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师说(4)曲黎敏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人们的养生之道在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落叶满地的秋天,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第七集:《秋季养生》

  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秋季的养生。那么在秋季的养生里,《黄帝内经》强调的是秋天怎么养收,养收敛之机。秋三月指的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黄帝内经》。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秋三月,此谓容平。容:大。平:平展、盛大。指的是秋天的气象。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指秋天燥气开始升起来了,燥气指秋天的正气。我们相反,我们经常用一个词就是烦躁,这个词指的是两个病,烦:心病。烦的一边从火一边从页,就是心火上头的意思。躁:躁动不安。指肾病,就是肾精不足为躁。肾精不足就会舌头抖,手抖。肾精不足呢?就不能炼精化气,就不能上脑。肾精不足就是大脑思维有问题,想事情就想得不周全,想事情不周全就会做事不成功。那么秋天的燥气起来就是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以后,这个时候我们在睡眠上是怎么样的呢?就跟春夏有了很大的变化,叫早卧早起,就是因为天地的气机开始收敛了,所以我们人体的气机也要收敛了,就要早一点睡觉,然后早起还是不变的。早起是什么时候呢?叫与鸡俱兴。就是跟鸡叫的时候一起起来,就是过去我们经常说闻鸡起舞,这个时候就要起床了。但是这个时候对情志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安宁(使志安宁)。因为在原先的时候,我们曾经讲过,就是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到了秋天燥气起来的时候,人的情志容易不定。为什么呢?这就叫秋刑。

  人们常说:九月秋凉。随着秋季的到来,人们的身体会出现一些病的症状,心情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人就会联想起古人所说的秋天有肃杀之气,这是怎么回事呢?

   秋刑是什么呢?就是肃杀之气。秋天有肃杀之气。所以在过去我们中国人在刑法上都是怎么呢?一定要秋后问斩。因为天地的气机当走到秋天的时候,就是天地之气都走肃杀,这个时候在人世上也是表现为秋后问斩。春天一般都是什么呢?因为春天主生发,叫做生而勿杀。所以春天一般的话,过去在刑法上是讲究大赦天下,这就是赏而勿罚的意思,就叫助生发之机。就是人事其实跟天地自然之气是有一个对应的,这也叫做天人合一,就是都有一个对应的象,以缓秋刑。到了秋天的时候,我们要缓释这种秋天的肃杀之气,怎么缓释呢?它说了几点。1、收敛神气。就是你过于外散,夏天那种过于外散的情况要收回来了,就不可以太外散了,要保持秋收的这种气象,使秋天的肃杀之气能够平缓下来。不要再外散了(无外其志),志:肾的神明。所以你不能再外散了,把该回来的收回来,因为这个时候主要的气机就是收敛的功能,所以大家就一切都要收回来。然后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因为秋天在人体五脏上对应的是人的肺,所以在很大的情况下,气机会对应到人的肺气上。所以我们在秋天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个症状,就是秋气第一影响的是人的肺气。所以在秋天我们会经常出现咳嗽、哮喘,这些都是肺气的病。那像哮喘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更深的一层是指肾,肾不纳气,所以造成上面的虚喘,这是另外的一种说法。

  但无论如何秋气是养收之道,就是养收敛之机的道。逆之则伤肺,如果忤逆了它就会伤肺气。伤了肺气以后会怎么样呢?实际上就伤了它的肃降之气。因为在中医里讲,肺主一身之气,肺是主肃降的,是往下降气的。比如说在我们人体一天当中,当你夜里睡到凌晨三点到五点的时候,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是肺气主肃降。那么人在这个时候的睡眠应该是一种深度睡眠,就是我们夜里三到五点的时候应该睡得很死。因为这个时候呢?肺气开始疏布全身,供给全身气血,就是开始重新疏布。那么在这种疏布的情况下呢?人一定不能干扰这种疏布,如果你还醒着,你还工作着,那么这个时候你就相当于干扰了肺气的这种疏布之象。所以呢?人应该保持包括我们夜里睡觉。我们会发现一个象,当我们不睡眠的时候,就是熬夜的时候,往往到凌晨三四点钟最难熬。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时候全身气血开始肃降了。这时候你如果再熬夜的话,对身体的伤害会非常非常大。所以,夜里三点就好象什么呢?就是植物都在深夜当中拔节,没有说在大白天植物呼呼地拔节,这就是说阴能够养阳的概念,这也是肺在中医是指太阴,全靠这个太阴来养阳气的。如果忤逆了它,就会伤了秋天的肃降之气,然后冬为飧泄,到冬天的时候你就会出现飧泄。这种飧泄指的是什么呢?飧:指的是晚饭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现实生活当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完谷不化。就是吃了东西没有经过消化,消化和吸收的功能都变得很弱了。

