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白話老子》連載00期:概論

640-7

編者按:《白話老子》系列發布系黃曉明老師應邀在聯想學習群線上講授《道德經》81章的音頻,經志願者結合講義整理為文稿,主講人補充校訂而成,具有義理深入淺出、聯繫生活工作、可讀性強等特點,即日起正式連載發布原版語音和文稿,歡迎廣大愛好者閱讀分享。

白話老子》:概論

黃曉明

 

【2020年5月18日】我今天給大家介紹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道德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1、作者老子簡介

老子大家都知道,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他有一個職務,在周朝是守藏室之史。這個守藏室對標為國家圖書館,他這個職務就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這個稍微有一點跟現代的國家圖書館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這個守藏室可能類似於,國家圖書館當中的典藏這一部分,收藏了很多秘籍。這個秘籍,一定是不能對外公開的,只有相當高級的領導人,在那個年代,可能是三公、周天子才有資格來看這個經典、典藏。那麼老子大概就具備這個條件了。我們經常說圖書館的管理員都很厲害,為什麼呢?因為他看了很多的書,他的智慧、他的知識就非常的豐富和發達。而老子還看的是周朝的典藏,可以說他飽讀了經典。老子還有個特點,他的守藏室之史職務,是世家,也就是說,他的祖先都是做這個職業的。他還有一個職務叫做柱下史,相當於我們現代的國務院參贊這個角色,類似於智囊智庫。所以,他一定還參與了國家的決策,作為天子的高參、幕僚,這樣的一個角色。

 

同時他還是修身的大家。他是道家的內聖外王。什麼叫內聖?我們說感通大道,對大道有充分的反觀、深入、感通,叫內聖。那外王是什麼呢?外王是能夠作用於天地人,為外王。所以他的修身成就很高,他真正地觸及到了道、天、地、人,所以他立言當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他的修身達到的水平,充分地體現在《道德經》81章當中的第10章。

同時他還是一個立言的天才。我們知道老子《道德經》5000多言。我們說老子《道德經》它不叫五千文,它叫五千言。他每一言呢,都闡述了或者是大道,或者是天地,或者是人心,或者是社會的各種大家看不見的無形的規律。有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之外翻譯最多的、版本最多的、注釋最多的這麼一本書。我們知道《聖經》它是有教會作為組織在後面運作,但是《道德經》完全就是靠老子的立言的天賦。大家雖然讀不懂,但是呢,不明覺厲;雖然讀不懂,但是為什麼我們都覺得他很厲害?尤其是外國人,外國人他接觸漢語對漢語的認識並不深,但是他一樣能覺得老子的思想很高超啊,這是為什麼?所以我們就感覺到老子有立言的天賦,他不光是能夠感通道天地人,他還能把這種感悟、這種認識,通過5000多言,通過770多個漢字充分地表達出來,我們說他是個立言的絕世天才。我相信在老子之前一樣有很多道家的高人,只有到了老子這個時候成為集大成者,把當時的對大道、對自然、對人心的認識,結合自己的修證,總結歸納,終於形成一本原典。

我們經過前面的介紹就知道,第一他讀了很多的書;第二他參與了國家的決策,他站位很高,站位在國家這個層面上來思考問題;第三他有修身的絕頂的水平,可以說有史以來,可能他是真正的反觀大道最深層,他可能是很難超越的;第四他有立言的天賦。所以我們現在人讀不懂是很正常的,我們對老子有誤解也是很正常的。我們後面會講我們為什麼對老子會有誤解。

2、寫作內容與範圍

做為一本書,它一定有主題。我們說老子,一般我們會認為《道德經》是分為《道》和《德》,道經上篇1-37章,德經下篇38-81章,這是我們對《道德經》的一個道、德的粗略的分類。我們按照老子《道德經》的1-81章來讀呢,有時候我們覺得很難懂,為什麼?因為老子立言的時候,他往往是把最核心的思想,最重要的思想放在了最前面。我們簡單講,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個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那第1章講什麼呢?我們如果一下子,上來就讀第1章,我們就覺得這個骨頭很難啃。那麼後面很多了,第5章講“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第6章講“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等等……到第10章,第10章內容更豐富,老子的修身的成就都在第10章。所以我們按照1-81章的順序來讀《道德經》,我們就很難讀得懂,也不知道老子的大體的思想脈絡。按照我的《道德經十講》分類,我給它分成十個主題。

