相应,所以“逆之则伤肾”。伤肾之后,春天可以发痿厥之病,也就是说到春天肾气没能好,春天,肝少阳之气不能生,肝脏也不能受到滋养,所以发为痿厥之病。“痿”是痿软无力,肝失其养,筋无力,因此可以出现“痿”,所以肝失其养而伤筋,叫做“痿”。“厥”是手足凉,或者手足热,在《内经》里来说,这“厥”在这里是指手足凉或者手足热,“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属于下焦之病,肾病,或者是肝之病。肾阴虚则手足热,肾阳虚则手足凉,所以到冬天养生不当的话,春天可以发生痿厥之病,因此又说是“奉生者少”。春天当生而不能生了,那是因为冬天因藏而不藏,所以春天当生而不能生。那么这个四季,除了本季养生不当要有病之外,还影响到下一个季节。因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相互关联的,根据每一季节的自然的气象,来定出一个形容词,叫做“发陈”、“番秀”、“容平”、“闭藏”,根据自然界阴阳升降这样的特点,来调节自己的养生的方法和规律。

  我们翻过页270页,看[理论阐释],四时气象与养生的问题。教材中提到本篇先论四时气象,后述摄养之法,四时气象本于天,摄养之法用于人,体现了天人合一,人法自然的养生之道,归纳成了如下这三个方面来讲这个问题。第一、是春之发陈、夏之蕃秀、秋之容平、冬之闭藏,来阐发四时生长收藏的气象特点,这是讲的气象。所谓象,即是万物形态容貌的征象,这是讲。下面又讲什么叫发陈,是说来表征养气生发、推陈出新的特点。蕃秀,来表征夏季阳气长旺,万物茂盛的特点。容平,是表征秋季阳气开始收敛,万物容貌清肃平定的特点。闭藏,是表征冬季阳气沉潜,万物蜇伏自固的特点,这是第一个问题,人法自然养生,是讲了发陈、蕃秀、容平、闭藏这样个不同的特点。第二方面提出,以四时气象作类比指导养生,提出了“四气调神”的方法。这不是调神的方法,春天应该“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夏天“使志无怒,若所爱在外”;秋天“收敛神气,以使志安宁”;冬天,“若有私意,若己所得”。这都是“四气调神”,以四时气象作类比指导养生,提出调神之法。第三个方面,我们教材提出来说,本篇所述四时气象,除指导顺时养生之外,也是理解《内经》五脏概念中四时内涵的重要经文。肝脏的内涵是和春季相应,春季是少阳生发之气,所以春天养生养好了,对夏天心脏心阳的旺盛,就是有助于心阳的旺盛。如果春养生不当,夏季心阳之气也不能养生,又会产生其他病,所以本篇尽管是谈的养生问题,其实也对五脏的概念问题,四时五脏这个关系问题,也是个重要的论述,这是四时气象、养生,[理论阐释]提出这样三个方面来讨论的。
  下面又提到[临证指要]当中,讲了两点。第一,是顺应四时特点养生,这个自己读一下。但是我们看到本段,虽然是叫“四气调神”,但是其调形的文字更多,尽管是调形的文字多,仍称为调神。可见《内经》的养生,调神在于调形之上,重视神的调养,确实如此,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没调养好,锻炼形体几乎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第二个临床应用问题,提到了“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阳气沉潜,天气严寒,万物蛰伏,人之精气亦应内潜闭藏,因此起居作息要“早卧晚起”,增加居室时间,减少冒寒的机会,所以要去寒就温,无扰乎阳,以适应这种环境、这种气象,这种精神尤其适用于老年、幼弱、久病等生机薄弱之人,这是很重要的事情。说我身体强壮,“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那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身体强壮,强健身体,逐渐的适应外在环境,你也不能说,我要适应环境了,我从来不练,偏三九那天,赤膊上外头练去,这恐怕还是不行吧?特别是对老年、体弱、乃至入病,生机薄弱之人,这个“必待日光”,这个道理还是很重要的。当然只是讲这个道理,所以咱们教材上说“必待日光”,言其晚也,而且也是有一定道理。下面讲了一下阴阳升降,冬天白天短、夜间长的这个道理。另外,就是寒凝气敛,污浊的空气难以消散,你太早练,并不见得是好事,尤其是老年人,本来睡觉就少,早练早练,夏季早练没什么不好,冬寒之气很严重的还去早练不见得是好事,应该适当的晚一点,特别老年人、体弱之人,在中国的北方,零下十度、二十度,乃至于三十度,说天没亮就出去练了,有这样人,也有练坏了的。如果他逐渐的长年如此,身体强壮,那可能适应性强,那有的就适应性不强的,突然一受寒,血管一收缩,冠心病发了,这种现象确实有的。