  看到这儿,我们不禁要问,秋天里人们除了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与平和的心态之外,在饮食方面,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对于秋天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养生要则,就是关于吃的问题。我们原先曾经说过,秋天一定要多食酱剂,因为酱都是发酵,沤出来的,所以这样就能发挥中医里讲中焦如沤的格局,就是它可以把五味全都消化掉,就是能够帮助消化和吸收,所以这个是秋天入五,讲究的是五味。像中医里面讲哪些是五味呢?比如咸、苦、辛、甘、酸,这些都属五味。所以在饮食上大家可以丰富自己的饮食,什么都吃。然后像瓜果类的东西,在秋天也是收获的,但是我们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一定要吃应季的食物。因为每一个季节应该产生什么样的食物,这是有规定的,就是天地万物是有规定的。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就是秋天的时候因为它重五味,所以呢?大家一定要按节气,按它的收获,比如说秋天应该多吃点什么?你看秋天的东西,一般以酸味,橘子类的,都是以酸收为主。那么它都是走的秋天的气,秋天的气机就是收,而酸味也是为收的。所以秋天就会多收获这种东西,这样的话,我们在饮食上,你也记着吃一些这样的食物,因为它又酸又甜,又入中焦脾胃,对我们人体都会有很大的一些帮助。

  另外一点,就是要讲一下秋病,秋天的病的特点。秋天一般会得什么病呢?最常见的病就是咳嗽,咳嗽在很大程度上是肺的寒邪,是肺寒造成的。就是人会容易咳嗽,咳嗽还有一个象,就是我们在现实临床当中,会看到有一些人会特别有意思,就是说他也不咳,偶尔会咳,但是会出现一个象,就是他一次一次地跑厕所,老往厕所跑。这在中医里叫做什么呀?小便数而欠。就是小便次数特别多,然后又特别少,每次去尿吧,尿一点点,对应的天气来讲,它属于收敛的气机不够,收不住。然后呢?小便数而欠呢?在中医里认为就属于是肺气虚的病,肺气虚,小便数而欠。像拉稀也是属于飧泄的病,就说有些人可能都等不到冬天,秋天就开始拉了。秋天就是肺气虚,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肺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大肠。而现在呢?反过来讲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得肠炎的人或肠癌的人比较多,那么这在很大程度上跟什么有关呢?因为肠子它也属于肝筋的功能,同时一方面是肺气虚的原因,还有一些人就是得肠癌的一些人,应该多注意什么呢?就是少饮酒,多饮酒也会造成肝气的损伤,然后它筋的功能就会不够,所以这也是像长痔疮这些问题,通通都跟肝的功能有关,同时也跟肺气有关,因为在中医里,生克里边讲究的是金克木,就是在秋天的时候会克制掉。然后呢?东方肝木的生发之机,所以这些毛病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还有呢?就是在秋天的时候特别容易引发宿疾,就是一些老病会引发出来。

  通过曲黎敏副教授的讲述,我们了解到,在秋天,如果不注意饮食,就容易使旧病复发。那么,该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呢?