第一個主題叫做《積累篇》。老子是很具有人文思想的,我們能進入職場第一件事就是做事,如何把事情做好呢?他有三個章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是64章的內容。63章講什麼呢?63章講“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積累篇講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好。

第二個主題就是《大道篇》。論述大道,展現大道的內涵,可以說老子是千古第一人。

第三個主題叫做《演化篇》。大道演化宇宙萬物,42章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一二三是什麼東西?我們都會在後面的章節來逐次地展開。按照我們現代科學理論,宇宙在130幾億年前創生,地球在48億年前還是岩漿,一個大火球。我們在古典的氣化理論當中,它有一個古典的宇宙演化論的內容。

第四個主題就是《善德篇》。我們說老子講“道”,有了第二講《大道篇》、第三講《演化篇》,那麼第四講就講“德”,叫《善德篇》,我們知道上善若水,那麼荀子講:“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說明善和德之間有關係,叫善德篇。

第五講就是《對待篇》。《對待篇》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說萬物皆有對待,在人群當中一定有善惡、美醜、高矮、胖瘦等等,我們往往把這種對待變成了對立,老子的思想是萬物皆有對待,但是它看似二元對立,實際上是統一的。我們最後要通過修身走向玄同,超脫對待。

第六講就是《修身篇》。那麼我們說,老子如何能夠認識到這些東西?我們為什麼到了現代,不能像2500年前的軸心時期,他們能夠有《易經》,有《黃帝內經》,有《道德經》,有《論語》,有《莊子》,為什麼在2000多年前我們古人、先輩、祖先寫出來那麼多的經典,我們現代人不光寫不出來,我們連看都看不懂。我們學了54章之後,就知道需要修身,需要修身你才能貫通大道與天地人。也就是15章講的: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他實際上真正的是通達了大道,通達了天地,通達了所有人,當然還通達了萬物。所以呢,實際上它的核心在於哪兒?在於修之於身其德乃真,所以他真正的見到了真,見真。所以我們說,我們真正要讀懂經典,我們是需要修身的。老子的81章當中有大量的修身的內容。之所以後世人對老子的解讀,往往是各有各的見解,很多時候我感覺到,沒有看到老子的真,就在於後世的解讀,他更多的是在做文字、文化方面的事情,他缺少這種修身的體驗,所以這裡面有個第六講《修身篇》。

第七講就是《辨正篇》。我們說老子這裡面還有很多古典辯證法的思想,比如說58章講:“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這裡面有一個辨正的哲思。所以第七個內容,他有個辨正的哲思,叫《辨正篇》。

第八講就是《無為篇》。我們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那麼無為到底是什麼內涵?所以我們有專門一個篇章來講“無為”,它散在老子81章的各個章節當中。

第九講就是《天下篇》。第九個重要的思想《天下篇》。我們說《老子》一定是帝王之學。54章最後講: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他這本書主要是給管理者看的,最重要是給周天子看的,其次是給諸侯看的。所以《老子》81章當中,還有大量的帝王之學。有什麼呢?有內政、有外交、有軍事;有帝王應該怎麼做,還有他不應該怎麼做。到了我們這些現實當中的每個人來說,我們實際上是可以把帝王之學降級應用。如果降到我們的修身,個人可以獨善其身;如果把它再降到修之於家,那麼我們可以家庭和諧;如果降到修之於鄉,應用於企業管理、應用於我們的事業,那我們可以做到事業順利等等。

