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師說(2)曲黎敏

…分享美好…

第三集:春季養生(中)

  春季養生,要養護身體的生機使它慢慢生髮,這是傳統養生的規律。傳統養生,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食補。那麼,春季里該吃什麼樣的食物,來幫助養護生髮之機呢?

  上次在講到春天如何養生的時候,是把《四氣調神》裡面這個春三月這一段,它的整個原文的翻譯和解釋,解讀,咱們都已經講過了。但是大家在這裡會發現,因為這裡沒涉及到一個飲食的問題。那我們春天該吃東西呢?這一部分大家可以先看立春時節,我們中國的民俗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生活上的一個小細節。我們立春的時候吃什麼?一定要吃春餅,又叫做咬春。那麼吃春餅是什麼意思呢?大家看春餅的所有組成,裡面有豆芽,韭菜,雞蛋。這三樣東西其實都代表生髮之機,都有春天的意味。韭菜的韭有生髮之意,然後呢?豆芽也是生髮的,雞蛋也代表生髮之意。所以呢?實際上我們咬春,就咬的是春天的生髮之機,所以這個是吃春餅。

  那麼古代,在上古時期,就是我們整個的春天,都應該吃什麼?不能說一直吃春餅,咬了春以後,後邊怎麼辦?接著咬?天天咬?也不可能啊。這裡面有一個大的方向,這個大的方向指的是什麼呢?就是在整個春天啊,中國有一本書,就是我們剛才涉及的一本書,叫《周禮》。它曾經寫過一部分叫做春天就是帝王的養生,就是中國古代認為,食物是百姓的天。就是說你在飲食方面,如果能夠通過飲食的方法來治療百姓的疾病,那麼這在醫生里,就稱之為上上醫,為食醫。中國古代啊,最高等,最高明的醫生是食醫,就是專門負責國王的飲食調理的那個醫生,叫做食醫。那麼食醫他有一個規定,就是說春天應該吃什麼。他說春天吃糧食。這個很奇怪啊,因為我們原先啊,我們中國人一般都知道,要吃東西都要吃應季的,可是春天是怎麼樣呢?不生產糧食,春天沒有糧食。那麼春天的糧食指的都是頭一年剩下的,留作種子的東西。所以大家明白嗎?為什麼要吃糧食?實際上吃糧食就取的是生髮之機,種子都是要生髮的,那就叫發陳。把種子都拿出來,然後晾一晾,然後給它種下去,那都是要讓它生根發芽的東西,所以春天吃糧食,是守住它的生髮之機,這樣呢?就可以很好地補益身體。

  傳統中醫認為,飲食要符合規律,春天吃糧食,吸取的是種子的生髮之機。那麼,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不同的季節分別該吃什麼樣的食物?才符合規律呢?

  咱們先把春夏秋冬一個大致的方向講一下。就是到了夏天呢?因為夏天它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夏天就是陽氣全都浮越在外,而我們五臟六腑是最空虛的,所以它夏天最注重的食物是羹劑。就是一些湯,夏天是不可以喝冷飲的,一定要喝一些溫熱的湯劑,因為那個時候你的五臟六腑是最空的。所以呢?現在的小孩大量喝冷飲啊,將來都會有很大的問題。那麼羹劑就是什麼呢?羹劑實際上如果我們喝菜汁的話,會發現裡面的包括菜、肉什麼的,都是很細碎的。這都是為什麼?它告訴你夏天你的脾胃最虛弱,所以到夏天的時候你一定要吃最容易消化的東西。這樣呢?重視羹劑的話,既可以解暑又可以暖胃。秋天的時候重視的是醬劑,就是大醬,東北的大醬,來幫助我們消化。醬類的東西都是發酵出來的,因為秋天就是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秋天就是天地萬物都收穫了,秋天是五味俱全的季節,所以它味道特別厚重。然後人們也開始出現吃一些補類的東西,就難以消化的。因為五味俱全,所以它就難以消化。難以消化就要用這些發酵的東西來幫助我們消化這些食品,所以這是秋天重視醬劑。冬天就是重視飲劑,要喝一些溫熱的酒劑,既可以驅寒,又可以通筋脈,因為冬天寒冷,所以是用酒,酒又是中國古代最好的最初的葯。