   避免旧病复发的方法:一、不食新谷。这个原则要记住,不吃新打下来的谷物。因为新打下来的谷物,它都有生发之机,所以你不吃新谷的话,你吃一些陈粮,就不容易把老病勾出来。既然秋天有一个五味的问题,就是五味特别繁杂的问题,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就要注意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二、不要五味过度。五味五度的话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就是你吃任何东西都不要过度去吃。如果过度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病呢?首先第一点,在《素问.黄帝内经》里边,《五藏生成篇》它曾经讲:多食咸,脉凝气而变色。就是过食咸味的东西,会抑制血的生发和疏布。脉:指的是血脉,血脉的生发和疏布,所以就会造成使血脉凝聚而变黑,甚至包括颜(脸色)黑,因为你的血脉融不到脸上以后,你的脸的颜色也会变黑。所以就是说脉凝气而变色,这会使脸的肤色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然后多食苦味的东西,在我们日常饮食当中,苦味的东西是主降的,下降。苦主降,则皮槁而毛拔——《黄帝内经》。我们的皮肤要想滋润,因为经常会有人问,说秋天我们怎么保养皮肤,以为燥气起来了,我们怎么养秋燥,怎么把秋燥去掉。秋天呢?皮肤也容易干燥,那么怎么办呢?就是这时你如果再吃苦味的东西,你就会更加的干燥,反而你要多吃一些甘味的,或者辛味的,往外散的东西才可以,辛散的东西才可以。如果过食苦味,气机就往下降,皮肤就会枯槁,气血就运行不到皮毛上来,所以就会出现皮肤枯槁。而毛拔,甚至毫毛都会掉落,这是多食苦味造成的伤害。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黄帝内经》。多吃辛味的东西就会筋急,筋是主肝的问题,过食辛味的东西,就会造成筋,我们身体里边的筋是连缀四肢百骸的东西。那么呢?多食辛,筋是肝,肝气是主筋的,肝气一旦不能生发,然后我们的筋脉就会出现什么呢?就是张驰性变弱,弹性不好了。多吃辛辣的东西,辛散的东西,会造成人体的这种弹性,人体里边筋的这种弹性减弱的现象,对身体也会产生影响。而肝又主握,握就是手,手就是爪,就是手的握力很差。然后枯,你这个握力,手指的弯曲实际上也是肝筋的一个功能,也是筋脉的一个功能。如果把这个问题没处理好的话,也会造成握力的减弱。多食酸味,则肉肑皱而唇揭——《黄帝内经》。酸是主收敛的,如果过食酸味的东西,就会对肝的生发之机产生一定的影响,然后就会造成脾弱,就是木克土,脾就会变弱。而肉,记住啊,我们中医里讲得非常有意思,就是脾主肌肉。中医是这么讲,就是从一根手指可以看出五脏,就是肺是主皮毛的,你的皮毛的问题是肺气的问题。然后里边是肉,肉就是脾,脾主肌肉。肉里边还有什么呢?筋。筋是肝气所主,然后骨头为肾气所主。还有一个,你这个手指要冰凉的话,就是血脉不够,心气不足。所以通过这些东西,大家就要了解,就从一根手指上我们可以看出你五脏的功能是怎么样的。如果你的肌肉开始出现萎缩,或者嘴唇也翻翻了,上面全是皮,然后身上的皮肤不滋润,同时呢?皱皱巴巴的,这都是由于多食酸,收敛气机太过了,才会造成肌肉不好的现象。然后多食甘味呢?甘味是入中央脾胃的。多食甘,骨痛而发落——《黄帝内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人说,哎呀!我的头发拼命地掉,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掉头发,头发跟两个脏藏器有关,一个是肝,一个是肾,头发的滋润与否,是跟肝血有关,掉头发是跟肾气有关。如果你老掉头发的话,是肾气收藏的能量变弱了。那么什么能让肾器收藏的能量变弱呢?就是过食甘味的东西,过吃甜食。因为这在中医叫做土克水,中央脾胃为土,然后肾为水,为北方。如果过食甜味,就会伤到肾水,这就像我们过去所说的,像枣,为什么一定要囫囵吞枣?就说枣这个东西,它囫囵吞下去实际上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它是甘味的,枣是最补脾的,但是它会对牙产生伤害,因为牙在五脏里边是由肾气所主,所以你的牙齿如果受到损伤,实际上就是你要过食枣类的东西,就会伤到牙齿,所以过去就有一个成语叫囫囵吞枣,就是别伤了牙,直接“咕咚”一下吞下去。但是大家记住啊,千万别去吞出了事,那样也许会出一些危险。但是它这里边只不过在说一个原理,所以过食甘就会伤到骨头,伤到肾,所以骨痛而发落,这就是此五味之所伤也。实际上这句话应该说:此五味过度之所伤也。如果五味过度的话,就会伤害到身体的方方面面。

  我们从曲黎敏副教授以上的讲座中了解到,秋天的养生之道在于养收敛之机,人们要保证睡眠,调节心情,注意饮食,以避免旧病复发。那么,在寒冷的冬天,在养生方面,人们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八集:《冬季养生.上》