第十講就是《為道篇》。最後一個內容呢,就是為道。我們學《道德經》,最後是要落到實處,簡單講,我們學《道德經》有什麼好處?那麼老子62章告訴大家:求以得有罪以免。就是說你的人生,通過學習《道德經》,你是可以做到“求以得”。那我們說求什麼?無非我們求身體健康,家庭和諧,事業順利,這個可以得到。“有罪以免”是什麼概念呢?我們人生的道路上,也許按照你原來的性格、個性、世界觀,你的人生道路上會有很多坎坷,會有很多痛苦,通過學習《道德經》你可以免掉。那我們說,我們這一生按照老子思想,最終要什麼呀?最終就是要復歸於朴,回到大道的懷抱,最終是得道。

所以老子的寫作內容和範圍,他就基本上是這十個主題思想。

3、《道德經》寫作的對象

那我們說老子的寫作對象是誰呀?我們說呀,老子雖然是帝王之學,但是它可以降級應用,帝王呢就是當時的周天子,如果按照現在的中國呢,他就是正國級的領導人。

但是他可以降級到,再降一級是什麼呢?再降一級,實際上像我們中國的大企業,包括聯想,包括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像這些大企業呢,基本上可以說是修之於邦,相當於是個省部級幹部的待遇,包括現在的很多央企,像中鐵建、中交建啊等等,這些領導人呢,他一定要學《道德經》,可以把企業管理的很好。

那麼作為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來說,我們都有一個自己的職業生涯順利的希望。我們每個人通過學習《道德經》,你的職業生涯會走得比較順利的。

所以《道德經》的寫作對象,他可以是任何一個中國人,也可以說是任何一個地球人,他都可以看,都可以從中得到啟迪,都可以去稍微的改變一下他的固有的觀念,讓他生活更加順利。

 

二、學《道德經》對我們的人生有什麼好處?

我們說學經典,不是說為了學經典而學經典,我們一定要把我們的身心跟經典結合,把經典跟我們的生命結合,跟我們的生活結合,跟我們的工作結合,跟我們的家庭結合。總結了一下,大概有那麼一些好處:

1、通過《道德經》來解決現實的難題

具體就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我們在《道德經》當中去一一的尋找答案。剛才我們說的,第一,比如說如何工作如何做事,我們可以在積累篇來尋找答案。64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告訴我們做事情,自然是點滴積累而成的。63章:“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這一點告訴我們大家,一開始我們的職業生涯不要追求去做大事難事,要從小事從容易的事情做起,慢慢的我們再把小事容易的事情,組合成大事難事,或者說我們懂得做小事容易的事情,慢慢我們也就懂得如何去做大的事情,難的事情。這對於對我們職業生涯的成長,對我們去爬科技樹,就有很大的指導意義。23章講一個道理:“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就是說我們怎樣保持一個合理的節奏,來把我們的工作做好,來把《道德經》學好,他不是說你經常飄風驟雨地學習工作,而是要保持一個合理的節奏,這樣才能走得更長遠。就好像我們學《道德經》一樣的,5000多言,平攤到365天,你一天也就學不到15個字,背15個字。假如說你每天都能這樣去學習,我們說花一年的時間,基本上也就把《道德經》給都背下來了,都學好了。比如說我們除了做事之外,我們發現啊,做人很困難。我們有時候不懂得跟家庭成員如何相處,不懂得如何跟同事相處,這些在《辨正篇》當中才能找到答案。比如說:“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我們的家庭當中,我們不要去看我們配偶的缺點,更不要去只看缺點;當你只看缺點的時候,你的關係一定是非常糟的。跟同事也是一樣,跟配偶也是一樣,我們如果是只看缺點,相當一個瓷器上它就有一個缺口;但你盯着這個缺口看,你只看到這個缺口,你們的關係一定非常糟。但是如果你不看這個缺口,或者說你只看他圓的那一部分,他成的那一部分,那麼你們的關係就非常好。所以這章很重要啊,這章有很多的哲思。我們可以說今天晚上,如果說哪一句話,大家聽了馬上回去就能用的,就這句話,58章“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這是我們如何跟人相處的訣竅。