所以早晨太冷的时候,不要太早的出去,特别是老年、体弱之人,出去之前应该喝点温开水,这样自己有好处。所以在临床应用上,昨天我出门诊有一个冠心病的病人,他还说天不亮我就起来,就如何。我说起那么早干嘛?他说送孩子上学。那没办法,他虽然四十多岁,还得送孩子上学,那是他的生活需要,不是他的身体活动的需要。我说你注意,早晨起来走之前,一定要喝点温开水再出去,穿暖一些,因为这几天突然寒冷了,本身心脏功能就不好,也应该非常注意。所以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还有其适应性,还有很重要的道理,但是对一般年轻人来说是工作需要,我天黑就得睡觉,那谁也解决不了你那问题,所以应该人精神上理解。
  下面看看第二段271页,这一段是讲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还是养生的问题,顺从阴阳则生,逆阴阳则死。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动;逆秋季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人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是首先谈到的,养生是否能够顺从四时阴阳的问题。“逆春气则少阳不生”。春为少阳生发之气,“春三月,此谓发陈”,那都是少阳生发的意思,所以如果违逆了春季少阳生发之气,去那样的话,不注意养生,所以“则少阳不生”,人体内的少阳之气就不能正常的上升。当生而不能生,首先伤害的是肝脏之气,因为肝应春,肝气通于春,所以叫“肝气内变”。“变”就是病变、变动,就是肝气变动了,也就是肝气产生的病变。同样道理,“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为阳脏,阳中之太阳,我们在讲《六节藏象论》的时候,不是讲“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吗?所以如果不能够正常的养生,违逆夏长之气,所以太阳不长、。“心气内动”。“动”就是空虚,心气不能旺盛,夏天当旺盛而不能旺盛,因此说心气空虚。“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焦满”,肺叶焦而胸胀满,肺气不能够清萧、不能够萧降。肺应秋,秋不能养生,所以肺气也不能清肃,因此说肺叶焦而胸胀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冬季养生不当,肾不能藏,肾气通于冬,所以叫“肾气独沉”。“沉”就是沉下而不闭藏,那么就是说四时和四季是相关的,第一个季节养生不当,首先伤害相应的内脏之气,当然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除了伤害内脏之气,还影响到下一脏之气的正常的产生。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这又讲的基本道理,四时阴阳升降也是万物的根本,万物生长变化都和四时阴阳是相应的,这是基本道理,所以“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这不单是人,所有的生物都是这样,“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为是万物之根本,人也在其中,因此圣人,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春夏就养阳,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生长为阳,所以春夏养阳,养生长之气,秋冬养阴,养收藏之气,收藏为阴,我们前面第一段不讲了吗?春养生之道,夏天是养长之道,秋养收之道,冬养藏之道。所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要根据这个规律来进行养生,所以春夏养阳,就是养生气、养长气;秋冬养阴,就是前面所讲的养收气、养冬气。当然对于这句话有多种解释,道理都是可通的,但是就是本篇的本意它应当是,“春夏养阳”是指养生长之气,“秋冬养阴”是养收藏之气,别的解释不是不可以,可以,但是就本意而言是这样。“以从其根”。春养生,它为夏养长之根,夏养长是秋收之根,秋收是冬藏之根,生长收藏,这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以从其根”,相互为根的。