  這是一個大的四季養生飲食的一個大的方向,具體說來是怎麼樣的呢?就是食物基本上在中國文化的歷史上,它基本上四類食品組成的:穀類、果類、畜類、菜類。真正的食物都應該是這四類的一個相對的匹配,其中每一類又暗含那種五方和五食,這樣就擴大了食物的那種性味。那麼這裡邊呢?記住啊,比如說來自東方的人,就知道魚蝦是出於東海之濱,因為東方為生髮之機,所以魚蝦類的東西生髮之氣偏盛。那麼這樣的話,用中醫的觀點來看,比如身上有疥瘡的人,如果多吃魚蝦類的話,就同屬於發物,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就經常聽說。比如說像雞,它也屬於火性,如果你要是身上有疥瘡的話,如果你再吃雞肉的話,甚至你要是不懂得雞肉的哪種烹飪的基本原則,因為像雞是火性,你就一定要用水去燉,而你如果用油炸了,烤了,這都是增加其火性,這樣的話就使得雞肉的那個發物的性質更加明顯,所以這都是你吃錯了,你都沒依准著食物的本性去吃。在這就告訴大家,就說你吃任何東西,你一定要依據著食物的本性去吃,或者是你把雞給燉了以後你再吃,那樣就能夠降低它的發性。牛羊多產於西北,因為西方主收斂,北方主收藏,牛羊又是西北之物,所以它有著收斂和收藏的特性。這樣的話,它既然收斂,收藏,所以像牛羊肉,它的營養價值就非常豐富。因為它收天地之精華,它收嘛,所以它的營養價值很豐富。但是中國古代是這樣教育人的,就是說年輕人不可多食,古代是不鼓勵年輕人吃肉的。

  年輕人處在養身體的關鍵階段,而肉類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蛋白質等營養元素,對人體的生長至關重要。可是,古人卻不鼓勵年輕人吃肉,這是為什麼呢?

  在《孟子》的書里就說,老人應該七十是衣帛食肉,到七十歲以後,可以吃點肉,那可能當時肉也不太多,就是這樣。但是現在我們年輕人都已經養成一個大量吃肉的習性,可是古人為什麼說年輕人不可多食呢?就是古人有他的原則,一方面是養生原則,還有一方面是培養年輕人的一些培養計划上的原則。比如說多食了牛羊肉以後,是不容易代謝的,因為蛋白質太高的東西,都不容易消化和吸收。這樣就會對我們人體無形中呢?就會使我們的人體就更加地多調出一份元氣,去消化這些難以吸收和消化的東西。所以這樣本身就對我們身體會調動出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那麼這是第一點,就是多食不容易代謝。另外多吃牛羊肉呢,古代認為是容易引起性情粗暴,性慾旺盛,所以他是希望年輕人多把關注的點放在學習上,多去學一些文化上面的東西,而不要過早地引發自己的性慾,所以古代是不鼓勵年輕人多吃肉的。

  那麼老年人呢?相比較而言,為什麼七十歲以後的老年人可以多吃肉呢?他認為就是老年人多食血肉之食品,則可以補益精血,對老年人是非常好的。因為老年人是精血不足嘛,那麼這個是啊。在穀物方面呢?中國文化也是這樣,就是北方人是多食麵,南方人多食米。那麼米、面這個東西在中醫是怎麼看的呢?它就說認為,面:甘溫入脾,是走中焦的,微甜。比如我們吃剛蒸出來的饅頭,就會覺得裡面有一絲的甜味,可以潤肌膚厚腸胃,但如果多吃的話,也容易造成氣機的雍塞。實際上任何東西都不可以多吃,只要適量最好,可以助長人的濕氣,因為它難以化掉嘛。相比較而言,米:是甘咸微涼,偏涼性的,所以可以除煩渴,也可以開胃。所以米因為是涼的,所以我們中國人特別有一種生活習性,就一定要把米煮成粥,煮完了以後,然後你這樣一吃呢?既去了它們的寒性,同時又增加了別的特性。