那背後的機制是什麼呢?背後的機制就是,我們今後逐漸要揭示的“無為三要素”:節點、通道、能量,這以後我們再展開講。我們在生活當中,在人生當中,在工作當中,經常會遇到困難,甚至很大的困難,如何度過?那我們“辨正篇”有: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遇到危險,遇到困難,要看到其中有機會,當你能夠正確處理的話,你的福就來了。有時候我們會遇到,我們可能感覺到遭受了重大的打擊,可能感覺到我們人生突然間非常的暗淡。老子在51章講:“亭之毒之”。這個毒之是什麼?這個毒之表示,你的人生出現了一個重大的挫折,你的精神受到一個重大的打擊,但是老子指出來,毒之使之成熟,使你能夠成就,使你的精神層面能夠得到成長。所以我們學完經典之後,我們不光是學會如何做事了,我們也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了;我們也學會,當我們人生遇到重大的挫折的時候,我們能夠依靠經典的力量、經典的哲思幫我們度過。

2、建立系統的思維格局

那我們說就事論事,就問題去尋找答案,這個還不夠。更重要的是什麼呢?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整體學習,整體學習老子的一個宏觀的構思,建立起一個系統的思維格局。

所以老子的很多章節,它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道天地人的巨系統在哪個章節呢?在25章。我們說25章講:“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們說一切問題都可以在這個巨系統當中找到答案。

比如說人法地。這個人不是我們孤立的個人,我們孤立的個人是在地球的70多億人之中的一個。那我們再換一個小範圍是什麼呢?與我們關係最緊密的是家,這就是54章講的“修之於家”,家庭問題。那麼再大一點的人的關係是什麼呢?再大一點人的關係是我們的鄉,因為我們過去是農業社會,所以它是以鄉村為基本單位。那我們現在到了工業文明,到了我們城鎮化,我們就以社區為鄉,就以單位為鄉,主要是單位,單位的同事的相處。再大一點呢,大一點就是我們的社會關係,我們除了家人,我們除了同事之外,我們還有很多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有朋友,有同學,有老師,還有很多網友等等,社群等等。那麼再大一點,你如果是一個大企業的領導人,你是一個政府的省部級幹部,他就到了修之於邦。

最後我們要考慮的是什麼?要考慮的是,我們如何在這個自然環境、天地環境當中,順應這個天地的生長化收藏,順應這個春夏秋冬的自然節律來生活。

最最後我們要考慮一下,我們生命的根源在哪裡,我們生命的真正的母親是誰?那麼老子指出來,是大道、是道母,道母賦予我們最初始的生命,所以我們最終是要復歸於大道、復歸於朴。

當我們生活當中遇到難題的時候,往往我們一念之間過不去,就在於什麼呢?就在於我們的內心的格局不夠,我們的高度不夠,所以有了老子《道德經》的這種道天地人的巨系統的思維格局了,他一下子好像–就好像操作系統一樣,你固然可以自己做一個底層的操作系統,但是你也可以完全,把比如說Android(安卓)人家做好的操作系統拿過來,他已經很完備了–他一下子把你的這個思維格局打破了,提高了。所以我們有時候,到了一定歲數,我們50多歲的人生,去復盤過去的人生,我就會明顯的看出來,其實我們人生當中會有很多的機會,但是由於我們的眼界不夠,也有我們的格局不夠,我們自我束縛,使得我們的人生沒有得到很順利的成長,沒有把握住各種機會。實際上沒有誰束縛着你,而是自己束縛了自己。