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万物与自然界的阴阳沉浮升降一样,人也和万物那样,沉浮于生长之门,沉浮于阴阳升降之门。因为阴阳有升降、阴阳有出入,就如同有门户一样,出入门户一样,所以叫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如果违逆了这样的规律,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的这样的规律的话,“则伐其本”。损害了人体的生命之本、阴阳之本。“坏其真”,使人体的脏真之气也受到损坏,所以“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那阴阳四时,升降出入,生长收藏,这样的变化,是万物之终始。万物都是这样,生长收藏、终而复始这样的变化着,“四时阴阳者,万物之终始”,终而复始、终而复始,生长收藏、生长收藏这样的变化着,“死生之本也”,也是生命的产生和生命的衰亡的这样一个规律。“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如果违逆了自然界这样的规律的话,就要产生灾害,对于人来说,就要产生疾病。如果“从之”,顺从了这种生长收藏,这样个阴阳升降的规律,“则苛疾不起”,就不会发生疾病。“苛疾”我们在前面讲过,“虽有大风苛毒,弗能害也”,讲过这个“苛”字。又可以理解为是严重,也可以理解为是细小,“苛”是细微的意思,“严重”也可以作“苛”来解释,“细微”也可以作“苛”来解释。所以说如果顺从了自然界阴阳升降、生长收藏这个规律的话,重病不会发生,一种解释。另一种理解,小病也不大发生,因为你顺从了阴阳之道了嘛,都可以解释。是为得道”说这是得到了养生之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圣人懂得养生之道,所以能够履行、实行养生之道,按这个规律去养生。愚笨的人,违背这个,这个“佩之”可以读成“悖之”,违背的意思,愚者违背了这个道理。“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顺从阴阳规律,当然就跟上边一样的,“从之则苛疾不起”,“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治”就是正常,顺从阴阳规律的话,一切都正常,身体就健康,“逆之则乱”,违背了阴阳这个规律的话,人体就产生疾病。“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把正常的给它变成不正常的啦,“是谓内格”,这就成为内脏之气,与四时阴阳之气相格拒,而不能协调了。本来我们讲的四气调神,相格拒就相不协调了,那当然就成为一种严重的疾病了,甚至于是危险了,有生命的危险了。这个“反顺为逆”的人有的是,我们讲《上古天真论》不是讲了吗?“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渴其精,以耗散其真”,这不都是“反顺为逆”的吗?当然,现在讲的四时之气也是这样,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是有的,前面也讲了,“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等等等等,那不都是讲的这些问题吗?顺啊。如果反过来,那就是“反顺为逆,是谓内格”,内脏之气与四时之气相格拒。那么讲了这样个重要性,养生是要顺从自然,与四时阴阳升降协调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进一步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了,“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古圣人,高明的医生不治已病,不是说等他有病了之后再治,而是治未病,没有病之前就要进行治疗,中医养生就是这个问题,预防为主的思想也是这个问题。我上次提到了,我们国家卫生工作四大方针,其一条就是预防为主,那也是不治已病,预防让他不发病,治于未病之先,还没有发病就进行治疗,所以叫治未病,未病之先就进行治疗了,那也就是预防了。“不治已乱治未乱”。这是从国家和社会来说,不是单纯的讲的是医生问题了,对于国家、对于社会来说,应该在治理其未乱之先,你把社会治理得很好,它自然就平静,不要等乱已经发生了,再去整理,再去治理,那就是相对来说就晚了,受到损失就大了,所以叫“不治已乱治未乱”。未乱之先,先把社会治理好,把国家治理好,“此之谓也”。这是把人治病和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同样看待的。