  今天我们讲的话题是冬季养生,那么在《黄帝内经》当中,冬季养生它所重视的是如何养藏,也就是养收藏之性。冬三月指的就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到了冬天的时候,天地都进入到闭藏之气当中,水都结冰了,然后地也开裂了,都是一个藏的象。就是说流动的东西,都已经开始凝聚了,这是水冰的意思,水结冰。如果冬天你不养藏的话,那么我们就经常会涉及到,比如说冬天像你生硬地去打搅冬眠的动物的话,那么你这样就是扰乎阳,干扰它的阳气它的收藏之性的话,就会出现什么问题呢?虽然你把冬眠的动物唤醒了,但是冬天呢?又没有水,又没有草,它照样不能生存,所以天地万物在这个时候,实际上都处在一个收藏的状态。作为人来讲也是要进入到收藏的这么一个状态当中,所以后面它接着说就叫:无扰乎阳。冬季在睡眠上就要早卧晚起,这是跟前三季完全不同的,前三季都是早卧早起,或者是晚卧早起,而只有冬季是晚起。要多晚才起呢?它里面规定了一项就叫:必待日光。一定要等到天地之阳气都起来的时候,等太阳出来以后,天地之阳气都起来了,才可以起床了,就是阳气都动了,人才可以动。然后从情绪上养生就是说,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黄帝内经》。使志若伏若匿。志:情志。伏:起来。匿:趴下。就是我们的情绪要保持在一个要起来又不起来,要趴下又不趴下这么一个状态。这个状态很难拿捏,然后他就告诉你怎么办,它后边举了两个例子,叫若有私意。就像什么呢?咱们打一个比方,什么叫私意呢?就有点像女人怀孕。女人怀孕了以后呢?那种喜滋滋的感觉,内心非常的喜悦,但是又不外散出来,你不能怀了孕以后满大街喊,告诉大家我怀孕了,那就是你没藏住的感觉。相反的你要把它藏住,就是自己内心很喜悦,但是又不把它散出来,这就是一种妙藏。若己有得也是这个意思,就好象自己肚子里有一个特别特别好的宝贝,自己得到了某种特别大的一个宝贝,但是呢?又不把它外散出来,用别的比方也是可以的,比如说年轻人刚刚春情出现的那一瞬间,恋爱的初期,你也不可能去怎么样,就是心里美滋滋地想着,而不把它宣散出来,这就是冬天的情志的问题。

  我们知道,冬季的养生之道在于收藏,人们要养精畜税,为来年春天的生发做好准备。那么,古代人在《黄帝内经》中,对于冬季养生,提出了哪些注意事项呢?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黄帝内经》。就是你要躲避开寒冷,保持温暖。我们原先说过,人有自保功能,到了冬天的时候阳气全部都回到体内,这是要保护自身的五脏六腑。反而四肢,皮表会出现寒象,这时候你要多加一些衣服。可是在这里边呢?中国古代的养生还是有一些原则的,比如说过去都是烤火,中国古代认为就说你老用手去烤火,对身体实际上也有伤害,你只要保持着一个温暖的状态就可以了,因为手上是有一个穴位,叫劳宫。这样呢?劳宫穴正好是在中医里面,讲的是心包经,心包经正好是心经的外围。如果你老用手去烤火的话,就会形成心火过剩,这样就会吃不香,火象比较明显,就是虚火都往上飘这么一个象,对身体还是有损伤的。无泄皮肤,这个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就要注意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说洗澡的问题。因为我们原先已经说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呼吸系统,我们人的气机的渲泄,都是要通过皮肤来完成这种气机的交换这在中国和西方就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比如说西方人就强调一定要天天洗澡,而我们中国人呢?尤其是在冬天,他非常强调,就说你不可以老洗澡。这在过去是可以做到的,过去因为大家条件有限,冬天顶多一星期洗一次澡,现在因为家庭环境都比较好了,现在我们甚至可以天天洗澡。可是在传统医学当中,它对这一点,是有严格要求,就是说夏天你不要过分地开泄皮肤,如果老洗澡的话也属于过分地开泄皮肤,这样就会使人体蕴藏在里边的气,反复地被外边夺走,这叫使气亟夺,这样的话对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我们现在就要讲一下,西方人为什么重视洗澡?而我们中国恰恰有一个非常好的习俗,就是洗脚,这个习惯是非常好的。因为从中医上来讲,我们一共有六条经脉,都是从脚部而起的,像足太阳膀胱,这些经脉全都是从脚部而起,所以脚上的经脉和穴位,都是非常多的,穴位甚至达到六十多个,而且一些非常重要的穴位都是在脚上的。那么呢?中国人就心想,如果我要使经脉通畅的话,那么我最好采取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洗脚泡脚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曲黎敏副教授认为,每天洗脚是个好习惯,可以保持人体筋脉的通畅。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古代的人又有什么看法呢?

