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黄帝内经》食物的意义——师说(15)曲黎敏

昨天我们讲到,药都是走其偏性,食物都是走其和性。那么中国是重视饮食文化的国家,中医里认为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那么这些到底是什么概念呢?大家一定要牢记,五谷指的是粮食。粮食里面主要指的是大豆、小豆、小米、米、面这五种东西,它们是养生的最重要的食物。在中医里面来看,最高等的医生应该是食医。春天应该吃什么呢?认为春天最好的食物是粮食。为什么注重粮食呢?因为春天并不产生粮食,主要粮食是头一年的种子,而种子都是讲究生发之机的,种子都可以发芽,所以在春天的养生里面是特别注重吃粮食的。夏天古代在《周礼天官》第十章里面提到,就是说夏天我们应该吃重的是羹剂。为什么要吃羹剂呢?因为夏天我们的阳气全都浮跃在外,而我们的五脏里面是最为空虚的。那么这个时候任何滋黏的,味道比较重的东西,对我们的脾胃来说都是难以消化的,哪怕吃肉都要切成很碎的末来吃,煮成羹来吃,这样对身体才有好处,这就是春夏的吃法。到了秋天,在中国文化里面,在《周礼》里面,比较注重酱剂,就是大酱、辣酱之类的东西。大家都知道酱是怎么生产出来的?酱都是发酵的东西,它是可以有利于食物的消化的,因为到秋天的时候你可以进一些厚重的东西,秋天正好是万物生长成熟的季节,这个时候的东西它们味道是比较厚重的,所以吃一些酱剂的东西,有利于它的发酵和消化吸收。到了冬天,一般来讲是比较注重饮剂的。比如说一些淡酒,这样一方面可以通筋脉,另一方面可以取暖,就是驱寒取暖。中国古代的洒都类似于现在的醪糟,都是粮食发酵而成的,醪糟在古代已经算是很烈的洒了,都是很淡的,不像我们现在是一锅头,二锅头这种的,这就是食医春夏秋冬的吃法。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什么样的饮食习性呢?1、以纤维性食物为主。所以中国人使用的是筷子,筷子主要是针对纤维类的东西而存在的,而且筷子本身也能体现中华之道,两个东西,就是一阴一阳。在你使筷子的时候,动的那根筷子就为阳,不动的那个就为阴。所以这就叫道日用而不知,刻意的去想阴阳你不见得能懂,可是每天实际上你在用筷子的时候,甚至你走路的时候,都是阴阳。走路的时候我们抬起的那只脚就为阳,落下的那只脚就为阴。那么你往前走的时候,最终阳要转化成阴,阴要转化成阳,这些道我们每天都在用,但是呢,可能不去懂它。但有一个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不可以背道而行,你不可以违背道的法则去做,这是纤维性的食物。可是西方人是用刀叉的,所以他们是以肉食类的东西为主。而在中医里讲,鱼生火,肉生痰,这样他就喜欢喝大量的冷水,来去这个胃中的燥火。所以西方人慢慢在人体内部形成一种湿气,容易壮大和肥胖,这都是跟饮食习惯相关的。

   2、中国在饮食方面比较讲究和谐圆融。在中国吃饭,用的一定是圆桌。只有在饮食的时候,它才告诉你,饮食是人类最放松的时刻,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放松、愉快的心态,同时在这个时候是不分尊卑贵贱的,这是我们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特点。所以大家以后在生活当中不要老去催促孩子快吃、快吃,那样的话对他将来的脾胃,都会有很坏的影响。3、中国文化喜“社稷”。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在传统文化当中,鼓励大家不是喝牛奶,而是喝小米粥,甚至包括孕妇,你要刚刚生完孩子,那样最佳的哺育食品就是小米粥。那为什么喜欢小米粥呢?小米粥虽然粒很小,但它是种子,它是可以发芽的,所以中国非常注重食物的问题,它注重了食物这种生发性。

  下面讲一下孔子的饮食观念:“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羯,鱼绥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其气;唯洒无量,不及乱。沽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食不语。”食不厌精,就是说吃东西,一定要吃很美味可口的食物。脍不厌细,脍,是把肉切成很细的丝。古代认为肉食类的东西营养价值很高,像猪牛羊这些作为五畜,它对人体是一种补益的,就是这种脂肪类的东西是补精血的作用。在中国古代,认为这种补精血类的肉食,是要求老人60岁以后可以吃一些,因为人老了以后精血不足,所以这个时候希望用这些肉类的东西来补益一下身体。孔子在这儿要求脍不厌细,就是把肉一定要切得很细很细的,这样才有益于消化。然后是食殪而羯,鱼绥而肉败,像腐烂的食物一般的话不许吃,颜色不好的不吃,食物的颜色不对的也不要吃,变味的东西不吃,烹调的方法不对的话也不吃。