  這是關於吃米面的問題,我們經常吃米面,大家可能都不過多地去想這些問題。既然講到了飲食之道,現在咱們是講四季養生,還要講一個葯的問題。就是中國古代有一種說法,叫做葯食同源。雖然是同源,那麼葯和食物到底有什麼不同?因為中國的葯和西方的葯很不一樣,中國的葯還基本上是草根樹皮,都是植物類的東西,所以它也是相當於植物,但是為什麼有些東西叫葯,有些東西叫食物呢?這裡邊有什麼大的不同嗎?一個根本的不同啊,記住,就是,葯:都通通取其偏性。偏性就稱之為,中國古代在《說文解字》里就稱之為毒,所以我們中國有句話叫:是葯三分毒。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只要它是葯的話,它就是有一點點偏性,那麼越有偏性的,人生病就是什麼?人生病就是人的陰陽的氣機發生了偏失,所以一般要是生病的話,假如你這個陰陽顛倒了,你這樣有點錯過來了,那麼我就要用一個偏性很大的葯,把它拽到正中間來就可以了,這只是舉例子,打比方啊。那麼就是說的,要借用藥的偏性來治病,這就是是葯三分毒的意思。

  而食物取的是什麼特性?食物恰恰取的都是平和之性,它的偏性很小,我們甚至剛才已經講了,米和面其實都有其偏性,但是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東西。就是說,那麼既然食物也有偏性的話,為什麼這個東西米和面叫食物而不叫葯呢?這裡邊一個更核心的問題就是什麼呢?就是葯是用來賑災的,不可以天天去吃。就是當你的身體就像出現了一場災難一樣,那麼我給你開藥是為了給你賑災而已。而食物是什麼呢?食物是每天都可以吃的東西。因為它氣性平和,所以每天都可以去吃,而且每天必須去吃啊。大家就經常會去講,說我應該吃點什麼來補呢?那麼如果你把這個寄托在葯上,那就絕對錯了。因為身體強壯是一個積精累氣的過程,而這種積精累氣的過程就像什麼呢?就像你天天要吃飯一樣,只有你每天好好去吃飯,才能夠補元氣。所以不要笑啊,中醫的養生也許特別簡單,就八個字,就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但這裡面實際上蘊藏著很深奧的道理,就是說只有每天可以去吃的東西,它才能補,像我們天天吃的飯,它才補。而葯只是用來偶爾賑一下災就可以了。

  那麼葯的偏性又是從哪裡來的呢?葯的偏性記住,統統是從節氣來的。所以也跟我們四季養生實際上是有關的,所以過去的中藥是非常強調它的節氣的。你像附子就一定是大暑那天去采。而有些葯呢?就一定要別的時間就是某一個節氣,就是有的樹葉一定要經過霜打才可以,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柿子,如果經過霜打的柿子它就好吃,如果不經過霜打的柿子就不好吃,這就是節氣的妙處啊。就是說當節氣走到某一天的時候,它會出現一個氣機的變化,而這個氣機就會影響這個藥性,或者食物裡邊的某一個特性,這就好象我們喝菊花茶一樣。我們現在到飯館裡經常去喝茶,一喝就說喝菊花茶。其實菊花茶,菊花在所有的花朵里,恰恰是一年四季都可以開的一種花。但是呢?很多花到了秋冬之際是不可以開的,所以菊花的特性,就是它偏偏得了天地之秋氣和冬氣,秋天和冬天的氣。所以呢?它就是專門有人就說,為什麼喝菊花可以敗火,實際上它可以走的是哪條路呢?它走的是收斂,收藏的路數,這是菊花的一個特性,花一般都指生髮。記住啊,我們的老祖宗從神農時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藝術家啊,他在看天地自然的時候,他都是直接去看這個事物到底它的本性是什麼,他都要去感悟他的本性。其實包括我們現在學很多傳統文化的東西,無非都是在教導我們一個東西,就是說要穿透事物的本質,要培養穿透事物本質的能力,你能不能把這個事物一下子看清楚,比如說花,看藥材,這個就是說你可以完全以一種藝術家的眼光去看。

  中國古代的醫學家們,通過反覆實踐,辨清了藥物的本性,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醫學財富。那麼,不同種類的中藥分別有著什麼樣的特性呢?