所以从这之后,从《内经》这样思想之后,把治国和治家、治病作为一起来看待。所以历史上的医生,也曾经有过自我安慰,说“不为良相,但为良医”。良医、良相,他自己这么看的,当然也对。我们现在是作为医生,我治人也是很重要的,但是话说回来,从《内经》上看治人治国,它都是一个道理。“夫病已成而后药之”。病已经形成了,“成”是比较严重了,“而后药之”,然后再给他药物进行治疗。“乱已成而后治之”。社会已经很乱了,很动乱了,然后再去治理它,这就是相对来说就比较晚了,好象是“渴而穿井”。口渴了想起来去挖井去,去打井去。“斗而铸锥”。战斗已经发生了,才去制造武器,“锥”是一种武器。“不亦晚乎”?那是太晚了,当然是“病已成”。我们现在也还治疗很多的是病已成的,医院病房收的那些,康复的也还是已成的大部分,多半还是已成的病才去治的。但是这里所强调的不是说已成的病我们不治了,而是说我们要强调的是,预防为主的问题,要注意养生的问题,要注意到向民众宣传养生思想。包括我们现在的讲卫生,卫生也是保卫生命,跟摄生的意思很相近,不要等到病以后,再去想起来该治了,这是不好的,应该注意强调的是养生,当然病以后,我们还治,这是另外一个含义,这一段文字就讲完了。
   我们翻过页,看看[理论阐释],[理论阐释]当中提了这样三个问题。第一个,关于“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这句话是讲的大道理,我们《内经》反复强调这样的道理,我在其他的篇章中,也不断的讲这个内容。“四时阴阳,万物之根本”,是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是《内经》“天人相应”整体观的基础理论,也是中医养生学说得以建立的学术支柱。养生,要人和自然相联系起来,这确实是中医学很重要的一个也是养生的一个特点,它是建立养生的一个理论基础。关键的问题,在养生方面还是要养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气,根据四季的阴阳之气的升降,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确实值得深入研究。社会越进步,人的寿命越延长,越需要养生,从中医理论上,应该认真的研究发掘创造更好的养生的方法和技术。第二个问题,就谈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问题。“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有好几种说法,刚才我提到的,指春夏养生长之气,秋冬养收藏之气,生长之气就是阳,收藏之气就是阴,我说这种解释是最符合本篇的意思。在我们教材提到,在前代的注家当中,明代的马莳,和清代的高世栻(高士宗),都持这种见解,我们认为是与《内经》的本意是相合。然而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三说,也各有道理,也可以符合临床,与《内经》之意不能说是相反的。所以我在讲本门课程开初的时候,就提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不是说解释《内经》某句、某个字,只有一个说,不许他说,不是的,它都符合实际,都符合《内经》的理论体系,因此都可以成立,但是毕竟相对来说,有一个是最准确,不反对别的说法。另外三说,比如第一个,王冰是阴阳互制论。阴阳互制的,他说春夏养阳,说是春夏因为阳气盛,应该从食物上养生来说,应该注意吃些凉东西,因为阳热之气盛,应该吃些凉东西,不要阳热太盛了,使人体相应。秋冬,应当适合吃一些温暖的食品,以避寒凉,对不对?对啊。这在实践中有啊,夏天天气很热,吃点冷饮,这都可以,当然不可过了,冬季寒凉,你想吃温暖的食物,可以。有啊,我记得我有一个老师是四川人,他说他们家乡就有个习惯,他们家乡,不敢说是整个四川,反正他们家,我去那天正好是立冬,他们家正在吃附子炖羊肉,他说我们家乡就有这习惯,立冬了,寒冷了,附子是热性的,羊肉也是热性的,他就那天吃,所以符合实际,王冰这种解释,对不?北京那天下大雪了,我看那个火锅城那天生意特火,他想想外边太冷了人们都去吃火锅了,热乎的。第二种提法,对这句话的解释,是从阴阳互根的角度来理解,比如说张介宾就是从阴阳互根论来讲这个问题。他阴阳互根论他是从病的那个角度讲,说春夏伤于阳,秋冬则病;秋冬伤于阴,春夏就为温热之病,他是从这个角度讲,也是符合临床实践的。因为阴阳是互根的,你春夏伤了阳气了,秋冬他就阴精也藏不好。秋冬阴精不能藏了,春夏也要得温热之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就是冬天养生不当,春天得温热之病,符合不符合实际?