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道德經》微學精講【03】 第23章——希言自然

道德經》第一講:積累篇

第23章——[希言自然]

【題記】

 

老子從自然現象的「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出發,告訴我們,要效法自然,用「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的節奏來做事情,才合於自然,才是修道、修德、做事的節奏。飄風驟雨,是失敗者的節奏,是不能長久的。本章奧義為:希言自然。

 

【正文】

 

希①言②自然

故:

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

天③地④

天地尚不能久

而況於人乎?

故:

從事於道者

道者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8eff55e7d4d12b82a3fb8c74f54799b【注釋】

 

:少。如,知我者希。

:直言曰言,《說文》:言為心聲。

:從混沌元氣分離出陰陽二氣,積陽上升為天。

:從混沌元氣分離出陰陽二氣,積陰凝聚為地。

 

【直譯】

 

少說話是合於自然的

正因為如此

狂風刮不了一早晨

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是誰讓它這樣的?

天地自然如此

天地尚且做不到這樣的長久

何況我們人呢?

 

因此

從事於道的人,應該知道:

求道的人,要跟道相同

求德的人,要跟德相同

求失的人,要跟失相同

跟道相同的人,道也樂於得到他;

跟德相同的人,德也樂於得到他;

跟失相同的人,失也樂於得到他。

誠信不足,就會有不信任

 

【繹讀】

 

希言自然:少說話是合於自然的。

這句話在本章之中最具備奧義。通常的解讀為,少說話才合於自然之道,少發號施令,才合於治理國家的清凈無為無事無欲之道。這是顯意。密意要聯繫其他章節來解讀。

 

希,在老子道德經》中,主要是描述大音的特點。如:大音希聲,聽之不聞名曰希。可見,希,是描述音,音與聲不同,不是耳朵能聽到的聲。

 

說,理解為一般人說話,在物理上,是耳朵可以聽得見的聲波。而言與說不同。如:言為心聲。

 

老子道德經》之中,言,為聖人之言,用希來描述言,是耳朵聽不到的心聲,是音,或大音。因此,從人文解,言,是聖人治理國家的法律言論。從無形的氣化解,言,是聖人的大音。

 

從音聲相和理解,當聖人開口的時候,既發出耳朵能聽得到的聲,還伴隨有耳朵聽不到的音。聲對應說,音對應言。

 

聯想:金口玉言,言出法隨。

 

所以,希言自然的深層意思,是聖人也盡量少開口去干預無形的氣化。

 

聯想:悠兮其貴言、不言之教、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希言與不言、貴言一致,而多言數窮,也反證希言合於自然長久之道。

 

:正因為如此。

 

飄風不終朝:大風刮不了一早晨。

 

驟雨不終日: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老子善於觀察自然,效法自然,很多章節的開始,都是從自然現象之中,抽象出一個深奧的道理,再用之指導生活實踐,而沒有脫離自然現象的思辯。

 

孰為此者?是誰讓它這樣的?

 

天地:天地自然如此。

天地就不讓飄風驟雨持續時間很長。因為沒有那麼大的能量來支持。

 

天地尚不能久:天地尚且做不到這樣的長久

這種狂風暴雨的節奏,連天地都不能維持很久。

 

而況於人乎?何況我們人呢?

人,又怎麼能保持這樣狂暴的節奏很長時間呢?言外之意,要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才合於天地萬物自然之道。

 

故從事於道者:因此,從事於道的人,應該知道:

從事於道者,指的是:想要求道修道替天行道的人。

 

道者同於道:求道的人,要跟道相同。

要想得道,就要具備與大道相同的特點。大道特點是,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德者同於德:求德的人,要跟德相同。

要想有德,就要具備與玄德相同的特點。玄德特點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功成弗居。大道養育萬物,他從來不據為己有,百姓知道大道嗎?不知道。大道干預百姓嗎?不干預。這就是玄德。做點事情不自居有功,不干涉,不佔為己有,功成事遂身退。大道如此的玄德,如果我們效法大道的玄德,為人做事都具備這樣的特點,自然也就有德。所以是德者同於德。

 

失者同於失:求失的人,要跟失相同。

如果想成為失敗者,那就具備跟失敗相關的特點吧。失敗者的特點是:飄風驟雨。遇到事情很激動,跟打了雞血似的,猛干一氣,其實這個節奏保持不了多久,沒幾天就泄氣了。就是三分鐘的熱度。

 

以上三句,也可以理解為,與什麼人在一起,就成為什麼樣的人。

 

跟有道之士在一起,慢慢就有道;

跟有德之士在一起,慢慢就有德;

跟失敗者混在一起,也會成為loser。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於一般人,要多親近善人,德人,道人。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跟道相同的人,道也樂於得到他。

跟道相同的,道也願意與她相處,給與道;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跟德相同的人,德也樂於得到他。

跟德相同的,同化的,德也願意給與她;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跟失相同的人,失也樂於得到他。

跟失敗者為伍的,具有失敗者的行為特徵的,做事情飄風驟雨的節奏的、不能持久的,她也就成為失敗者。

 

那麼,何謂道?何謂德?將在以後的「大道篇」和「善德篇」來展開闡述。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誠信不足,就會有不信任。

修道的信心不足,或者對大道的信心不足,自然大道也不會信任你、加持你。這是一種相互的信任、信心、誠信。也可以引申到生活中,你不信任別人,別人也不會信任你;或者你的誠信不足,別人對你也不信任。老子立言可以多解。

 

【本篇總結】

 

對於初學者,《道德經》難免有不知如何下手,不知如何從中受益的感覺。

 

實際上《道德經》並沒有一個嚴格的順序,如果從第1章按照順序學到最後的第81章,往往在一開始就被難住了,學不下去。

 

所以學《道德經》的關鍵在於,先從最容易最簡單最喜歡最有感覺的開始。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先講積累篇,而不是大道篇的原因。

 

這第一講「積累篇」,學了就可以用在,學習《道德經》、生活、工作、家庭等等各方面。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講的是積累自然成功。所以每天積累就好。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講要重視過程式控制制,防微杜漸。在事情出現不好的萌芽的時候就要消弭於無形。用這樣思路做事情自然不會失敗。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講做大事難事,要懂得把一個系統工程分解為無數的容易簡單的事情,先從簡單的容易的做起,注意每一個細節的完美,最後自然做成大事難事。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講做事情,貴在誠信,每一個承諾都能兌現、守信,才能慢慢建立信用,得到大家信任,凝聚集體力量。否則,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講做事情要有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的節奏,每天積累一點點,不要貪多,要找到自己的自然,保持合理的節奏。好像是慢跑,走路,不要去跟隨別人的節奏,才能走得長久,長遠。

 

假如我們都能按照老子的效法自然的思路去學習工作生活,有可能不成功嗎?

 

這就是第一講積累篇想傳遞給大家的思路、方法、節奏。

 

學習《道德經》也如是,用《道德經》的思想,學《道德經》。

···分享這篇文章···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電報(TG)諮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道德經》微學精講【03】 第23章——希言自然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