  比如說凡是根莖類的東西,樹根,根莖類的東西,根都是可以鑽透土地的,所以它就有通里的作用。比如說中藥里就有一味葯叫白芍,它可以通里,它可以鑽透地。像樹枝和樹梢,都有生髮之意。所以像中醫裡面有一味葯,叫桂枝,它就主生髮,就是凡是梢頭的東西,都是拚命往上長的。甚至包括我們中藥裡邊還有一個認為很補的東西就是鹿茸,鹿茸也是走生髮之機,它就像樹尖,樹的梢頭一樣,它也走的是生髮之機。一般來講,樹皮都有包斂的特性。所以以這種收斂包裹的這種特性,所以像肉桂這種葯,就具有這種特性,所以並不是這個葯煮了以後,它能夠補哪兒。比如像我們用肉桂啊,中醫裡面經常講,肉桂這種葯,是可以引火歸原。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把你上面飄著的那些火氣,像我們經常說上火這些概念,把上面飄著的火氣給拽到丹田處,拽到我們身體的裡面。怎麼才能拽下來呢?有的人就會用肉桂這味葯,是用肉桂這種包斂的特性,這個葯把火氣給收回來,所以這是講肉桂。像那個果核類的,食物的果核不是收斂的氣機就更大嗎?它比皮的收斂氣機還要大,它已經結成核了,核類的東西,它的收斂所以就更加大於皮類的東西。而花呢?就非常的美了,花類都有宣散鬱結的作用,所以都有散郁的作用。像月季,玫瑰花這些。而果實呢?生在高處,但是最終是要下降的,所以一定要記住,果實一般都有降氣的作用,就是使氣下行的作用。所以我經常認為,我們中國古代的,像神農發現這些中藥之美的這些神農們,都是優雅而安閑的君子,就是他們同四季一起生長和收藏,他們是在大自然中,尋找著美麗和健康。

     第四集:《春季養生.下》

  我們原先講了春天的吃,還有平常的睡眠這些問題。那麼還有呢?我們今天要說一個鍛煉的話題。如果你今天得了病,你就老想著,我今天一定要跑兩千米,我跑完就好,能達到鍛煉的目的。所謂鍛煉是什麼呢?一定是我們原先在講到四季養生的時候會講的一個,叫廣步於庭。那麼廣步於庭後面還有一個披髮緩行,就是你精神上一定要極度放鬆,如果你在鍛煉身體的時候你精神上不放鬆,你就想著,去掉一個病,去掉一個病,跑了五百步去掉一個病,那樣的話,達不到鍛煉的目的,反而會增加你的心病。記住啊,鍛煉一定是保持心情的愉悅,所以中國古代不講鍛煉。要真正講鍛煉,是講的練功,練功是很複雜的一種情形。練功的練,過去不是絞絲旁的練,而是火字旁的煉,是要把你放在熔爐里,重新給你燒制一番的那個煉,那叫鍛煉,是那個含義。所以呢?中國古代不是講的鍛煉,而是講的如何玩,這個玩就是一個很高的境界。比如說春天,小孩子玩什麼呢?古代是要往長遠上去想,小孩子就一定要去玩放風箏,過去小孩子都是要放風箏,放風箏的好處有:1、接近大自然。因為中國對於小孩的教育,他會告訴你,小孩子教育都是有五個老師,天、地、君、親、師,你要先向天地去學習。那麼到春天了,你到野外去玩,然後呢?同時你要看天看地。看天看地呢?還要鍛煉小孩放風箏,放風箏就是遠眺,因為春天最容易壓抑的是肝的生髮之機。所以你老這麼用眼,因為肝它主目,眼睛是肝氣的外現,是表現出來的東西,是在我們臉上。假如你眼睛不好,實際上是你五臟六腑裡面的肝出了問題。那麼對於小孩子的那個鍛煉呢?對於他身體有好處,就讓他遠眺,看很遠的東西,然後2、練習、舒發他的肝氣。這個就不用跟他說:孩子啊,別生氣,一定要舒發肝氣。你跟小孩子講這些,孩子是不會懂的,但是你就讓小孩子玩,就把這件事完成了,讓小孩子放風箏,就把這個鍛煉的事情完成了,這是很重要原則啊。

  春季里小孩子到野外放風箏,不僅可以親近大自然,還可以舒發肝氣,是非常適合他們的鍛煉方法。同樣,在春季,又有哪些養生方法是適合老年人的呢?