  为什么这样讲呢?比如说我们原先讲过,像鸡,它是属于火性的,如果你来烤它的话就属于失饪,你没有因循着这个东西的本性去烹调它,因为它属于火性,这样你增加它发散的力量,这就叫失饪,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像鸭子你就一定要去烤它,因为它本身属于寒性,寒性的东西你烤它,等于把它的那个寒凉的性质去掉一半,然后取其平补之性。不时不食,就是不按季节,不按节气去吃的东西不要去吃,比如冬天吃西瓜,在古代人认为就是不守时令,这种情况就不要去吃。古代强调一定要吃应季的食品,所谓应时的食品是跟当时的天地之气是有关系的。原来讲过,像喝菊花茶,它最多的得四季之气,但它最重要是得秋冬二气。任何都有两个方面,有气有味,所以不时不食是告诉你,一定要按照时节去吃,是守住其气,按照它的气去吃。割不正不食,就说这个东西在烹饪的时候,切割的方法不对的话都不要吃。

  看起来好象是孔圣人对厨师的要求简直太高了,实际上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认为如果一个厨师,在你烹饪的过程当中,你连如何切割都不知道,这样你做别的事就不见得很保险,比如也许调料就会放错。一切行为都要看你现在是怎么做的,你怎么做的就代表你是怎么想的。所以圣人的要求中完全正确的,就告诉你做人一定要精粹,这都是对人性,人格的一种要求,人生态度是否严谨的一种要求,所以孔子的说法是非常正确的。不得其酱不食,不同的季节要配不同的酱,就是说如果配伍不当的话,也不可以食用,这就是讲了一个配伍的问题。中药的配伍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食物的配伍,甚至中国最早有关写医药方面那个人的书,就是写过这方面书的一个人,就叫伊尹,他实际上上就是殷王的厨师,商汤的大厨师。而第一本中国关于中药的书,实际上既是一本关于饮食的书,也是一本关于中药的书,它都是讲究配伍的,所以说不得其酱不食,就是配伍要恰当。

  肉虽多,不使胜其气。这句话就是好象我们现代人做了一件很不对的事,就是说你即便吃肉吃很多的话,也不可以胜食物之气,就是我们经常管馒头米饭叫主食,它就是食。就是你吃再多的肉,不可以超过主食,古代认为主食才是养生的一个重要东西,就是谷物类的,所以它叫五谷为养,这才是养生的要点。所以我们现在生活当中,很多人想要减肥之类的,就把菜当作主食来吃,这在古代认为是不对的。菜只是一种补益,五菜为充,就是作为主食的一处补充而存在。唯洒无量不及乱,就是说酒可以多喝,但是这个酒大家一定要记住,就是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醑糟,这个醪糟你可以多吃,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不及乱,不要让自己喝醉了出现一些非理性的事情,这是原则。像醪糟这类东西,我建议以后妇女都可以多喝,因为它大补气血。过去这都是家酿的东西,而且不是勾兑出来的,所以它非常好。沽酒市脯不食。买的酒不喝,市场上买回来的肉也不吃,所以很有可能在孔子的年代,就已经出现假冒伪劣了,这是一个问题。所以圣人有先见之明,因为商人都是求利的,在制作上就会有些不实,所以他说这种东西不吃。不撤姜食。古代是非常鼓励吃姜的,我们原先说过,冬吃罗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处方。就是冬天一定要吃罗卜,夏天一定要吃姜,姜是暖胃的,在这儿不撤姜食。古代其实还有一句话,就是上床罗卜下床姜,就是晚饭应该多吃罗卜,因为罗卜是顺气,它能够帮助你的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使得你夜里能有一个很好的睡眠。下床姜,就是当你起床以后可以吃些姜类的东西,因为姜在中药里也是经常要用到的,姜是助阳的,助生发的。因为你起床了,你要做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吃一些姜来使你的阳气更加振奋,所以古代叫不撤姜食,每顿都要有一些姜,但是晚上吃罗卜。