   关于洗脚古代人是这么认为的。一、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因为春天是生发之机,所以如果春天好好地去洗脚,它就可以升发阳气。固脱:它还有收敛的气机。可以使阳气又升阳又不太外散。因为它里边经脉特别多,就可以把经脉、穴位都可以给它固摄住。二、夏天洗脚,除湿祛暑。夏天过度地使用空调,会对我们人体造成很多莫明其妙的疾病,就是说你把皮毛的开泄功能给损伤了。所以夏天第一要强调出汗,如果你夏天洗脚,用温水或者偏热一点的水洗脚的话,你就造成了身体流汗的现象,有点出汗。微微出汗的话,会对身体有非常大的好处,反而解渴,反而生凉,身上反而有一丝凉爽的感觉。那么这也涉及到一个汗的问题,因为中医里认为汗为心液,是心液的外现。所以在中医的所谓的锻炼当中,不太强调出大汗,这是我们在出汗的原则上,除了夏天必须得出汗,因为夏天叫无厌于日,四季养生当中,只有夏天是特别强调要出汗的,你夏天的汗如果不出透了,对身体就会造成损伤。那么平常来讲呢?就是汗为心液,就是说在体育锻炼方面,大家就一定要强调,就是保持到微微出汗,那样对身体是最佳状态。甚至过去在华佗那个年代,他就认为只要你微微出汗以后,甚至中医里有一些粉,它就通过皮肤给药的方式,给你身上扑一些凉爽的粉,那些粉都有一些很好的作用,当你微微出汗以后,毛孔开泄了,这样的话,它怕你出现过度的外现,或者是正好趁着皮肤开泄的这个阶段,我可以通过一些药粉,来使你的身体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来使你的身体向好的方向转换,所以这是关于出汗的问题,夏天洗脚反而除湿祛暑,反而使我们会有凉爽的感觉。三、秋天洗脚,肺润肠濡。我们原先讲秋天的时候就是燥气易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发现一个什么现象呢?就是夏天很潮湿的衣服只要一立秋,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东西都会干干爽爽,那是天地之气机都为燥气,燥气就是收敛的气机,它就可以把那些湿全部都收进去。但是燥气易生我们肺容易出问题,肺为焦脏,它是很怕燥气的,所以一到秋天我们最容易咳嗽。如果你秋天能够保持天天洗脚的话,肺润肠濡,肺就能保持一个清濡的状态。为什么这儿单独谈到肺和肠子的问题呢?燥气同样也会表现。比如说我们现在经常还会说一个词,比如像大便干燥,好象认为也是燥气在起作用。关于大便的问题我在很多地方已经讲过,就是说肺与大肠是相表里的,中医认为,当你排便的功能出问题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是哪儿出了问题?是肺气出了问题,肺气没劲儿,气机没有推动的力。肺主肃降,因为肺在我们人体里是最高,他是全身的疏布气机,肺气如果下不来的话,你的大便下来也会很困难。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就经常会发现,如果你便秘的话,你攥紧拳头,用头撞墙,通通是没有用的。只有一个办法是什么呢?憋一口气,使劲地憋一口气,大便可以下来。所以呢?这就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问题。就是真正的大肠为阳,在中医里认为在肠为阳,这个阳要能润化起来。如果肺润了,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肠子也可以濡润。如果上边肺心之气弱的话,比如说人老了以后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人老了以后就是大便会越拉越细,而小孩子,包括新出生的小孩子,你都不得不佩服他,他那个大便是又粗又硬又长,特别成形,咱们现在会出现当大便变得特别细软的时候,实际上是心肺的功能出了很大的问题,所以它会相互影响,所以呢?到了秋天的时候,如果我们好好地去洗脚的话,反而对我们的肺和肠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这个里边整个的经脉,这里面洗脚的问题其实都涉及到中医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经脉的问题。

   我们从曲黎敏副教授的讲座中了解到,由于季节的不同,洗脚对于人体多种的筋脉产生的作用也各不相同。那么,冬天里洗脚有什么好处呢?