我們這個思維格局的局限在哪裡?第一,有我們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的影響;第二,有我們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所受的教育影響;還有什麼呢?還有一個自己個性的深刻烙印。我們現在可能一對父母只有一個孩子,看不出來,但是在我們那個年代,我們父母一般有兩三個孩子,三四個孩子,孩子多了,同樣是這一對父母,我們看出來各個的性格、智慧、特點他都不一樣。他可能是受到出生的時候天地格局的一個烙印,還有一個我們生命最初始的生命,他有一個深刻的烙印。所以有了這些束縛、局限之後,往往我們的成就並不是很理想。雞湯經常講:心大了事就小了,心小了事就大了。這個話一聽它是一個絕對真理,但是心這個東西它是最難以改變的。如何心大?他沒有講。

那我們說通過學習《道德經》,把我們的思維格局,用聖人的視角、思路,去拓展我們的思維格局。那我們說《道德經》,難道僅僅是文字嗎?它不僅僅是文字。當我們在學習《道德經》的時候,我就發現,因為我在北京很多地方現場講過課,比如說我在回龍觀講了很多課,回龍觀大概是2018年、2019年,講了兩遍《道德經》,我就發現回龍觀的居民啊,有緣來學《道德經》的,很多人發生了一些很好的改變。我們經常講,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大家去參加同學聚會你會發現,大家高中畢業的時候什麼樣?這個人過了二三十年過去,他基本上還是老樣子,沒有改變。為什麼?因為人的本性是很頑固的,改變這個東西,或者他是一個特殊的機遇,特殊受到刺激,或者是什麼?就是要用大道一種很高的能量,才能改變我們本性上的東西。當我們在學習《道德經》的時候,我們心在老子這裡,你可以跟老子感通,心在老子指向的大道這裡,你可以逐漸的跟大道感通,來解決我們的內心格局不夠的問題。

3、改善個人的健康,修之於身

當我們的內心格局改變的時候,當我們的心性改變的時候,你遇到事情,你的反應,你的對待,你的相應的處理,你就會跟原來不一樣,在一念之間你改變。那麼我們說,你的命運是不是也悄然地得到了改變呢?這個還屬於什麼?還屬於心性的內容,還屬於性的這一部分。我們說,修之於身還包含了什麼呢?還包含了我們這個形體的部分。我們的個人的命運,我們身體健康,往往受到了遺傳基因的影響比較大。很多人性格很好,但是他的身體不好,或者他命運當中,身體當中有一個潛在的隱患,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我們個人的健康,跟父母懷孕的時候,他的健康影響很大,給你遺傳的遺傳基因的影響比較大。就是說,我們只有通過修身才能夠把我們生命當中的遺傳基因,這一部分不好的地方給他改善。所以古人講:“性可自悟,命須師傳”。我們今後學《道德經》,要結合我們的命功的修為,修之於身其德乃真。具體應該怎麼做呢?老子的15章有講: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動靜兼修。這一點,我們今後,在講很多章節的時候啊,我們慢慢展開。第三點啊,屬於個人的健康,獨善其身。那我們說啊,獨善其身也不錯,我們這一輩子啊,能夠一輩子身體健康,活到七老八十,沒有大病,不需要去連累家人,不需要讓自己痛苦,我們說也很好。

4、改善家庭關係,改善親子關係

剛才我們講了,如何改善我們的家庭關係?如何改善我們工作的同事關係?應用58章的“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我們父母跟孩子還有親子關係,怎麼改善?實際上學了《道德經》之後,我們慢慢會發現,大道母親和我們每個人之間有一種無形的聯繫,叫做綿;那麼我們實際上跟每個人之間,也有一個無形的聯繫,叫做緣。那我們說了,跟孩子有什麼關係呀?他是血緣關係;跟你的配偶是什麼關係啊?他是你的情的緣,感情的緣;跟他人是什麼關係呀?像今天我跟聯想群這裡面200多人,結了個緣。我們跟天地有什麼關係啊?天地是中的關係,跟大道是綿的關係。

所以實際上如何改善親子關係?很簡單,老子講:“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一切都在我,當“我”改變的時候,別人也就悄然的改變。