也符合实际。所以张介宾从阴阳互根那个角度来理解,春夏是阳,为阴之根;秋冬是阴,为阳之根,阴阳互根、互用,养阳不当,阴也不能生;养阴不好,阳也不能正常长。第三个观点,是以张志聪为代表的,是阴阳盛衰的,从这个角度立论,认为春夏虽然阳盛于外而阴虚于内,秋冬是阴盛于内而虚于外。春夏看来是阳气盛,其实里边还寒,阳气盛于外而里边反而寒,符合不符合实际?也相当有一部分,确实有这种情况。所以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有“夏月伏阴”之病,而春夏宜养其内虚之阳,春夏的时候应该养阳,他这个“养”是补养的意思,这种人是阴寒内寒的人,要春夏去补养,他说,好。是好,不错,本来就阴寒盛,你在冬天养阳他不容易养起来,春夏自然界的阳气盛,借着自然界之气,阳气盛,再给他温热药来补,他容易养起来。所以张志聪这种解释,那秋冬养阴也是这样子,也符合临床实际。所以我说尽管我们提出一个说法,马莳等人观点,认为是最符合本篇的意思,但是另外三说也各有道理,那是针对不同的情况,他都有他的道理,针对不同的情况来说,这是关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上的解释。
   关于“治未病”的问题,本篇的治未病就是讲的预防,未病先防。在整篇的《内经》当中“治未病”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既病防变,有病之后,要防止其传变,也叫“治未病”。这是从咱们那个“治未病”这个概念上,从《内经》记载上来讲,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主要的是本篇所说的,未病先防这个“治未病”。也有的篇章提到的是已病既病防病。比如既病防变的问题,看咱们教材,在关于“治未病”这里头,第三个小的自然段,“治未病”除未病先防含义之外,在《内经》还有既病防病的内涵,如《刺热论》所说,“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等等,还有说,“肺热病,右颊先赤”等等等等。就是哪个内脏之病,它首先在面部之上有所表现,表现的部位不同,所以中间有删节。“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也”。已经发现有赤色了,就是有病了,没有真的表现出严重的时候,要赶紧治,这也是叫“治未病”。所以说要求医生在掌握疾病传变规律的基础上,密切注意病情,洞察其演变趋势,抓住时机,早遏其路。早遏其路本话,就是在《素问.刺热论》里的话。早遏其路,遏止疾病的传变的道路,这也是刚才咱们引证了《素问.刺热论》那一段之后,其中有一句话“早遏其路”,遏止它传变的道路,这也叫“治未病”。所以大家后来很熟悉的《难经.七十七难》的话,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你看《难经》的意思,也是说既病防病的意思,《金匮要略》也有这样的话,都是既病防病,那也叫“治未病”,而且在临床上,也是很有实践意义的。
  下边我们就看[临证指要],[临证指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原则的临床应用问题,第一,提到的指导养生防病。指导养生防病,第一点又谈到的保健锻炼问题,顺应四时阴阳特点进行保健,陶治情志,身体锻炼,当然也提到了一些饮食物的问题,总之是要顺应四时。第二点,是结合体质特点来实施养生防病。当体质阴阳之偏,与季节阴阳之偏性质相同的时候,那就防止其阴阳之偏过盛。本来阳盛体质,到夏天了,自然界也阳盛了,这种养生时候要注意,不要阳气太过了,应该怎么样注意平息它,如果是相反,就利用四时阴阳升降之机,来纠正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比如刚才我们举例说,张志聪的那种理解,本身这人阳气不足,一到冬天就犯病,这个时候你在夏天就给他补阳气,夏天自然界阳气盛,我们给补阳气的话,容易发挥作用、容易取得好的效果,那不就等于冬天的病也就治了吗?所以这个是根据个体的体质,结合自然界的阴阳升降来养生的问题。
···分享这篇文章···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电报易经资料分享:https://t.me/+gRFf6IBNgyc5ZDcx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四气调神大论》续、2、四时阴阳从则生逆则死等(78)王洪图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