   古代人像老人或大人應該怎麼去養生呢?在春天裡邊,1、靜坐,保持氣機的暢通。在宋代的時候,我們中國的知識分子都喜歡靜坐。就是自古啊有這麼一個鍛煉方式,靜坐是要講究方法的。比如靜坐,你的腿要怎麼盤起來,要雙盤,或者要怎麼樣的,靜坐的最終目的是要保持氣機的暢通。但你如果坐在那兒,不如法的話就叫枯坐,如果枯坐的話,也許對身體反而會造成筋脈的不通。所以像靜坐這些呢?就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尤其對年輕人來說或者對老年人來說,春天由於特別容易感傷,春天是非常情緒化的一個季節,包括精神病啊,春天都會有很多精神癥狀,不僅僅是女子傷春的問題了,現在全體都有可能傷春的問題。老人自有老人的傷春啊,老人一看到春天,他也傷春。小孩子天天被學習壓著,他也傷春,然後年輕人更傷春,就是說生髮之機都起來了,自己到現在錢都賺不到,可不是也傷春嘛。所以在這裡邊就是說的,如果枯坐的話,心情就無所寄託。所以現在我們基本上把這一條,就是如果你有本領去靜坐的話,你去靜坐,沒有本領去靜坐,那麼這一條可以不去做,反而就就用《四氣調神大論》裡邊的廣步於庭就很好了。就是心情很閑散地散步,或者是跑步。一邊跑一邊看路上的風景,而別想著我今天鍛煉就為了我筋脈通暢,你要想著這個,就達不到鍛煉的目的,一切都應該在無為當中去做。

   2、讀書,心靈有所寄託。在中國古代,是非常強調讀書的,像孔子他就非常強調學習會改變人生,甚至學習會改變習性。比如孔子只誇了自己一次,說:不如丘之好學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就說我孔丘是非常喜歡學習的,而且我孔丘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學到的道理,我願意告訴別人。所以在古人來看,只有學習可以讓人變得深刻,而且使人格局變大,就是學習會改變你的人生的格局,這個是很重要的。但是大家不要把學習只看作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我們傳統文化是把學習當作養生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而不是一小部分人,小孩子該去學習,老人就不該去學習嗎?所以中國有一句話,學習叫做陶冶。陶冶就像煉陶器,瓷器一樣,是反覆的要去燒灼的,這就強調一個反覆的問題,就是反覆地學習。為什麼呢?這就涉及到一個我們剛才的話題,就是春天為什麼那麼多人得精神病?可是古代很少有人聽說春天的精神病率特別高,頂多出一個花痴,就沒有那麼多精神病。這是為什麼呢?在古代它非常強調就是文化是調節情緒。古人不得精神病是因為他重視文化,他認為文化可以調節情緒。然後過去呢?整個中國的文化氛圍是儒道互補,所以他學習興趣非常廣泛,琴棋書畫呀,什麼都學,而且學琴棋書畫還有一個好處,讓你專註,可以很專註,可以很用心,這樣也養精神。記住啊,專註也養精神。現在的很多小孩子都不專註,是因為精不足,精太外散了。比如我們現在經常會見到一些小孩子,多動症啊什麼之類的,像這些都是因為精氣太外散,精不足是導致的不專註。所以呢?治療所謂的孤獨、抑鬱,還有網癮,這些在中國應該有一個很具體的方法,就是勸他往文化上走,讓他重新變得專註起來,而且不斷地去學習啊。所以呢?同時古代人認為,學習可以改變習慣,改變氣質,這都是很重要的。

