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道德经》微学精讲【03】 第23章——希言自然

道德经》第一讲:积累篇

第23章——[希言自然]

【题记】

 

老子从自然现象的“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出发,告诉我们,要效法自然,用“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节奏来做事情,才合于自然,才是修道、修德、做事的节奏。飘风骤雨,是失败者的节奏,是不能长久的。本章奥义为:希言自然。

 

【正文】

 

希①言②自然

故:

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

天③地④

天地尚不能久

而况于人乎?

故:

从事于道者

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8eff55e7d4d12b82a3fb8c74f54799b【注释】

 

:少。如,知我者希。

:直言曰言,《说文》:言为心声。

:从混沌元氣分离出阴阳二氣,积阳上升为天。

:从混沌元氣分离出阴阳二氣,积阴凝聚为地。

 

【直译】

 

少说话是合於自然的

正因为如此

狂风刮不了一早晨

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是谁让它这样的?

天地自然如此

天地尚且做不到这样的长久

何况我们人呢?

 

因此

从事于道的人,应该知道:

求道的人,要跟道相同

求德的人,要跟德相同

求失的人,要跟失相同

跟道相同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

跟德相同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

跟失相同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

诚信不足,就会有不信任

 

【绎读】

 

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於自然的。

这句话在本章之中最具备奥义。通常的解读为,少说话才合于自然之道,少发号施令,才合于治理国家的清净无为无事无欲之道。这是显意。密意要联系其他章节来解读。

 

希,在老子道德经》中,主要是描述大音的特点。如:大音希声,听之不闻名曰希。可见,希,是描述音,音与声不同,不是耳朵能听到的声。

 

说,理解为一般人说话,在物理上,是耳朵可以听得见的声波。而言与说不同。如:言为心声。

 

老子道德经》之中,言,为圣人之言,用希来描述言,是耳朵听不到的心声,是音,或大音。因此,从人文解,言,是圣人治理国家的法律言论。从无形的氣化解,言,是圣人的大音。

 

从音声相和理解,当圣人开口的时候,既发出耳朵能听得到的声,还伴随有耳朵听不到的音。声对应说,音对应言。

 

联想:金口玉言,言出法随。

 

所以,希言自然的深层意思,是圣人也尽量少开口去干预无形的氣化。

 

联想:悠兮其贵言、不言之教、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希言与不言、贵言一致,而多言数穷,也反证希言合于自然长久之道。

 

:正因为如此。

 

飘风不终朝:大风刮不了一早晨。

 

骤雨不终日: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老子善于观察自然,效法自然,很多章节的开始,都是从自然现象之中,抽象出一个深奥的道理,再用之指导生活实践,而没有脱离自然现象的思辩。

 

孰为此者?是谁让它这样的?

 

天地:天地自然如此。

天地就不让飘风骤雨持续时间很长。因为没有那么大的能量来支持。

 

天地尚不能久:天地尚且做不到这样的长久

这种狂风暴雨的节奏,连天地都不能维持很久。

 

而况于人乎?何况我们人呢?

人,又怎么能保持这样狂暴的节奏很长时间呢?言外之意,要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才合于天地万物自然之道。

 

故从事于道者:因此,从事于道的人,应该知道:

从事于道者,指的是:想要求道修道替天行道的人。

 

道者同于道:求道的人,要跟道相同。

要想得道,就要具备与大道相同的特点。大道特点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德者同于德:求德的人,要跟德相同。

要想有德,就要具备与玄德相同的特点。玄德特点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弗居。大道养育万物,他从来不据为己有,百姓知道大道吗?不知道。大道干预百姓吗?不干预。这就是玄德。做点事情不自居有功,不干涉,不占为己有,功成事遂身退。大道如此的玄德,如果我们效法大道的玄德,为人做事都具备这样的特点,自然也就有德。所以是德者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求失的人,要跟失相同。

如果想成为失败者,那就具备跟失败相关的特点吧。失败者的特点是:飘风骤雨。遇到事情很激动,跟打了鸡血似的,猛干一气,其实这个节奏保持不了多久,没几天就泄气了。就是三分钟的热度。

 

以上三句,也可以理解为,与什么人在一起,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跟有道之士在一起,慢慢就有道;

跟有德之士在一起,慢慢就有德;

跟失败者混在一起,也会成为loser。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一般人,要多亲近善人,德人,道人。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跟道相同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

跟道相同的,道也愿意与她相处,给与道;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跟德相同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

跟德相同的,同化的,德也愿意给与她;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跟失相同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

跟失败者为伍的,具有失败者的行为特征的,做事情飘风骤雨的节奏的、不能持久的,她也就成为失败者。

 

那么,何谓道?何谓德?将在以后的“大道篇”和“善德篇”来展开阐述。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诚信不足,就会有不信任。

修道的信心不足,或者对大道的信心不足,自然大道也不会信任你、加持你。这是一种相互的信任、信心、诚信。也可以引申到生活中,你不信任别人,别人也不会信任你;或者你的诚信不足,别人对你也不信任。老子立言可以多解。

 

【本篇总结】

 

对于初学者,《道德经》难免有不知如何下手,不知如何从中受益的感觉。

 

实际上《道德经》并没有一个严格的顺序,如果从第1章按照顺序学到最后的第81章,往往在一开始就被难住了,学不下去。

 

所以学《道德经》的关键在于,先从最容易最简单最喜欢最有感觉的开始。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先讲积累篇,而不是大道篇的原因。

 

这第一讲“积累篇”,学了就可以用在,学习《道德经》、生活、工作、家庭等等各方面。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讲的是积累自然成功。所以每天积累就好。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讲要重视过程控制,防微杜渐。在事情出现不好的萌芽的时候就要消弭于无形。用这样思路做事情自然不会失败。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讲做大事难事,要懂得把一个系统工程分解为无数的容易简单的事情,先从简单的容易的做起,注意每一个细节的完美,最后自然做成大事难事。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讲做事情,贵在诚信,每一个承诺都能兑现、守信,才能慢慢建立信用,得到大家信任,凝聚集体力量。否则,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讲做事情要有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节奏,每天积累一点点,不要贪多,要找到自己的自然,保持合理的节奏。好像是慢跑,走路,不要去跟随别人的节奏,才能走得长久,长远。

 

假如我们都能按照老子的效法自然的思路去学习工作生活,有可能不成功吗?

 

这就是第一讲积累篇想传递给大家的思路、方法、节奏。

 

学习《道德经》也如是,用《道德经》的思想,学《道德经》。

…分享这篇文章…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电报易经资料分享:https://t.me/+gRFf6IBNgyc5ZDcx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道德经》微学精讲【03】 第23章——希言自然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