   四、冬天洗脚,丹田温灼。丹田在中医里分上、中、下丹田,最为重要的是下丹田,下丹田就是我们的小腹部。那么丹田到底指的是哪一块呢?咱们不要管,你只要注重这是一块田,田就是撒个种子就可以发芽的地方。丹田就是我们只要把生命的种子放在那儿,我们的生命就可以生根发芽的地方,所以那是很重要的一个地方,而那个地方要想生根发芽,很多的东西要想发芽的话不也得等待春天吗?也得等待那种阳,也得等待那种暖和的气息吗?没有说大冬天在那儿发芽的,对不对?所以这也是什么呀?所以丹田最应该在意的是一个温灼的概念,一定要很温暖,哪怕是冬天你洗脚洗到什么程度呢?洗到肚子有点暖洋洋的感觉,又是若己有得,若有私意的感觉,这样才对身体会很有好处。现在都是在谈洗脚,像外面的足道它都有一些穴位,或者全息的疗法,他会给你做一些按摩,这些按摩应该是很好的,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在我们的脚心处又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涌泉穴,因为肾经都是斜走足心,从脚后跟那样斜走足心,所以实际上很多的问题,其实都跟我们经脉的虚弱有关。比如说因为它在脚趾上,会涉及到很多很多的穴位,你像那个大脚趾,它的外侧就是脾经,它就是跟脾有关系的。那么就是说,大家以后要慢慢学,就是通过学习养生,学习传统文化,其实我们要对身体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知。比如说你哪个脚趾痛,你要是大脚趾痛可能跟脾经有关,尤其是脾的外侧。如果是小脚趾痛,就跟膀胱经有关;如果是足跟痛,就跟肾经有关;脚心痛也跟肾经有关。像这些问题发现了以后,如果我们老百姓都具有这种常识性的话,最起码有什么病,我们自己心里很清楚。比如说我足脚痛,有可能是肾气大伤,那么你找一个好医生调理一下,就会很解决问题。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说每个脚趾,都有它经脉的走向,比如说最长的那个脚趾,有可能跟胃经相关。那么这些呢?大家就慢慢地通过生活当中,你就是在泡脚的时候,因为脚我们是天天走路的,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脚是人类的第二心脏。大家要记住,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其实对于人类来讲,人类跟动物相比是唯一活不到自己天寿的这么一个种群。所以的动物天命规定它多大,它能活到那个岁数的。但是人呢?从传统文化当中认为,就说人上寿是一百二十岁,但是我们现在能活到一百二岁的人几乎很少。为什么呢?其实跟人的一个很大的改变有关,因为动物它都是趴在那儿的感觉。而人是怎么样啊?人有一个巨大的改变就是人直立起来了。人的直立起来,就会改变人身体的很多问题,比如说肺的呼吸量的问题。比如你一立起来以后,你的血脉一定要打到头上去,所以就会造成肺,心血管的压力,就是心血管的能力要增强的问题。所以为什么人会得一些心血管病等,还有你这个站立姿势,也可能会造成比如说痔疮的问题,咱们听说过哪个动物没事老得痔疮?因为你一站立起来,你那个直肠就会受到影响,动物是横着走的形象,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其实有一些很有趣的简单方法,不妨在家里像小孩子一样去爬一爬。小孩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爬的训练,就小婴儿,那会损伤很大的。小孩子我们千万不要急着让他去学走路,而是一定先要让他好好去爬。爬的时候会锻炼他的四肢,锻炼他的肺心,很多的东西。那么当我们站立起来以后,我们的脚承受的压力就过大。因为现在我们在说洗脚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要好好地保护我们的脚。甚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们的脚腕,因为脚腕那么细,所有的经脉都要从脚腕一直到脚,所以我们就要保护好脚腕,在洗脚的过程中,大家就要注意,就是洗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保证泡过脚腕,甚至最好是在泡在小腿肚子那儿。因为小腿肚,我们的后腿,小腿肚子在中医里,正好是膀胱经,是一条最大的阳经的走向,所以中医中国文化甚至俗语曾经说过,叫人老腿先老,恰恰腿先老,先老在哪儿呢?先老在小腿后部和脚腕,还有脚。所以我们先把腿、脚、脚腕都护住,这样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能避免了很多的伤害,这样对我们的身体会有极大的益处。

···分享这篇文章···

本站提供起名、择日、婚姻、事业、财运、官运、健康、考试、人际关系 等周易预测服务。

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师说(4)曲黎敏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