  我們說過,人得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習性的問題,所以因為你有些很不良的習性,在中醫裡邊它就談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黃帝內經》。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些,你就不會得病。就說恬淡虛無,恬淡虛無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難了。但是你要讀書,有可能會恬淡虛無的。然後還要精神內守,真氣從之,這樣就是病安從來。但是前面有一句話,很少有人去講,就叫虛邪賊風,避之有時。什麼意思呢?就是不好的東西,不好的地方,你都要主動地去迴避它。明明知道上網不好,你就不要去做,那麼你一定要用好的東西來代替這個東西,你不能說你不許上網了,但是你又不給他一個新的工作干,他就沒有一個新的興奮點,這對他來說,也治不了他的病。我們現在很多人的病,真不是所謂的器質性的病變,在很大程度上跟情志啊,跟這些方面,都是有很大的關係的。所以一定要培養大家學習,就是讀書啊是可以讓人學規矩的,然後還告訴大家就是說,如果在你學習過程當中,你能領悟到自己的缺點在哪兒,就是缺點改一分,德行就長一點,這樣實際上就是疾病就去掉了一部分,你改掉自己的那些壞毛病,你別老想著怎麼補,一定要想著怎麼改變自己,所以我經常會說,要想治好這個病,首先在生活上要學會顛覆自己,徹底地改變自己一下。假如原先你是一個很抑鬱的人,那麼你現在就要學會遊山玩水,學會自己要怎麼樣地去開闊自己的眼界,不要讓自己只盯在一件事上,你這樣顛覆自己以後,你的生活為之豁然開朗,有很多的問題會改變的。癌症並不是一定要死人的一個病,有些人就可以活過來,為什麼呢?因為他可能改變了自己,從觀念上做了很大的改動。

  曲黎敏副教授告訴我們,樹立正確的養生觀念,開闊視野,我們的身體就會健康,心靈就會充滿陽光。既然這樣,我們為什麼不走進大自然,去陶冶我們的性情呢?

   3、遠眺山水花木。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到的春遊。春天一定要出去玩。那麼去遠眺山水花木是幹什麼呢?就是中國古代養生啊,經常我們大家會聽孔子說的一句話叫做:仁者壽。仁愛的人是長壽的。那麼仁者是樂山,智者是樂水。這是什麼意思呢?一定記著啊,看山是看山之德行有多厚,要領悟山的厚德之性。看水一定要看水的空靈之性。所以仁者樂山,那麼你德行越厚,古人認為德行很厚的人,就不跟別人爭高低,那不跟別人鬥氣,他就長壽。那麼智者呢?他就經常去觀水之靈秀,他就會知道,人應該怎麼圓融地去生活。這些實際上在中國古代像春遊這些看山看水,都是用來治病的,治我們靈魂深處的一些很深的疾病,你要跟天地君親師去學,天地不說話,但是天地能教給我們很多的東西,所以這是很重要的。那麼看花木,看花木幹嘛呢?就看春生秋落,要明白人生都是有一個過程的,都有春天生髮的時候,也有秋天落葉的時候。所以我們人生,看任何人的一生你都要看,你一定要清楚你自己處在哪個階段。你處在春天的生髮之機,你就拚命地去生髮就是了;處在夏天的生長之機,你就去生長;到秋天你就該收穫了,你就好好去收穫;冬天好好藏,你就好好去藏。這些其實都是四季養生裡邊很重要的一個核心要點,就是你要懂四時之漲落,然後你來領悟內心的一些東西,這樣你知道你自己在什麼時間,在什麼點位上,你做事就會很周全。所以我們好好地去看這個山水花木,都要從裡面學到一些很深的人生的感悟才可以。

   4、與朋友談天說地。人在這一生中還要有朋友,像老人,很多春天犯精神抑鬱這方面的病,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朋友,沒有可以共同去分享喜樂的這種朋友,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你談天談地呀,真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就一笑了之了。如果你都憋在心裡,鬱結不開,你不生病誰生病?也有好些人就覺得,你這講養生你講這些幹嘛?不是這意思啊,就是大家一定要記住,古人就用這種方法就給你治了病了,還用吃藥?吃藥才是下醫乾的事呢。吃藥是沒辦法了,你已經病入膏盲了那隻能是吃藥了。如果能用生活解決問題,咱們幹嘛非得要吃藥呢?葯的副作用有多大啊?因為我們前面說過是葯三分毒,你一旦開錯了就會有很大的問題。所以在這裡一定要記住,大家要好好地去生活,這個很重要,我們現在連生活都很難做到很悠閑,好好地去生活啊。