今後給大家講無為三要素的時候,節點、通道、能量,節點就是我們的內心,通道就是緣分,能量是什麼呀?能量就是我們內心所賦有的能量,你是慈愛的,是溫暖,是安靜的;還是急躁的,仇恨的,怨恨的……這個關係它就不一樣。實際上我們父母呢,是比較強勢的。當你比較強勢的時候,你的能量一定要是清凈的、安靜的、柔弱的、溫暖的、淡淡的,那麼親子關係他就自然的改變。實際上在《道德經》這裡,這種改變就變得很簡單。

5、個人職業生涯的突破

我們聯想群這裡面應該有很多年輕人,都想我們的個人職業生涯有一些成長,有一些突破。我們說做企業管理最重要的是什麼呀?最重要的就是精氣神。

精是什麼?55章講:“未知牝牡之合朘作精之至也”;精,實際上就精力的意思。你精力怎麼樣?非常的旺盛,非常的充沛,有的是天賦,有些人天生就具備非常充沛的精力,他不需要修身,不需要修行,他就有很充沛的精力,但是在你現有的精力基礎之上,你能不能更上一步?這個可能就需要修身,就需要得到天地能量。32章講: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就是說我們生命能量如何更加的多?我們能從哪裡得到?剛才我們說了,老子的思維格局是道天地人,你從人那邊能得到嗎?從人那邊最多是老師給你傳授修身之法,讓你能法於天地,那麼你最終還是要從無限的天地之間得到天地能量,來補充你的生命能量。在32章就講是“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那麼這個生命能量充沛之後呢,你就有無窮的精力來做事業。

我們說氣就是你的親和力。我們知道嬰兒、赤子,他的親和力很強,我們看到嬰兒的時候呢,我們就會覺得這個嬰兒很可愛,我們都想逗一逗是吧?但是實際上我們成長之後,我們發現我們的氣質會變得比較尖銳,會變得比較僵硬,怎麼辦?還有老子呢。學習老子,會潛移默化的加強你的親和力,加強你的氣質的這種柔弱,那你的待人接物大家覺得很舒服,這是你的變化。

神是什麼?我們的神,我們現在人把精和神合在一起講,但實際上我們講精神的時候,我們主要講的這個神。神是什麼?神第一是方向感,我們作為企業管理,我們要知道,未來的方向在哪裡。第二要有抗壓能力,當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能沮喪,不能進入情緒的低谷;當領導者進入情緒低谷,那員工都沮喪。我們可以想象,包含我們聯想也是,經常也遇到很多社會上的一些偏見,作為領導人,他就扛得住這個壓力。那麼神還有什麼呢?靈感,如何在現有的企業格局當中找到新的產品,新的方向?需要靈感。

這些精氣神方面的修練與成長,都對我們的職業生涯有突破。

6、企業管理的應用

企業管理應用就很多了。我們隨便舉一個章節,比如說第8章講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那表示心態要非常地謙下;心善淵,要能夠包容所有人;與善仁,要能看到每個人都有特點,適應每個人的特;言善信,我們企業承諾的就要做到;正善治,這裡面就有疏導的因素,大家心情、情緒方面的淤塞,作為領導人來說,你要及時的覺察和疏導;事善能,作為領導者你要能夠充分地發揮每個人的能力;動善時,作為企業要能夠把握機遇,及時而動。

更重要在哪裡呢?我們說企業管理有法治,法治是什麼呢?企業的規章制度;有德治,德就是作為領導者來說,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那麼老子的最高級的治理是什麼呢?道治,叫做清靜為天下正,內心當中始終保持了寵辱不驚,最後就是以身為天下,清靜為天下正。

7、解決這輩子的終極困惑

最終我們要解決這輩子的終極困惑,即找尋到我們生命的最初始的根源。42章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簡化的講了就是道生萬物,大道生育了我們所有人,我們每個人最終要什麼呀?都要回到道母,我們真正母親的懷抱。這一些老子都有很多具體的實施的步驟,比如28章講第一步叫做: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第二步叫做:常德乃足復歸於朴。他分了兩步走。

 

三、我們如何學好《道德經》?

