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讲:积累篇
第63章——[为无为]
【题记】
本章讲解做成大事难事的方法,就是将大事难事分解成许多小事易事,并且慎重对待之,不要觉得小事很容易做成,不要轻易承诺,但是答应了就要兑现诺言,才能建立信用。还要注意不要与人结怨,以和为贵,报怨以德,才能最终成就大业。
【正文】
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
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
图①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②必寡信③
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④难之
故终无难矣
【注释】
①图:筹谋,计划,解决
②诺:承诺,答应
③信:信用、诚信、守时、不失真等
④犹:仍然,还
【直译】
以无为的原则去作为
以无事的原则去做事
去品味无的味道
大事化小,多事变少
用德来回报怨恨
筹谋难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做起
做成大事,要从细小的地方做起
天下的难事必定先从容易的事情做起
天下的大事必定先从细微的事情做起
所以圣人始终不去做大事,才能成就他的大事
把承诺看得太轻率,必定会很难兑现信用
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所以即使是圣人也会把事情看得困难而慎重对待
最终不会出现困难
【绎读】
为无为:以无为的原则去作为。
事无事:以无事的原则去做事。
无事不是没有事。汉语是一字一意。好比妻子,现代汉语理解是夫人老婆的含义,但是在古汉语中,“妻子”是老婆加上孩子。所以,“无事”,应该分成“无”和“事”两个字,组成一个复杂的意思,也就是无的事。从事于无的事。联想《道德经》其它章节:取天下常以无事。我无事而民自富。
味无味:去品味无的味道。
大小多少:大事化小,多事变少。
可以有各种解读。如: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结合上文“事无事”,和下文“报怨以德”,那么理解为“大事化小,多事变少”,更加贴切。也就是生活当中,要减少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以和氣为准。也可以理解为,万物都有种相待,好比,培堕、强羸、行随、嘘吹(或行或随,或强或羸,或嘘或吹,或培或堕)、亲疏、利害、贵贱、长短、高下,等等,所以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用德来回报怨恨。
别人伤害了你,当他有求于你的时候,当他困难的时候,你还会去帮他。是谓:报怨以德。联想《道德经》其它章节: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这是很高的境界,圣人境界,一般人不必学。能做到以直报怨就很好了。
图难于其易:筹谋难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做起。
也隐含着要把一个难事,分解成很多容易的事情去做,就容易了。
为大于其细:做成大事,要从细小的地方做起。
也隐含了要把大事分解成小事来做成。把大事难事分解成无数的小事易事,这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最后集成在一起,就做成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的难事必定先从容易的事情做起。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大事必定先从细微的事情做起。
好比修之于天下,先从修身开始,经历身、家、乡、邦、天下的次第。心怀天下也要先从自己修起,始终是修自己。也好比学《道德经》,是个大事难事,要把《道德经》分解成容易的、简单的章节、句子,先从容易的、简单的开始学习,积累下去自然就学成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圣人始终不去做大事,才能成就他的大事。
引申:不断积累做好小事易事,你就成功了。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终,也是绞丝旁的字,冬天为一年的结束。《道德经》之中,绞丝旁的字大多很重要。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把绞丝旁的字汇总,看看都有哪些。
夫轻诺必寡信:把承诺看得太轻率,必定会很难兑现信用。
把事情看得很小很容易,就随便轻易许诺,必然很少能兑现,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资源、金钱,实际上是做不到兑现所有承诺的,就会失去自己的信用、诚信,让别人对你没有信心,不信任你。那么,要建立个人信用,在承诺之前就要三思。当别人提出要求的时候,有时候可以放一放,不要随口答应,好比说,我先跟家里人商量下,回头我再回复你,等等。先缓一缓。也隐含了“如果承诺就要兑现,才能建立信用”的意思。老子对“义”与“礼”是菲薄的,对“仁”尚认可,对“忠”、“信”很重视。如:“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人无信不立。
多易必多难: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所以即使是圣人也会把事情看得困难而慎重对待。
所以圣人始终是谨慎对待事情,看得很难,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故终无难矣:最终不会出现困难。
因为态度谨慎,准备充分的缘故。
【旁通】
《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黄庭经》: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