   5、教子弟讀書。就是當你感悟了人生這麼多以後,你還要去怎麼樣教子弟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養生的方法。為什麼這麼講呢?就是說把人生的感悟可以傳承下去。《師說》不就是這個目的嗎?就是一個傳承啊,就是你怎麼把人生的感悟,把一些老師的人生的感悟給傳承下去,傳道、授業、解惑,你首先要解惑。科學和性命之學很大的不同在於呢,科學是學一點是一點,學一點懂一點,但是人生的感悟有時侯可能會讓人豁然開朗,這是很不一樣的,所以才會有這些節目,在給大家這麼去講;所以把這五條記住了,也能治很多人的病,治很多人的傷感,就是春天的那種生髮之機下的那種傷感啊。

  老一輩通過傳授人生的道理,教育年輕人擺脫傷感,學會養生。其實,在中國古代,還有很多教育人們如何養生的典籍,這些典籍都講了些什麼呢?

  大家不要以為好象只有《黃帝內經》這本書在講養生,其實我們中國古代的很多書籍都在講養生的問題,因為性命之學是從醫入道,是一個捷徑。就是中國文化如果是一個大的系統的話,那麼從醫入道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捷徑。所以在《呂氏春秋》里它就認為,如果春天主生髮的話,那麼它春天,春三季它就一定要講養生,一定要把生命和人事以及以人的教育對應起來,這才是中國文化養生的要點。所以就是說春天,不單純只是說一個春天而已,它在說人的生命之初,同時春天又是在比喻,比喻生命的初始,比喻人的少年,比喻萬事萬物之開端。所以呢?在生命這個概念層次上,就是生機來源精是否充足,這個精就指的是腎精,冬天你藏那個腎精是否充足,而藏精的腎又被喻為先天,而肝膽這都具有什麼呢?人的生命的生髮功能。所以對於整個人來說,我們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有一個象,叫做握固。所謂握固,就是我們出後的時候,所以的小孩子的手,都是拳頭握著的,就是小孩子都是攥緊了拳頭出來的。很多人說,小孩子怎麼都攥緊了拳頭出來?那是不是他們都是,有人打比方說,小孩子都是攥緊了拳頭出來都是因為他們想抓錢?不是這樣的。是手如果你的握力特彆強大的話,這個在中醫里是說你的肝氣特別足。小孩子就是因為他剛剛生髮,所以他的肝氣肯定足,所以他都攥著拳頭來。那麼人死的時候有一個象叫什麼呀?叫撒手而去,就是什麼都握不住了,實際上人死的時候也是肝經絕的象,就是一點生機都沒了。

  所以現在啊,西方社會都發現一個現象,就是說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如果手的握力特別大的話,那麼他的生命力就還可以,因為他還有生髮之機。用中醫來講,就是他的生機還是蠻旺的。如果他的握力很弱的話,那麼他的生髮之機已經漸漸地絕了。因為肝在變動為握,就是肝氣要足的話,人的手握力就大,如果肝氣不足的話,人的手握力一下就散掉了。所以不管是你平常怎麼抽,就是記住啊,凡是病啊,就這樣,你這個抽筋呀,抽搐,這個手的抽搐是肝病,你這個手放鬆了也是肝病。那個抽搐抽筋糾結在一起那是什麼呢?那是實證,而這個手啪嗒一下散開,是人的肝氣已絕的象。所以呢?中醫有一句話叫做:凡十一藏取決於膽。同時也就是說什麼呢?也就是五臟六腑都取決於肝膽的生髮之機。就是肝膽的生髮一定要很旺盛的話,然後人的手的握力才會很強,肝膽一生髮全身都生髮,如果肝膽不生髮,全身就已經基本算完了。所以呢?春天對我們人生的重要意義就顯得非常的重大,所以這也是我們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去單講一個春天的原因。如果把春天弄懂了,可能後面的東西四季的養生都會懂了,而且把春天養好了,把春天的花朵養護好了,到秋天我們才能有人生更多的收穫。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電報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師說(2)曲黎敏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