我們說要花七個月的時間能把我們《道德經》的81章學好,這也是我們人生一個難得的一個機會,一個轉折點。那麼我們如何學好《道德經》呢?

第一、下工夫

怎樣才算是下了功夫?我們說,老子文本就5000多言,我們要把它背誦下來,背的越多越好,背的滾瓜爛熟,越熟越好。這個宋朝的紫陽真人張伯端有個《悟真篇》,其中有一個詩句是這麼講的:“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止五千,今古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詮!”也就是說從古到今有無數的神仙,都從《陰符經》《道德經》這兩本真經之中,他找到了真正的答案。那我們說,你把《道德經》背得越多越好,功夫下得越多越好,最終來說我們回到大道母親的懷抱,就要靠《道德經》這5000多言,那你怎麼樣下工夫都不為過。

第二、下對功夫

我們經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有人就問我了,這《道德經》我都背得滾瓜爛熟了,我怎麼還沒有其義自見啊?後來我就在想這個問題。我說古人講這句話的時候,他是有前提的,因為我們現在已經缺失了古漢語的環境,我們對古文的每一個字,它的含義已經不知道了,為什麼呢?因為經過2500年,老子當時的字句的含義,跟現在有了比較大的區別,如果讓我們現代漢語的字句的含義去套老子的,你就不知道老子在講什麼。同時我們第1章也發現:“名可名非恆名”,老子用了770多個漢字,大概可以稱得上名的有200個左右,這個名有一些還有他的創義。

比如說無。無,在普通人的含義當中,它就是空間的意思,就是沒有的意思;但是老子的無,它不是沒有。他說的是,有一種有,但是你用你的眼睛看不見,你用你的耳朵聽不到,你用你的手去抓撓一下你也抓不到,你也觸及不了,這個東西叫做無,但它是一種特殊的有。所以我們用現代人的名,無的“沒有”這個含義,去理解老子的無為、無事、無欲,我們就跟老子的本意發生了很大的差別。

如果你對老子的名不能夠理解,那麼你對他的思想,一定是跟老子想要表達的,可以說是南轅北轍。你無法逐漸地去調整你的思想,去跟老子的思想發生感應,所以說我們還要下對功夫。

那怎樣下對功夫呢?就是要用《說文解字》。《說文解字》這本書太複雜,我們可以用左民安先生的《細說漢字》,可以用PC端的“漢典”、手機端的“漢典”,漢典中有《說文解字》,有《康熙字典》,來逐字逐句的細摳。當然我們還要逐漸的懂得一點甲骨文。比如說大道的道、道生一的生、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的用,牝牡的牝和牡等等,從甲骨文我們慢慢來理解老子的每一個名的含義,慢慢的讓它在你的心中,逐漸跟老子的那個象對上。所以說啊,我們學完《道德經》,你對中國的文字、中國的文化也就有了比較多的認識。

第三、使用好的教材

我們用哪個版本?目前我建議大家就用我們文化傳統的整理校對的這個“誦讀本”,回頭我給大家發一個A4的版本,大家可以打印出來,今後聽課的時候可以在空白處做筆記。

老子的版本很多,最常見的就是王弼本、河上公本,更加專業的就參考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的帛書甲乙本,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歷史上還有很多版本,比如說傅奕本、范應元本、敦煌本等等。這些我都參考像陳老陳鼓應、任繼愈任老的觀點等等,他們的觀點加上我自己也有一些想法,我們校定了一個版本,大家可以打印出來。這個版本把跟王弼本的不同的地方都做了注釋:為什麼我們這麼校定?用這個版本就可以了。參考書還有什麼呢?還有我的《道德經十講:98天輕鬆入門》,還有一些公眾號,“書香尚地”、“文化傳統”都有相應的註解。還有就是今年我按照十講的體例講了一遍,基本講完了,這個是有文字有錄音的,也可以發給大家做參考。那麼這是在聯想群,我們就按照1到81章的體例來講一遍。今後大家聽課的時候呢,不要做筆記,專心致志地聽。你可以在聽完之後,後面出來MP3的時候,再做一次筆記,這樣就比較好。