  不多食,也是对饮食的一个要求,一般来讲,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如果你吃得太多,会造成脾胃的负担。很多人可能没有想过,当胃的负担加重以后,它会夺心的气,火生土,心为火,火就会生脾胃。但是如果你胃的负担特别重了,气不足,你消耗它的力量不够的话,这就叫子盗母气,这个儿子就地到妈妈那儿要气,就是要心火之气,所以当我们吃得很多的时候,就会导致心脏的不舒服。尤其是过节的时候,很多人很不注意这种饮食的安全性,就会暴饮暴食,古代是非常反对暴饮暴食的。心喜则气缓,气就涣散了,一高兴气就有点外散,再加上过节的时候暴饮暴食,所以很多老人在子女回家的时候,一下子盗母气,心跳加速,就得叫120了。暴饮暴食好象损的是脾胃,实际上损的是心肺,大家把这些原理懂了以后,你才能明白圣人为什么让你不多食。食不语。就是吃饭的时候你不要多说话,因为如果吃饭的时候多说,多语谈笑的话,这个时候就会造成,比如小孩子就有可能会噎住,那样的话是不安全的。所以孔子是非常强调饮食的问题,他认为饮食实际上能看出你人生的一种态度,能看出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时孔子非常强调,人之所慎重的,一个是斋,这个斋有斋戒的意思,同时也有吃饭的意思。就说你要注意这方面的东西,你要是斋戒的时候,祭祀的时候你要懂礼,宁可不说话,也不要胡说话,不要像我们现在去拜庙一样,进了庙以后逮着哪个佛都跟佛说,保佑我,保佑我多发财,不是那么回事的。其实就是佛像也是有各自不同的职能的,你该跟不同的佛说不同的话才对。比如说在佛学里面有一位佛是药师佛,那么你对药师佛的期盼,企望,应该是关于身体方面的一些原因。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孔子是戒,非常的慎重,斋,还有战、战争,认为战争会造成人民生活的动荡,这点很不好。还有一点就是疾病,疾病要很谨慎,而且孔子是不乱服药的,药不见得是治百病的。现在很多人去想,就是说花钱可以买健康。你一定要小心,现在是花钱买不来健康的,中医讲究的原则是,自己的健康自己作主,你一定要为你自己的健康作主。你任何的疾病,都跟你的身心是密切相关的。你不好好吃饭也会造成疾病,不好好睡觉也会造成你的疾病。为什么说跟心还有关呢?在临床当中会遇到一些病人,有些人这个病老治不好,治不好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她自己觉得她丈夫一辈子都没有关心过她,但是她后来发现,她只要是不能动了,在床上躺着,她丈夫就可以来关注她,而且她只要瘫痪的话,她丈夫就会抱着她去厕所,去喂她的饭。她一生没有体会到的一种温暖在生病当中体会到了,所以她这种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瘫痪症。她就要折磨你,她根本就不想好。不是她不想好,她也想好,但是她心理的最深处这个东西会给她带来一定的稳定。还有现在小孩子也是这样,小孩子如果他自己觉得父母太不关心他自己的话,后来他突然发现他发一次烧,父母全绕在他身边,这样的话他就会觉得只要一生病,父母就会回到自己的身边。所以得病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我们生理上的一种反应,可能也是我们心理上的一种反应。

  刚才讲到过,就是不按季节收割的东西不要去吃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几个重要的节气,是讲究进补的。第一个重要的节气就是冬至。冬至就相当于我们原先在讲养生的时候说到的子时,在这个时候是一阳生,阳气开始生发起来了。所以有很多的老人,有很多的养生家为冬至该什么经常会吵架。吵什么呢?有的人说,这个时候因为冬至了,到了最冷的季节了,一派阴霾之气,他们鼓励吃当归生姜羊肉汤。另外一种人就说,这个时候已经一阳开始生发了,所以要平这个气的话,就应该吃鸭子,因为鸭子的气是平的。所以我经常跟他们开玩笑,说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因为中国的节气是非常准确的,时间段都非常准确,几点几分。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这么去做,在冬至前吃当归生姜羊肉汤,如果冬至是下午四点钟的话,那么你中午饭就吃当归生姜羊肉汤。四点钟以后,就是冬至开始了,一阳已经升起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吃虫草鸭子,因为冬天是可以进补的,因为冬天热全在里面,可以把一些很不容易消化的东西都可以消化掉,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喝清淡的鸭汤。

  一阳生的话,你还可以做身体方面的一些辅助的做法,比如说买艾条来炙神阙穴,就是肝脐的四周,在冬至的前后四天,一共是八天,加上冬至那天是九天,你可以前后去熏这个肚脐。因为神阙这个穴位是连接我们先天和后天的一个很根本性的东西,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这样做的话,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这是一个节气,就是说冬至进补。还有腊八这个节气,我们中国人非常强调喝腊八粥。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呢?腊八粥实际上是什么呢?你看腊八粥里面所有的东西,几乎五谷全在里面,比如大豆、小豆、小米、米,还有红枣,桂圆这类的,全部都在里面,所以这个是什么呢?因为冬天的时令对应我们人体的五脏是肾,而豆类的东西是入肾的,所以喝腊八粥实际上是补精髓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古代的这个节气是不会错的,它是在告诉你,在这个时候并没有新的粮食产生,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吃的全是种子,全是种子的精华,所以一定要喝腊八粥。甚至讲究腊八的时候,过去的有钱人家一定要施粥,就是说你要把这些恩爱,把这些对人们所有的人文关怀都要送给大家,这是很重要的,所以这是喝腊八粥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等到立春的时节,我们要吃春饼。而春饼里面都是韭菜、豆芽、鸡蛋这些,全是助春天的生发之机的。所以我们听了这些课以后,大家就要明白一点,就是我们吃也要吃个明白,活也要活个明白,生病也要生个明白。

···分享这篇文章···

本站提供起名、择日、婚姻、事业、财运、官运、健康、考试、人际关系 等周易预测服务。

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黄帝内经》食物的意义——师说(15)曲黎敏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