第四、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那最後呢,我們除了這些文字的功夫,下功夫,下對功夫,使用好的教材,這些都是輸入,都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我們第4點,就是要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今後我們大家慢慢的,要開始修身,我們只有修身的體悟,我們才能夠真正的觸及到大道,觸及到天地,觸及到人的存在,我們才知道什麼是真。我們這次疫情,我們就發現什麼是真?新冠病毒這個東西六親不認,它既不講體制,也不講信仰,也不講自由,它六親不認。怎麼樣我們才能夠真正的能夠抵抗這個新冠病毒呢?從西醫,它是疫苗,是特效藥;從中醫,它是扶正祛邪;從我們修身角度講,《黃帝內經》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我們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加強我們生命的能量,才能抵禦這種邪氣的存在呢?可以說叫做“生死見真”。當你遇到生死的時候,你才知道什麼才是對你的生命真正有益的東西。

第五、行於大道,傳播經典

我是從2013年就開始在公眾號上解讀《道德經》,2010年又開始在網絡上講《道德經》,那麼在2016、2017、2018年在線下講的比較多,那麼到了今年2020年,我在網絡上講的比較多,因為疫情的影響,聚集性這種聚會就要少很多。所以大家今後呢,要想真正的能夠理解經典,可能還是要行於大道傳播經典,那我們對經典的解讀更加深刻。

那我今天就用一個小時的時間,把這個“《道德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給大家講了一遍。謝謝大家。

 

【答疑】

問:老子為何要寫《道德經》,是自願的呢,還是皇帝要求的呢?

答:這個老子啊,67章講:“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就說老子在當時他已經很有名了,我們知道孔子去向老子求教,拜老子為師,孔子當時已經是聖人了,他的學生已經很多了,說明老子他的學問很大,他的名氣很大。那麼《道德經》的來源是什麼呢?《道德經》的主要來源,應該還是老子過函谷關,關令尹喜讓他寫《道德經》,這個我們不能懷疑《史記》,去懷疑司馬遷的記載,所以《道德經》的來源最主要的核心,還是來自於老子過函谷關,關令尹喜讓他寫的。同時他一定還有他跟很多學生的講課內容,學生就把它記錄下來。過去人講課規矩很多,實際上過去老師講課他是沒有教材的,他是沒有書的,他不需要書的,他都記下來了,實際上他化在他心裡頭了。那麼老師規矩大的時候,老師是不讓學生記筆記,為什麼呢?因為老師講話的時候,象老子這種聖人在講話的時候,你是不能夠隨便的記筆記的。為什麼呢?當你記筆記的時候,你把這句話記下來了,把下一句話錯過去了。老子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講課要給你加以點化,點化你的氣質,點化你的悟性。但是學生難免在課後會記錄下來,包括在《孔子家語》中我們還能看到孔子求學老子的內容記載。在老子死之後,我覺得在200-300年之內,《老子》這本書,81章,就基本成型了。所以,它一定是老子在函谷關的時候寫了一部分內容,老子的學生把老子過關寫的書,和他各個歷史時期的講課,以及當時的經典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體例。舉個例子,第6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據說就是《黃帝書》的內容,有可能早於老子,但是這個章節解決了一個“道生一一生二”的一生二的這個過程,補齊了。所以,老子這個書,過函谷關寫的書是核心,各個時期的講學內容、歷史上的典籍是一部分,合起來構成一本老學學派的論文集,81章,5000多言。它的集結一定是後人完成的,一定是老子學派的這些大家完成的。

···分享這篇文章···

本站提供周易預測服務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起名等。

微信諮詢:guizhen998

電報(TG)諮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另站長手頭有大量易學、玄學、心理學、神秘學方面的電子書,有需要者可聯繫索取(適度收取資料整理費)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白話老子》連載00期:概論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